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网络已成为每个人都无法离开的主要生活方式。“半小时全省知道,一小時全国知道,两小时全世界知道。”这是一位省级领导面对如今网络媒体所发表的感慨。微博、微信、各种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给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但同时也给传统媒体(报纸、电台、电视台)带来不小的竞争和压力。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特别是网络媒体假新闻层次不穷,还有一些自媒体打着监督的晃子,行谋利益之实,这使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大打折扣,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媒体队伍产生了“信任危机”,甚至败坏了新闻工作者的公众形象。网络假新闻的泛滥对党报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党报频频“躺枪”。
作为党报新闻工作者,要始终保持与人民、与读者同呼吸共命运的原则——无论是报纸客户端、PC端还是移动端,最温暖的终端一定要是人心。《无锡日报》报道的“炎黄”张纪清是位可敬的老人,他独特精彩的故事和感人肺腑的高尚情操,感动了所有人,同时也成就了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炎黄”的意外现身是《无锡日报》加强核心价值观报道的极好的机遇,他们通过精心策划,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系列报道,在与“炎黄”老人零距离的接触中、与他身边人的交流中,记者被他的人格情操深深感动。党报记者既是采访者、也是直接的受教育者。这也启发党报记者,要做本色记者,用心专心,去真诚地寻找更多张纪清一样默默无闻的好人,认真书写他们的善良和公正,把温暖传递到人心。
如今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开放程度高,无国界,使“作假”成本极低甚至毫无成本,人们想说就说,人人都成为了“记者”,都拥有了“麦克风”,话语权得到了更大伸展。特别是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媒体虽然传播自由、简单、多样化(如手机短信、个人微信、博客、网站、论坛、聊天室等),但也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者机构通过互联网散布谣言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人们发现,如今,网络谣言已经达到“高明”的程度,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制作环节,网络谣言的制造者采用新闻报道的手法,在形式上力求“逼真”,甚至盗用媒体的名义;二是在传播环节,令网络媒体乃至传统新闻媒体“躺枪”,通过它们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传播平台以新闻形态进行再传播,以证实其“可信度”。例如香港《大公报》2013年4月18日刊出一篇讲述“北京的哥”郭立新在3月1日的“奇遇记”:“微服私访”的国家领导人与一名随从坐上了他的出租车,郭立新在“全然不知”对方身份的情况下,谈到了北京的污染、自己的收入、中央政策和地方执行等问题,最后还得到国家领导人亲手书写的“一帆风顺”墨迹。这一报道立刻被一些中外媒体转载,被各大网站放在显要的置顶位置,一时引起广大网民热议。但没过多久风向突变,该报道演变成一篇“假新闻”的闹剧。在官方新华网指出相关报道为虚假新闻后,各大网站纷纷删去文章。
这篇假消息堪称假新闻之最,一是它选择的报道对象职务高,多年少见;二是选择的时机比较敏感,当时正是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上任不久,国内外关注程度高;三是国家主流媒体“中招”,经网络媒体再传播,影响大;四是利用人们良好的期望愚弄了民众。
在多媒体时代,虚假新闻防不胜防,党报党刊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公共空间意识和消费者权益意识,通过技术间接控制等途径规范新闻传播,强化对有害性传播行为的监督和遏制,营造正本清源、风清气正的新闻源。我认为,对党报党刊新闻工作者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和管理:
1.加强记者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及其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是杜绝假新闻的关键因素。要坚持用“三严三实”要求教育编辑记者,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新闻工作服务宗旨,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防止急于求成,防止片面性,营造以求真为荣、以造假为耻的氛围,全力打造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党报党刊编辑记者队伍,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拓展新媒体技术训练。新媒体大势已然。党报党刊新闻工作者既要适应并敢于同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同台竞争,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习掌握新媒体运用传播技能和途径,争做复合型、全能型新闻工作者,努力走在新时代前列,筑好新闻码头,树立党报党刊记者良好的新闻工作者形象。
3.努力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媒介,都需要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质量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保证新闻媒体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主流媒体更应该继续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加快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把传统媒体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与新媒体传播迅速、覆盖率高、互动性强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新闻策划和讲好故事,推陈出新,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党报新闻工作者则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导向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肩负起引领社会舆论的重要职责,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断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才能推动新闻宣传事业再上新台阶。
