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师生智慧共生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enk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队简介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始建于1950年春,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校址系维扬八大丛林之一法宝禅寺故址。现有46个班级,1945名学生,282名教职员工。学校以“自强不息、追求卓越”为校训,以“师生智慧共生”为办学理念,积极打造以“人文、研究、创新”为主题的特色教育,形成以“人文德育”“人文课堂”“人文管理”“人文环境”为主题的特色品牌,在“四标进课堂”“教学案一體化”“活动单导学”的校本化课改实践中抓住课堂教学的思维本质,积极构建思维创生课堂,如今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师生协同成长的省内外知名学校。学校以学科教研的深化、课程载体的建设、科研氛围的营造为载体,致力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教师主动发展日益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学校先后走出4位省特级教师,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先后获得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称号,在各级各类教学业务竞赛中频频获奖。学校先后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首批模范中学、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首届绿色学校、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数学学科课程基地、南通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南通市普通高中课改样板学校、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学校等称号。
  【摘 要】教师发展历来是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力量。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以校本教研的深化、课堂范式的优化与评价追踪的量化为载体,站在课堂教学的基点上,引领一线教师在历练与分享中不断加深对学生的理解、学科的理解与教学的理解,在实践与思考中积聚专业素养,提升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优质教师团队的建设,让教师发展日益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教师发展的效应带动了学生的奋发进取与学校内涵的提升。
  【关键词】校本教研;课堂范式;评价追踪;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4-0033-04
  【作者简介】缪德军,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江苏如皋,226511)校长、书记,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教师发展历来是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力量。如何从校本的实际出发,打造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化的优质教师团队,不仅是学校教育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社会聚焦教育的热点话题。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人才培育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掣肘。我校抓住校本教研的深化、课堂范式的优化与评价追踪的量化,站在课堂教学的基点上,引领一线教师在历练与分享中积聚专业素养,提升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以此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和学校办学内涵的提升,我们实践着,体验着,收获着。
  一、以校本教研的深化促进教师团队的抱团发展
  校本教研始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我校注重加强学科组建设,通过个体历练与团队分享相结合的方式,着眼于学科理解、学生理解、活动教学思想理解层面基础上的校本教研,努力形成校本化的课程体系,致力于缜密单元教学设计、明晰单元思维结构、优化活动方案、萃取思维伸展支架几个环节,让一线教师在骨干引领之下不断挑战自我,积聚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一)核心备课:严控教学方向,重在框架设计
  我校的核心备课,是为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特设的一种前瞻性的备课组织形式,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备课组的教师多,教学中的所有问题都放到全体组员会议上讨论,不仅不现实,而且会因内容太多且缺少中心议题导致备课效果的实质虚无。如此既牵制了教师的精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负担,无形之中减少了个体研究的时间与空间,反而会抑制学科教学的效益与质量。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组中分别遴选出3位骨干教师与一名蹲点校长或副校长组成核心备课组,根据个人学科素养和组织能力确定一位组长,具体负责核心备课的各项事宜。核心备课的关键在于,明晰学科关键能力水平分级,洞察学科高考能力发展趋势,娴熟活动教学引导调控策略,梳理提炼学习发生机制,在此基础上对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拿出整体框架设计,把控课堂教学的方向,为常态备课、一日一研、二次备课提供指导性意见。
  (二)常态备课:关注教学模型,优化活动方案
  常态备课即日常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必须在核心备课意见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每周一次,定点、定时、定位,执行听课、评课、备课、研讨的四步骤。听评课通常以探寻同一内容不同操作形式下的学习高效性为目标;备课按照“主发言—讨论—完善—共识”的程序进行,对核心备课的内容进行分解交流落实,主要是操作层面的讨论,关注备好“四讲”,即“讲什么?怎么讲?为什么这样讲?还可以怎么讲?”;研讨则主要是针对现阶段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具体可操作的实质研究。最后是学科组内部完善建构,形成共识,最终确定一整套优化之后的课堂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路线图。
  为保证常态备课的质量,我们还在课堂教学模型上刻意着力,每学年利用暑期培训时机,对骨干教师以及行政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研修,在准确把握高考变化趋势的前提下,主动调适、矫正原先的教学模型,以适应动态发展的高中教育形势,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确保课堂教学的方向感。
  (三)一日一研:减少课堂随意,确保班级均衡
