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眺望世界的窗,沟通文明的桥

来源 :高校招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国内冠名“外(国)语”的大学,我们很容易发现,它们的数量并不多,掐指一算,不过十几所。这其中最早建立的有四所,分别是北京外国语大学(1941年创建)、上海外国语大学(1949年创建)、西安外国语大学(1951年创建)、四川外国语大学(1951年创建),加上后续创建的四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前身主体为1964年成立的天津外国语专科学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64年创建)、大连外国语大学(1964年创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965年创建),这八所独立设置的高等外语院校,就是赫赫有名的“八大外语学院”。
  由于这些院校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加上过硬的外语学科实力。因此,每年的报考人数都非常多,这导致了竞争也比较激烈。
  在人才培养上,外语类院校通常会在前两年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基本功方面的训练,主要训练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从大三开始,这些外语专业学生开始接受口译、笔译的系统训练。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地理区位优势,也使得这些冠名“外(国)语”的大学在某一外语领域成绩斐然。如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凭借其与日韩相邻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日语和韩语。大连外国语大学目前最突出的是日语,实力排名位于东北地区高校第二位,同时,该校还获得日本政府的无偿援助,建立“大连中日友好援助会”,形成了除日本外,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日语教学基地。选择前,这些院校的创建背景,也值得关注。
  有资料表明,早期创建的四所外语院校无一例外地呈现出一个特点:培养俄语人才,服务军队和国家外交。从这些学校的历史沿革,就可见其端倪。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学校建校伊始即隶属于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同样,四川外语学院的办学早期,就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中国人民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俄文专修部的办学阶段。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前身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前身是西北大学外国语文系俄文组、俄文专修科、兰州大学俄文系、中共西北局党校俄文班合并组建的西北俄文专科学校。
  为什么早期的外语院校,均以俄语专业立校呢?分析其原因,原来新中国成立伊始,新中国领导人就根据国际形势的总特点而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外交方针,概括起来就是“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同时要“另起炉灶”。在这种背景下,于是确立和民国完全不同的外交政策和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倒向苏联、亲近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战略。开设专门培养懂得俄语外交人才的学校显得尤为必要。于是,1941年建于延安、后经晋察冀华北根据地进入首都的北京外国语学院(即今北京外国语大学)跃入了领导层的视野,因而备受重视,率先被确立为培养专门外交人才的高等学府。这个时期,北京外国语学院主要培养俄语、东欧及周边各个国家的语言人才,北外定向给外交部培养人才。
  后来陆续又有一些外语学院成立,加上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些院校开始少量培养懂西方国家语言的外交人才。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两国开始接触,国家急需英语外交人才,开始重视对英语人才的培养。在这个时期,由于中国和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外交工作的迅速开展,客观上需要补充各个语种的外交人才,这些外语院校的专业设置也适时增加了许多语种。改革开放后,这些院校根据自身学科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不断增设了不少小语种专业。
  如今,当我们以全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这些冠名“外(国)语”的院校时,恍然明白,这些院校在其创建初期的确为国家和军队提供了大量急需的,高质量的外交和翻译人才。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这些外语院校的功能和服务对象也开始发生变化,它们在兼顾为服务国家外交的同时,更承担起了培养经贸,新闻、法律、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中国庞大的高校群体中,它们是一支特殊、不可忽略的“劲旅”,值得我们关注。
  兼容并蓄,美名流传——北京外国语大学 何昕
