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荫冲:以不变应万变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门是一座富有特色的城市,从其建筑特色上就可以窥测一二,仅仅近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陈列着东西方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或雄奇瑰丽、或古朴典雅、或庄严肃穆,可谓中西合璧,浑然一体。
  美哉!奂哉!慨叹于澳门这座城市之美丽的时候,又能有多少人想得到,这种美是由多少设计师、建造师的心血凝聚而成。时间流逝,而建筑永恒,每一座建筑或许都记录着一段风云变幻的故事或人物。而我们从这些美丽的建筑当中,看到了土木工程师、建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澳门建造商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主席梁荫冲先生的身影。
  三年前,时任澳门建造商会理事长的梁荫冲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澳门建筑业发展会仍然畅旺,果然经济环境三年向好;现在,尽管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社会环境也发生改变,金融海啸冲击全球各个经济体系,但澳门建造业依然继续保持发展势头。
  三年前,梁荫冲先生以澳门建造商会理事长的身份活跃在各社团之间,活跃在政府与行业之间;现在,梁荫冲先生虽不再打理商会日常事务,但是依然可以看到这位澳门建造商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主席为行业和商会发展服务的身影。
  经济发展的轨迹不断发生变化,澳门建造业环境也在变化之中,但是,不论怎么变化,梁荫冲先生带领建利工程有限公司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心和魄力不曾变化;如今身份转变,从理事长到第五届会员大会主席,他对行业、对会员、对工人、对政府关注的目光却始终如一。
  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无论风云变幻,他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梁荫冲先生曾说:“平衡两个字非常重要。自然界要维持生态、气候的平衡;在工程力学上,也要确保力的平衡。人的一生是这样,社会的发展也是这样。所以要做好事情,你必须用心去做;要达到平衡的境界,也必须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建造。”梁荫冲先生一直将平衡作为其发展之道,其实,以不变应万变,正是其追求平衡之道的过程,也是其对平衡之道最好的诠释和延续。
  
  环境改变,发展事业魄力不变
  
  


  时下,由美国次按危机引发的一场环球金融海啸,殃及全球各个经济体系,澳门经济亦受到了冲击,建造业作为澳门第二产业的龙头,同样无可幸免。金融海啸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强大的敌人,而正处在金融海啸包围之中的建造业领袖们,却表现出了以不变应万变的魄力。
  土木工程师、建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澳门建造商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主席梁荫冲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2005年4月8日的一篇新闻报道中,梁荫冲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澳门建筑业发展会仍然畅旺,建筑业发展也的确一路向好,只是三年后,一场意料不到的由美国次按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使建筑业受到影响。梁荫冲先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便进入建筑业,作为一位资深的土木工程师和澳门建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服务这一行业已近四十年之久,他无疑是这段经济轨迹变化的第一现场见证者。
  梁荫冲先生生长于澳门,中学毕业后,考入香港珠海书院,修读土木工程专业。学院生活培养了梁荫冲先生扎实的专业基础、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实干的工作精神。通过学习,梁荫冲先生的视野不断开阔,他渐渐地意识到,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型学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土木工程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才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反过来以理论指导实践。因此他在1973年从珠海学院毕业之后,就进入香港的建筑行业,做了六年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工作。经过锻炼,他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并把学校所学和香港建筑行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渐渐融入了香港建筑业。1979年,梁荫冲先生回到澳门,成为一间地产发展及建筑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继续在建筑行业拚搏。
  1983年,梁荫冲先生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间公司。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他在这个行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已成为业界不可多得的资深土木工程师兼建造商。1991年,梁荫冲先生在原有基础上组建了建利工程有限公司,自此,其开拓事业的决心和魄力一刻不曾动摇过,一刻不曾变化过。
  