  核心备课、集体备课固然重要,而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每一天都在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具有非线性特征,并不总按教师预设的方向有序运行,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一日一研。将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次回炉、反刍,通过相互之间的切磋达成问题解决的共识,既能保证学科教学的效益,同时也为下一堂课的教学赢得主动。
  (四)二次备课:突出班本设计,彰显教学个性
  二次备课的主体是教师个体,重在针对班级学生实际,对教学方案进行班本化、师本化和个性化的设计。这种备课组织形式看重的是学情的把握、个体教学智慧的灵活运用。   二、以课堂范式的优化激发教师团队的发展潜力
  (一)在校本课改的传承创新中挖掘教师素养的生长力
  在早期规范课堂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我校历任领导根据动态发展的阶段特点,在传承中不断挖掘课堂教学生长点。我校课改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2002年),以“四标进课堂”为主题的教学改革;第二阶段(2002—2009年),全学科推进教学案一体化;第三阶段(2009—2017年),依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深入實施“活动单导学”。课改着眼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但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挖掘与综合素养的积淀仍处于相对屏蔽的状态,于是,我们在理想与现实的考量之中,自觉走上了以“思维创生课堂”为主题的深度课改之路。
  教师们在课改背景的审视、核心概念的界定、理论基础的梳理、实施模型的建构与解构中,借助于课题研究和课堂历练,突出学科思维的外化、课堂结构的优化、学习活动的精致化,良好的教学生态正在形成。
  (二)在思维创生的课堂实践中积聚乐教善教的智慧性
  思维创生课堂是这样的一种课堂,以问题为牵引,以活动为基本样态,以思维评价为促进,以方法习得、思维培养为明线,以内容、知识为暗线,让学生从点状碎片化局部思维到整体系统化思维,从静态单一思维到动态辩证思维,从结果思维到过程思维,从简单思维到复杂思维,从借鉴、传承思维到质疑、批判、创新思维。这样的课堂挑战教师的智慧,基于课堂实施环节的优化也不断积聚教师乐教善教的智慧。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中,我们主张聚焦重点难点,突出思维,关注过程,着力培育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在学习内容的统整过程中,我们强调要依据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扬弃,并找到与相关知识的关联。在学习方式的优选中,我们要求一线教师突出问题导学、任务驱动、体验倾听与反思建构,要处理好思维扩散与锚点停靠、对话分享与个体独学之间的关系。在学教评价的实施中,我们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善于倾听、敢于质疑、勇于反思,教师本身则要读懂学生、以学定教、择机点拨、引导促进。在课堂文化建设中,教学之间亦师亦友、动静结合、倾听包容、智慧共生。
  (三)在思维支架的缜密构建中加大教书育人的拓展度
  思维支架的构建是思维创生课堂实施的关键。思维支架构建的切合度直接关系到课堂的质量与效益。我们要求教师基于情境、问题、结构、交互、反思等几个层面,站在学科思维的角度,精致构建思维支架,引导学生积聚学科必备素养,进而让学生获得带得走的知识和带得走的能力。
  1.创设情境支架,触发场域思维。
  什么样的思维决定着什么样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始终左右着学习进程和学习绩效。思维激发需要一定的情境作铺垫。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的情境容易触发学生的场域思维,情境设置不仅要真实,而且要尽可能基于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最好的境界是“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样的情境,是引导学生启动思维,而不是牵着学生的思维;是鼓励学生基于现场思考问题,而不是压抑学生的思维;是启发学生开拓思路,而不是代替学生下结论。
  2.创设问题支架,驱动有序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有效载体,离开问题的思维则是无的放矢,无本之木。在处理问题与思维之间的关联中,我们要求一线教师将问题作为学科知识建构的载体,以存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舒展知识发生发展的脉络,以此引导学生顺藤摸瓜,有序推进学习思维。问题设置不能面面俱到,我们主张聚焦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在学生的学习发生机制上做足文章。
  3.创设结构支架,促进系统思维。
  结构即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结构支架则意味着围绕一个核心概念所呈现的思维伸展路线图。这一支架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关注知识之间的关联,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度。结构支架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中实现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进而缜密思维过程,找到思维的抛锚点和延展点,便于学生在系统思维中完善问题解决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4.创设交互支架,关注发散思维。
  主体思维的激发离不开个体的独立思考,同样也需要主体间性的交互。生生、师生之间的思维交互支架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多元智慧的碰撞与融合,生成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案。我校不仅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构建交互分享的机制,而且在学科教研中通过拓展团队协同渠道建立健全教师间的交流互动方式,围绕教学中的研究主题,鼓励成员之间包容接纳,强化整个团队对学科的理解、对教学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进而促进教师团队整体专业素养的提升。
  5.创设反思支架,学会聚敛思维。
  课堂历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但实践反思形成个体乃至团队的理性认识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再好的实践模型、再好的操作路径,如不能经过反思加以凝练,形成科学系统的行为方式,就只能是昙花一现,不可能从根本上推动教学的深层次革新。为此,我们强调实践创新,更强调实践创新后的反思。一是通过相关规划课题的申报、管理,积极争取专家学者的支持;二是通过集中研修,及时总结凝练实践经验,并组织开展范围不等的对外展示活动,倒逼反思矫正、完善提高。
  三、以评价追踪的量化孕育教师团队的生动发展
  (一)以课堂调研的方式监控调适教师个体的发展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实践平台,就像显微镜一样折射教师的专业素养。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发展阵地,我们形成了“自我展示课堂”“学科内研究课堂”“校内优质课堂”“对外亮相课堂”“组员随机课堂观摩”“行政抽听课堂”“集体诊断性课堂”七位一体的课堂追踪评价机制,学科教研、教学管理始终围绕课堂这一关键环节展开。对于优质课堂,发动全体学科组成员帮助剖析并建构出执教者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作为典型辐射引领全学科教师跟进仿效。对于低效课堂,我们将之作为“麻雀”加以解剖,帮助相关教师从教学理念、目标设定、重难点设置、活动方式的选择等方面重构课堂,基于这种人文化的课堂研究方式,引导一线教师一步步走向成熟。
