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道养生有外丹、内丹之分野,古来著作众多,真正是汗牛充栋。但正如宋人翁保光《悟真篇注》所说:“丹经万卷,妙在《参同契》!”《金丹歌》的作者高先则说:“准《连山》作《参同契》,留为万古丹经王!”又有学人称《参同契》为“丹法之祖”、“丹经之祖”。
《参同契》又称《周易参同契》。专家考证:《周易参同契》“大约写于东汉顺帝与桓帝(126~147年)之间”,认为:该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炼丹著作”。
《参同契》的作者,是东汉时期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魏翱,其号伯阳、云牙子。史料称其:是“性好道术”的“高门之子”;且恬淡守素,“不肯仕宦,闲居养性,”称曾得到仙人阴长生师授予他古《龙虎经》,并且尽获其中要旨。据说:魏伯阳曾收有三个弟子,经常与他们一起入上虞境内的金罍山中修养金丹大道。一天,魏伯阳为检验三弟子学道是否诚心,就从药罐中倒出数粒丹药,称是炼成的大丹,遂率先服用,竟立见身亡;有一弟子深信金丹大道,接着服用了药丹,亦立见身亡;另外两个弟子原来一腔求学丹道的热情,眼见服丹立亡,便下山而去。但魏伯阳本是假象验徒,待两个意志不坚定弟子下山后,他即解除服丹弟子的迷惘,带去修持更高深玄妙的丹道。
《周易参同契》内容和精神主旨是什么?研究其书名立意,可以明白:其“参”、杂也,“同”、通也,“契”、合也,是说其要旨与《周易》精神理念相契合之意。当代道教学者任法融大师在《周易参同契释义》中概括说:“其中假借君臣,以彰内外;叙其坎离,直指铅汞;列以乾坤,奠量鼎器;明以父母,以保始终;合以夫妻,枸其交媾;譬如男女,显以滋生;析以阴阳,导以反复,示以晦朔,通以降腾;配以卦爻,形与变化;随之斗柄,取以周星;分以晨昏,昭诸漏刻,莫不托易象而论之。”
魏伯阳阐明“金者是日之所生,银者是月之所育。日月互用,水火合成,龙虎相须,阴阳制伏,而成真丹。”魏伯阳就是认为修丹与天地的造化是一个道理,万物的生长衍化都是阴阳消长、五行生克所至,这就如同卦爻变化同理。
探究古人之所以重视金丹方术的道理,宋郑伯谦为陈显微《解周易参同契叙》,开宗明义地说了这样一番道理:万物成为形体,许多时间久了必然是要毁坏,但是天地不会毁坏。万物之所以有形体,是由于聚集了自然的精华,但是时间久了精华必然会散去,而日月之精华却永恒不散。五行之木火土水所属的形体终是有灭亡之时,但真金却永不毁灭;属于砂石草木的物质终有死亡之期,而真丹不死。
关于丹道之解说,内丹的修持和外丹的烧炼,在《周易参同契》这部“丹经之祖”的著作中,深思其反复设喻的内容,竞也恍然:远比近喻,外丹内丹,其道理原来是相通的。联系人之形体长生的追求,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假设,大胆地实践,形成了金丹方术。魏伯阳将炼丹术与《易经》黄老三者参同契合,不仅在对纯养生内容之贡献,更在于丹道关于人身即“鼎炉”,人身即乾坤、天地的天人一体观念和认识。
《参同契》又称《周易参同契》。专家考证:《周易参同契》“大约写于东汉顺帝与桓帝(126~147年)之间”,认为:该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炼丹著作”。
《参同契》的作者,是东汉时期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魏翱,其号伯阳、云牙子。史料称其:是“性好道术”的“高门之子”;且恬淡守素,“不肯仕宦,闲居养性,”称曾得到仙人阴长生师授予他古《龙虎经》,并且尽获其中要旨。据说:魏伯阳曾收有三个弟子,经常与他们一起入上虞境内的金罍山中修养金丹大道。一天,魏伯阳为检验三弟子学道是否诚心,就从药罐中倒出数粒丹药,称是炼成的大丹,遂率先服用,竟立见身亡;有一弟子深信金丹大道,接着服用了药丹,亦立见身亡;另外两个弟子原来一腔求学丹道的热情,眼见服丹立亡,便下山而去。但魏伯阳本是假象验徒,待两个意志不坚定弟子下山后,他即解除服丹弟子的迷惘,带去修持更高深玄妙的丹道。
《周易参同契》内容和精神主旨是什么?研究其书名立意,可以明白:其“参”、杂也,“同”、通也,“契”、合也,是说其要旨与《周易》精神理念相契合之意。当代道教学者任法融大师在《周易参同契释义》中概括说:“其中假借君臣,以彰内外;叙其坎离,直指铅汞;列以乾坤,奠量鼎器;明以父母,以保始终;合以夫妻,枸其交媾;譬如男女,显以滋生;析以阴阳,导以反复,示以晦朔,通以降腾;配以卦爻,形与变化;随之斗柄,取以周星;分以晨昏,昭诸漏刻,莫不托易象而论之。”
魏伯阳阐明“金者是日之所生,银者是月之所育。日月互用,水火合成,龙虎相须,阴阳制伏,而成真丹。”魏伯阳就是认为修丹与天地的造化是一个道理,万物的生长衍化都是阴阳消长、五行生克所至,这就如同卦爻变化同理。
探究古人之所以重视金丹方术的道理,宋郑伯谦为陈显微《解周易参同契叙》,开宗明义地说了这样一番道理:万物成为形体,许多时间久了必然是要毁坏,但是天地不会毁坏。万物之所以有形体,是由于聚集了自然的精华,但是时间久了精华必然会散去,而日月之精华却永恒不散。五行之木火土水所属的形体终是有灭亡之时,但真金却永不毁灭;属于砂石草木的物质终有死亡之期,而真丹不死。
关于丹道之解说,内丹的修持和外丹的烧炼,在《周易参同契》这部“丹经之祖”的著作中,深思其反复设喻的内容,竞也恍然:远比近喻,外丹内丹,其道理原来是相通的。联系人之形体长生的追求,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假设,大胆地实践,形成了金丹方术。魏伯阳将炼丹术与《易经》黄老三者参同契合,不仅在对纯养生内容之贡献,更在于丹道关于人身即“鼎炉”,人身即乾坤、天地的天人一体观念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