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国是韩国人,有意思的是,他的名字和被他的祖国灭掉的国家郑国同名,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卷入了战国末期影响最大的一起间谍案,并在这部战国版的《潜伏》中扮演了绝对的“男一号”。
战国后期,秦国的强势崛起令东方诸国极为恐慌,首当其冲的韩国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于是,一项绝密的派遣“间谍”计划在韩国最高层酝酿出笼,从内部削弱秦国实力,从而达到阻其东扩的终极目的。经过严格筛选,这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落到了郑国肩上。
这时,郑国的公开身份是水利专家,这种身份在国际上凤毛麟角,绝对的紧俏人才。郑“高工”还有一不为人知的非公开身份——韩国“中央情报局首席间谍”。此次韩王给他下达的具体潜伏行动指令是:以建造水利工程为名,尽其所能耗费秦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郑国肩负使命潜入咸阳,伺机面见秦王,历数兴修水利的益处。秦王动了心,于是,一纸命令下达,开工兴建水渠,郑国任“工程办主任兼总工程师”。郑国正式在秦国潜伏下来,按照预定程序实施破坏计划。
一切进展顺利,情况甚至比预想的还要好,这令雄心勃勃的郑国和他的上司们窃喜不已。不料这时意外发生了,韩国的“间谍”计划和郑国的“间谍”身份同时被秦国“安全部门”侦知,秦王恼羞成怒,欲砍郑国以惩其罪。
郑国对自己的“间谍行为”供认不讳:“大王,我建议修渠虽有其他目的,但这条渠对秦国确实大有益处啊!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秦王一想,这话倒是有理。也就在这时,李斯给秦王上了那道著名的《谏逐客书》,说服秦王收回“逐客令”,客观上帮了郑国一把,于是,秦王决定刀下留人,但交换条件是郑国必须按时完成水渠的修建。
郑国留下了,继续从事他未完成的事业,这时的他,似乎已经忘掉了“间谍”的身份和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钟爱的水利事业中。终于,历经10年,一个“超级间谍”创造了人间奇迹,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在他手上诞生。为纪念郑国的这一历史性贡献,秦国人将这条水渠命名为郑国渠。
让韩王始料不及的是,郑国渠的修建并没有出现他所希望的局面,尽管秦国为此耗费了很大的国力,但实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以增强,正是得益于这条适得其反的郑国渠。具讽刺意味的是,在郑国渠建成七年后,第一个遭秦国灭亡的国家正是韩国。多少年来,人们似乎早已忘掉了潜伏“间谍”郑国,而只记得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古代著名水利专家。
战国后期,秦国的强势崛起令东方诸国极为恐慌,首当其冲的韩国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于是,一项绝密的派遣“间谍”计划在韩国最高层酝酿出笼,从内部削弱秦国实力,从而达到阻其东扩的终极目的。经过严格筛选,这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落到了郑国肩上。
这时,郑国的公开身份是水利专家,这种身份在国际上凤毛麟角,绝对的紧俏人才。郑“高工”还有一不为人知的非公开身份——韩国“中央情报局首席间谍”。此次韩王给他下达的具体潜伏行动指令是:以建造水利工程为名,尽其所能耗费秦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郑国肩负使命潜入咸阳,伺机面见秦王,历数兴修水利的益处。秦王动了心,于是,一纸命令下达,开工兴建水渠,郑国任“工程办主任兼总工程师”。郑国正式在秦国潜伏下来,按照预定程序实施破坏计划。
一切进展顺利,情况甚至比预想的还要好,这令雄心勃勃的郑国和他的上司们窃喜不已。不料这时意外发生了,韩国的“间谍”计划和郑国的“间谍”身份同时被秦国“安全部门”侦知,秦王恼羞成怒,欲砍郑国以惩其罪。
郑国对自己的“间谍行为”供认不讳:“大王,我建议修渠虽有其他目的,但这条渠对秦国确实大有益处啊!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秦王一想,这话倒是有理。也就在这时,李斯给秦王上了那道著名的《谏逐客书》,说服秦王收回“逐客令”,客观上帮了郑国一把,于是,秦王决定刀下留人,但交换条件是郑国必须按时完成水渠的修建。
郑国留下了,继续从事他未完成的事业,这时的他,似乎已经忘掉了“间谍”的身份和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钟爱的水利事业中。终于,历经10年,一个“超级间谍”创造了人间奇迹,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在他手上诞生。为纪念郑国的这一历史性贡献,秦国人将这条水渠命名为郑国渠。
让韩王始料不及的是,郑国渠的修建并没有出现他所希望的局面,尽管秦国为此耗费了很大的国力,但实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以增强,正是得益于这条适得其反的郑国渠。具讽刺意味的是,在郑国渠建成七年后,第一个遭秦国灭亡的国家正是韩国。多少年来,人们似乎早已忘掉了潜伏“间谍”郑国,而只记得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古代著名水利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