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3年出生于杨凌李台乡的王辉,上中学时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一度曾拿树叶、树皮充饥,深切体会过饥饿的滋味。王辉自1964年考入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系后,“学农业科技,不再让乡亲们饿肚皮”这个单纯而朴素的愿望,就成为他矢志不渝的追求。
王辉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科学研究。他带领团队在小麦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众多研究成果,推动了全国小麦育种科研水平的提升,并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励。王辉先后主持育成“西农84G6”“西农979”“西农20”等小麦新品种11个,年增加社会经济效益数亿元。特别是选育的“西农979”小麦,实现了优质与高产,成为关中和黄淮麦区的主栽小麦,被农业农村部推荐为国家优质小麦主推品种。
王辉长年在农田劳作和东奔西跑。每年从9月初开始整地、施肥、劃行、分区及布置试验,10月份播种,冬春季田间观察记录、抗病鉴定及大田管理,初夏授粉杂交、选择材料,盛夏分类收获、晾晒,7月份室内考种、室内选择和试验总结,8月份试验安排,再回到9月初的整地,如此循环往复,王辉的青春年华在金色的麦浪里闪耀流淌。
早出晚归是王辉工作的常态。他常常天刚亮就出门,晚上11时多才回家。在杂交、收获和晾晒时节,由于要抢时间,王辉中午很少回家,午饭由家人送到地里或是出门时就自备干粮。工作的忙碌,使王辉由最初顾不上吃早饭到习惯了不吃早饭。收获季节,晾晒麦种很复杂,数千份育种材料、数十个新选系和多个新品系,晒成许多个小摊摊,绝不能混杂,否则,一年的心血就白费了。每年的高温时节,王辉就拿个凉席,睡在晒麦场上,亲自守护辛苦一年的宝贝,不容出半点差错。
用了十八年时间,王辉选育出兼具优质高产、冬性早熟且抗逆性、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西农979”。这一品种,不仅结束了陕西面粉企业完全依赖省外引进高筋小麦的历史,还显著提升了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水平,一举重振陕西小麦育种科研的传统优势,也让王辉荣获201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创造了在黄淮麦区连续十余年种植面积超千万亩的品种奇迹。王辉团队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西农585”,作为继承“西农979”的新一代强筋小麦品种,抗病性、抗倒伏性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凭着一股迎难而上、不畏艰苦的韧劲,王辉用实际行动“拼”出了小麦新品种选育的多项创新型成果,用一份知识分子的坚守与执着,在大地上镌刻对人民和科学事业的忠诚担当。
王辉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科学研究。他带领团队在小麦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众多研究成果,推动了全国小麦育种科研水平的提升,并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励。王辉先后主持育成“西农84G6”“西农979”“西农20”等小麦新品种11个,年增加社会经济效益数亿元。特别是选育的“西农979”小麦,实现了优质与高产,成为关中和黄淮麦区的主栽小麦,被农业农村部推荐为国家优质小麦主推品种。
王辉长年在农田劳作和东奔西跑。每年从9月初开始整地、施肥、劃行、分区及布置试验,10月份播种,冬春季田间观察记录、抗病鉴定及大田管理,初夏授粉杂交、选择材料,盛夏分类收获、晾晒,7月份室内考种、室内选择和试验总结,8月份试验安排,再回到9月初的整地,如此循环往复,王辉的青春年华在金色的麦浪里闪耀流淌。
早出晚归是王辉工作的常态。他常常天刚亮就出门,晚上11时多才回家。在杂交、收获和晾晒时节,由于要抢时间,王辉中午很少回家,午饭由家人送到地里或是出门时就自备干粮。工作的忙碌,使王辉由最初顾不上吃早饭到习惯了不吃早饭。收获季节,晾晒麦种很复杂,数千份育种材料、数十个新选系和多个新品系,晒成许多个小摊摊,绝不能混杂,否则,一年的心血就白费了。每年的高温时节,王辉就拿个凉席,睡在晒麦场上,亲自守护辛苦一年的宝贝,不容出半点差错。
用了十八年时间,王辉选育出兼具优质高产、冬性早熟且抗逆性、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西农979”。这一品种,不仅结束了陕西面粉企业完全依赖省外引进高筋小麦的历史,还显著提升了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水平,一举重振陕西小麦育种科研的传统优势,也让王辉荣获201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创造了在黄淮麦区连续十余年种植面积超千万亩的品种奇迹。王辉团队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西农585”,作为继承“西农979”的新一代强筋小麦品种,抗病性、抗倒伏性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凭着一股迎难而上、不畏艰苦的韧劲,王辉用实际行动“拼”出了小麦新品种选育的多项创新型成果,用一份知识分子的坚守与执着,在大地上镌刻对人民和科学事业的忠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