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不以村落为单位,按照地域特点和风俗习惯,突出泰国手工业方面由来已久的优势,每个村主攻一个特色产品?泰国依靠OTOP计划实现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的经济复苏。
链接
OTOP是One Tambom One Product的缩写,意思是一村一产品。即每个乡镇结合当地特色,生产具有区域特有性的手工艺或食品特产,满足观光客的吃喝玩乐,以及买作伴手礼。
在泰国航空从广州到曼谷的班机上,赴泰国旅游的张萌随手翻开一本飞机上的杂志,立马被里面的图片吸引住了。图片上是一套极具泰国民族风情的木制餐具,在其咖啡色的底色上均匀地爬满黑色的纹路,使得整套餐具的色泽显得自然悦目;圆柱体形状的饭盒和高脚杯,搭配在一起显得别致美观;旁边还摆着一把有竹节状把柄的漂亮汤匙。在图片的右边,是一位泰国官员对于这套餐具的介绍:这是一套精美的、来自益梭通府的餐具,是泰国著名的OTOP产品。
到达曼谷的第二天,张萌就在导游的带领下,逛了曼谷的OTOP展销会。“很新奇,很便宜”,里面的产品让她目不暇接。比如草编的工艺品、木雕的佛像,还有用牛皮做成的画。据导游介绍,在泰国,凡是包装上印有“OTOP”标识的产品,都是通过了泰国OTOP认证、有泰国特色、有质量保证的东西。
张萌逛了大半天,她的背包几乎被撑满。临走时,她又驻足于门口一家卖泰国丝绸的展位。老板是一个30多岁的男子,名叫潘普特,他正热情地招呼来往的顾客。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张萌买下一条漂亮的泰国丝巾后才满意而归。
12年前
泰国东北部,乌汶府
嘣的一声,潘普特重重地把锄头砸进地里,然后无精打采地瘫坐在田埂上。贫困已经使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渐渐对生活感到无奈。
他的祖辈都生活在这片算不上丰饶的土地上,除了种些粮食,他们还养些蚕,把蚕丝卖给政府控股的丝厂,以挣得更多的收入。如果还有空余的时间,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手艺,制作一些棉衣,再卖给一些过往的小商贩。但这些不成气候的买卖所得的收入,只能使他们勉强维持生计。
潘普特仰头看着灰暗的天空,心情愈加沮丧。此时,金融风暴的乌云已密布泰国,国家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捕捉到泰国金融体系漏洞的国际投资机构,突然大量抛售泰铢。由于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市场,泰国金融体系遭受重创。金融危机随即向泰国国民经济渗透,逐渐演变成巨大的经济危机。当时有人推断,泰国经济在之后数年内都将处于萎靡状态,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由于泰国是农业和旅游大国,农村的很多剩余劳动力,都流入城市,并参与到城市发展的建设中。然而经济危机掀起裁员潮,这些农民工不得不返乡,重新开始农村生活。
潘普特已经见到好几拨本在曼谷工作的老乡回来了。这一次,他那两个在城里打工的哥哥也垂头丧气地提着包裹回到家里。“三个大男人不可能就耕这么一块地吧,这样也养不活我们仨呀”,兄弟三人望着自家那一亩三分地,一筹莫展。
在当时的泰国农村,粮食生产劳动力已经饱和,大量的返乡劳动力不得不处于闲置状态。如何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如何拯救经济,成了泰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泰国的地方手工业各具特色,并具有很深的底子。民间也不乏手艺精湛的匠人,那些具有泰国风情和地域特色的产品也深受外国游客的喜爱。只不过长久以来,缺乏国家宏观层面上的统筹、扶持和推动,显得有些杂乱零散,成不了气候。
何不以村落为单位,按照地域特点和风俗习惯,突出泰国手工业方面由来已久的优势,每个村主攻一个特色产品?这样既可发动当地因经济危机而闲置的劳动力,又能在宏观层面上帮助国家经济复苏。
一个大力发展地方手工业、重振国家经济的计划应势而出。这就是OTOP计划。
2001年,泰国政府以每个村100万泰铢(100泰铢约合19.6元人民币)的额度作为启动资金。在全国4.5万个自然村中,选择3000多个村落为试点村,由政府统筹安排,结合当地特色,实施OTOP计划。
乌汶府素以丝绸和棉布闻名泰国。在潘普特的村子所在的地区,人们素有养蚕的习俗,丝绸的原料来源绝对不成问题。不少年长的乡亲们还会使用老式的纺丝器具,制作纯手工丝绸品。那些质地上乘、做工精美的丝绸品一直被当地人用作姑娘的嫁妆。
