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有家美国咨询公司调查中国员工在企业的表现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执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创造能力弱。”纵观周边的人和事,我认为,这一结论有其一定的道理。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我们怎样来改变这一“创造能力弱”的状况呢?我认为,应当从我们的课堂教学抓起,改变学生的学法,改变教师的教法。在此,笔者结合自己上《繁荣的宋元文化》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以学生为本,用活教学资源,生成教学过程
有人说好课是“自然生成”的,但是,没有学生的教学过程,不可能“自然生成”好的课堂效果。课前,我们必须认真领会课标理念,钻研教材教法,确定教学目标。比如需要备什么样的课件或教具,给学生创设一个怎样的情景,使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如何做好引导和疏通等等,这些都是教师需要事先精心預设好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及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的精彩瞬间,我们的课堂才能浪花闪耀,高潮迭起。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学生提出问题留足空间。没有学生大胆质疑,创造能力从何而来?
在上《繁荣的宋元文化》这一课前,我除了预设了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辅助手段外,还预设了学生学情、质疑问难。做了比以往更精细、更充分的预设。
二、鼓励质疑,引导解决,培养能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提倡学生“关注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的问题跟着我们的课堂一起飞翔,最终生成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质疑提问是前提,解决问题是目的。
1、营造氛围,鼓励质疑
传统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长此以往,乖乖听老师讲课会变成学生自然的观念、自觉的行为。有的学生产生了问题也不敢问,既害怕老师的讲课被打断,遭到训斥,又害怕同学们讥笑自己的无知。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何而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一种宽容、自由、融洽的研究氛围。当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时,教师应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时,则是留到课余或其它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关注。而在课堂中能研究,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一句话,我们要创设一个宽容、自由、融洽的研究氛围,然后,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上《繁荣的宋元文化》一课时,我以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开头,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首先就营造出一种很好的学习氛围。整节课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就负责创设情景,并在必要时作一些启发和补充。看到“繁荣的宋元文化”这个标题,学生会问:宋元文化到底怎样繁荣?宋元文化为什么会如此繁荣?说到“宋词”,学生会问:什么是词,它是怎样形成的?宋朝有哪些著名词人?他们的词各自有什么特点?讲到《窦娥冤》,学生会问: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作品?作者为什么能完成这样一部作品?说到《资治通鉴》,学生又会问:作者为什么要编写此书?《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什么?什么是编年体?什么叫通史?学生提的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学生在“ 提问”中建构了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课堂异常活跃,学生讨论热烈,发言争先恐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通过他们自答、互答,在老师预设情景的指导下,最终都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有些更深层次问题,老师便指导他们去参阅相关的课外书籍,以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要抓住学生质疑的火花,不放过任何一个闪光点,积极引导他们顺藤摸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只有足够的质疑意识,加上锲而不舍地努力解决了“问题”,才会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学生养成质疑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敢于提问,是提高能力的关键一环。面对新课改,我们要积极引入并探索“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学生今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遇到问题,勇于质疑,再锲而不舍解决了这个疑难,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他们的创造能力在不经意间也会得到充分体现。
(作者单位:636000四川省巴中市第五中学)
一、以学生为本,用活教学资源,生成教学过程
有人说好课是“自然生成”的,但是,没有学生的教学过程,不可能“自然生成”好的课堂效果。课前,我们必须认真领会课标理念,钻研教材教法,确定教学目标。比如需要备什么样的课件或教具,给学生创设一个怎样的情景,使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如何做好引导和疏通等等,这些都是教师需要事先精心預设好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及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的精彩瞬间,我们的课堂才能浪花闪耀,高潮迭起。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学生提出问题留足空间。没有学生大胆质疑,创造能力从何而来?
在上《繁荣的宋元文化》这一课前,我除了预设了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辅助手段外,还预设了学生学情、质疑问难。做了比以往更精细、更充分的预设。
二、鼓励质疑,引导解决,培养能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提倡学生“关注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的问题跟着我们的课堂一起飞翔,最终生成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质疑提问是前提,解决问题是目的。
1、营造氛围,鼓励质疑
传统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长此以往,乖乖听老师讲课会变成学生自然的观念、自觉的行为。有的学生产生了问题也不敢问,既害怕老师的讲课被打断,遭到训斥,又害怕同学们讥笑自己的无知。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何而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一种宽容、自由、融洽的研究氛围。当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时,教师应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时,则是留到课余或其它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关注。而在课堂中能研究,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一句话,我们要创设一个宽容、自由、融洽的研究氛围,然后,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上《繁荣的宋元文化》一课时,我以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开头,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首先就营造出一种很好的学习氛围。整节课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就负责创设情景,并在必要时作一些启发和补充。看到“繁荣的宋元文化”这个标题,学生会问:宋元文化到底怎样繁荣?宋元文化为什么会如此繁荣?说到“宋词”,学生会问:什么是词,它是怎样形成的?宋朝有哪些著名词人?他们的词各自有什么特点?讲到《窦娥冤》,学生会问: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作品?作者为什么能完成这样一部作品?说到《资治通鉴》,学生又会问:作者为什么要编写此书?《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什么?什么是编年体?什么叫通史?学生提的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学生在“ 提问”中建构了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课堂异常活跃,学生讨论热烈,发言争先恐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通过他们自答、互答,在老师预设情景的指导下,最终都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有些更深层次问题,老师便指导他们去参阅相关的课外书籍,以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要抓住学生质疑的火花,不放过任何一个闪光点,积极引导他们顺藤摸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只有足够的质疑意识,加上锲而不舍地努力解决了“问题”,才会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学生养成质疑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敢于提问,是提高能力的关键一环。面对新课改,我们要积极引入并探索“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学生今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遇到问题,勇于质疑,再锲而不舍解决了这个疑难,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他们的创造能力在不经意间也会得到充分体现。
(作者单位:636000四川省巴中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