  没有气势恢宏的布局,没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没有湖,没有水,甚至连学校西院的喷泉都常年干涸——但这一切都不能动摇这所学校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学子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她像一位身形娇小却落落大方的中国女子,安静地坐落于熙熙攘援的西三环北路尽头,历经七十多载风云变幻,仍旧保持着从容和朝气。她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她的前身是在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基础上创办的延安外国语学校。她是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成立的,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北外已经成为了全国外语院校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语种最多的学校,为国家培养出了众多的外语人才、出色的外交官,还有大批国家急需的高级翻译人才。在北外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北外的校友。这是让所有北外人自豪的,也激励着所有北外人继续努力前进。除此以外,出色的语言环境和全面的综合训练也让杨澜、许戈辉、何炅等一大批北外校友从这里走出,开始了他们在镁光灯下的华彩乐章。
  如今,北外已成为教育部直属、“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截至201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已开设54种外国语课程,其中16种语言是国家唯一学科点,是中国教授语种最多的高等学府。
  北外被西三环主路分为东西两院,像两座闹市中的花园。如果你放慢步伐走近她,就会在这片芬芳之中找到心灵的宁静。正所谓:苏州桥畔,紫竹院前,享万寿寺绵泽庇荫,临魏公村人烟缠袅,坐拥三环稀世繁华,却显四季安和常宁,修身习能,陶人怡情。
  北外也是一所充满着异域文化的多元化大学。从学校富有清真特色的阿拉伯语教学楼到用学校所开设的50多种语言拼凑而成的图书馆大楼墙面,校园里浮动着浓烈的文化气息。而在文化广场上,由学生社团和各院系自发举行的各类活动常常在此开展宣传造势活动。“伊比利亚文化节”“亚非之旅”“法德文化节”,各种有着浓郁的院系特色和异域气息的文化活动能让人足不出校,却能遍览世界五大洲的多彩文化。更有幸的是,许多外国大学艺术团体常常造访北外,在北外的千人礼堂为全校师生免费上演艺术大餐。此外,在北外,大型的活动往往都会有使馆的人来捧场,也常有使馆的车进进出出。作为北外人,自然会有一种真实的骄傲。因为北外,好像把你同整个世界都连在了一起。在北外,语言永远是主题,通过不同语言传递的各种人类文明也不断地充实丰盈着北外人的思想。   因而,很多人也都会误以为这是一所只有语言类学科的单科型学校。其实,近些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之下,北外早已形成了一个以文学和语言学为主导,辅以经贸、外交、法学、新闻学、信息学等学科的综合性格局。可以说,在北外,你可以找到最生僻的小语种,也可以找到最热门的经管专业。而非语言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也会接受高强度的语言培训,并且都有资格参加其他院校只有英语类专业学生才能参加的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日益强调全球化和全球视野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北外在这个讲究“美美与共”的时代里,其人才培养的语言优势和复合模式就显得更有意义。如果说在20世纪,北外人承担的,更多的是一种“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的重要责任的话,那么在21世纪,北外人将更多地担负起“将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光荣使命。
  百川终入海,明珠耀东方——上海外国语大学 戚崇昱
  上海外国语大学,择据于长江的入海口、素有“东方明珠”之美誉的上海——这一高度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上外则恰到好处地吸收了上海的海派气质,精致、摩登却又不乏独立与大气,兼容并包却又不失自我魅力。
  与新中国同岁,上外的创立承载地不仅是渴求西方文化的学子梦,更是中国“自强”的国家梦。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为了学习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国家迫切需要大批俄语人才,1949年12月,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应国势而生,这便是上外的前身。历经六十余年更迭,上外不断成长完善着,由单一的俄文学校成长为多语种的外语学校,又由单纯的外语学校完善为今天的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教、经、管、法等五大门类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211工程”大学。六十年风雨砥砺,六十年光阴倾洒,抒写的是一曲中国西学梦,更是中国自强梦。建校64年来,学校在同类院校中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学科优势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她更是与联合国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全球21所高校之一。
  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培育】),拥有法语、英语、日语、俄语、新闻学、西班牙、阿拉伯语、两大非通用语种等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此外,学校还拥有全亚洲首届一指的高级翻译学院,获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的全球最高评级,是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唯一位列世界15强的专业会议口译办学机构。2013年适逢上外高级翻译学院建立十周年,该学院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以此为契机,将步入一个新的高度。
  上外,还素有“小万国”之称,如果你来过上外,你只消一眼就能明白此话非虚。四角平顶,出檐深远,开敞通透的有日本文化特色的经济学院;红墙尖顶,气势磅礴的巴洛克式英语学院;连绵群据,以“回”字形构造的西方语学院,浅黄色的墙柱饰以精美雕花,仿若欧洲城堡,与前方修剪齐整的开阔草坪交相辉映,竟让人误以为置身唐顿庄园……就连上外的图书馆也仿美国白宫而建,高耸白墙配以圆形蓝色尖顶,矗立于校园正中心,气派非凡!万国风格的建筑,万国文化的氛围,就在这相互融合,熏陶了一批又一批上外人。