在OTOP计划中,潘普特的村子就被选中,发展丝绸品手工业。潘普特与两个哥哥合计:原料和手艺技术统统具备,丝绸品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已成形,“与其一辈子守着自留地受穷,不如抓住机会,趁势一搏。”两个哥哥拿出以前打工的一点积蓄,加上政府的补贴与扶持,兄弟三人请来四五个手艺高超的年长乡亲,又招来十几个失业的年轻学徒,开办了一个以集养蚕、纺丝和丝织品加工为一体的作坊。
2002年春
乌汶府,潘普特的作坊
这天一早,潘普特三兄弟和匠人们认真地把作坊打扫布置了一番,又特地穿戴好了当地的民族服饰,迎接从曼谷赶来的OTOP认证团。他们的作坊和丝绸产品,将面临一个至关重要的大检验。
由于泰国手工业具有深厚的底子,OTOP计划很容易就在全国各地散播开来,大大小小的村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各个试点村落生产出了上千种产品,其制作工艺千差万别,质量也参差不齐。
潘普特邻村的一家丝绸作坊,开张不到两个月就倒闭了。“他们生产的丝绸易开裂、掉色,卖不出去。”劣质产品没有销路,反而使得村民们的人力财力投入血本无归。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OTOP计划长期持续下去,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机制。这种机制既能杜绝粗制滥造,又能促使特色产品蓬勃发展。
为此,泰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OTOP的产品公证机构。所有的地方特色产品只有通过这个机构公正的筛选和评比,才可以获得泰国政府颁发的“名优特”产品证书,并允许打上OTOP的认证标识,在市面上销售。
“通过了!”直到一位官员把盖有公章的认证书交到手里,潘普特才松了一口气。不过,他仍然不能把提到嗓子眼儿的心放下来。打上OTOP标识的产品,并不意味着在市场上打开了四通八达的销路。面对产品营销这一产业链下游的重要环节,毫无经验的潘普特三兄弟显得手足无措。
为了帮助获得OTOP认证的制造商们补上营销这一环,泰国政府召集相关专家组建了20多个OTOP项目工作组。这些工作组相当于OTOP制造商们的专属咨询机构,为其免费提供关于市场营销方面的支持。
送走OTOP认证团后半个月,潘普特三兄弟又盼来了负责乌汶府地区的OTOP项目工作组。经过一番考察之后,工作组的专家们以“潘普特”为品牌名字,为这些丝绸产品设计了一个品牌,然后又设定了“特色手艺、民族风情”的路线,以“发展经销商”的销售模式起步。
如何让经销商知道“潘普特”丝绸?他们三兄弟可没有资金打广告。
一个星期后,这个工作组再次来到了潘普特的作坊,随之而来的还有六个来自泰国北部的丝绸布匹经销商。工作组一方面将丝绸产品的特点推介给经销商,另一方面又在将经销商的建议和市场动态综合之后,向潘普特三兄弟提出了关于产品改进的意见。潘普特三兄弟和经销商们纷纷点头。
“那天我们一下子获得了总共15万泰铢的订单!”在工作组官员的帮助下,潘普特三兄弟顺利地和四个经销商签下了合作协议,剩下的两个也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获得了大订单的潘普特作坊加大了生产量,对原料的需求也随之渐渐增大,“自己养的蚕供应不了这么大的生产量,我们就向乡亲们收购蚕茧蚕丝。”潘普特村子里的乡亲们逐渐增大了蚕的养殖量,以供给附近的几个作坊。他们都不再守着自家门前的田地,一成不变地贫苦度日。
一个上游供应中下游、中下游反哺上游的产业链,就此形成。
凡是获得了OTOP认证的产品制造商,都可以像潘普特的作坊一样,得到政府OTOP工作组关于产品开发、营销、信息、融资、出口和公关等一揽子的帮助指导,形成各种各样的产业链。而泰国的国家经济,就在这成百上千条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中,开始复苏。
泰国OTOP的销售额在第一年(2001年)就达到167亿泰铢(约合人民币33.4亿元),并在随后四年逐步攀升,于2005年增至554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10.9亿元)。此时,列入OTOP战略项目的产品已经超过1万种。
2008年冬
曼谷,OTOP展销会
虽然卖出一条丝巾所赚得的钱,对于如今的潘普特来说,已经算不上什么,但他还是十分乐意地把来自乌汶府的丝绸制品介绍给外国游客。他还清晰地记得,七年前在他们的产品获得OTOP认证的当晚,他与两个哥哥开怀畅饮,醉醺醺而又豪气冲天地说,要把乌汶府的丝绸卖到全世界!
