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拍照时,都十分注意选择一个好的角度。拿拍摄人像来说,可以正面拍,可以侧面拍,可以俯拍,也可以仰拍……而选择一个配有背景的好角度,拍出人物栩栩如生的表情神态,这对摄影者来说,至关重要。
作文也同摄影一样,要讲究角度。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文章的主题,往往决定一篇文章的优劣和成败。
记得文学巨匠茅盾逝世时,有一位老师布置大家写随笔纪念。不少同学落笔前没有很好地注意角度的选择,结果文章不是议论空泛,就是缺乏新意。而有一篇题为《最后的“作品”》的感想文章,选择了茅盾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正式向党组织提出请求,希望成为一个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侧面,展开议论,把茅盾在生命最后时刻“给党中央的信”,看作是他一生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一篇,别具匠心地称之为“最后的‘作品’”,深情地赞扬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用热血和信念执着地追求真理的高洁志向。由于角度选得好,这篇随笔理所当然地在同类文章中脱颖而出,显得极有新意。
由此看来,要写好一篇文章,根据题意要求去选择最佳角度,是忽视不得的。
具体地说,最佳的写作角度要符合两个要求:
首先,角度要小。选择的角度太大,必然涉及面广,这样就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角度小,集中一点,走笔成文,效果就好。上面提到的《最后的“作品”》就抓住了茅盾临终前写的“入党申请书”这个角度,深入议论,而不是泛泛而论茅盾一生中的许多事迹。这样,文章角度很小,主题却很集中,而且由小见大,从中折射出茅盾光辉的一生,立意十分深刻。
其次,角度要新。所谓“新”,就是不落俗套。我们说,对同一个问题和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见解也就不同。有些文章,写出来一看就很面熟,似乎在哪儿见过,这除了材料陈旧之外,主要是写作角度不新,无法议论出新意来。必须明白,只有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发现事物的新的特点;从新的角度分析事物,才能获得对事理的新的认识。
总之,角度小和角度新,是衡量最佳写作角度的两个标准。
(作者系龙川县龙母镇永和中学老师)
作文也同摄影一样,要讲究角度。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文章的主题,往往决定一篇文章的优劣和成败。
记得文学巨匠茅盾逝世时,有一位老师布置大家写随笔纪念。不少同学落笔前没有很好地注意角度的选择,结果文章不是议论空泛,就是缺乏新意。而有一篇题为《最后的“作品”》的感想文章,选择了茅盾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正式向党组织提出请求,希望成为一个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侧面,展开议论,把茅盾在生命最后时刻“给党中央的信”,看作是他一生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一篇,别具匠心地称之为“最后的‘作品’”,深情地赞扬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用热血和信念执着地追求真理的高洁志向。由于角度选得好,这篇随笔理所当然地在同类文章中脱颖而出,显得极有新意。
由此看来,要写好一篇文章,根据题意要求去选择最佳角度,是忽视不得的。
具体地说,最佳的写作角度要符合两个要求:
首先,角度要小。选择的角度太大,必然涉及面广,这样就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角度小,集中一点,走笔成文,效果就好。上面提到的《最后的“作品”》就抓住了茅盾临终前写的“入党申请书”这个角度,深入议论,而不是泛泛而论茅盾一生中的许多事迹。这样,文章角度很小,主题却很集中,而且由小见大,从中折射出茅盾光辉的一生,立意十分深刻。
其次,角度要新。所谓“新”,就是不落俗套。我们说,对同一个问题和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见解也就不同。有些文章,写出来一看就很面熟,似乎在哪儿见过,这除了材料陈旧之外,主要是写作角度不新,无法议论出新意来。必须明白,只有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发现事物的新的特点;从新的角度分析事物,才能获得对事理的新的认识。
总之,角度小和角度新,是衡量最佳写作角度的两个标准。
(作者系龙川县龙母镇永和中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