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教育行业的不断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技能人才短缺,每年毕业的高校生几乎遍布社会,但是真正具有专业技能又有素质的大学生却是少之又少。因此,为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能力成为了目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 绪论
1、 素质的内涵
素质有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之分。素质是由后天的生活教育和成长环境养成的一种生活习惯,素质的高低从来没有国界没有种族之分,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素质高或素质低的人。一个人素质的高低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在先天上和其自身的生理元素和思维元素的多少有关系,而在后天的培养上生理组织的健康程度和思维系统的健全的程度,还有后天受到的环境和文化影响都是一个人素质形成的关键因素。中国注重礼仪,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礼仪的理论论述卜繁琪先生在他的《素质教育初论》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讲究道德,其次就是素质。衡量道德和素质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的善恶有可能是天生的,但是一个人的素质则是后天因素养成的。素质不等于道德品质,道德品质也不等于素质,平时意气风发的领导人也有可能在某个时候造谣生事。一个地痞流氓也有可能在某个你无助的时刻伸出他的援助之手,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的去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2、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出现几十年,其发展的规模逐渐增大,几乎占据了我国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高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有了重新的认识,用人单位也开始越来越多的看向高职院校生。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势在必行。也只有这样,高职学生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一个优秀的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没有专业技术可以学习,但是没有好的生活和工作作風对企业的管理或是商业的机密都是存在巨大的隐患的,不良的生活态度也会影响到身边的工作人员。
(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欠缺明显。如今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与其自身的发展也是相互不呼应的,无论是在自身的定位上还是在社会声誉上,或是人才质量和价值观的培养上都存有大量被忽略的问题。还有就是学生自己本身的心理态度问题,学生们把大学和高职院校划分为两个等级,身边的家人以及自己给自己灌输一种高职院校要比大学低一等的观念,而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这一系列问题都导致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问题存在缺陷。
(2)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明显提高。一个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基本标准就是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过硬的专业知识、认同该企业文化,有可发展的潜力等。但是随着大学生的增多,放眼望去人才市场人山人海哪还有尽头可言。然而一个用人单位想要找到适合自己单位又能胜任此岗位的却又是难上加难,造成这种现象的不仅仅是教育质量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问题。
3.职业素养培养要点
此次问卷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道德品质的培养。纠正大学生的态度,让其端正自己的道德品质。让其主动的树立有理想、有信念的观念。增强大学生的敬业心、爱业心、责任心、事业心。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不仅缺乏奉献精神还有可能会违反国家的政策法规。
(2)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集体合作的力量。所以在培养人才时我们要重点培养其沟通能力,团结同仁,使其具有合作的精神。
(3)敬业精神培养。敬业心必须是每一个人具备的一种品质,因为你只有爱那一行才会用心去做那一件事,而不是应付。你只有爱了才会对其负责任,这样才能做好一件事。
(4)市场观念培养。市场是不断的在更新的,每天的一丁点变化都决定着一个企业或是一个商家的胜败存亡,每一个决定代表这公司的得与失。你若不能与时俱进,那么只有等着后来的蝼蚁踩着你的尸体前行。因此,我们必须有严谨正确的最新的市场观念,只有对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才能打造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品,而我们的企业也才能靠此永久性的生存下去。
(5)职业技能培训。良好道德品质有了,接下来就是扎实的职业技能了,职业技能是一个员工能否成为“成功人士”的基本条件。如果你本身一点技能都没有,还没有学习的动力,那我聘用你来干嘛,吃白饭吗?那是不可能的,公司不养闲人社会不承认闲人。最基本的你也要拥有基础知识,不会对公司的人才培养加大难度和风险。因此学生在学校必须端正学习态度,还要掌握一技之长,用于以后的生活的生存技能。
二、 当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弱点
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人文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重要的是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家兴衰的代表,他们的素质对于建设国家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能力也是对整个国家能力的影响力。
