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目前的留守儿童问题正在日益凸显,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心理疾病日渐严重、孤独感和自卑感环绕在身等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孩子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需要保证健康。该项研究工作就是探究我国目前留守儿童为什么缺失获得感,又应该如何感受到获得感。将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深入调查五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获得感缺失原因。经研究表明,留守儿童获得感缺失的原因普遍来源于亲情缺失、校园疏忽、社会认知等方面,从根源到表象,留守儿童的获得感缺失严重。仅以此篇论文从各方面提出对提升留守儿童获得感的建议,加强亲情陪伴、贯彻校园关注、提升社会认知等,希望各部门予以参考。
关键词:留守儿童;获得感;健康;扎根理论;亲情;校园
一、留守儿童获得感现状
日前,许多农村中青年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选择进入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甚至是国外务工,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老家,出现了“留守儿童”的现象,“放养式养育”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同时教育也相对落后,教学内容与方式单一且落后, 孩子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渴望去大城市拓展视野。
据访问调查显示出,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总是得不到满足。“为什么我不能有更好的环境?”、“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多抽一点时间陪我?”总是有多数的问题环绕着他们。从而使得他们一再降低期望值,每一次的高期待转化成高失望,最后形成自卑、社恐等情形。普查中的留守儿童的获得感达不到20%,已经形成一种趋势。
二、获得感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1、扎根理论
全文总体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述的基础上,对浙江省五城进行实证研究,运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发现问题。通过理论反复检验。将受访者的回答进行随机抽取,如发现没形成新的范畴,则理论检验通过,反之则需进行新一轮的抽取调样,得出以下编码:
2、调查问卷
在各调研地区围绕留守儿童主体展开纸质问卷调查,资料整合,系统分析。
3、实地支教考察
深入留守儿童群体,在地区与团委街道办开展支教活动,为提高样本的真实性与代表性。
4、半开放式家庭访谈
访谈是扎根理论研究最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走进留守儿童们真实的生活状况,更进一步换位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上绘制成选择性编码图:
(二)获得感影响因素
1、家庭方面
家庭结构是家庭关系的整体模式,父母外出务工后,留守儿童家庭出现家庭结构的破裂,空间上的距离阻隔了父母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留守儿童家庭出现亲子关系残缺,出现道德行为偏差,留守儿童因此缺乏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导致了获得感的缺失。
2、学校方面
处于乡村的留守儿童,由于乡村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观念传统等问题,导致孩子缺少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无法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思维受限。对社会的认知有限,无法去外面的世界了解社会的日新月异,开阔眼界,导致社会经验不足,获取获得感的途径受限。
3、社会方面
基层政府对留守儿童和其家庭帮扶不够,加之社会保护不到位,留守儿童缺乏强有力的权益保护。部分人群甚至将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在社会生活中,在未成年犯罪的许多案例中,有人会将留守儿童群体放大,造成对留守儿童群体产生偏见的问题。
4、心理方面
因为从小开始自我成长,许多心事压抑在心,渐渐会产生抑郁情绪。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观念传统等问题,导致孩子缺少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思维受限。而课本知识呈献给孩子的世界相对平面且单一,孩子的好奇心也无法被持续刺激,这一阶段本该存在强烈的探索欲望被抑制。
5、安全方面
安全感的增进又从根本上促进了留守儿童生活的提升。留守儿童的内心的获得感建立在食品安全、身体安全上。吃的安心睡得安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留守儿童会具有内心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一旦得不到满足,获得感就会大大降低。
三、解决方案
(一)学校方面
1、提升教育力量
扩大学校教育的作用,能有效的提升留守儿童获得感。重视留守儿童的交流沟通,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加强学校制度建设与管理并且重视儿童心理健康,都是提升获得感的强而有力的手段。
2、改善留守儿童管理制度
创建特殊的“城市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家校合作制度”、“课后监管制度”等,明確管理细则及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吸纳志愿者或聘用有关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资深人士。整合学校各类资源,合力致力于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3、改革学校教师激励机制
通过对教师绩效考核与评优评先机制的改革,引起学校教师对城市留守儿童的全面关注。只有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纳入对学校教师绩效考评当中,留守儿童问题才有可能被教师们重视。
(二)社会角度
完善社会义务服务制度积极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积极动员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每逢周末,在自愿者组建的社会各界人员引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心理健康辅导、饮食安全教育等。
(三)政府层面
1、改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
在二元制户籍制度下,城市和农村两部分居民事实上被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在教育上,农村孩子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入学,参加升学考试。有效解决留守儿童要打破体制,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要减轻农民工进城难度,提供生活基本保障并增加农民工福利。
2、健全法律体系
通过司法对受虐待未成年人来进行保护的法律途径有限,需要对民法诉讼中监护人制度的相关条例进行完善和修订,提高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并向其他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中进行逐步的渗透进而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更好的保护。
3、普及安全教育
应以学校安全教育为突破口,走进学校面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方面,为增加留守儿童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提高留守儿童对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应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降低留守儿童在交通事故和食物中毒的死亡率,让留守儿童内心获得感得以满足。
四、结论
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此问题,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并且在城市和农村建设的推动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得到整个社会的积极关注。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无论是从现状还是应对方案的分析也都运用了更多具有各个学科特色的专业知识。根据调查现状所得结论分析,留守儿童获得感缺失十分严重,留守儿童们普遍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以及走出自己的家乡,去看见更加广阔的世界。目前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民间社会组织的组织关爱,使得留守儿童们内心的获得感不断提升。愿社会群体们可以关注到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一点绵薄之力,便是他们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杨华. 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比较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
[2]蔡重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孙蓓.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
[4]王梅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策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5]王娜.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忽视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2.