  如果说万国建筑只是她的一席美丽的外衣,当你走进她,深入了解她,你就会明白“小万国”的美称绝对实至名归。“格高志远,学贯中外”作为上外的校训,是上外自创校以来始终不变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对每位学子的严格要求,也是对所有上外人的美好期许。
  作为一所以多元文化见长的大学,上外也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外语特长,并能够畅达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高端国际型特色人才,使其成为面向未来的世界公民。小班式的精英教学,多国外教的联合授课,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求学友人。不同的文化在此交流碰撞,让你无时不感叹世界之博大,一己之渺小。
  上外学子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在各个领域将所学所长致以实用,成为中外的沟通看与布道者。
  身倚汉唐胜地,传播多元文化——西安外国语大学 周改丽
  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学校之一的西外,有着不同寻常的建校历史。你可能不知道,西北俄文专科学校就是西外1950年建校初期的名字,你可能也不知道,西安外国语学院就是2006年之前的西安外国语大学。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外语类院校,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她已实现了由单科外语院校向突出外语教育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的转变。她是国家西部重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在西北地区的外语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学校的英语、俄语、法语、旅游管理、翻译等5个专业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旅游管理、翻译、德语、会计学(ACCA方向)、日语等9个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法语文学与翻译教学团队还是国家级教学团队。而学校的“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创新与实践”。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还获得了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每年,西外培养的毕业生凭借“外语功底扎实、交际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发展潜力”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本科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为此在某网站发布的《中国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上,西外毕业生就业能力指数在西北地区“非211工程”大学中位居榜首。
  在学科特色之外,西外还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校园文化。因为女生多,而且是美女多。所以这一特色也被西外学子发扬光大。一年一度的“西外女生节”无疑是相当吸引人的一个活动,每年都会评出集美貌和气质于一身的“智慧大使”“魅力大使”等。每年这个时候,学校里就会有专程从老远跑来的理工科男生组团出现,有的是期望能有一场美妙的校园邂逅,哪怕没有,来看美女养养眼也是不错的。除了最具特色的“女生节”之外,每年还会定期举办诸如“校歌赛”“传媒艺术节”等文化艺术盛会,其水准绝不亚于电视上的一般选秀节目。   西外的大学图书馆也是特色之一。当一进校门,首先看到的就是宏伟的西外大图书馆,六层的建筑物,看着好不威武,顺着数十层的楼梯拾阶而上。恭喜你,已经直接进入图书馆二楼,这也是图书馆的独特设计。在这里,总是越发能够感受西外浓郁的学习气氛,每个自习室里都是“人满为患”,尤其是到每年考研备考阶段时,没开门之前就有人在排队,晚上闭馆之时,还有入要三令五申才肯离开。从西外走出去的莘莘学子们。想起这里,肯定是感慨万千。西安外国语大学刚刚走过一个花甲的岁月,她还是一所年轻的大学,未来的西外还将继续为祖国培养高级语言人才,继续为沟通中外的多元文化而增光添彩。
  大东北的外语明珠——大连外国语大学 曾麟涵
  如果说大连是一个混血美女,夹杂着俄罗斯的热情、日本的浪漫和中国的典雅,那么大连外国语大学无疑是大连的明眸,将大连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位于辽东之畔,渤海之滨,从爬满青苔的大黑山校区,到设施日趋完备的中山校区,再到如今风景如画的旅顺校区,大外经历着一个又一个飞跃。
  回望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前身——大连日语专科学校成立。1970年更名为辽宁外语专科学校,1978年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学院。历经近50年的发展,2013年3月,成功升格为大连外国语大学。
  大外作为辽宁省省属高校,以外国语教育闻名遐迩,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内外考试组织机构和出国留学人员培训基地、上合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教育部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接收单位、中国国际青少年培训中心、教育部对港高校万人计划院校、国家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储备学校、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指定的20余种专业考试的考点。
