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竞争是银行业发展的动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面临外资银行的严峻挑战,为了使我国银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从多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变革与创新,加快提升其竞争力,以此来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制度创新 竞争力
隨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我国银行业的垄断地位也将被打破——不仅面临着国外银行业的竞争压力,而且在国内也必然被引入竞争机制。我国的金融业管理制度使我国的银行业处于垄断地位,没有竞争力,因而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为了使我国的银行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此来来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提升银行业竟争力的保证是制度创新
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史表明,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业的巨变,无论是金融对现代技术的应用,还是金融业务品种的开发,都使金融领域发生了一场场革命。但是中资银行制度创新举步维艰,已成为制约中资银行跨跃式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相接轨,在金融全球化的框架下,国内银行业只有走制度创新之路,才能适应新的金融环境,逐步增强与外资银行竞争的能力,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在我国银行业的制度创新应重点抓好产权制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治理结构创新三个环节。
1.产权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创新是我国银行业制度创新的基础。目前我国银行业中虽有一些股份制银行,但就银行业的整体产权制度而言,是非常模糊的。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产权不清和所有者虚置的问题,直接影响其经营模式和竞争力的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创新已是我国金融创新的当务之急。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重塑制度创新主体是最佳方式的选择。股份制既可实现银行终极资本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也可形成有效的多元化产权约束机制。通过产权制度多元化的变革,使非国有资本股东与国有资产管理者共同负责对商业银行经营者的选择和监督,避免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模糊而引发的各种问题,使国内银行与国外银朽能在制度与体制上同台竞技。产权制度的创新,能使银行业合理运用资本市场充实其资本总量,弥补国内银行的资本金不足问题;能使经营管理按现代企业制度重建经营管理体系,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资产问题和效益问题,从而推动我国银行业尽快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2.组织结构创新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结合我国银行业实行股份化的趋向,国内银行应该在组织结构方面进行重组与整合,实现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坚持通过不断的兼并重组和内部机构的整合,逐步成为金融控股公司,开展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花旗集团和汇丰控股公司发展的道路,为我国银行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企业组织形式,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组建控股集团,是组织结构创新的有效选择。这也是四大国有银行从垄断走向竞争的必然。
3.治理结构创新
国内银行业在进行制度创新时,应该进行规范的公司化改造,把“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落到实处。一是实行董事会行为与经理行为的适当分离,突出强调董事会内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可以引入国有资产代表,独立董事。二是实施自负盈亏的法人制度,企业以法人财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三是实施对专业经理人的约束机制,即内部通过董事会和股东代表大会进行业绩考核约束,外部通过产权流动,资本市场“恶意收购”的方式约束。改变目前的行长管经营,党委管人事,工会管民主的管理局面。当然,银行业在公司化改革中一定要通过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使专业经理人合法产生,落实其薪酬和自主权等一系列间题。
二、提升银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是业务创新
在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银行步人微利时代的背景下,如果不进行业务创新,继续坚持原有经营理念,固守原有业务品种,银行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因此,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原有利润,积极进行业务创新,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业务种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战略选择。
一是发展网上业务,改变传统经营模式。网络银行( Network Bank)是以互联网为渠道,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的银行。它具有虚拟化、智能化、高效率、低成本的特征。因此,我们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商业银行的业务平台从传统的柜台模式,更多地转向以ATM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化的“虚拟银行”,达到业务处理电子化和自动化。网上银行已成为国外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已有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开展了网上业务,加人了网络银行之列。网上银行的发展,将会快速提升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二是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开辟中间业务新领域。近年来,居民私人资产不断增加,从而衍生出一个巨大的个人理财金融服务需求市场。在发达国家,私人银行业务以其发展的领域广、批量多、风险小、个性化,以及经营收人稳定等特点而受到诸多商业银行的关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符合银行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虽然我国银行业已对私人理财业务有所重视,但开发不够。国内银行应该为客户提供“Customized Service”,即量身定做的服务,根据客户需要制定投资策略,在领会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可以说,哪家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上有所突破,也就占据了优势和先机。因为个人金融资产在全国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35%上升到2000年初的60%,个人理财业务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份额将会不断增加。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将是我国银行业增加利润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赵彦云:《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应用研究》,载《全融研究》,2000年第8期。