[6]梁海青. 学校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
[7]马舒.农村留守儿童获得感和幸福感缺失现状及对策——以大连市X镇Y村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9(06):82-84.
指导老师:赵京芳
关键词:留守儿童;获得感;健康;扎根理论;亲情;校园
一、留守儿童获得感现状
日前,许多农村中青年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选择进入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甚至是国外务工,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老家,出现了“留守儿童”的现象,“放养式养育”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同时教育也相对落后,教学内容与方式单一且落后, 孩子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渴望去大城市拓展视野。
据访问调查显示出,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总是得不到满足。“为什么我不能有更好的环境?”、“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多抽一点时间陪我?”总是有多数的问题环绕着他们。从而使得他们一再降低期望值,每一次的高期待转化成高失望,最后形成自卑、社恐等情形。普查中的留守儿童的获得感达不到20%,已经形成一种趋势。
二、获得感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1、扎根理论
全文总体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述的基础上,对浙江省五城进行实证研究,运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发现问题。通过理论反复检验。将受访者的回答进行随机抽取,如发现没形成新的范畴,则理论检验通过,反之则需进行新一轮的抽取调样,得出以下编码:
2、调查问卷
在各调研地区围绕留守儿童主体展开纸质问卷调查,资料整合,系统分析。
3、实地支教考察
深入留守儿童群体,在地区与团委街道办开展支教活动,为提高样本的真实性与代表性。
4、半开放式家庭访谈
访谈是扎根理论研究最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走进留守儿童们真实的生活状况,更进一步换位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上绘制成选择性编码图:
(二)获得感影响因素
1、家庭方面
家庭结构是家庭关系的整体模式,父母外出务工后,留守儿童家庭出现家庭结构的破裂,空间上的距离阻隔了父母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留守儿童家庭出现亲子关系残缺,出现道德行为偏差,留守儿童因此缺乏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导致了获得感的缺失。
2、学校方面
处于乡村的留守儿童,由于乡村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观念传统等问题,导致孩子缺少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无法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思维受限。对社会的认知有限,无法去外面的世界了解社会的日新月异,开阔眼界,导致社会经验不足,获取获得感的途径受限。
3、社会方面
基层政府对留守儿童和其家庭帮扶不够,加之社会保护不到位,留守儿童缺乏强有力的权益保护。部分人群甚至将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在社会生活中,在未成年犯罪的许多案例中,有人会将留守儿童群体放大,造成对留守儿童群体产生偏见的问题。
4、心理方面
因为从小开始自我成长,许多心事压抑在心,渐渐会产生抑郁情绪。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观念传统等问题,导致孩子缺少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思维受限。而课本知识呈献给孩子的世界相对平面且单一,孩子的好奇心也无法被持续刺激,这一阶段本该存在强烈的探索欲望被抑制。
5、安全方面
安全感的增进又从根本上促进了留守儿童生活的提升。留守儿童的内心的获得感建立在食品安全、身体安全上。吃的安心睡得安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留守儿童会具有内心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一旦得不到满足,获得感就会大大降低。
三、解决方案
(一)学校方面
1、提升教育力量
扩大学校教育的作用,能有效的提升留守儿童获得感。重视留守儿童的交流沟通,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加强学校制度建设与管理并且重视儿童心理健康,都是提升获得感的强而有力的手段。
2、改善留守儿童管理制度
创建特殊的“城市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家校合作制度”、“课后监管制度”等,明確管理细则及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吸纳志愿者或聘用有关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资深人士。整合学校各类资源,合力致力于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3、改革学校教师激励机制
通过对教师绩效考核与评优评先机制的改革,引起学校教师对城市留守儿童的全面关注。只有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纳入对学校教师绩效考评当中,留守儿童问题才有可能被教师们重视。
(二)社会角度
完善社会义务服务制度积极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积极动员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每逢周末,在自愿者组建的社会各界人员引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心理健康辅导、饮食安全教育等。
(三)政府层面
1、改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
在二元制户籍制度下,城市和农村两部分居民事实上被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在教育上,农村孩子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入学,参加升学考试。有效解决留守儿童要打破体制,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要减轻农民工进城难度,提供生活基本保障并增加农民工福利。
2、健全法律体系
通过司法对受虐待未成年人来进行保护的法律途径有限,需要对民法诉讼中监护人制度的相关条例进行完善和修订,提高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并向其他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中进行逐步的渗透进而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更好的保护。
3、普及安全教育
应以学校安全教育为突破口,走进学校面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方面,为增加留守儿童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提高留守儿童对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应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降低留守儿童在交通事故和食物中毒的死亡率,让留守儿童内心获得感得以满足。
四、结论
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此问题,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并且在城市和农村建设的推动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得到整个社会的积极关注。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无论是从现状还是应对方案的分析也都运用了更多具有各个学科特色的专业知识。根据调查现状所得结论分析,留守儿童获得感缺失十分严重,留守儿童们普遍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以及走出自己的家乡,去看见更加广阔的世界。目前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民间社会组织的组织关爱,使得留守儿童们内心的获得感不断提升。愿社会群体们可以关注到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一点绵薄之力,便是他们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杨华. 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比较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
[2]蔡重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孙蓓.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
[4]王梅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策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5]王娜.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忽视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2.
[6]梁海青. 学校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
[7]马舒.农村留守儿童获得感和幸福感缺失现状及对策——以大连市X镇Y村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9(06):82-84.
指导老师:赵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