怀着这个梦想的OTOP产品制造商,当然不止潘普特一家。
泰国政府也明白,帮助这上千个产品制造商们实现销往全球的梦想,也就为泥潭中的泰国经济找到了希望。于是政府尽力搭台,让产品制造商们来唱戏。定期在曼谷举办OTOP产品展销会便是其中之一。
在每届展销会上,潘普特的丝绸制品和来自泰国全国各地7000多个村落的特色产品一起亮相。其中包括清莱府的茶叶、甲米府的珍珠、北碧府的皮革、沿海地区生产的虾酱、乌隆府的斗篷和乌泰他尼府的绘画等。
这样包罗万象的展销会吸引着泰国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在这里总能找到他们看得上的特色产品。
泰国旅游业发达,号称“一站式游完全泰国”的展销会,自然成了外国游客必到之处。在这里他们能一举饱览泰国所有地方特色产品。展销会也就成了将泰国OTOP产品推广给全世界的绝佳平台,来自国外的大订单也纷至沓来。
除了展销会,泰国政府还想尽一切办法向全世界推广OTOP产品。比如组织外国游客到村落中,观看这些精美手工艺品是如何在泰国的能工巧匠手中诞生的;在全国范围内的机场、旅游景点等设立OTOP产品展销中心;设立OTOP产品网站,推进全球化的网络采购。
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泰国OTOP一直在酝酿产业升级。
“传统工艺和民族特色并不意味着守旧。”OTOP工作组的专家说。他们已经帮助产品制造商们,将一些前卫的元素加入到产品设计中,使其更具创意与吸引力。民族特色与前卫时尚的“泰国设计”在国际创意圈内声名鹊起,而OTOP产品的附加值也不断提高。
眼下,经济危机再度爆发,泰国经济是否会再遭重创?专家们已经断言,泰国经济不会再次出现1997年时的情形,因为目前泰国经济已经比10年前调整得更好。
这个冬天,潘普特的作坊仍然热火朝天。在展销会拿到的150万泰铢的订单,使他们不敢有丝毫松懈。
编 辑曹一方
E-mail:[email protected]
链接
OTOP是One Tambom One Product的缩写,意思是一村一产品。即每个乡镇结合当地特色,生产具有区域特有性的手工艺或食品特产,满足观光客的吃喝玩乐,以及买作伴手礼。
在泰国航空从广州到曼谷的班机上,赴泰国旅游的张萌随手翻开一本飞机上的杂志,立马被里面的图片吸引住了。图片上是一套极具泰国民族风情的木制餐具,在其咖啡色的底色上均匀地爬满黑色的纹路,使得整套餐具的色泽显得自然悦目;圆柱体形状的饭盒和高脚杯,搭配在一起显得别致美观;旁边还摆着一把有竹节状把柄的漂亮汤匙。在图片的右边,是一位泰国官员对于这套餐具的介绍:这是一套精美的、来自益梭通府的餐具,是泰国著名的OTOP产品。
到达曼谷的第二天,张萌就在导游的带领下,逛了曼谷的OTOP展销会。“很新奇,很便宜”,里面的产品让她目不暇接。比如草编的工艺品、木雕的佛像,还有用牛皮做成的画。据导游介绍,在泰国,凡是包装上印有“OTOP”标识的产品,都是通过了泰国OTOP认证、有泰国特色、有质量保证的东西。
张萌逛了大半天,她的背包几乎被撑满。临走时,她又驻足于门口一家卖泰国丝绸的展位。老板是一个30多岁的男子,名叫潘普特,他正热情地招呼来往的顾客。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张萌买下一条漂亮的泰国丝巾后才满意而归。
12年前
泰国东北部,乌汶府
嘣的一声,潘普特重重地把锄头砸进地里,然后无精打采地瘫坐在田埂上。贫困已经使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渐渐对生活感到无奈。
他的祖辈都生活在这片算不上丰饶的土地上,除了种些粮食,他们还养些蚕,把蚕丝卖给政府控股的丝厂,以挣得更多的收入。如果还有空余的时间,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手艺,制作一些棉衣,再卖给一些过往的小商贩。但这些不成气候的买卖所得的收入,只能使他们勉强维持生计。