  建利工程有限公司集项目发展、建筑工程策划、设计、承建于一体。多年来,建利工程有限公司一直遵循“守约、保质、薄利、重义 ”的经营方针,对于所承造或设计的工程项目都竭尽所能、全力施工。在几十年的发展和激烈竞争中,发展商们谈起建利工程有限公司,都会有两个深刻印象:设计公司,建筑公司。
  在建筑行业里,往往很少有设计和建筑这两个环节由同一家公司来承担,但是梁荫冲先生的公司却在设计和建造两个环节上都做得有声有色,充分显示出承建各种建筑及设计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梁荫冲先生说:“公司一方面做顾问,一方面跟业主做承包,既设计也做工程承包。”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任何品牌的形成都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时间的市场检验中,锻造出来如“钻石”般的硬度,如“真金”般的纯度。都说“真金不怕火炼”,又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在梁荫冲先生的带领下,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建利工程有限公司俨然已经成为了建造业中那一块烈火中的黄金,那一颗恒久留传的璀璨的钻石。梁荫冲先生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我们建利公司来说,质量兴业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工程质量是公司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正是因为这种长远的眼光和敢于开拓的魄力,梁荫冲先生才敢于以一家公司之力,在建筑业的两个环节,两个领域开拓进取,并且创下了良好的名声,使他的独特经营模式为业界所接受和认可。
  俗话说,危难之时显身手。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清晰地看到你的魄力,也更加能够看出你抵抗困难的能力。如今,在金融海啸冲击的大环境下,建筑行业可谓是逆流而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抵抗不住逆境的冲击,就可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然而,事情总是有其两面性,矛盾一直是事物辩证发展的永恒规律,有危自然就有机,否则,“危机”两字为什么总是同时出现呢?时下的金融海啸正是叩问各建造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最佳时期,也是叩问其领导人掌舵能力的最佳时期。此刻,梁荫冲先生领导建利工程有限公司,用行动为大家展示了其在风险中依然开拓进取的魄力:就是在如今的金融海啸冲击下,梁荫冲先生依然启动了几个工程。梁荫冲先生说:“金融海啸对我们影响不大,主要是澳门的业主对我比较信任,长时间合作,对我比较放心。”说得平淡,但在笔者看来,这就是梁荫冲先生用“真功夫”发起的对困难的宣言。
  其实,经济环境向好,抑或经济低迷,无论经济发展轨迹如何变化,只有一往无前才能尽显其魄力。
  
  身份转变,服务商会之心不变
  
  澳门建造商会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非牟利性团体。商会宗旨是:团结建造业从业员及商号,相互交流经验,为会员争取合理权益;推动从业员培训及考核制度,改进及提高会员专业水平,从而提高澳门建造业水平及达致工艺标准化;建立与政府的沟通渠道,及时反映商会对建造业有关条例的意见;联络其它城市或国家同类商号,以便沟通讯息及交流经验,向外推广及发展澳门建造业,为澳门的繁荣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澳门建造商会的创办人之一,从理事长到现任第五届会员大会主席,梁荫冲先生对商会的发展可谓尽心尽力。不论身份怎么转变,都改变不了他服务商会的满腔热忱。
  


