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提高初中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新世纪的有用之才,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目前,全省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并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应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成了学校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是我就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一点看法。
一、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并不像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一样,其知识点的衔接相当紧密,知识结构相当严谨、紧凑,没有前面的基础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就无法学习,层次十分分明;而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一般呈模块化、条块化分布,很多内容尤其是其中介绍具体应用软件的内容,其位置的前后顺序可调整的灵活性就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视情况而定,以使内容的安排、讲解操作顺序更有利教学实际。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里,初一的教材前半部分基本上是理论,初中学生对此兴趣不是十分浓厚,觉得枯燥,缺乏形象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教师一味按照教材内容顺序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学生缺乏上机操作的时间,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影响以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夹杂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予以解决,比如在开机之前认识一下计算机的组成;在文字训练时,输入一段介绍信息技术的文章;总之,许多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一些学生上机操作方式体现出来予以解决。因此,没有必要让学生一味学习理论,而完全可以把理论知识分成若干小块,逐渐消化掉,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和完美结合。
二、信息技术课要注意对学生的因材施教,照顾整体。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还要注意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教师,总不能让领悟能力强、消化知识快、步步领先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相对落后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
由于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在中小学几乎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多种原因,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连开机、关机都不会;有的已经会熟练操作鼠标了;有的打字水平已经比较高了;有的会上网查资料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解决问题,让走在前面的同学带动落伍的同学,让两个人轮流操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同时,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为学生设计开放型的任务,画一幅图画,编制一份小报等,这类开放型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又如: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教师可以设计几项任务,分层次指导,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完成的,其它的任务则是根据上课的实际内容,发给那些最早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有的学生可以完成两个任务、三个任务甚至更多的任务。这样,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满足,教师也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理想境界。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课,一定不要照本宣科,课程的内容其实并不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因此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达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如果一味完成教学内容,很多初中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上着上着就觉得没意思,很枯燥,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就失去学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了。其实,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并不容易,教师应该多应用新鲜、有趣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来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部学习动机。
初中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爱玩游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引入容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乐地学习,自觉地学习。学习鼠标的操作是比较枯燥,如果让学生上课直接去学习,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的,而强迫其学习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如何使用鼠标”的过程中,采用游戏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Windows中的纸牌游戏》看看哪位同学能把这个游戏顺利的完成,看谁动作快、动手能力强。学生在纸牌的移动过程中,热情都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再结合教学目标,讲解一下鼠标操作的要点,这样,经过一、二节课的练习,学生在操作鼠标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了。通过这个办法,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就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我们还可以在学生的机器中装一些学习软件,如金山打字通等,来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趣了,对教材的理解也就加深了。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进行教学,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不但不会增加负担,反而有利于教学,学生们也就学的更轻松更愉快。
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制作作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并经常从网络下载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鉴赏美、体验美,从而激发、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在创作计算机作品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让学生把信息技术课看成一门必修课,为学习、生活服务,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基。
总之,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作为教师要明确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注意处理好学习任务和学生兴趣的关系,放手让学生多操作、多实践,让学生会学、乐学。要上好初中计算机课,教师须运用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重视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中学)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成了学校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是我就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一点看法。
一、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并不像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一样,其知识点的衔接相当紧密,知识结构相当严谨、紧凑,没有前面的基础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就无法学习,层次十分分明;而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一般呈模块化、条块化分布,很多内容尤其是其中介绍具体应用软件的内容,其位置的前后顺序可调整的灵活性就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视情况而定,以使内容的安排、讲解操作顺序更有利教学实际。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里,初一的教材前半部分基本上是理论,初中学生对此兴趣不是十分浓厚,觉得枯燥,缺乏形象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教师一味按照教材内容顺序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学生缺乏上机操作的时间,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影响以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夹杂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予以解决,比如在开机之前认识一下计算机的组成;在文字训练时,输入一段介绍信息技术的文章;总之,许多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一些学生上机操作方式体现出来予以解决。因此,没有必要让学生一味学习理论,而完全可以把理论知识分成若干小块,逐渐消化掉,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和完美结合。
二、信息技术课要注意对学生的因材施教,照顾整体。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还要注意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教师,总不能让领悟能力强、消化知识快、步步领先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相对落后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
由于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在中小学几乎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多种原因,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连开机、关机都不会;有的已经会熟练操作鼠标了;有的打字水平已经比较高了;有的会上网查资料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解决问题,让走在前面的同学带动落伍的同学,让两个人轮流操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同时,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为学生设计开放型的任务,画一幅图画,编制一份小报等,这类开放型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又如: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教师可以设计几项任务,分层次指导,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完成的,其它的任务则是根据上课的实际内容,发给那些最早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有的学生可以完成两个任务、三个任务甚至更多的任务。这样,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满足,教师也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理想境界。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课,一定不要照本宣科,课程的内容其实并不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因此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达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如果一味完成教学内容,很多初中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上着上着就觉得没意思,很枯燥,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就失去学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了。其实,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并不容易,教师应该多应用新鲜、有趣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来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部学习动机。
初中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爱玩游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引入容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乐地学习,自觉地学习。学习鼠标的操作是比较枯燥,如果让学生上课直接去学习,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的,而强迫其学习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如何使用鼠标”的过程中,采用游戏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Windows中的纸牌游戏》看看哪位同学能把这个游戏顺利的完成,看谁动作快、动手能力强。学生在纸牌的移动过程中,热情都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再结合教学目标,讲解一下鼠标操作的要点,这样,经过一、二节课的练习,学生在操作鼠标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了。通过这个办法,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就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我们还可以在学生的机器中装一些学习软件,如金山打字通等,来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趣了,对教材的理解也就加深了。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进行教学,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不但不会增加负担,反而有利于教学,学生们也就学的更轻松更愉快。
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制作作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并经常从网络下载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鉴赏美、体验美,从而激发、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在创作计算机作品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让学生把信息技术课看成一门必修课,为学习、生活服务,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基。
总之,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作为教师要明确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注意处理好学习任务和学生兴趣的关系,放手让学生多操作、多实践,让学生会学、乐学。要上好初中计算机课,教师须运用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重视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