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矿产资源的总量是很丰富的,但是人均占有率是很少的,所以,采矿工程是很重要的。本文通过对我国采矿工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措施,期望能更好的促进我国采矿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采矿工程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TD4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阶段,煤矿在我国工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就成了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进行的任务,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又是频繁发生的矿难事故。如何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进行矿产开采工作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在进行矿产的开采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不断的完善开采技术,运用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案进行矿产的开采,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发现采矿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同时,设计人员还要进行全程的跟进与监工。
一、采矿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与设计单位的沟通
大多数采矿工程设计都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完成,而周期较短的设计可能使施工图设计缺乏深度,没有对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作出充分的考虑,而负责施工的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而缺少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将直接导致施工中产生一系列问题或者导致工期的推迟,所以采矿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单位给出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出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应该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采矿工程中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的采矿技术大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采矿技术的落后,造成资源浪费、安全事故频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提倡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前提下,国家必须高度重视采矿安全,提高采矿技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虽然,我国的采矿技术逐渐提高,且日臻成熟,但是采矿理论知识与开矿技术实际发展不相适应,发展较为缓慢。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需要不断加强理论创新,紧跟采矿技术的发展,为采矿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尤其是在矿产资源分布较为集中的西部山区,那里生态环境脆弱,对技术的要求更高,施工工程难度更大。
(三)采掘工作面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
在采矿工程的采掘工作面施工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安全技术因素,如存在切眼和分斜坡开口施工中的问题,以及急倾斜煤层主斜坡设计中出现坡度过小的不安全技术因素。掘进工作面施工中改造眼拐弯处过多以及反眼坡度设计过大问题,都将会影响采矿工作面施工安全,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四)开采技术落后
从美国的采矿技术可以看得到他们已经几乎实现无人采矿技术。他们可以针对极少的样本进行科学研究,能从样本中分析出矿产的质量。矿产的数量。矿产的分布特点等。然后制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开采方法。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外,他们实际的开采问题可由专门的机械设备完成,可由计算机完成精密的控制。然而我国的开采技术实际上只相当于国外六十年代的水准,开采的方式还是由人工为主。
(五)采矿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建国初期,为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积极开采矿产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但在开矿的过程中,采用比较粗放的开采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破坏了自然环境,三年自然灾害就是对人们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惩罚。虽然,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重视采矿工程中的环境保护,但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环境破坏,特别是在资源丰富,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更要重视环境保护。
二、加强采矿过程中施工的措施
(一)地下矿山无废开采方法及工艺技术研究
采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量的废石,废石的爆破、运搬、提升、运输所做的功完全是一种无用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因此,采矿所产生的废石越少越好,这就需要对采切工程布置进行优化,在满足采矿工艺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少采废石。通过对不同采切工程布置的优化,综合研究适合各种情况的矿体采切工程布置方法及工艺措施,达到少采废石的目的。同时还要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废石、矿石等的运输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处置。
(二)提高采矿工程技术
为了增强采矿工程的整体技术实力,必须加大矿产资源的能源开发力度,特别是与采矿密切联系的水电。热能等基础能源,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交通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建公路,有效降低运输,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技术和理论知识的人才,有助于矿业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引入高新技术人才后还需要注重开展人才技能培训活动,可以组织地区间人才交流,也可以进行跨国技术交流。另外,需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专业技能,科学合理地调整采矿工程人员结构,根据合理的比例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科学安置,采取奖惩机制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在培养技术人员时也需要高度重视采矿理论的创新,全面总结实践经验,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
(三)加大安全投入
要做好安全管理控制,就要加大安全管理的投入。采矿企业要添置好必备的安全设施,并给作业人员配备齐全的安全保护产品,通过加强安全投入减少出现安全事故的机率。同时企业要训练一支素质良好的应急救援队伍,该队伍的工作人员要拥有专业的安全救援素质,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问题,应急救援队伍要第一时间赶到参与救援,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能减小矿难事件发生后引起的损失,同时能即时救出更多被困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生产中,企业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监督员位置,让监督人员以巡视的方法做好安全管理控制。
(四)采矿设备大型化
从井下采矿设备支持的角度上来说,为了能够满足当前在煤矿井下工作面资源开采中的规模化需求,就应当重点关注对采矿设备大型化的发展。当前所应用的井下工作面穿孔爆破设备应当向着高效率方向发展,钻进机械设备应当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凿岩机具同样应当向着液压、中孔、深孔方向发展。确保通过对以上设备、器械的综合应用,满足井下工作面采矿对于设备无轨化、高效化、自动化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可将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引入激光测位工作中,通过此种方式,对车厢中的粘结物进行及时清除,完成运输车辆的连续化装载与自动化卸载,并逐步促进铲运机与微机控制技术的全面融合。
(五)加强监管力度
采矿企业建立定期与不定期安全检查机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所承担的施工项目进行自查,重点检查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环境,并提出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同时要求安全检查工作落實到位,不能流于形式,发现违法违纪现象或出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治,对不配合检查工作的个人进行处理,并跟踪监督,直到改正为止。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检查完毕后需要认真总结,对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单位的项目进行奖励,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位的项目进行处罚和通报。
结束语
经过对当前我国采矿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要想从源头上解决采矿工程存在的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采矿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且加大对采矿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严格的管理机制,只有保证采矿工作人员拥有较高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卫国峰.探讨地下金属矿采矿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J].四川建材,2014,03:264+267.
[2]刘钧,卢正勇.浅谈井下采矿技术及井下采矿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129.
