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工程生产实践,对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对泵送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提高泵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问题;控制措施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项目大量增加,传统的塔吊、井架等运输方式已不能满足工期、质量的要求。混凝土输送泵既能满足垂直和水平运输的要求,又能大量输送混凝土,因而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施工的标志,同时,与之配套的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也成为科学组织施工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施工人员对该工艺缺乏系统的了解,错误地将一些传统操作方法不恰当的应用到泵送施工中,致使施工质量通病经常发生,降低了施工效率,耽误了工期,甚至导致质量事故,需引起高度重视。
1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
泵送混凝土施工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施工工艺,这需要施工技术人员根据工程特点、工期要求、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正确的选择混凝土泵、泵车及输送管道,并对混凝土泵的管道进行科学布置,合理组织泵送混凝土施工,以求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泵送混凝土的供应。泵送施工前周密的组织泵送混凝土供应,对混凝土泵送施工是非常重要的。(1)泵送混凝土的拌制。泵送混凝土的拌制,在原材料计量、质量控制、搅拌时间方面和普通混凝土相同。但泵送混凝土对所用集料的粒径和级配要严格控制,防止粒径过大造成堵管现象。混凝土拌制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拌制时除其投料顺序符合有关规定外,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的添加应符合配合比的设计要求,且易滞后于水和水泥加入。(2)泵送混凝土的运输。泵送混凝土的运输是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关键,要计算好运输车的台数,要求选用的运输机具和方法要保证紧密配合施工进度,确保混凝土的连续均匀供应。要基本上做到泵车不等搅拌车,搅拌车不等泵车,避免由于相互等待而造成堵泵现象。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这样不仅能提高泵送质量,还能防止泵管堵塞。运输延续时间要满足外加剂的初凝时间,目前一般均采用混凝土运输车。
1.2混凝土泵及输送管的选择与布置
(1)混凝土泵的选型布置。混凝土泵的选型,应根据工程特点、要求的最大输送距离、最大输出量和混凝土浇筑计划来确定。混凝土泵或泵车在现场的布置,要根据工程的轮廓形状、混凝土工程量分布、地形和交通条件等确定。混凝土泵设置处应场地平整,道路畅通,供料方便,距离浇筑地点近。在混凝土泵作业范围内,不得有高压线路等障碍物。(2)输送管的选择布置。输送管包括直管、锥形管、弯管和软管。应根据粗集料的最大粒径、要求的混凝土输送量和输送距离、泵送的难易程度及所选混凝土泵的型号,来选择合适的输送管。混凝土泵送管路的布置基本原则如下:①管路布置尽可能使距离最短,弯管最少。②管路接头应联接牢固,密封、不漏浆。③管路布置应满足先浇最远处,然后依次拆管后退,减少泵送过程中接管影响作业。④要布置弯管的地方,尽量使用转弯半径大的弯管,减少压力损失,避免堵管。⑤向上布置管路,一般不使用垂直向上的90°的弯管,用钢管搭设脚手架斜道,减少输送阻力和堵管。⑥向下的管路布置,在垂直向下的管路下端布置一缓冲水平段或管口朝上的倾斜坡段,以减少混凝土自落产生离析而堵塞。
1.3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
(1)泵送前的准备工作。泵送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模板和支撑的检查;结构钢筋骨架的检查;混凝土泵或泵车的位置;泵送混凝土的运输设备;泵送混凝土的运输延续时间;混凝土泵和输送管路以及施工组织方面的准备。(2)混凝土的泵送和浇筑。泵送混凝土浇筑工艺比常态混凝土流动性大,在振捣过程中骨料与水泥砂浆易产生不均匀分布,应掌握其特殊性,对做好现场施工管理,以确保混凝土质量,浇筑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尽可能按平层法浇筑;②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得大于1m;③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④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动棒移动间距宜为40cm左右,振捣时间宜在15~30秒,不能一次性长时间振捣,覆盖第二层混凝土前,再进行第二次复振,既可以振捣密实,排除气泡,又可防止过振产生骨料下沉分离。
2泵送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
2.1泵送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大
(1)原因分析。混凝土塌落度损失率视工程条件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停放时间、气温、外加剂等。泵送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大的原因有: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引起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快;加入泵送混凝土种的外加剂一般有高效减水剂,但高效减水剂与水泥有相容性问题,某些水泥不能配置低水灰比高流动性的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不够,缓凝、保塑效果不理想;天气炎热,某些外加剂在高温下失效;水分蒸发快、气泡外溢造成新拌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快。(2)控制措施。调整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使其与水泥相适应。施工前,務必做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砂率、用水量,将混凝土初始塌落度调整到200mm以上;夏季高温施工时,除用湿草袋等遮盖输送管,避免阳光照射外,可适量增大混凝土塌落度。