潘普特仰头看着灰暗的天空,心情愈加沮丧。此时,金融风暴的乌云已密布泰国,国家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捕捉到泰国金融体系漏洞的国际投资机构,突然大量抛售泰铢。由于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市场,泰国金融体系遭受重创。金融危机随即向泰国国民经济渗透,逐渐演变成巨大的经济危机。当时有人推断,泰国经济在之后数年内都将处于萎靡状态,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由于泰国是农业和旅游大国,农村的很多剩余劳动力,都流入城市,并参与到城市发展的建设中。然而经济危机掀起裁员潮,这些农民工不得不返乡,重新开始农村生活。
潘普特已经见到好几拨本在曼谷工作的老乡回来了。这一次,他那两个在城里打工的哥哥也垂头丧气地提着包裹回到家里。“三个大男人不可能就耕这么一块地吧,这样也养不活我们仨呀”,兄弟三人望着自家那一亩三分地,一筹莫展。
在当时的泰国农村,粮食生产劳动力已经饱和,大量的返乡劳动力不得不处于闲置状态。如何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如何拯救经济,成了泰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泰国的地方手工业各具特色,并具有很深的底子。民间也不乏手艺精湛的匠人,那些具有泰国风情和地域特色的产品也深受外国游客的喜爱。只不过长久以来,缺乏国家宏观层面上的统筹、扶持和推动,显得有些杂乱零散,成不了气候。
何不以村落为单位,按照地域特点和风俗习惯,突出泰国手工业方面由来已久的优势,每个村主攻一个特色产品?这样既可发动当地因经济危机而闲置的劳动力,又能在宏观层面上帮助国家经济复苏。
一个大力发展地方手工业、重振国家经济的计划应势而出。这就是OTOP计划。
2001年,泰国政府以每个村100万泰铢(100泰铢约合19.6元人民币)的额度作为启动资金。在全国4.5万个自然村中,选择3000多个村落为试点村,由政府统筹安排,结合当地特色,实施OTOP计划。
乌汶府素以丝绸和棉布闻名泰国。在潘普特的村子所在的地区,人们素有养蚕的习俗,丝绸的原料来源绝对不成问题。不少年长的乡亲们还会使用老式的纺丝器具,制作纯手工丝绸品。那些质地上乘、做工精美的丝绸品一直被当地人用作姑娘的嫁妆。
在OTOP计划中,潘普特的村子就被选中,发展丝绸品手工业。潘普特与两个哥哥合计:原料和手艺技术统统具备,丝绸品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已成形,“与其一辈子守着自留地受穷,不如抓住机会,趁势一搏。”两个哥哥拿出以前打工的一点积蓄,加上政府的补贴与扶持,兄弟三人请来四五个手艺高超的年长乡亲,又招来十几个失业的年轻学徒,开办了一个以集养蚕、纺丝和丝织品加工为一体的作坊。
2002年春
乌汶府,潘普特的作坊
这天一早,潘普特三兄弟和匠人们认真地把作坊打扫布置了一番,又特地穿戴好了当地的民族服饰,迎接从曼谷赶来的OTOP认证团。他们的作坊和丝绸产品,将面临一个至关重要的大检验。
由于泰国手工业具有深厚的底子,OTOP计划很容易就在全国各地散播开来,大大小小的村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各个试点村落生产出了上千种产品,其制作工艺千差万别,质量也参差不齐。
潘普特邻村的一家丝绸作坊,开张不到两个月就倒闭了。“他们生产的丝绸易开裂、掉色,卖不出去。”劣质产品没有销路,反而使得村民们的人力财力投入血本无归。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OTOP计划长期持续下去,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机制。这种机制既能杜绝粗制滥造,又能促使特色产品蓬勃发展。
为此,泰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OTOP的产品公证机构。所有的地方特色产品只有通过这个机构公正的筛选和评比,才可以获得泰国政府颁发的“名优特”产品证书,并允许打上OTOP的认证标识,在市面上销售。
“通过了!”直到一位官员把盖有公章的认证书交到手里,潘普特才松了一口气。不过,他仍然不能把提到嗓子眼儿的心放下来。打上OTOP标识的产品,并不意味着在市场上打开了四通八达的销路。面对产品营销这一产业链下游的重要环节,毫无经验的潘普特三兄弟显得手足无措。
为了帮助获得OTOP认证的制造商们补上营销这一环,泰国政府召集相关专家组建了20多个OTOP项目工作组。这些工作组相当于OTOP制造商们的专属咨询机构,为其免费提供关于市场营销方面的支持。