1、 较弱的集体归属感和人际能力
我们从人生追求来看: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必须是健康向上的,但是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就比如人人宣扬的雷锋精神就是一种集体精神,甘愿用自己的一生去为国家奉献。当然了,也有蒋介石这种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残害自己的同胞,对于两者我们又该怎么评判。像前者这种拥有强烈的集体意识,有超越意识又脚踏实地的做着身边的小事,点点滴滴,对社会对身边人都充满了责任感,这就是健康的的高素质,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反之,像后者这种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伤害他人,这种功利观念的存在导致当时社会一度的乌烟瘴气的同时也为国家带来新的一面,但是他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他身后的尾随者何不体现出他的人际能力,因此在评判此人时我们不能带上有色眼镜去全盘否定其带来的价值。而如今的学生太多人的价值观过于自我,集体荣誉感太差,人际能力太差,不愿意走出去尝试面对和认识这个社会,再没了雷锋也没了蒋介石。 2、过重的功利导向
如今大多学生过于自我,只想着完成自己的事情,没有正确的集体观念。小时候,家长为了满足自己在朋友面前的虚荣心把孩子送去各种补习班;上学的时候打着为了孩子学习的旗号扼杀孩子的兴趣爱好,全盘控制学生的情感私生活,父母从小给学生灌输这种观念,以至于学生养成功利心。学生在学习期间接受各种兼职,忙碌各种考试拿证,耽误学业,不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按部就班得过且过。这种错误扭曲的价值观念都是导致学生素质低下能力较弱的根本原因。
3、过窄的专业教育和较弱的文化熏陶
专业教育是文化素质的体现,它不仅仅是专业课的学习成绩也还有艺术文化素质,更是一种创新精神和实践的动手能力。然而现在高校的教育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说在高职院校有少部分这样的现象,同一个老师担任多学科的科任老师,这样真能保证师资能力吗?学生真的能学到专业知识的精髓吗?毕竟大学和幼儿园和小学不一样,没有要求老师掌握每一科成为全方面的老师,专业就是对某一学科进行专攻,而如果学生没有一个专业的老师引导,又怎能保证他学习到正确的知识。
较弱的学习氛围,大学上课才能见到老师,同学们没有危机感的放松,宿舍内人手一台电脑的沉迷游戏,陷入爱河不能自拔的情侣,校园四处秀恩爱的恋人,图书馆寥寥无几的学子,哪还有一点像学习的校园,熏陶我们的不再是学习文化,而是各种新鲜事物的诱惑。每一天的学习不过是为了期末考试,大学里有一种衡量学习成绩的标准叫做“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大多数同学都抱着这种心态在学校应付着每一天的上课,每一天的学习,那还有多少人去努力,去管那所谓的职业素养。
三、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培养上存在的共性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为了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不断的培养出大量的毕业生,大把的人才。但是在注重数量的同时却忽略了质量,导致高职生在就业时遭遇無数碰壁,被灌输毒鸡汤。问卷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培养上普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校内部没有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合力
学校内部的教务处对学生的职业素养重视度不够,虽然毕业生的证书有学分、素养分,但是其修分的过程却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的,对于学生只为了最后的得分而不注重过程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得证,而学校在要求学生学习时也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完成一种学生的毕业率,只注重档案上最后的那一个百分率,只是为了应付教育局下来检查,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似乎在各大高职院校普遍的存在。干一行懂一行,做过销售你会知道销售业绩靠的是套路,做过学生你会知道部分学校存在一种情况,学校平时不着急,等到上面来巡查时才让学生撇下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应对检查的工作中。所以说学校内部没有做到带头作用,又怎能期待学生能有多高的职业素养。
2、职业素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对于高职生的无业失业率的情况的调查结果下,高职院校的领导已经意识到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至今没有研究出一套适合的教学方案来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导致了高职毕业生依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所需人才的职业素养的要求。
3、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1)态度上。作为引导者,教师的自身素养更应该被加强,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教学的过程是长久而又乏味的。我们都知道高职生的专业实践是很重要的,专业的科学研究可以决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然而乏味且对知识有着高要求科研能力,让没有科研知识的老师头大。而且学校又没有很好的可以合作交流的氛围,因此对于学校领导安排的工作大多老师带着抵触反感的心理,不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所有的工作的进行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交差。
(2)师资上。我国教师相对国外的老师来说,能力是比较低下的。在对教师培养的时间上国外就会比我们更重视,花更多的时间在对教师能力的培养上,由此可见,国内对老师的要求是不那么高的。以及课程的设置不怎么全面,不怎么严谨导致他们学不到全面的知识,也得不到一些研究教育的能力的培养,这样知识被一层一层的遗失,到最后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已经所剩不多。
