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倾向要不得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lixi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有学步时,写有起步期。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写习作。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一项练习,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特别是在不增加其学业负担的前提下激发习作的兴趣、提高习作的能力,我们开展了“小学三年级基于标准的习作教学研究”。这项研究依据课程标准习作能力要求,重视学生写有目标、写有交流、写有修改。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倾向性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倾向一:一篇大作文要写好几遍
  研究现场:
  研究伊始,到学校了解性听课,坐到学生中间。参加实验的教师指导完毕,学生拿出草稿本,动笔写作。翻翻身边学生的大作文簿,发现已写的几篇大作文都卷面清晰,无一处修改。再看学生的草稿,作文草稿本也几乎没什么修改符号。同一题目的习作,有的同学写了两遍,有的写了三遍。
  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直接在大作文簿上直接写呢?实验老师说,学校不允许。那么,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只打一遍草稿,然后在草稿上修改呢?实验老师说,习惯了,现在还没教修改符号。
  跟进思考:
  一篇大作文写上好几遍——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我们看到的干干净净的大作文簿,其实是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了又写之后的誊写之作。这样的做法是有问题的:
  一是无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想象,三年级学生书写速度不快,单誊写一篇两三百字的习作大约就要一节课,再加上打草稿,修改草稿,教师习作前的指导,一次大作文训练没有三四节课是拿不下来的,但是语文课没有那么多,于是只能减少、压缩学生其他领域的学习与经历,得不偿失。
  二是打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起步作文重在兴趣,古人倡导写“放胆文”,先少讲规矩,让学生放开文笔,自由发抒。现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都是意在培养、呵护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起步阶段,不宜过多要求,更不可反复打草稿,一而再、再而三,学生最后看似改好了习作,却增强了挫败感,产生畏难情绪,同样是得不偿失。
  改进措施:
  为学生减负,与学校沟通,取得学校支持。在实验班中实施一次作文法,直接在作文簿上写、改作文,学生越是改得多,教师越要褒奖。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根据学生习作实际、需求,先教常用修改符号:增、删、改、换。
  效果陈述:
  学生开始使用修改符号,每次大作文时间成倍减少;不少人已经产生的“害怕作文”“作文好累”印象开始消退。教师指导负担也明显减轻,习作质量并未下降。
  倾向二:一次大作文要求很全面
  研究现场:
  两个月后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活动上,两位实验班教师言辞闪烁,但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课题实验要求学生只写150字左右的习作,语句生动、内容具体、首尾呼应等习作要求,这样到了考试,实验班学生写不过其他班级怎么办?
  我蓦然想起上次听课后交流意见时,老师也有类似的担忧,看来“心病不治”,实验难以深入。
  跟进思考:
  新课程改革前,小学生习作评价是耳熟能详的七大“标准”:文题相符、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和语句通顺。
  遗憾的是,新课改十年了,我们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依然把这些奉为习作评价的不二法宝。更要命的是,三年级起步就如是要求,用心不可谓不好,但问题也显而易见:
  一是要求过高,没有凸显年段特点。学生学得很累,效果又不好。其实,三年级学生,只要习作内容真实,语句通顺,一般不少于200个字(三年级年段目标)即可。过多、过高的要求,反而容易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二是忽视了过程、情感态度方面的引导。写好作文,单靠知识、技能肯定不够,还需要情感,需要经历。现在老师的要求主要集中在知识、技能上,而兴趣、情感、过程等领域的评价明显缺失。《课程标准》要求的“留心周围事物”“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更是避而不谈,不教也不管,学生习作后劲明显不足。
  改进措施:
  依据课程标准,带领学生一起设计量规:《习作评价标准》《习作过程评价标准》,保证每个学生都明确三年级习作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实施过程性评价,每个月至少一次,由学生根据量规对自己的习作情况进行有意识的反思与评价,扬长补短,明确改进方向。如此,步步为营,每月一小步,一年一大步。
  搭建平台,加强交流与修改,让学生经历习作全过程。每次习作指导课,教一到两个知识点,注意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多让学生观察发现,多让学生说话交流,多让学生修改实践。同时,在实验班中创办小报、开设博客、开办习作墙报,让学生共同分享习作,让习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情。
  效果陈述:
  要求降低了,学生参与了评价,经常出现“你用了积累的好词好句”“他愿意跟别人交流”“我的错别字明显减少”等话语,更多学生的习作“发表”了,他们的兴趣明显提高。我们认为,跟那些全面要求的班级相比,参与实验的学生习作字数可能少一些,习作的技巧可能少一些,“语句生动”“抓住特点”这样的话语可能会少一些,但是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强多了,他们习作的动机、兴趣强多了。今天,他们看似在起跑线上落后;其实,明天,他们一定可以写得更好、走得更远。