  学校下设27个本科专业,覆盖日、英、俄、法、韩、德、西、阿、意、葡10个外语语种。其中,朝鲜语业、日语业、俄语业、英语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日语专业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位居前十位;日语、英语、俄语、朝鲜语、德语专业为辽宁省示范性专业;俄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新建的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专业填补了东北地区人才培养的空白。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外可谓是独具匠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两句话在大外可谓是无人不知。而这两句话也正蕴含了大外的四大节日:春季文化节,辅有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辩论赛等等;夏季女生节,包括棋艺大赛、烹饪大赛及形象先生、形象小姐选拔等等;秋季体育节。暨年度田径运动会后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又一锻炼;冬季外语节,充分迎合大外办学特色,实现各国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
  大连高校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在大工,吃在海事,玩在东财,爱在大外。”这不仅得益于大外依山傍海的校园环境,也源于大外天然的男女比例。1:11的男女比例让大外的男生成了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理工科院校男生羡慕的对象,也让大外的女生们锻炼出了精明强干、不矫揉造作的品质。
  大外校园里的亮丽风景线不仅于此,2011年秋天,大外迎来了第一批特殊的学生——新疆班。她们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成为大外各类晚会上的明星。而本学期刚刚搬到旅顺校区的汉学院如今成了同学们口中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来自美、俄、曰、韩等多国的留学生们与中国学生们结成学习伙伴,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异国他乡的热情,这也促进了大外的学生们说一口地道而又流利的外语。
  作为外语学习者,大外不仅提供给我们一流的师资队伍与完备的外语资源,更注重我们全面发展的能力。新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也越来越“对学生们的胃口”。奢侈品管理、流行服饰赏析、手工艺品制作等课程成为同学们的“新宠”,中英、中日等双语教学科目也成为同学们巩固外语水平的“第二课堂”。
  努力、美丽、高性价比——四川外语学院 靳延明
  即将走出川外的校门,我愿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回望母校,不复制粘贴,不弄虚作假,真实、负责地给各位读者介绍这里的情况。
  川外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后改为“西南俄专”,1959年扩建为四川外语学院,由郭沫若提写校名沿用至今。2010年,学校走过甲子之年。彼时隆重的校厌典礼,五湖四海的知名校友,佐证了川外枝依西南60余载的桃李芬芳。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外语高等学府,她坐落于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在2013年1月29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川外参评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全国高校中,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并列第六,并位居西部高校之首。此外,川外还被新浪教育等网络媒体评为中国最好的非重点大学之一。川外也是重庆高校中仅有的两个重庆市“著名商标”之一,另一个是重庆大学。川外也是重庆大学联盟的首批6所成员高校之一,另5所是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今后,联盟内高校可以互相选课,互相辅修第二专业,拿双学位。
  不仅如此,川外也是我国唯一紧挨着国家级风景区的外语高校,校区身藏歌乐山,怀抱大森林。晚上与山风一起散步,早上有鸟儿把你叫醒。有数据称,川外是全国高校中每立方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高校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养颜,“川外妹子”这一美誉在重庆乃至全国都闻名遐迩。不论是奥运火炬手、亚运引导员、世博会形象小姐,抑或是各种选美赛事,都不难看到川外女生的风采。
  作为一所外语类高等院校,川外的办学特色一直鲜明。你就算只来一两次,也会发现,这所学校试图把外语教学融入到学校的每个角落。你能听到广播里的外语播音,你能看到大礼堂上演的外语晚会,你会碰到激烈讨论的外语角。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互为激励,互为补充。   文科人才培养的归宿点是要会说会写,有时还需会唱会跳。这些。在大礼堂与国际报告厅轮番上演的各路外语主题的演讲、竞赛、晚会、戏剧中,能感受到学校的努力。努力当然也有成果,在我求学的三年多里,我的同学朋友经常在一些国内甚至国际的英语演讲、辩论、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比如我们几位学姐在2010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中,与全球120所知名高校学生代表同场竞技,赢得了最佳代表团和最佳代表的大奖。
  刚刚说了很多川外的“是”,现在必须要说说她的“不是”。川外不是重点大学、不是“211、985”高校,这个“不是”,会给你带来很多尴尬——实际点说,你就业、实习、应聘,有不少单位会将“非重点”高校大学生拒之门外;保研、出国、交换,非重点与重点之间的名额差距天壤之别。和其他外语院校一样,川外也男女比例失衡,有些班级男生只有个位数。还有,这是一所单科性大学,与综合性大学学科视野相比,相对局限……