(3)工作压力。当老师真正的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繁重的工作压力让其无心顾及对教育理论、教学研究的学习,老师在分析问题时不严谨、不全面。因此教师薄弱的自身素质有待加强,只有培养出敬业爱业的老师,教育事业才能得以保障。
4、校企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职业素养培育的校企互动机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并不齐全,科技优势过于落后,教学管理体系过于传统达不到校企办学的要求,不能吸引企业来合作办学。我们的学校对于教书育人很在行,但是对于企业文化,企业的运行模式和职业规范却是外行,导致学校与企业难以深度融合。
要想建立一个成功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必须增加经验,完善我们的合作意识。为了加强对高职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其全面发展随时能够应对社会的打击,融入社会。我们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过程,让企业的培训师全程参与我们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把他们的企业文化,公司运行模式和职业规范带入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解决弥补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不足。学院在设置课程目标时要根据校企职业培养体系为主,侧重基础文化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内容也要针对行业的需求来设计,组建出一套相对完整的专业课体系,考虑其可行性,正确性。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改革、创新课程的内容。
四、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的节奏加快,毕业生开始面临各方面带来的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当毕业生真正步入社会之后,才发现外面的社会的生存发展太过残酷,残酷到陌生接受不了,此时毕业生的心理身理都受到严重考验。高职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实现自己的就业问题,通过规划来明白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目标。但是研究表明许多高职毕业生面对社会的考验明显缺乏信心,对生活过于消极。 1、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素养
我们必须转变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心态,从大学生的自身思想,身边的环境做出改变和采取措施,让他们树立自信,掌握技能,不盲目攀比。万事从小做起,学会做人再做事。做选择的时候从长远考虑,正确的认识自己,从我想干什么转变为我能干什么。正确的对待社会的变化,及时的适应市场的需求。改变自己不良的择业心理,树立乐观的心态。
2、通过“两课”教学培养职业素养
随着职业素养教育的淡化、教育合力的不足、专业特点不够突出,深化“两课”的教改势在必行。根据“两课”一方面由老师授课承担教育的担子,一方面由学生自己实践掌握能力的特点来进行教学的改革,弥补之前教育上存在的不足。利用新的教学特点,及时的借用新事件来培养学生的全方面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同时也能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们提供更有用有效的知识。
3、通过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考试培养职业素养
职业素质是一个员工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通过自我修养而构成。职业素质高的人不一定能走上事业的巅峰,但是职业素质低的人一定不能成功,还会给他人制造不断的麻烦。职业能力高的人一定具有优秀的职业素质,这也是他能力的一种体现。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去突破某一个层次,培训出某一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全面正确的掌握一项技能来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职业素质是一个人多方面能力的体现,通过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的考取来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要求,培养出爱业敬业的责任意识,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让其能自觉的去完善自己。
4、通过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职业素养
目前大学生最缺乏的能力就是:交流、动手、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动手能力极其重要,学生自己动手更能把握住知识,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熟悉。而第二课堂是老师深化巩固知识的再现形式,两者的结合培训能很好的锻炼学生,提升综合能力,讓我们大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5、通过就业和创业教育培养职业素养
我国的学生在平时普遍存在着一种懒散不肯动手的现象,真正遇事时畏畏缩缩,不能承受打击。不肯动手、不肯用心去面对去适应社会变化。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提前恰当的让学生进入实地进行训练,让他们进入到社会去就业,在创业中体验真实的生活。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评判衡量社会的需求。
五、总结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他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职业素养是我们高职生在今后的就业和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将来能有成就,为了国家未来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
