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ppo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生存环境,在迈过了陆地、海洋、天空之后,已进入了第四环境,即外层空间。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发射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这人类登天三部曲已清晰地展露在世人面前。然而,仔细审视这三部曲,哪一步都离不开一个基础——进入空间的航天运载器。航天运载器在本质上属于广义的交通运输工具,就像在天路上迅驰的汽车,它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从根本上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如果说空间是一个大舞台的话,那么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人类在空间舞台的表演范围就有多大。正基于此,世界各航天大国均把夺取空间优势作为航天领域的首要任务,而大力发展先进的特大运载技术已被确立为保持领先水平、提升大国地位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这些国家在已有众多大型运载火箭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加大对运载火箭技术的投入,加快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速度超乎寻常,形势咄咄逼人。
  今年3月16日,一个将对中国航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会议——中国新一代基本型运载火箭方案论证报告评审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已经在“孕育”之中。中国的航天运载火箭目前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形势?为什么中国也要搞新一代运载火箭?新一代运载火箭会是啥模样?记者近日就这一系列问题采访了参与方案论证的我国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
  问: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目前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态势?
  答:中国的长征火箭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虽然能基本满足高、中、低轨道不同航天器发射的需要,但没有能力发射我国未来的空间站和大吨位卫星,更不利于参与今后国际商业发射的角逐。
  问:中国为什么也要搞新一代运载火箭?究竟新在哪里?
  答: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认为,我国运载火箭继续在现有3.35米直径基础上研制新型运载火箭,低轨道运载能力超不过14吨,其高轨道运载能力超不过7吨,在运载能力上没有更大的发展余地,也不符合当今运载火箭技术发展的趋势。因此,迫切需要研制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在运载技术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为国家争得更多的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
  


  问: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个啥模样?
  答:我认为可以用“一低两高三先进”来概括“孕育”中的新一代火箭的特点。
  所谓“一低”,就是低成本。
  新一代运载火箭遵循“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的总体发展思路,全面贯彻“三化”即“系列化、组合化、通用化”设计思想。三个模块是指直径分别为5米、3.35米、2.25米的火箭模块,两种发动机是指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煤油发动机,一个系列是指用三个模块形成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基本型,再以基本型为基础,通过助推器和上面级的不同组合,形成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
  实行“三化”设计,可大大节约研制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有利于火箭的批量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未来繁重的发射任务的需要。同时,新一代运载火箭将采用新的材料,使用新的生产工艺,这些材料和工艺与传统材料和工艺比,成本将大幅降低。从设计上看,新一代运载火箭不只追求先进性,而更加注重可靠性。例如,新一代火箭采用非共底结构贮箱,与传统的共底贮箱相比,简化了制造工艺,提高了安全性,也降低了成本。又如现在火箭的控制、遥测、外测等系统各用各的电源,而新一代火箭的电气系统实行一体化设计,统一箭上的供配电。新一代火箭的运载能力比较大,可以实现一箭多星的发射,也可以大大降低单星的发射成本。新一代运载火箭将采用新的测试流程,缩短发射准备时间。现在的火箭发射队伍大的多达300多人,准备时间有的长达50多天,而发射队在发射场每天消耗的费用都相当可观。采用新的测试流程后,发射准备时间将大大缩短,参与发射的人员将大大减少,节省的费用也将相当可观。此外,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将采用新的管理模式,通过实施“成本工程”,改变过去那种以科研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打造出全新的以成本和利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所谓“两高”,就是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火箭总体构型低轨道采用一级半,即一级芯级火箭加上助推器;高轨道采用二级半,即二级芯级火箭加上助推器,比现在的长征火箭减少了一级。火箭级数越少,可靠性越高。二是在设计上采用全系统冗余设计,火箭即使出现单点故障,也不会对全箭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三是火箭点火发射采用牵制释放装置,点火后由故障诊断系统对发动机及箭上电系统工作情况进行诊断,只有火箭各系统工作正常,牵制释放装置才按指令工作,将火箭释放起飞。采用牵制释放装置可大大提高发射可靠性,即使发射终止也能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四是火箭可靠性设计指标大大提高,达到0.98,而现在的长征系列不载人火箭可靠性设计指标为0.93。
  