  但瑕不掩瑜,川外还是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一级分数也相应一级大学。在同批次的可供选择的大学里,川外无疑是最值得我选择的大学。这里有足够的学习平台,良好的学习氛围。学外语有资深的外教,有公派出国交换的项目。学新闻、中文、法律、旅游、金融,也有专业的师资与高质的外语教学。肯努力的学生,这所学校不会让你没劲儿可使。
  总之,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有美景也有美女;这也是一所努力的学校,老师教得努力同学也学得努力,学校自身也在努力成长;这更是一所高性价比的学校,环望身边但凡在这三年多时间里在努力折腾的人,在毕业之际都有了美好的前程。
  东方底特律的外语学府——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刘志鹏
  2010年的八月,那个流火的夏天,我背上行囊,随着飞驰的火车,一路北上来到了素有“东方底特律”之称的北国春城——长春,走进了风景秀丽的净月潭旅游风景区,来到了我的母校——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似乎从建校之日起,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就与“桥”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学校的“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使华外成为中西文化合璧之桥梁,中华儿女走向世界之桥梁”先进办学理念,更是对“桥”字的最好阐释。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的专业设置紧紧围绕华桥的“桥”字和外语的“外”字,针对社会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学校确定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国际视野,基本功扎实,掌握一或两门专业,外语听说能力强,礼仪养成好,‘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外语外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外教主讲、小班授课、强化听说、综合培养”的教学模式,创建了“双外语”“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小语种+英语”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吉林省外语最全的应用型高级外语外事人才培养基地。
  如果说桥梁精神是华外办学的基本理念,那么中西合璧则是华外的重要特色。这里有50多名外籍教师,186名外国留学生,他们将不同国度的文化融入华外,使校园洋溢着浓郁的国际氛围。不仅如此,还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目前国内高校唯一的国际化综合性外语实践教学基地——地球村。这是学校为培养学生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校园内建设的一个以世界为“村庄”的国际化实践教学基地,每个村通过展板、沙盘模拟、雕塑等展示各个语种国家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让学生不出校园就能够走向世界,了解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化知识。
  地球村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每年五月举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则旨在将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出了外国语大学中西文化合璧、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同学们在亲身实践中,拓宽了国际视野,体验了语言和文化的融合。如今,国际文化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成为华外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
  在华外学习的三年中,学校教授给我的不仅是深厚的专业知识,还有“简单做人、踏实做事”的优良作风,更有面对社会竞争所需要的各项技能。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常抓不懈的社会实践,让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下,学校的就业率始终居于吉林省高校前列。2012年,教育部评估中心召集全国9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在这里召开本科评估观摩会,由此可见一斑。在公益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华外的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为吉林省的名片,在上海世博会、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长春国际雕塑展等大型展会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生源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攀升,通用、西门子、塔塔、三星、一汽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均有我校毕业生。他们以“敬业精神好、专业基本功扎实、讲诚信肯吃苦、综合素质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正因为如此,学校在十八年的建校时间内,成为国内民办高校中的众多个“第一”。谁能想到,1995年建校的她,在短短十几年里,成为了民办高校的一面旗帜,成为国内唯一的一所省级民办重点高校,成为第一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