[课题来源: 广安市普教科研项目;编号:57]
(作者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一、 绪论
1、 素质的内涵
素质有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之分。素质是由后天的生活教育和成长环境养成的一种生活习惯,素质的高低从来没有国界没有种族之分,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素质高或素质低的人。一个人素质的高低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在先天上和其自身的生理元素和思维元素的多少有关系,而在后天的培养上生理组织的健康程度和思维系统的健全的程度,还有后天受到的环境和文化影响都是一个人素质形成的关键因素。中国注重礼仪,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礼仪的理论论述卜繁琪先生在他的《素质教育初论》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讲究道德,其次就是素质。衡量道德和素质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的善恶有可能是天生的,但是一个人的素质则是后天因素养成的。素质不等于道德品质,道德品质也不等于素质,平时意气风发的领导人也有可能在某个时候造谣生事。一个地痞流氓也有可能在某个你无助的时刻伸出他的援助之手,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的去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2、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出现几十年,其发展的规模逐渐增大,几乎占据了我国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高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有了重新的认识,用人单位也开始越来越多的看向高职院校生。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势在必行。也只有这样,高职学生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一个优秀的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没有专业技术可以学习,但是没有好的生活和工作作風对企业的管理或是商业的机密都是存在巨大的隐患的,不良的生活态度也会影响到身边的工作人员。
(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欠缺明显。如今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与其自身的发展也是相互不呼应的,无论是在自身的定位上还是在社会声誉上,或是人才质量和价值观的培养上都存有大量被忽略的问题。还有就是学生自己本身的心理态度问题,学生们把大学和高职院校划分为两个等级,身边的家人以及自己给自己灌输一种高职院校要比大学低一等的观念,而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这一系列问题都导致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问题存在缺陷。
(2)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明显提高。一个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基本标准就是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过硬的专业知识、认同该企业文化,有可发展的潜力等。但是随着大学生的增多,放眼望去人才市场人山人海哪还有尽头可言。然而一个用人单位想要找到适合自己单位又能胜任此岗位的却又是难上加难,造成这种现象的不仅仅是教育质量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问题。
3.职业素养培养要点
此次问卷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道德品质的培养。纠正大学生的态度,让其端正自己的道德品质。让其主动的树立有理想、有信念的观念。增强大学生的敬业心、爱业心、责任心、事业心。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不仅缺乏奉献精神还有可能会违反国家的政策法规。
(2)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集体合作的力量。所以在培养人才时我们要重点培养其沟通能力,团结同仁,使其具有合作的精神。
(3)敬业精神培养。敬业心必须是每一个人具备的一种品质,因为你只有爱那一行才会用心去做那一件事,而不是应付。你只有爱了才会对其负责任,这样才能做好一件事。
(4)市场观念培养。市场是不断的在更新的,每天的一丁点变化都决定着一个企业或是一个商家的胜败存亡,每一个决定代表这公司的得与失。你若不能与时俱进,那么只有等着后来的蝼蚁踩着你的尸体前行。因此,我们必须有严谨正确的最新的市场观念,只有对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才能打造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品,而我们的企业也才能靠此永久性的生存下去。
(5)职业技能培训。良好道德品质有了,接下来就是扎实的职业技能了,职业技能是一个员工能否成为“成功人士”的基本条件。如果你本身一点技能都没有,还没有学习的动力,那我聘用你来干嘛,吃白饭吗?那是不可能的,公司不养闲人社会不承认闲人。最基本的你也要拥有基础知识,不会对公司的人才培养加大难度和风险。因此学生在学校必须端正学习态度,还要掌握一技之长,用于以后的生活的生存技能。
二、 当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弱点
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人文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重要的是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家兴衰的代表,他们的素质对于建设国家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能力也是对整个国家能力的影响力。
1、 较弱的集体归属感和人际能力