  根据三年级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呈现了真实的效果。研究的选点虽小,但成效大,有推广的价值。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  江赐忠,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遗传学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科委“浦江计划人才”、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人才”、上海市教委“东方学者”荣誉称号与资助。在Nature、Genome Research、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著名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7篇,单篇论文已被引用超过400次。出版国际英文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福俤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黑豆表皮中存在的一种黄酮小分子物质“杨梅素”能够有效提高机体血清水平,促进机体发挥造血功能。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营养学期刊《营养生物化学杂志》上。杨梅素是一种天然的膳食黄酮小分子,富含多个羟基。核桃、洋葱、杨梅、黑莓等天然食品都富含杨梅素。杨梅素能够显著抑制人体内的铁管家“铁调素”的活躍程度,令机体铁水平升高,从而帮助人体吸收更多的铁元素。摄入杨梅素有望成
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起,计算机便一直朝着微型化、巨型化、網络化、智能化、高速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其革新速度之快,一再超出人们的预想。可以看到,人类正在试图利用任意一种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为自身提供特定服务,而这种高速发展模式至今仍未出现疲态。  计算机科技的美好明天令人向往,黑龙江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齐浩亮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未来无比乐观,他说:“计算机行业处于革新与发展中
带着一颗快乐探索的心,他和他的研究伙伴穿越时空走向了侏罗纪,走进那片板块初现的中生世界。抚摸带有生命痕迹的古化石,一点一点去挖掘、读懂亿万年前的故事。  这是一个穿越时空的科学探索故事;这是一位平凡而又真实的“科学中国人”——  盘古大陆,中生年代。陆海之间,森林深处,中生代地球霸主——恐龙穿越其中,生机勃勃的世界里,同样还有很多东西在悄然地演变进化着,例如板块、气候,还有植物等。  那么,中生代
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存在两大难题:阅读、作文。不少学生拿着一篇文章不知如何阅读,不知怎样吸收文中的“营养”。一写作文就像避瘟神似的特别害怕,总感到作文无话可说、无从写起,常常是三言两语就把一篇文章写完了。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对日后高年级写文水平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作文”的要求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小学语文大纲也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
“课堂因错误而精彩。”“融错”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态度和教学境界。“融错”不仅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合作交流、主动纠错、形成感悟、提升认识的有效载体。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设计相关的“融错”环节,在有效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同时,尝试在“融错”中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理念”,即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让学生阅读诗词,其实质目的是与这些文学巨匠进行心灵对话,一代一代地传递中国人心中蕴藏的精妙绝伦的“雕塑”和“建筑”,传递灿烂炫目的经典文化。而被经典濡染出来的学生,会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成为民族文化忠诚的守护者。
“励志图存,自强不息”,走进西安科技大学的校门,鲜红的八个大字点亮了学校精神。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不辱使命,一直稳居国家A类学科之一,除了自身积累深厚,一代代优秀的人才力量,也是学科熠熠生辉的重要原因。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玉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张玉涛现任煤火灾害防控研究所副所长。高考前一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在全球引起轰动,与此同时,远在中国读高中的他也开始思考
今天,你感恩了吗?  我感恩了!我感谢亲爱的读者,能捧起这本书,轻轻地翻开这一页,细细地咀嚼我的这些文字,从心底泻出来的。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上。当我们还是一个胚胎,在母亲的体内开始发育成长的时候,父母便开始了对我们的养育。当我们以大声的啼哭向世界宣告我们降生的时候,父母便开始了忙碌而快乐的生活: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他们起早贪黑地养育我们,他们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学有所疑,才会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  一、精心预设,把握提问的“度”  学问学问,“学”与“问”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阅读教学当然也离不开“问”,用提问来激活学生思维,用提问来激发学生迫不及待阅读探究的兴趣。可见,问既是阅读教学的始发站,又是加油站,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启思、导向、激趣的作用。因此,课前教师要精心预设提问,把握好提问的四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