[2]李莹:《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载《金融研究》,2000年第9期
[3]赵旭:《商业银行基本格局不会改变》载《中国证券报》,2002~06~03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制度创新 竞争力
隨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我国银行业的垄断地位也将被打破——不仅面临着国外银行业的竞争压力,而且在国内也必然被引入竞争机制。我国的金融业管理制度使我国的银行业处于垄断地位,没有竞争力,因而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为了使我国的银行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此来来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提升银行业竟争力的保证是制度创新
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史表明,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业的巨变,无论是金融对现代技术的应用,还是金融业务品种的开发,都使金融领域发生了一场场革命。但是中资银行制度创新举步维艰,已成为制约中资银行跨跃式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相接轨,在金融全球化的框架下,国内银行业只有走制度创新之路,才能适应新的金融环境,逐步增强与外资银行竞争的能力,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在我国银行业的制度创新应重点抓好产权制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治理结构创新三个环节。
1.产权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创新是我国银行业制度创新的基础。目前我国银行业中虽有一些股份制银行,但就银行业的整体产权制度而言,是非常模糊的。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产权不清和所有者虚置的问题,直接影响其经营模式和竞争力的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创新已是我国金融创新的当务之急。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重塑制度创新主体是最佳方式的选择。股份制既可实现银行终极资本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也可形成有效的多元化产权约束机制。通过产权制度多元化的变革,使非国有资本股东与国有资产管理者共同负责对商业银行经营者的选择和监督,避免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模糊而引发的各种问题,使国内银行与国外银朽能在制度与体制上同台竞技。产权制度的创新,能使银行业合理运用资本市场充实其资本总量,弥补国内银行的资本金不足问题;能使经营管理按现代企业制度重建经营管理体系,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资产问题和效益问题,从而推动我国银行业尽快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2.组织结构创新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结合我国银行业实行股份化的趋向,国内银行应该在组织结构方面进行重组与整合,实现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坚持通过不断的兼并重组和内部机构的整合,逐步成为金融控股公司,开展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花旗集团和汇丰控股公司发展的道路,为我国银行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企业组织形式,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组建控股集团,是组织结构创新的有效选择。这也是四大国有银行从垄断走向竞争的必然。
3.治理结构创新
国内银行业在进行制度创新时,应该进行规范的公司化改造,把“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落到实处。一是实行董事会行为与经理行为的适当分离,突出强调董事会内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可以引入国有资产代表,独立董事。二是实施自负盈亏的法人制度,企业以法人财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三是实施对专业经理人的约束机制,即内部通过董事会和股东代表大会进行业绩考核约束,外部通过产权流动,资本市场“恶意收购”的方式约束。改变目前的行长管经营,党委管人事,工会管民主的管理局面。当然,银行业在公司化改革中一定要通过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使专业经理人合法产生,落实其薪酬和自主权等一系列间题。
二、提升银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是业务创新
在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银行步人微利时代的背景下,如果不进行业务创新,继续坚持原有经营理念,固守原有业务品种,银行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因此,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原有利润,积极进行业务创新,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业务种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战略选择。
一是发展网上业务,改变传统经营模式。网络银行( Network Bank)是以互联网为渠道,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的银行。它具有虚拟化、智能化、高效率、低成本的特征。因此,我们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商业银行的业务平台从传统的柜台模式,更多地转向以ATM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化的“虚拟银行”,达到业务处理电子化和自动化。网上银行已成为国外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已有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开展了网上业务,加人了网络银行之列。网上银行的发展,将会快速提升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二是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开辟中间业务新领域。近年来,居民私人资产不断增加,从而衍生出一个巨大的个人理财金融服务需求市场。在发达国家,私人银行业务以其发展的领域广、批量多、风险小、个性化,以及经营收人稳定等特点而受到诸多商业银行的关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符合银行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虽然我国银行业已对私人理财业务有所重视,但开发不够。国内银行应该为客户提供“Customized Service”,即量身定做的服务,根据客户需要制定投资策略,在领会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可以说,哪家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上有所突破,也就占据了优势和先机。因为个人金融资产在全国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35%上升到2000年初的60%,个人理财业务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份额将会不断增加。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将是我国银行业增加利润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赵彦云:《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应用研究》,载《全融研究》,2000年第8期。
[2]李莹:《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载《金融研究》,2000年第9期
[3]赵旭:《商业银行基本格局不会改变》载《中国证券报》,200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