  高安全性也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新一代火箭的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的是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有利于环境保护。二是采用沿海发射场。由于我国现有的三个发射场都位于内陆地区,火箭发射航区和落区的范围大,很难选择在无人的区域,即使经过努力,也很难完全避免落区人员和财产损失。选择沿海发射场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三是采用远距离、自动化发射体系,发射指挥控制中心离发射台1.5千米以上,万一发射失败可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四是发射前火箭推进剂采用循环预冷,这样既简化了发射程序,也提高了安全性。
  所谓“三先进”,就是运载能力大、适应性强、技术领先。
  按照设计方案,未来的新一代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为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为14吨,接近国际主流火箭的水平。新一代火箭可实现多轨道、多星发射,既可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也可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而且可以实现一箭发射多颗不同轨道卫星,体现了较强的适应性。衡量运载火箭技术性能的最常用参数是火箭的运载系数,即运载能力与起飞质量之比。按照设计方案,新一代运载火箭基本型的运载系数为1.77%,仅次于日本的H-2A火箭的1.79%,体现了技术上的先进性。
  问: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名字现在已经有了吗?
  答:虽然新一代运载的火箭的名字目前还没有确定,我个人对“长征”这个响亮的名字情有独钟。虽然未来的新一代火箭与长征系列火箭有质的不通,但我仍主张新一代运载火箭继续沿用“长征”这个名字,例如用“长征五号”之类。因为长征火箭作为一个品牌,已经成了中国火箭的代名词,并已深入人心,没有必要另起炉灶。
  最后,龙乐豪院士充满激情地说,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都势在必行。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人早晚有一天会向月球、火星进军,而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中国人征服太空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梯,也是最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之一。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天上有5颗行星:金、木、水、火、土。望远镜发明之后,天文学家相继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加上地球,并称为太阳系九大行星。虽然一直有人企图寻找第十颗大行星,结果总是没有成功。九大行星成为家喻户晓的常识。但是,近年来,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受到动摇,很多人建议将它开除出九大行星的队伍。其理由何在呢?     冥王星与众不同    九大行星中,离太阳较近的4个:水、金、地、火,有许
期刊
1984年4月8日,中国用自制的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地将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送入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定点在东经125。。从此,中国航天领域的卫星通信技术开始进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    国家上马急需的应用卫星    20世纪60年代,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开展了激烈的载人航天竞赛,在这种形式的影响下,1966年中国科学院和七机部第八研究院分别提出了载人航天的设想,根据当时的国防科学技
期刊
自卡尔·央斯基偶然发现了来自银河系的射电辐射,雷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射电望远镜,美国就成为射电天文学的发源地。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上形成了几个射电天文中心,以英国的实力最强:剑桥大学发展大型射电干涉仪,继而孕育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方案;曼彻斯特大学建造了世界上口径最大的76米可跟踪射电望远镜。而此时的美国逐渐落在了其它国家的后面。为了重新夺回射电天文学的领先地位。在20世纪60年代初,
期刊
2004年1月,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被批准立项,拉开了深空探测的帷幕。探月是中国航天事业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任工程总指挥,中科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任工程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欧阳自远任工程首席科学家。  “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
期刊
欧空局的“织女星”号运载火箭的第一级发动机,代号为P80的内铸件试验,经过研制小组几个月的艰苦奋战,日前在法属圭亚那航天发射中心的推进剂工厂取得圆满成功,为“织女星”号运载火箭的顺利研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期刊
  
期刊
经过6年零7个月漫长而寂寞的旅行,卡西尼土星探测器将于2004年7月1日开始进入环土星轨道。这个当年被科学家戏称为“一大篮子鸡蛋”的冒险计划,终于开始了与土星的“亲密接触”。  “卡西尼/惠更斯”探测器是美国航宇局与欧空局合作研制、发射的深空探测器,这是一项大型国际空间合作项目,整个计划耗资34亿美元,参与设计的科技人员总数达到4300多名。旨在探测土星系统,包括土星及其大气、磁场、光环和卫星,重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空间舞台,深空探测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人类早已不满足于仅仅把目光聚焦向神秘的宇宙,而是要用各种方法去更深刻地感知它,认识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际上掀起了新一轮的深空探测热潮。美国、欧洲、日本等国的一个个深空探测计划真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嫦娥工程”也开始启动。在这种契机下,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委员会经过2年的筹备,终于于2004年6月15日在京举行了隆重
期刊
《世纪天图》是我国首次发行的望远镜观天最佳的8.5等星图,是广大天文爱好者寻找和发现彗星、新星,观测梅西耶天体和NGC天体,进行天体摄影必备的完美工具书,被视为是天文同好的宝图。本天图集为8开本大小;4封用157克铜版纸彩色印刷,封面封底贴亮膜;内文共32页,用120克进口高级胶版纸黑白印刷。由26幅天图、2幅特殊天区图、1幅索引星图组成。采用2000.0年历元,大比例尺绘制,图例鲜明,极易使用。
期刊
5月16日,全国青少年“神箭、神舟”太空画展江苏地区获奖作品颁奖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参加此次画展并获奖的江苏省十余个市、县中小学的学生作者代表、教师、学生家长百余人会聚一堂,既享受成功后的喜悦,更明确思路、畅述今后的努力方向。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吴国彬、江苏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朱家珑、《太空探索》杂志社社长田如森为在此次太空画展中江苏地区的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品。金光灿灿的“神舟五号”飞船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