  “澳门三个建筑业商会为响应劳工界诉求,于5月6日召开联席会议,就业界拟广泛吸纳本地建筑业工人的问题达成一致共识。三商会期望透过劳工局为中介平台,展开招聘,从而照顾本地工人就业。建筑置业商会理事长冯志强、建造业商会理事长梁荫冲和建筑机械工程商会理事长张汉耀于会后发表联合声明,三人形容联席会议非常成功,与会代表一致支持以实际行动响应劳工界的诉求,但也期望劳工界能配合,一起行动,携手合作解决建筑工人的就业问题。梁荫冲先生则认为,是次三大建筑商会的合作是解决本地人就业问题的好开始。”2006年,“星岛网讯”的这样一则新闻,记录下了梁荫冲先生为本地劳工就业问题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亦将其在理事长这个位置上兢兢业业的做事风格在时间的长廊上留下了一幅永恒的画面。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2009年的时候,商会新一届理监事在理事长罗启中先生及会员大会主席梁荫冲先生的率领下,于2月4日前往澳门建设发展办公室作礼节性拜访,获建设办主任陈汉杰、副主任周惠民及林伟浩工程师接见。商会表示:“受金融海啸影响,近期本地建造工程量锐减,业界面临业务无以为继的困境,幸好政府及时公布将动用102亿元加大公共投资,给业界很大鼓舞,稳定了信心,现时同业均希望政府多发放即将推出工程的相关资讯,以让业界公司能据之作出人资去留、业务进退之安排及准备,并希望建设办介绍其部门即将进行招标的项目;现时社会进步,一般市民在法定公众假期及星期日都休息,如承建商在公众休息日施工,便会产生噪音滋扰市民,并有可能受到检控,如不进行施工,则会损失工期,对承建商覆行工期及控制施工成本构成重大压力,希望政府考虑将法定公众假期及星期日不计入政府工程项目之工期内。”可以说,这样一些实实在在为会员谋取利益,并实实在在为市民着想的诸多举措,就是理事长罗启中先生及会员大会主席梁荫冲先生等商会成员真心服务社团的最好佐证。
  商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搭建一个沟通协调的平台,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共同为行业谋福利、求发展,为政府给意见。从点点滴滴的事迹中,从每一项商会的活动中,从每一次社会的活动中,从与政府人员的会晤中,不难看出,梁荫冲先生以及同仁们都在努力地践行着商会的目标,用实际行动诠释商会存在的意义。
  如今,作为澳门建造商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主席,梁荫冲先生始终如一为商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人物简介】
  梁荫冲先生,土木工程师,建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澳门建造商会主席。曾任澳门工程师学会理事、澳门民政总署谘询委员会委员、澳门旧区重整谘询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公职。在服务社团的道路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完成了其对平衡之道的追求。
其他文献
【人物简介】  李国强博士,1954年9月出生,现任香港罗浮世家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历任香港工业总会家具装饰业主席、香港董事学会执行理事、香港中华总商会会董、香港家俬装饰厂商总会副主席、新界总商会副主席、香港观塘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跑马地家居协会主席、香港海内外华商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深圳市罗湖区政协委员等多项社会公职。获颁“2008中华十大财智人物”特别奖、“
期刊
翻开新界地图,看到的最广阔的平原一带,就是元朗。在多山的香港,这样平整而广阔的平原并不多见,而且空气清新,相比市区又多了几分宁静,少了几分尘世的喧嚣。对于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人们来说,这里无疑是一方净土。因此坐落在元朗的别墅群可谓是竞相绽放。  说起元朗的别墅群,很自然地就想到了久享盛誉的“振华花园”。振华花园乍一问世,就受到了广大客户的追捧,以至于发展商振华(香港)集团不得不顺应时势再次精心地推
期刊
故事1    罗江和寂然从陌路变成了夫妻又从夫妻变成了陌路。   没有旷日持久的冷战也没有频繁发生的争吵,不过是寂然在某个夜晚去了机场,被告知航班因大雾而改到次日。这并没影响寂然的心情,转回市区时,还顺便买了木瓜,打算和罗江边看电视边享受它们。  她悄悄开了门,打算和罗江开个玩笑。客厅很静,蹑手蹑脚地转到灯火通明的卧室,只一眼,就僵住了,低低地,尖叫了一声,跌跌撞撞地逃向了客厅,瘫坐在沙发上,大
期刊
六月将近,又是一年毕业时,一批批学子踌躇满志地走出校园,准备融入社会。然而,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金融海啸正如一股寒流,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曾有大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而放声痛哭。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与全社会
期刊
《时代》周刊评出2009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从2004年开始,美国《时代》周刊每年都会评选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年度风云人物,分成五大类别———领袖与革命家、艺术家与演艺人、创建家和巨擘、科学家与思想家、英雄与偶像。2008年,中国入选的是胡锦涛主席。而在《时代》最新公布的100位2009年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中,有四位中国人上榜,分别是政治界人物习近平、王岐山,经济界人物马云,艺术界人物郎朗。
期刊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该有怎样的情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从香港树仁大学校监胡鸿烈博士和他的妻子、校长锺期荣博士身上,我们见到了这对可敬的长者夫妇一心实践“敦仁博物”的教育理念,为教育事业热忱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品格,他们就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高尚情怀的体现者,无愧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  如今,“敦仁博物”的教育理念已深深地植根于数万名“树
期刊
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是琴箫合奏的高山流水,还是鸟鸣春涧的天籁之音,亦或是空谷中的跫跫足响?其实不然,此等声音美则美耳,终不过是自然之音响。采访香港妇产科医生黄嘉谋先生时,笔者悟出了真谛:世间最美的声音是婴儿呱呱坠地之声。动听之音在乎悦心而非悦耳,那宣告一个新生命诞生的声音恍若天国的乐章,宛如晨曦一般让人充满希翼。  秉仁心,行善举,多年的妇产科从医接诊经历让黄嘉谋先生一直耳闻目睹着新声与新生
期刊
戏剧的精髓是文化底蕴,在香港具“桂冠导演”荣衔的毛俊辉先生身上,又凝聚着怎样的一种文化?他说:“我的文化是一种中西方文化的结合。”  生在上海,长在香港的他早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修读戏剧艺术硕士课程并在纽约追随著名演技导师迈斯纳学习。留美十七年后,他回到了香港,为了寻根和突破自己。  十七年的美国生活,让他对西方生活中的苦与乐,打击与鼓励有了深深的体会。只有体会到了生活的滋味,才能将生活艺术搬上舞台
期刊
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62年毕业,任职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直到1982年,梁宝鎏博士将二十年的时间用在了天文研究上。  1967年,梁宝鎏博士参与成功研制“十六面天线射电干涉仪”,荣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1985年担任香港浸会大学助教期间,已是48岁的他毅然在业余时间攻读香港大学“等离子体辐射理论”博士课程;1987年至1989年,梁宝鎏博士连续两年获“尤德爵士奖学基金奖”;1990
期刊
“不是所有的鲜花都会成为果实,但是所有的果实曾经都是鲜花。”在陈玉生先生的人生信条里也有这么一句话:“努力,必须努力!也许努力不一定马上有机会,但是不努力,机会肯定会擦身而过,努力去思考怎样去克服困难将是最关键的因素。”  一直奋斗在建筑工程行业的他,历经市场风云变幻,起落坎坷,走过最难熬的岁月,陈玉生先生体会到,困难只是暂时的,经历过风风雨雨,才能见到绚丽的彩虹。    立身风雨而不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