  (二)以学科团队的捆绑评价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关键在个体,但团队的扶持与帮助不可替代。为了加速教师成长的步伐,我校传承学科团队捆绑评价促进的方式,积极为教师创设平台,激励团队脱颖而出。学校行政蹲点学科组,由公认的学科骨干和相关行政人员负责一同把脉监控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学科捆绑式评价,关注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学科研究水准、教学实绩,注重学科整体发展态势,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姝,张华.中小学教学名师参与教育研究的行动价值、方向及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7(9).
  [2]缪德军.构建思维支架 创生活动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0).
其他文献
2型糖尿病虽然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但是其引起的并发症严重降低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甚至会造成截肢、死亡。因此,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不能只是降低其发病率,还应该从根源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影响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有多种因素,本文将对其一些实验室因素的最新进展情况从有利方面和有害方面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中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月至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深圳市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MHD患者278例,男152例(54.7%),女126例(45.3%),中位年龄57岁,中位透析龄67个月,糖尿病患者89例(32.0%)。根据计算收缩压血压变异性(BPV)中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高BPV组(BPV>10.05)和低B
目的探讨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陷窝蛋白1(Cav1)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临床转归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15例,均于入院时检测血清CXCL12、Cav1水平,并实施rt-PA静脉溶栓治疗。依据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判定临床转归结局,115例ACI患者
痛风是由长时间的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导致形成尿酸单钠(MSU)晶体,沉积在关节和/或周围其他组织中。最新的影像学技术在痛风的诊断、临床监测和评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肌肉骨骼超声能够检测出痛风不同时期的一系列异常情况。在这篇文章中主要介绍了急性期痛风和慢性期痛风的肌肉骨骼超声表现,以及肌肉骨骼超声在痛风治疗评估方面的应用。
目的观察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治疗,且治疗后获得1年随访结果,随访截至2021年3月;以患者PCI治疗后1年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力衰竭、全因死亡
目的研究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继发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行脊柱手术的441例脑脊液漏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3例)和对照组(418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既往史、影像学资料、术中情况、围术期并发症、治疗情况等,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为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目的探讨筛选出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评估神经胶质瘤预后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选择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2月的694个胶质瘤样本和5个癌旁组织样本,筛选胶质瘤组织与癌旁组织间有差异的lncRNA、微RNA(miRNA)和mRNA,分析三者与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基于基因本体(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其不仅表现为肠内症状,还可出现肠外症状。该病难以治愈,容易复发,对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故根据病情及时治疗至关重要。随着UC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近年来UC内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探究和分析。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另外2型糖尿病还常伴发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焦虑抑郁等疾病。维生素D是体内具有多种功能的一类脂溶性维生素。目前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以上常见合并症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是,补充维生素D是否可以改善以上疾病,现有研究结论尚不一致。本文就国内外关于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以上常见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是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部麻醉药注射进入靠近椎间孔的脊神经附近的一项区域阻滞技术,可为胸外科、乳腺外科、心脏外科以及部分腹部手术提供多模式镇痛,且超声引导下TPVB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成功率较高,可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本文就超声引导下TPVB的操作技术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超声引导下TPVB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