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从对“以人为本”的内涵的了解,到开展学生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探讨,提高了学生工作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以人为本 学生工作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所谓“以为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目的。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就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换言之,世界是人的世界,社会是人的社会。我们认识社会,要从人出发来观察;我们认识实践,要从人出发来研究。忽视了这一点,就会舍本求末,难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的一切发展,离开人就无从谈起;社会的一切进步,离开人都无法实现。我们办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人的因素,想方设法发挥人的能动性,挖掘人的创造力,调动人的积极性。
“以人为本”很好地回答了价值观的问题。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价值观不同,人们的行为方向、态度、方式也就不同。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就是要在尊重学生的利益和权力的前提下,管理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平安校园”的佳绩,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要让国家的教育事业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要大力关注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和价值,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更高层次。
二、“以人为本”在学生工作中的体现
1983年9月8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当代中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要求教育要主动适应和服务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要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各级(高级、中级、初级)各类(各条战线)建设人才,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
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可以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比如: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质已从物的管理转向了人的管理,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与经营理念已成为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上升到文化管理阶段,“以人为本”成为文化管理的核心内涵之一。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强调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提倡“主人翁”精神,企业为员工提供各种工作和福利保障,这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体现,其核心在于认同和尊重职工对企业的价值和贡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高职教育也同许多企业一样在积极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的传统,尊重每一位学生,照顾每一位学生的利益,“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人为本”本身是一种理念,它体现对人尤其是个体的充分尊重。尊重每一个学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前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光有理念还远远不够,需要将“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贯彻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让学生教育管理浸润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细节之中,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保障,才能在工作中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我们在管理中具体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须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学生多一份问候,多一份关心,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这样才能激励大学生好学上进,奋发图强。二是高职教育事业要发展,各高职院校必须要有自已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要落实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必须发展和创新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同时利用本校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来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调动大学生学习、工作积极性,避免人们常听到的“这也无所谓,那也无所谓”,最后就什么都无所谓的消极现象产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师生之间的鱼水之情,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三是管理要创新,必须打造人才公平竞争的平台,推进现代管理制度,打破“人情”、“关系”等用人的做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平时选拔学生会干部、班团干部、评定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需要注意公平公正。要落实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心人才的成长,创造人人爱学习的新体制和新环境,完善用人机制,从而发挥人才创新的优势,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三、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体现
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基本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保障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利益。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要紧跟时代的节奏,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牢固树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思想、新观念,时刻以现代的思维方式来审试学生的思想变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要关注大学生的多种需求。现代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得到物质方面消费的需要,更有满足精神方面的渴求。这就要求管理者要特别关注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通过开展感染力强、富有实际意义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需要。学院领导一定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如:根据不同的节假日举办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摄影比赛、运动會、社会实践等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并增强大学生之间的团结性和凝聚力。
在实际工作中,要想解决好人的思想问题,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时刻注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
一是尊重人。尊重人是人最起码的品质。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就要倡导换位思考,真正形成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良好氛围。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把尊重学生自尊和自律统一起来。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尊重他们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想法。一个有尊严的大学生,他会对自已有严格的要求,当他的学习、生活、工作被老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时,就会尽更大努力去完成自已的学业。隐没和欺骗是得不到学生的忠诚,唯有情感的投入才能使学生无法抗拒老师管理巨大的磁力。
二是理解人。理解是沟通思想和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带来协作;同时,沟通也是一个明确目标、相互激励、协调一致、增强团队凝聚力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研究人的思想、行为的一门科学。从根本上讲,它涉及到了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等领域,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急其所急,想其所想,帮其所需。当今社会,人的个性特征日益鲜明,针对不同的学生,性格不同,沟通方式也应不同,要多看学生的长处、优点,信任学生、肯定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多与学生通气,在思想的沟通中,逐渐达成共识,减少误会,增进了解和友谊,做好学生工作。
三是关心人。关心来自对广大大学生的深厚感情。知识经济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较之以往要频繁的多,高科技的发展使人们交往方式要复杂的多,网络化的形成使人们之间的交往要广泛的多,可以说人际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新变化。经济越发达,物质生活越丰富,人们对情感的需求也就越强烈,一个感情淡漠,不懂得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老师,是很难真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学生多一份关心和鼓励,多一份关爱和责任,把握学生的冷暖与所需,生活上多关怀,学习上多引导,工作上多帮助、多支持。
四是激励人。激励是思想政治工作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是对人的价值和工作的认可与肯定。现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压抑人的个性就等于扼杀创造力,对个性化人格的社会认同,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在协调人际关系问题上,体现以人为本,强化人们的相互包容意识,在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激励中,形成思想碰撞、专业互补、知识增值,人才价值也因此放大、升华。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运用激励手段,有激励,方能激发人的潜能,有激励,才会不断出新、创新。
人的内心深处,总是渴望得到关怀、重视、尊敬和信任。学生教育管理者只有对学生真诚地信任,才能赢得学生的支持,才能让学院焕发出勃勃生机。只有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里,才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工作,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上进心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博爱诚信,学生至上,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生对象运用不同形式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果,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湖南日报》刘明 对“以人为本”内涵的认识 2004.09.10
