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观察的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4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都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高耗低效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要不断革新教学理念,促使教学策略从单一封闭的传统模式逐步转向多元化、灵活化的教学模式发展,将课堂教学真正变成学生主动学习、汲取知识。本文分别从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反馈与评价三个层面出发,简要分享了基于课堂观察的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旨在分享教学经验,促进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课堂教学设计
  (一)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保障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与前提。课本教材知识是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知识活化起来。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太死,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建立在合理、具体的基础之上。传统形式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缺乏具体化教学规划,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执行起来效果较差。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对课堂教学规划的安排,同时更应当落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时,大多数教师会将“让学生充分理解歌颂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作为教学的价值观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恰恰是相反的,价值观目标不是独立于教学任务之外的,它是蕴藏在具体的教学任务中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逐步完成这些具体而细化的教学目标,确保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准确理解文章要点。
  (二)提高教学调控的有效性
  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优化传统课堂教学调控,提升教学调控的有效性、合理化教学速度、教学密度以及教学难度。语文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提高教学调控的有效性,一方面确保教学质量与容量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另一方面保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与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引导者作用,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教学调控,确保教学过程的合理化和有效化。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不仅要注重讲授教学目标内容,同时还要与学生积极分享对课题问题的思考、理解,将自己的经验与观点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在课堂学习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三)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和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课堂教学方法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然而根据实际课堂观察情况来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的结果相对较差。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衡量教学方法好坏的基本标准就是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策略是否符合学生学习习惯。基于这一教学需要,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就需要教师能够活化教学策略,真正做到“收放自如”。在“收”的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确保学生学习过程时刻控制在预期范围之内,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在“放”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设置探究学习主题,在保障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立足全体学生,在教学的基础上兼顾因材施教的策略,确保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同时,兼顾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提高与发展。
  二、课堂教学过程
  (一)注重教学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有效的课前导入环节是保障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基础。在课堂导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营造具体的教学情境,化单一的文字内容为具体生动的教学形象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夯实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实际课堂观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刚刚初读课文内容,还没有熟悉课文内容,教师就开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有的还会直接进行课文中心以及重点的教学,要求学生谈自己的感想与理解。这种情况下的课堂教学很难有较高的质量,既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由于学生缺乏对课本内容的熟悉,对整体文章并没有形成清晰的印象,此时就根据教学重点进行逐句的重锤敲击,学生很难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理解也过于片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课内延展到课外,逐步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质量与效率,促进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注重学生参与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心理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根据课堂观察研究发现,中学阶段的学生更加注重大家的评价与教师的肯定。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轻松、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程度。课堂是学生汲取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策略,当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创造性认识与见解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当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瓶颈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因势利导,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程度,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
  (四)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根据课堂观察教学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一味讲授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学的情绪。随着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教学课件、微课等方法,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教学优势,服务课堂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宋词内容的知识时,就可以借助相应的图画内容和背景音乐组织学生进行真情诵读活动,以加强学生对诗词意境以及情感的准确把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后反馈与评价
  (一)提高教学反思與反馈
  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课后反馈过程至关重要。在教学备课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课后的巩固性作业进行设计,同时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根据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补充和拓展,促使课堂教学更加合理有效。在不断反馈调整以及教学反思中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教学评价合理性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在完成教学过程后对教学结果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教学评价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通过评价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及策略。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要积极鼓励与表扬,为学生后续努力学习提供动力;对于学生课堂提出的回答,既要关注答案本身,同时又要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过程,既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同时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保障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对自己思考的方式进行反思,看看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科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立足课堂观察实际情况,从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特征出发,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策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优化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从而通过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新课改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工具和学习的方式,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变“单一式”教学为“综合性”学习方式,变“教师主导”为“交互式”学习方式,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课改的深入,电教媒体已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它集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造立体化环境,使学生协调多种感官
科学技术使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获得了巨大发展,运用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初中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一些抽象、复杂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掌握。  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本身具有
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渐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小学数学中《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们融入学习氛围中,提升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因此,我将围绕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四步课堂教学模式,详细分析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自2016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讲话、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理论课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新的历史目标和任务。  在认真学习党中央、教育部和天津市委、市教育两委的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自2017年开始,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承“新机遇、新目标、新作为、新机制”的工作理念,在课程建设、平台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而人的核心素质是人格。健全人格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和价值取向的一种素质教育模式。一、打造校园文化,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