我们从人生追求来看: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必须是健康向上的,但是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就比如人人宣扬的雷锋精神就是一种集体精神,甘愿用自己的一生去为国家奉献。当然了,也有蒋介石这种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残害自己的同胞,对于两者我们又该怎么评判。像前者这种拥有强烈的集体意识,有超越意识又脚踏实地的做着身边的小事,点点滴滴,对社会对身边人都充满了责任感,这就是健康的的高素质,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反之,像后者这种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伤害他人,这种功利观念的存在导致当时社会一度的乌烟瘴气的同时也为国家带来新的一面,但是他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他身后的尾随者何不体现出他的人际能力,因此在评判此人时我们不能带上有色眼镜去全盘否定其带来的价值。而如今的学生太多人的价值观过于自我,集体荣誉感太差,人际能力太差,不愿意走出去尝试面对和认识这个社会,再没了雷锋也没了蒋介石。 2、过重的功利导向
如今大多学生过于自我,只想着完成自己的事情,没有正确的集体观念。小时候,家长为了满足自己在朋友面前的虚荣心把孩子送去各种补习班;上学的时候打着为了孩子学习的旗号扼杀孩子的兴趣爱好,全盘控制学生的情感私生活,父母从小给学生灌输这种观念,以至于学生养成功利心。学生在学习期间接受各种兼职,忙碌各种考试拿证,耽误学业,不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按部就班得过且过。这种错误扭曲的价值观念都是导致学生素质低下能力较弱的根本原因。
3、过窄的专业教育和较弱的文化熏陶
专业教育是文化素质的体现,它不仅仅是专业课的学习成绩也还有艺术文化素质,更是一种创新精神和实践的动手能力。然而现在高校的教育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说在高职院校有少部分这样的现象,同一个老师担任多学科的科任老师,这样真能保证师资能力吗?学生真的能学到专业知识的精髓吗?毕竟大学和幼儿园和小学不一样,没有要求老师掌握每一科成为全方面的老师,专业就是对某一学科进行专攻,而如果学生没有一个专业的老师引导,又怎能保证他学习到正确的知识。
较弱的学习氛围,大学上课才能见到老师,同学们没有危机感的放松,宿舍内人手一台电脑的沉迷游戏,陷入爱河不能自拔的情侣,校园四处秀恩爱的恋人,图书馆寥寥无几的学子,哪还有一点像学习的校园,熏陶我们的不再是学习文化,而是各种新鲜事物的诱惑。每一天的学习不过是为了期末考试,大学里有一种衡量学习成绩的标准叫做“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大多数同学都抱着这种心态在学校应付着每一天的上课,每一天的学习,那还有多少人去努力,去管那所谓的职业素养。
三、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培养上存在的共性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为了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不断的培养出大量的毕业生,大把的人才。但是在注重数量的同时却忽略了质量,导致高职生在就业时遭遇無数碰壁,被灌输毒鸡汤。问卷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培养上普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校内部没有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合力
学校内部的教务处对学生的职业素养重视度不够,虽然毕业生的证书有学分、素养分,但是其修分的过程却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的,对于学生只为了最后的得分而不注重过程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得证,而学校在要求学生学习时也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完成一种学生的毕业率,只注重档案上最后的那一个百分率,只是为了应付教育局下来检查,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似乎在各大高职院校普遍的存在。干一行懂一行,做过销售你会知道销售业绩靠的是套路,做过学生你会知道部分学校存在一种情况,学校平时不着急,等到上面来巡查时才让学生撇下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应对检查的工作中。所以说学校内部没有做到带头作用,又怎能期待学生能有多高的职业素养。
2、职业素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对于高职生的无业失业率的情况的调查结果下,高职院校的领导已经意识到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至今没有研究出一套适合的教学方案来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导致了高职毕业生依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所需人才的职业素养的要求。
3、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1)态度上。作为引导者,教师的自身素养更应该被加强,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教学的过程是长久而又乏味的。我们都知道高职生的专业实践是很重要的,专业的科学研究可以决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然而乏味且对知识有着高要求科研能力,让没有科研知识的老师头大。而且学校又没有很好的可以合作交流的氛围,因此对于学校领导安排的工作大多老师带着抵触反感的心理,不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所有的工作的进行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交差。
(2)师资上。我国教师相对国外的老师来说,能力是比较低下的。在对教师培养的时间上国外就会比我们更重视,花更多的时间在对教师能力的培养上,由此可见,国内对老师的要求是不那么高的。以及课程的设置不怎么全面,不怎么严谨导致他们学不到全面的知识,也得不到一些研究教育的能力的培养,这样知识被一层一层的遗失,到最后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已经所剩不多。
(3)工作压力。当老师真正的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繁重的工作压力让其无心顾及对教育理论、教学研究的学习,老师在分析问题时不严谨、不全面。因此教师薄弱的自身素质有待加强,只有培养出敬业爱业的老师,教育事业才能得以保障。