[3]吴群绪.浅析采矿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4,20:373.
[4]袁海涛.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6:32+37.
关键词:采矿工程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TD4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阶段,煤矿在我国工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就成了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进行的任务,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又是频繁发生的矿难事故。如何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进行矿产开采工作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在进行矿产的开采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不断的完善开采技术,运用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案进行矿产的开采,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发现采矿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同时,设计人员还要进行全程的跟进与监工。
一、采矿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与设计单位的沟通
大多数采矿工程设计都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完成,而周期较短的设计可能使施工图设计缺乏深度,没有对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作出充分的考虑,而负责施工的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而缺少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将直接导致施工中产生一系列问题或者导致工期的推迟,所以采矿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单位给出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出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应该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采矿工程中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的采矿技术大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采矿技术的落后,造成资源浪费、安全事故频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提倡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前提下,国家必须高度重视采矿安全,提高采矿技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虽然,我国的采矿技术逐渐提高,且日臻成熟,但是采矿理论知识与开矿技术实际发展不相适应,发展较为缓慢。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需要不断加强理论创新,紧跟采矿技术的发展,为采矿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尤其是在矿产资源分布较为集中的西部山区,那里生态环境脆弱,对技术的要求更高,施工工程难度更大。
(三)采掘工作面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
在采矿工程的采掘工作面施工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安全技术因素,如存在切眼和分斜坡开口施工中的问题,以及急倾斜煤层主斜坡设计中出现坡度过小的不安全技术因素。掘进工作面施工中改造眼拐弯处过多以及反眼坡度设计过大问题,都将会影响采矿工作面施工安全,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四)开采技术落后
从美国的采矿技术可以看得到他们已经几乎实现无人采矿技术。他们可以针对极少的样本进行科学研究,能从样本中分析出矿产的质量。矿产的数量。矿产的分布特点等。然后制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开采方法。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外,他们实际的开采问题可由专门的机械设备完成,可由计算机完成精密的控制。然而我国的开采技术实际上只相当于国外六十年代的水准,开采的方式还是由人工为主。
(五)采矿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建国初期,为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积极开采矿产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但在开矿的过程中,采用比较粗放的开采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破坏了自然环境,三年自然灾害就是对人们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惩罚。虽然,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重视采矿工程中的环境保护,但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环境破坏,特别是在资源丰富,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更要重视环境保护。
二、加强采矿过程中施工的措施
(一)地下矿山无废开采方法及工艺技术研究
采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量的废石,废石的爆破、运搬、提升、运输所做的功完全是一种无用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因此,采矿所产生的废石越少越好,这就需要对采切工程布置进行优化,在满足采矿工艺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少采废石。通过对不同采切工程布置的优化,综合研究适合各种情况的矿体采切工程布置方法及工艺措施,达到少采废石的目的。同时还要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废石、矿石等的运输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处置。
(二)提高采矿工程技术
为了增强采矿工程的整体技术实力,必须加大矿产资源的能源开发力度,特别是与采矿密切联系的水电。热能等基础能源,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交通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建公路,有效降低运输,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技术和理论知识的人才,有助于矿业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引入高新技术人才后还需要注重开展人才技能培训活动,可以组织地区间人才交流,也可以进行跨国技术交流。另外,需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专业技能,科学合理地调整采矿工程人员结构,根据合理的比例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科学安置,采取奖惩机制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在培养技术人员时也需要高度重视采矿理论的创新,全面总结实践经验,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
(三)加大安全投入
要做好安全管理控制,就要加大安全管理的投入。采矿企业要添置好必备的安全设施,并给作业人员配备齐全的安全保护产品,通过加强安全投入减少出现安全事故的机率。同时企业要训练一支素质良好的应急救援队伍,该队伍的工作人员要拥有专业的安全救援素质,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问题,应急救援队伍要第一时间赶到参与救援,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能减小矿难事件发生后引起的损失,同时能即时救出更多被困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生产中,企业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监督员位置,让监督人员以巡视的方法做好安全管理控制。
(四)采矿设备大型化
从井下采矿设备支持的角度上来说,为了能够满足当前在煤矿井下工作面资源开采中的规模化需求,就应当重点关注对采矿设备大型化的发展。当前所应用的井下工作面穿孔爆破设备应当向着高效率方向发展,钻进机械设备应当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凿岩机具同样应当向着液压、中孔、深孔方向发展。确保通过对以上设备、器械的综合应用,满足井下工作面采矿对于设备无轨化、高效化、自动化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可将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引入激光测位工作中,通过此种方式,对车厢中的粘结物进行及时清除,完成运输车辆的连续化装载与自动化卸载,并逐步促进铲运机与微机控制技术的全面融合。
(五)加强监管力度
采矿企业建立定期与不定期安全检查机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所承担的施工项目进行自查,重点检查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环境,并提出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同时要求安全检查工作落實到位,不能流于形式,发现违法违纪现象或出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治,对不配合检查工作的个人进行处理,并跟踪监督,直到改正为止。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检查完毕后需要认真总结,对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单位的项目进行奖励,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位的项目进行处罚和通报。
结束语
经过对当前我国采矿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要想从源头上解决采矿工程存在的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采矿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且加大对采矿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严格的管理机制,只有保证采矿工作人员拥有较高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卫国峰.探讨地下金属矿采矿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J].四川建材,2014,03:264+267.
[2]刘钧,卢正勇.浅谈井下采矿技术及井下采矿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129.
[3]吴群绪.浅析采矿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4,20:373.
[4]袁海涛.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6: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