其他文献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社会各行各业无论是薪资待遇、工作强度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一个行业的发展程度,很有可能影响到一名高三考生的志愿选择,因为所选专业与行业息息相关,决定着他们结束大学学习后,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拿到合理的薪酬。  高校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此影响,不同类型的院校、甚至是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报考热度也出现了明显差异。其中,又以农业、林业、地矿等学科为特色的行业性院校最为突出。因为在人们的
期刊
他所处的中学时代,正值文革期问,高考中断。高考,这扇联通大学的“龙门”由此关上,不知何时才能打开。初中毕业后,他考取了当地的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一所乡村中学教书,这一年他18岁,这书一教就是四年半。  1977年10月,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这个消息来来得太突然了。他不知道当时的心情究竟是激动,还是喜悦。可以肯定的是,大学这个梦可以想了,且有机会去实现。因为机会极其难得,所以他不
期刊
英语  迈向世界舞台的起点  阳光罕见的成都,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调皮的雨点在我的棉衣上悄然驻足,描绘出稀疏、斑驳的图案,伴着周围窸窸窣窣的悦耳雨声,行走在铺着一层银杏树叶的街道上,一个念头闪过——我将走向何方?大学即将结束,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学府里,我也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然而,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我到底学到了什么,又能够做些什么呢?  邀游广阔天空  大学四年,一千多个日子的点点滴滴
期刊
不再标榜综合排名,  实行大类招生后入校分流。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名校招生淡化专业细分  继清华大学宣布所有本科专业开启大类招生后,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将推行大类招生。新高考改革浪潮中,选考科目将直接与大学专业挂钩,高校也不再一味标榜自己在国内外的综合排名,而是通过“大类招生+入校分流”、降低转专业门槛、强化辅修等方式,让学生选择真正
期刊
[药剂学学科]  学科描述:西药就是将一些化学试剂按照一定的配方组合在一起,这些化学试剂有时候并不难找,但如何配方则是药荆研究的精华了。药剂学就是这样一门奇妙的学科,它涉及药品研发、制造及其配制和贮存,以及药品特征、纯度、成分和功效的检测等内容,作为一个药物学方面“技术流”的代表,药剂学学科大有可为。  目前我国“医药分家”的趋势日益明显,药物市场的竞争将日益剧烈。技术良好的药师师自然有着更好的前
期刊
江西农业大学:  依托农业,创新培养  院校概况  江西农业大学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所以农学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近些年来,农林类专业就业形势相对来说比较严峻,学校把毕业生就业工作视为“一把手工程”,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被评为2015年就业经验典型高校。  培养特色  学校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探索多种人才培养的方式,如“2+2”生物技术(国
期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语言、历史、生活习惯等,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设都离不开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国家在北京设立了一所中央民族学院(即现在的中央民族大学),并在中南、西南、西北设立各设立分院,后来都成为了独立的民族大学。  大多数民族类院校都是面向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招生的,但是部分院校会在《招生章程》里设定汉族和
期刊
错在忙于幻想的心态  还记得2011年3月,我偶然在学校的宣传栏里看到第十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的宣传单,便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令我没想到的是,我竟然在复赛中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这份大奖的不期而至,一下子扰乱了我原本平静的内心。我开始对自己抱有很大希望,开始频繁地上网查看前几届大赛的相关资料,开始幻想自己登上总决赛舞台的美好瞬间……也许是我太想赢了,在8月份进入夏令营之后,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比赛的事情
期刊
分数优先,是把所有进档考生按照分数高低排成一个长长的队伍,高分同学在前,低分同学在后,然后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检索。例如当检索到甲考生时,看他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是否还有空额,有则录取,他的专业录取结束。如果第一专业志愿没有空额,仍然以甲考生600分的成绩再看他的第二专业志愿是否有空额,有则录取,没有空额则再继续以600分的成绩看他的第三专业是否有空额,以此类推,直到检索完甲考生所有专业志愿为止。  从
期刊
《高校招生》:2012年初任西电校长之时您就旁听了本科生上课,除此之外您还会与本科学生面对面交流,看来,您对本科生关注颇多。您认为本科生培养应该以什么为导向?学校的本科培养具有哪些“西电特色”?  郑晓静:从我个人来讲,我其实非常喜欢也特别愿意与学生在一起,无论是上课也好还是做科研,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总是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挑战和惊喜。从校长的角度看,始终必须谨记的一点就是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是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