送走OTOP认证团后半个月,潘普特三兄弟又盼来了负责乌汶府地区的OTOP项目工作组。经过一番考察之后,工作组的专家们以“潘普特”为品牌名字,为这些丝绸产品设计了一个品牌,然后又设定了“特色手艺、民族风情”的路线,以“发展经销商”的销售模式起步。
如何让经销商知道“潘普特”丝绸?他们三兄弟可没有资金打广告。
一个星期后,这个工作组再次来到了潘普特的作坊,随之而来的还有六个来自泰国北部的丝绸布匹经销商。工作组一方面将丝绸产品的特点推介给经销商,另一方面又在将经销商的建议和市场动态综合之后,向潘普特三兄弟提出了关于产品改进的意见。潘普特三兄弟和经销商们纷纷点头。
“那天我们一下子获得了总共15万泰铢的订单!”在工作组官员的帮助下,潘普特三兄弟顺利地和四个经销商签下了合作协议,剩下的两个也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获得了大订单的潘普特作坊加大了生产量,对原料的需求也随之渐渐增大,“自己养的蚕供应不了这么大的生产量,我们就向乡亲们收购蚕茧蚕丝。”潘普特村子里的乡亲们逐渐增大了蚕的养殖量,以供给附近的几个作坊。他们都不再守着自家门前的田地,一成不变地贫苦度日。
一个上游供应中下游、中下游反哺上游的产业链,就此形成。
凡是获得了OTOP认证的产品制造商,都可以像潘普特的作坊一样,得到政府OTOP工作组关于产品开发、营销、信息、融资、出口和公关等一揽子的帮助指导,形成各种各样的产业链。而泰国的国家经济,就在这成百上千条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中,开始复苏。
泰国OTOP的销售额在第一年(2001年)就达到167亿泰铢(约合人民币33.4亿元),并在随后四年逐步攀升,于2005年增至554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10.9亿元)。此时,列入OTOP战略项目的产品已经超过1万种。
2008年冬
曼谷,OTOP展销会
虽然卖出一条丝巾所赚得的钱,对于如今的潘普特来说,已经算不上什么,但他还是十分乐意地把来自乌汶府的丝绸制品介绍给外国游客。他还清晰地记得,七年前在他们的产品获得OTOP认证的当晚,他与两个哥哥开怀畅饮,醉醺醺而又豪气冲天地说,要把乌汶府的丝绸卖到全世界!
怀着这个梦想的OTOP产品制造商,当然不止潘普特一家。
泰国政府也明白,帮助这上千个产品制造商们实现销往全球的梦想,也就为泥潭中的泰国经济找到了希望。于是政府尽力搭台,让产品制造商们来唱戏。定期在曼谷举办OTOP产品展销会便是其中之一。
在每届展销会上,潘普特的丝绸制品和来自泰国全国各地7000多个村落的特色产品一起亮相。其中包括清莱府的茶叶、甲米府的珍珠、北碧府的皮革、沿海地区生产的虾酱、乌隆府的斗篷和乌泰他尼府的绘画等。
这样包罗万象的展销会吸引着泰国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在这里总能找到他们看得上的特色产品。
泰国旅游业发达,号称“一站式游完全泰国”的展销会,自然成了外国游客必到之处。在这里他们能一举饱览泰国所有地方特色产品。展销会也就成了将泰国OTOP产品推广给全世界的绝佳平台,来自国外的大订单也纷至沓来。
除了展销会,泰国政府还想尽一切办法向全世界推广OTOP产品。比如组织外国游客到村落中,观看这些精美手工艺品是如何在泰国的能工巧匠手中诞生的;在全国范围内的机场、旅游景点等设立OTOP产品展销中心;设立OTOP产品网站,推进全球化的网络采购。
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泰国OTOP一直在酝酿产业升级。
“传统工艺和民族特色并不意味着守旧。”OTOP工作组的专家说。他们已经帮助产品制造商们,将一些前卫的元素加入到产品设计中,使其更具创意与吸引力。民族特色与前卫时尚的“泰国设计”在国际创意圈内声名鹊起,而OTOP产品的附加值也不断提高。
眼下,经济危机再度爆发,泰国经济是否会再遭重创?专家们已经断言,泰国经济不会再次出现1997年时的情形,因为目前泰国经济已经比10年前调整得更好。
这个冬天,潘普特的作坊仍然热火朝天。在展销会拿到的150万泰铢的订单,使他们不敢有丝毫松懈。
编 辑曹一方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