2.2泵送混凝土易出现沁水、离析问题
(1)原因分析。泵送混凝土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有:水泥细度大时,水泥中C3A含量低,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掺Ⅰ级粉煤灰,掺非亲水性混合材料的水泥易沁水等;水泥用量小易沁水;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易沁水(同掺量);单位用水量偏大的混凝土易沁水、离析;砂率小的混凝土易沁水、离析现象;连续粒径碎石比单粒径碎石的混凝土沁水小;掺外加剂的保水性、增稠性、引气性差的混凝土易出现沁水;超掺混凝土外加剂的混凝土易出现沁水、离析。(2)控制措施。泵送混凝土出现沁水、离析的控制措施有:减少单位用水量、增大砂率,选择合理的砂率;增大水、水泥用量或掺适量的Ⅱ、Ⅲ级粉煤灰;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且针片状含量小;改善混凝土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或适量降低混凝土外加剂掺量。
2.3泵送混凝土施工出现抓底或板结的问题
(1)原因分析。严重泌水的混凝土易出现抓底或板结(粘锅);砂率小,混凝土易出现板结现象;水泥用量大的混凝土易出现抓底现象;混凝土外加剂掺量大的混凝土易出现抓底现象;混凝土外加剂减水率高,保水、增稠、引气效果差的混凝土易出现抓底或板结现象。(2)控制措施。减少单位用水量;提高砂率;掺加适量的掺合料如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增加混凝土外加剂的引气、增稠、保水功能。
3结语
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方式与传统的施工方式比较有明显节约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混凝土泵性能的提高,我国空前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新的施工技术支撑,这一切都为泵送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也会有新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雷红涛.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3(03):140-141.
[2]李斌.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应用探析[J].河南建材,2013(01):121-123.
[3]郑国龙.泵送混凝土施工通病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混凝土,2010(09):94-95.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问题;控制措施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项目大量增加,传统的塔吊、井架等运输方式已不能满足工期、质量的要求。混凝土输送泵既能满足垂直和水平运输的要求,又能大量输送混凝土,因而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施工的标志,同时,与之配套的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也成为科学组织施工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施工人员对该工艺缺乏系统的了解,错误地将一些传统操作方法不恰当的应用到泵送施工中,致使施工质量通病经常发生,降低了施工效率,耽误了工期,甚至导致质量事故,需引起高度重视。
1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
泵送混凝土施工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施工工艺,这需要施工技术人员根据工程特点、工期要求、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正确的选择混凝土泵、泵车及输送管道,并对混凝土泵的管道进行科学布置,合理组织泵送混凝土施工,以求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泵送混凝土的供应。泵送施工前周密的组织泵送混凝土供应,对混凝土泵送施工是非常重要的。(1)泵送混凝土的拌制。泵送混凝土的拌制,在原材料计量、质量控制、搅拌时间方面和普通混凝土相同。但泵送混凝土对所用集料的粒径和级配要严格控制,防止粒径过大造成堵管现象。混凝土拌制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拌制时除其投料顺序符合有关规定外,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的添加应符合配合比的设计要求,且易滞后于水和水泥加入。(2)泵送混凝土的运输。泵送混凝土的运输是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关键,要计算好运输车的台数,要求选用的运输机具和方法要保证紧密配合施工进度,确保混凝土的连续均匀供应。要基本上做到泵车不等搅拌车,搅拌车不等泵车,避免由于相互等待而造成堵泵现象。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这样不仅能提高泵送质量,还能防止泵管堵塞。运输延续时间要满足外加剂的初凝时间,目前一般均采用混凝土运输车。
1.2混凝土泵及输送管的选择与布置