[2]http://www.zgqt.zj.cn
【关键词】高职院校 以人为本 学生工作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所谓“以为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目的。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就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换言之,世界是人的世界,社会是人的社会。我们认识社会,要从人出发来观察;我们认识实践,要从人出发来研究。忽视了这一点,就会舍本求末,难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的一切发展,离开人就无从谈起;社会的一切进步,离开人都无法实现。我们办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人的因素,想方设法发挥人的能动性,挖掘人的创造力,调动人的积极性。
“以人为本”很好地回答了价值观的问题。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价值观不同,人们的行为方向、态度、方式也就不同。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就是要在尊重学生的利益和权力的前提下,管理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平安校园”的佳绩,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要让国家的教育事业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要大力关注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和价值,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更高层次。
二、“以人为本”在学生工作中的体现
1983年9月8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当代中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要求教育要主动适应和服务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要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各级(高级、中级、初级)各类(各条战线)建设人才,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
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可以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比如: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质已从物的管理转向了人的管理,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与经营理念已成为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上升到文化管理阶段,“以人为本”成为文化管理的核心内涵之一。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强调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提倡“主人翁”精神,企业为员工提供各种工作和福利保障,这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体现,其核心在于认同和尊重职工对企业的价值和贡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高职教育也同许多企业一样在积极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的传统,尊重每一位学生,照顾每一位学生的利益,“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人为本”本身是一种理念,它体现对人尤其是个体的充分尊重。尊重每一个学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前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光有理念还远远不够,需要将“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贯彻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让学生教育管理浸润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细节之中,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保障,才能在工作中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我们在管理中具体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须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学生多一份问候,多一份关心,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这样才能激励大学生好学上进,奋发图强。二是高职教育事业要发展,各高职院校必须要有自已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要落实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必须发展和创新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同时利用本校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来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调动大学生学习、工作积极性,避免人们常听到的“这也无所谓,那也无所谓”,最后就什么都无所谓的消极现象产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师生之间的鱼水之情,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三是管理要创新,必须打造人才公平竞争的平台,推进现代管理制度,打破“人情”、“关系”等用人的做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平时选拔学生会干部、班团干部、评定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需要注意公平公正。要落实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心人才的成长,创造人人爱学习的新体制和新环境,完善用人机制,从而发挥人才创新的优势,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三、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体现
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基本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保障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利益。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要紧跟时代的节奏,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牢固树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思想、新观念,时刻以现代的思维方式来审试学生的思想变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要关注大学生的多种需求。现代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得到物质方面消费的需要,更有满足精神方面的渴求。这就要求管理者要特别关注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通过开展感染力强、富有实际意义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需要。学院领导一定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如:根据不同的节假日举办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摄影比赛、运动會、社会实践等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并增强大学生之间的团结性和凝聚力。
在实际工作中,要想解决好人的思想问题,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时刻注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
一是尊重人。尊重人是人最起码的品质。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就要倡导换位思考,真正形成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良好氛围。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把尊重学生自尊和自律统一起来。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尊重他们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想法。一个有尊严的大学生,他会对自已有严格的要求,当他的学习、生活、工作被老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时,就会尽更大努力去完成自已的学业。隐没和欺骗是得不到学生的忠诚,唯有情感的投入才能使学生无法抗拒老师管理巨大的磁力。
二是理解人。理解是沟通思想和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带来协作;同时,沟通也是一个明确目标、相互激励、协调一致、增强团队凝聚力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研究人的思想、行为的一门科学。从根本上讲,它涉及到了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等领域,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急其所急,想其所想,帮其所需。当今社会,人的个性特征日益鲜明,针对不同的学生,性格不同,沟通方式也应不同,要多看学生的长处、优点,信任学生、肯定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多与学生通气,在思想的沟通中,逐渐达成共识,减少误会,增进了解和友谊,做好学生工作。
三是关心人。关心来自对广大大学生的深厚感情。知识经济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较之以往要频繁的多,高科技的发展使人们交往方式要复杂的多,网络化的形成使人们之间的交往要广泛的多,可以说人际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新变化。经济越发达,物质生活越丰富,人们对情感的需求也就越强烈,一个感情淡漠,不懂得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老师,是很难真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学生多一份关心和鼓励,多一份关爱和责任,把握学生的冷暖与所需,生活上多关怀,学习上多引导,工作上多帮助、多支持。
四是激励人。激励是思想政治工作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是对人的价值和工作的认可与肯定。现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压抑人的个性就等于扼杀创造力,对个性化人格的社会认同,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在协调人际关系问题上,体现以人为本,强化人们的相互包容意识,在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激励中,形成思想碰撞、专业互补、知识增值,人才价值也因此放大、升华。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运用激励手段,有激励,方能激发人的潜能,有激励,才会不断出新、创新。
人的内心深处,总是渴望得到关怀、重视、尊敬和信任。学生教育管理者只有对学生真诚地信任,才能赢得学生的支持,才能让学院焕发出勃勃生机。只有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里,才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工作,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上进心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博爱诚信,学生至上,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生对象运用不同形式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果,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湖南日报》刘明 对“以人为本”内涵的认识 2004.09.10
[2]http://www.zgqt.z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