4、校企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职业素养培育的校企互动机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并不齐全,科技优势过于落后,教学管理体系过于传统达不到校企办学的要求,不能吸引企业来合作办学。我们的学校对于教书育人很在行,但是对于企业文化,企业的运行模式和职业规范却是外行,导致学校与企业难以深度融合。
要想建立一个成功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必须增加经验,完善我们的合作意识。为了加强对高职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其全面发展随时能够应对社会的打击,融入社会。我们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过程,让企业的培训师全程参与我们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把他们的企业文化,公司运行模式和职业规范带入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解决弥补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不足。学院在设置课程目标时要根据校企职业培养体系为主,侧重基础文化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内容也要针对行业的需求来设计,组建出一套相对完整的专业课体系,考虑其可行性,正确性。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改革、创新课程的内容。
四、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的节奏加快,毕业生开始面临各方面带来的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当毕业生真正步入社会之后,才发现外面的社会的生存发展太过残酷,残酷到陌生接受不了,此时毕业生的心理身理都受到严重考验。高职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实现自己的就业问题,通过规划来明白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目标。但是研究表明许多高职毕业生面对社会的考验明显缺乏信心,对生活过于消极。 1、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素养
我们必须转变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心态,从大学生的自身思想,身边的环境做出改变和采取措施,让他们树立自信,掌握技能,不盲目攀比。万事从小做起,学会做人再做事。做选择的时候从长远考虑,正确的认识自己,从我想干什么转变为我能干什么。正确的对待社会的变化,及时的适应市场的需求。改变自己不良的择业心理,树立乐观的心态。
2、通过“两课”教学培养职业素养
随着职业素养教育的淡化、教育合力的不足、专业特点不够突出,深化“两课”的教改势在必行。根据“两课”一方面由老师授课承担教育的担子,一方面由学生自己实践掌握能力的特点来进行教学的改革,弥补之前教育上存在的不足。利用新的教学特点,及时的借用新事件来培养学生的全方面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同时也能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们提供更有用有效的知识。
3、通过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考试培养职业素养
职业素质是一个员工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通过自我修养而构成。职业素质高的人不一定能走上事业的巅峰,但是职业素质低的人一定不能成功,还会给他人制造不断的麻烦。职业能力高的人一定具有优秀的职业素质,这也是他能力的一种体现。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去突破某一个层次,培训出某一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全面正确的掌握一项技能来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职业素质是一个人多方面能力的体现,通过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的考取来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要求,培养出爱业敬业的责任意识,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让其能自觉的去完善自己。
4、通过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职业素养
目前大学生最缺乏的能力就是:交流、动手、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动手能力极其重要,学生自己动手更能把握住知识,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熟悉。而第二课堂是老师深化巩固知识的再现形式,两者的结合培训能很好的锻炼学生,提升综合能力,讓我们大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5、通过就业和创业教育培养职业素养
我国的学生在平时普遍存在着一种懒散不肯动手的现象,真正遇事时畏畏缩缩,不能承受打击。不肯动手、不肯用心去面对去适应社会变化。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提前恰当的让学生进入实地进行训练,让他们进入到社会去就业,在创业中体验真实的生活。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评判衡量社会的需求。
五、总结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他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职业素养是我们高职生在今后的就业和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将来能有成就,为了国家未来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
[课题来源: 广安市普教科研项目;编号:57]
(作者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