(1)混凝土泵的选型布置。混凝土泵的选型,应根据工程特点、要求的最大输送距离、最大输出量和混凝土浇筑计划来确定。混凝土泵或泵车在现场的布置,要根据工程的轮廓形状、混凝土工程量分布、地形和交通条件等确定。混凝土泵设置处应场地平整,道路畅通,供料方便,距离浇筑地点近。在混凝土泵作业范围内,不得有高压线路等障碍物。(2)输送管的选择布置。输送管包括直管、锥形管、弯管和软管。应根据粗集料的最大粒径、要求的混凝土输送量和输送距离、泵送的难易程度及所选混凝土泵的型号,来选择合适的输送管。混凝土泵送管路的布置基本原则如下:①管路布置尽可能使距离最短,弯管最少。②管路接头应联接牢固,密封、不漏浆。③管路布置应满足先浇最远处,然后依次拆管后退,减少泵送过程中接管影响作业。④要布置弯管的地方,尽量使用转弯半径大的弯管,减少压力损失,避免堵管。⑤向上布置管路,一般不使用垂直向上的90°的弯管,用钢管搭设脚手架斜道,减少输送阻力和堵管。⑥向下的管路布置,在垂直向下的管路下端布置一缓冲水平段或管口朝上的倾斜坡段,以减少混凝土自落产生离析而堵塞。
1.3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
(1)泵送前的准备工作。泵送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模板和支撑的检查;结构钢筋骨架的检查;混凝土泵或泵车的位置;泵送混凝土的运输设备;泵送混凝土的运输延续时间;混凝土泵和输送管路以及施工组织方面的准备。(2)混凝土的泵送和浇筑。泵送混凝土浇筑工艺比常态混凝土流动性大,在振捣过程中骨料与水泥砂浆易产生不均匀分布,应掌握其特殊性,对做好现场施工管理,以确保混凝土质量,浇筑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尽可能按平层法浇筑;②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得大于1m;③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④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动棒移动间距宜为40cm左右,振捣时间宜在15~30秒,不能一次性长时间振捣,覆盖第二层混凝土前,再进行第二次复振,既可以振捣密实,排除气泡,又可防止过振产生骨料下沉分离。
2泵送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
2.1泵送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大
(1)原因分析。混凝土塌落度损失率视工程条件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停放时间、气温、外加剂等。泵送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大的原因有: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引起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快;加入泵送混凝土种的外加剂一般有高效减水剂,但高效减水剂与水泥有相容性问题,某些水泥不能配置低水灰比高流动性的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不够,缓凝、保塑效果不理想;天气炎热,某些外加剂在高温下失效;水分蒸发快、气泡外溢造成新拌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快。(2)控制措施。调整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使其与水泥相适应。施工前,務必做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砂率、用水量,将混凝土初始塌落度调整到200mm以上;夏季高温施工时,除用湿草袋等遮盖输送管,避免阳光照射外,可适量增大混凝土塌落度。
2.2泵送混凝土易出现沁水、离析问题
(1)原因分析。泵送混凝土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有:水泥细度大时,水泥中C3A含量低,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掺Ⅰ级粉煤灰,掺非亲水性混合材料的水泥易沁水等;水泥用量小易沁水;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易沁水(同掺量);单位用水量偏大的混凝土易沁水、离析;砂率小的混凝土易沁水、离析现象;连续粒径碎石比单粒径碎石的混凝土沁水小;掺外加剂的保水性、增稠性、引气性差的混凝土易出现沁水;超掺混凝土外加剂的混凝土易出现沁水、离析。(2)控制措施。泵送混凝土出现沁水、离析的控制措施有:减少单位用水量、增大砂率,选择合理的砂率;增大水、水泥用量或掺适量的Ⅱ、Ⅲ级粉煤灰;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且针片状含量小;改善混凝土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或适量降低混凝土外加剂掺量。
2.3泵送混凝土施工出现抓底或板结的问题
(1)原因分析。严重泌水的混凝土易出现抓底或板结(粘锅);砂率小,混凝土易出现板结现象;水泥用量大的混凝土易出现抓底现象;混凝土外加剂掺量大的混凝土易出现抓底现象;混凝土外加剂减水率高,保水、增稠、引气效果差的混凝土易出现抓底或板结现象。(2)控制措施。减少单位用水量;提高砂率;掺加适量的掺合料如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增加混凝土外加剂的引气、增稠、保水功能。
3结语
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方式与传统的施工方式比较有明显节约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混凝土泵性能的提高,我国空前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新的施工技术支撑,这一切都为泵送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也会有新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雷红涛.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3(03):140-141.
[2]李斌.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应用探析[J].河南建材,2013(01):121-123.
[3]郑国龙.泵送混凝土施工通病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混凝土,2010(09):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