4.发挥主流媒体导向作用。事实证明,党报、党刊、党网等主流媒体的假新闻明显少于非主流媒体。一旦出现假新闻,受众一般会首先从党报、党刊、党网上寻找正确答案。因此,主流媒体的真实性和可靠度越高,非主流媒体的假新闻毒害就越低,甚至完全失去市场。面对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党报党刊及其新闻工作者任重道远,慢不得,急不得,要强化主流媒体在大众传播中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对舆论的主导作用、标杆引导作用,规范新闻传播途径,净化网络信息传播环境。
新媒体大环境下,我们党报记者要有自己的“主心骨”,要在顺应时代潮流下,有着正确“三观”,做好媒体领头羊作用,做好党的喉舌,唱出新时代的优美旋律。
作为党报新闻工作者,要始终保持与人民、与读者同呼吸共命运的原则——无论是报纸客户端、PC端还是移动端,最温暖的终端一定要是人心。《无锡日报》报道的“炎黄”张纪清是位可敬的老人,他独特精彩的故事和感人肺腑的高尚情操,感动了所有人,同时也成就了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炎黄”的意外现身是《无锡日报》加强核心价值观报道的极好的机遇,他们通过精心策划,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系列报道,在与“炎黄”老人零距离的接触中、与他身边人的交流中,记者被他的人格情操深深感动。党报记者既是采访者、也是直接的受教育者。这也启发党报记者,要做本色记者,用心专心,去真诚地寻找更多张纪清一样默默无闻的好人,认真书写他们的善良和公正,把温暖传递到人心。
如今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开放程度高,无国界,使“作假”成本极低甚至毫无成本,人们想说就说,人人都成为了“记者”,都拥有了“麦克风”,话语权得到了更大伸展。特别是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媒体虽然传播自由、简单、多样化(如手机短信、个人微信、博客、网站、论坛、聊天室等),但也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者机构通过互联网散布谣言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人们发现,如今,网络谣言已经达到“高明”的程度,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制作环节,网络谣言的制造者采用新闻报道的手法,在形式上力求“逼真”,甚至盗用媒体的名义;二是在传播环节,令网络媒体乃至传统新闻媒体“躺枪”,通过它们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传播平台以新闻形态进行再传播,以证实其“可信度”。例如香港《大公报》2013年4月18日刊出一篇讲述“北京的哥”郭立新在3月1日的“奇遇记”:“微服私访”的国家领导人与一名随从坐上了他的出租车,郭立新在“全然不知”对方身份的情况下,谈到了北京的污染、自己的收入、中央政策和地方执行等问题,最后还得到国家领导人亲手书写的“一帆风顺”墨迹。这一报道立刻被一些中外媒体转载,被各大网站放在显要的置顶位置,一时引起广大网民热议。但没过多久风向突变,该报道演变成一篇“假新闻”的闹剧。在官方新华网指出相关报道为虚假新闻后,各大网站纷纷删去文章。
这篇假消息堪称假新闻之最,一是它选择的报道对象职务高,多年少见;二是选择的时机比较敏感,当时正是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上任不久,国内外关注程度高;三是国家主流媒体“中招”,经网络媒体再传播,影响大;四是利用人们良好的期望愚弄了民众。
在多媒体时代,虚假新闻防不胜防,党报党刊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公共空间意识和消费者权益意识,通过技术间接控制等途径规范新闻传播,强化对有害性传播行为的监督和遏制,营造正本清源、风清气正的新闻源。我认为,对党报党刊新闻工作者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和管理:
1.加强记者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及其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是杜绝假新闻的关键因素。要坚持用“三严三实”要求教育编辑记者,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新闻工作服务宗旨,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防止急于求成,防止片面性,营造以求真为荣、以造假为耻的氛围,全力打造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党报党刊编辑记者队伍,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拓展新媒体技术训练。新媒体大势已然。党报党刊新闻工作者既要适应并敢于同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同台竞争,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习掌握新媒体运用传播技能和途径,争做复合型、全能型新闻工作者,努力走在新时代前列,筑好新闻码头,树立党报党刊记者良好的新闻工作者形象。
3.努力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媒介,都需要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质量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保证新闻媒体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主流媒体更应该继续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加快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把传统媒体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与新媒体传播迅速、覆盖率高、互动性强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新闻策划和讲好故事,推陈出新,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党报新闻工作者则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导向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肩负起引领社会舆论的重要职责,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断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才能推动新闻宣传事业再上新台阶。
4.发挥主流媒体导向作用。事实证明,党报、党刊、党网等主流媒体的假新闻明显少于非主流媒体。一旦出现假新闻,受众一般会首先从党报、党刊、党网上寻找正确答案。因此,主流媒体的真实性和可靠度越高,非主流媒体的假新闻毒害就越低,甚至完全失去市场。面对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党报党刊及其新闻工作者任重道远,慢不得,急不得,要强化主流媒体在大众传播中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对舆论的主导作用、标杆引导作用,规范新闻传播途径,净化网络信息传播环境。
新媒体大环境下,我们党报记者要有自己的“主心骨”,要在顺应时代潮流下,有着正确“三观”,做好媒体领头羊作用,做好党的喉舌,唱出新时代的优美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