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上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r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恩格斯认为,“在任何社会,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作为自身重要任务之一并为之努力奋斗.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回顾百年党史上的妇女解放运动,考察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路径,能够为新时代妇女解放和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其他文献
新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之一是完善城市社区治理能力,由此需厘清社区党建、基层政府深化改革和社会治理三个政策领域的关系,梳理典型建设成果,校准前进方向.其中,党建领域保证政治引领和组织力建设;政府治理须梳理政社关系,提升治理效能;社会领域依法有序协商、激发社会内源活力.党政社三领域深化改革、推陈出新,才能完善党建引领、政社协同、百花齐放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伟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守和践行,主要表现在:两者都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根本依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守和践行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又坚持和实践了这一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制度设计方面的基本原则.
生态环境问题终究是一个政治问题,其最终解决需要依靠制度和法治.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生态社会运动方兴未艾,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各国人民的价值追求.世界范围内绿色政治发展的大潮中,以宪法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也逐渐开始了生态化进程.建构一种生态良好的社会,必须追溯到社会政治权力结构中去,以“权利”限制和规范“权力”.其中,环境权被确立为一项基本人权并写入多国宪法,成为宪法生态化趋向的基点.在政治实践中,环境权入宪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契合了生态文明时代特征.在更为深远的政治哲学意义上,环境权入宪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的变迁,重塑国家与社会的协同关系逐渐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主题.通过政策执行和平台建构,国家能力以制度化的形式渗入乡村治理进程中,这一过程呈现出基层政府对乡村社会的“嵌入式协同”.从旧村改造个案看,当前乡村治理工作必须有效发挥基层政府在创新政策执行方式、建构长效平台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制度思维转变培育乡村社会内生性力量,进而重塑乡村治理场域以推动基层国家与社会协同关系的重构.
张东荪是一位自由主义理念下的社会主义者.从20世纪20年代参加新文化运动开始,张东荪引介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从基尔特社会主义到国家社会主义再到民主社会主义,张东荪的思想随着中国具体国情的发展不断变化,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理念和具体措施.他的社会主义改良思想传播了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和认同.
大数据作为一项技术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首先,它通过技术霸权赋能话语权,从而进行价值建构;其次,在国际交往中,大数据不但能提升国家实力,数据主权也在拓展国家主权的新范畴;最后,依赖大数据进行决策并不一定都是科学的,还可能会导致集体迷思.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要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维度,既不能一味祛魅技术的科学性,也不能罔顾科学,刻意附魅道德于技术.我们要认识到,对于意识形态的建设更要注重在实践中进行把握,避免其陷入“虚假观念”的泥潭而导致实效性式微.
在经历了 18世纪的“狂飙突进”后,所有“反理性”的思潮得到了纠正,使得工业社会走上了全面理性建构的道路.在工业社会这个历史阶段中,哲学以及社会科学提出了许多关于理性的概念,但在今天看来,对于这个历史阶段中的认识与实践有着巨大影响的是科学理性、技术理性.虽然在对宏观社会系统的观察和研究中,我们很少使用科学理性、技术理性的概念,但宏观社会系统的运行和变化都是由微观社会系统提供了动力,以至于科学理性、技术理性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然而,风险社会的降临,特别是在社会呈现出了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特征时,认识与实
社会主义在美国从未缺席,其独特性表现为社会主义是以与自由主义相向而行的形式进行.新冠疫情大流行,激化了美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社会主义呈现出新动向.尽管现在美国还难以形成一个能够挑战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运动,但是每一次因缓解危机而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和调整都会给旧制度注入新因素.在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多和积累的过程,也就是美国向着社会主义趋近的过程.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必须正确认识制度优势,树立制度自信.制度优势具有相对性,识别制度优势的判定标准并不明确,需要从认识论的角度科学界定制度优势的衡量标准,理性分析形成制度优势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优势是在制度绩效中予以体现的,而静态的制度若不能转化为动态的治理效能则不能称其为优势制度,应从方法论的角度挖掘制度长期保持优势的实践经验,并提炼出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演化规律,为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过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的开端.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强化党组制度、加强请示报告制度、确立“分兵把口”体制、建立分部分级干部管理体制等重大举措,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奠定了基础,树立了框架.这些成就和经验启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来理解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必须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围绕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的领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