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特别是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使人民币的国际声望大大提高,周边国家和地区居民逐渐认可和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国际结算手段,大量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渐显,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分析。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4-0060-01
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年已处于国内生产总值第三大国的经济地位,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一定基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对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呼声更是日益高涨。尽管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路径、速度还存在诸多争议。本文暂时搁置以上争议,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和风险进行比较详尽的分析。
1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充当国际货币的一项显著收益就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可获得铸币税。以美元为例,按照现代货币理论,其他国家每持有一美元,美国就无偿地占有了其他国家一美元的商品或劳务,因为这一美元是其他国家“卖出”商品或劳务给美国换来的,卖出者只得到了一纸凭证而不是真实的经济价值这样的美元,这就是美国政府获得的铸币税,也是一种永远无须偿还的“债务”。美国人通过美元的发行,就占有了世界其他各国大量的商品和劳务量,支持了美元货币和美国经济。
反观人民币,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除获得铸币税外,其潜在收益亦是明显的:
(1)降低汇率风险,为区域贸易提供便利。人民币被接受的范围越广,中国的商人、投资者和旅游者从事国际经济交易就越容易,越便利。因为用本币进行交易,汇率变动的风险将会减少,而且还会减少交易的成本。人民币就会成为该地区的共同语言,克服了因为不同语言而带来的交流的障碍和成本。
(2)为国际收支赤字融资。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中国国际收支的赤字融资。如果亚洲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贸易顺差是通过接受人民币的流动性结算的,这样就能减少亚洲的贸易伙伴对美元的需求,加强中国对国际收支赤字的融资能力。
(3)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人民币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能被普遍接受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将极大地改进目前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升人民币在未来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2 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货币国际化亦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货币国际化的成本和可能带来的风险,应当分两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层面:经济条件成熟下的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成本,这是关于货币国际化成本的一般性讨论。
首先,货币国际化以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相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相偏离都将给国际投机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从而威胁国内经济金融的稳定。
其次,国际化将以自由化为先导,与外汇的各种管制放开同步,各种方式的保护主义及行政手段将极大地弱化。
再次,货币国际化会给发行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带来新的难题,因为在此时货币政策必须通盘考虑内外两方面的需求。
第二层面:在国内制度不完善和外部经济发展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会给中国带来一些具体的成本,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给中国带来的主要风险如下:
(1)限制国内金融政策选择范围。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角色将削弱中国实行独立货币政策的能力,尤其是在国内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如果中国在上述环境下选择扩张的货币政策,中国利率水平的下降和信贷能力的增加有可能会导致居民和非居民持有的资产从中国转向外国,出现人民币资产转向外国货币资产的情况。而在人民币没有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情况下,这种转移是比较困难的。
(2)约束人民币汇率政策。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必然会限制或者阻止中国政府变动人民币与其他货币平价的想法,尤其是人民币的贬值策略。首先,中国与外国官方机构之间考虑贬值的利润分配和其人民币资产损失方面的复杂性。其次,作为储备货币地位的人民币的贬值将严重损害人民币的声誉。同时,人民币贬值也将损害在亚洲建立起来的人民币支付体系,导致储备资产的短缺。因此,以上的问题将使人民币成功贬值的可能性减小。
(3)面临 “特里芬悖论”。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国际储备资产的责任是通过国际收支地位的削弱来实现的。如果美元等其他储备资产不能满足某国的需要,而且该国愿意持有更多的人民币,中国必须要通过收支赤字来提供人民币资产。中国越是通过赤字方式提供人民币资产,其国际收支的地位就会更加脆弱,同时将使持有人民币流动性资产的国家不愿意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
(4)我国境内尚没有国际金融中心,这使我们难以坐享全球金融市场24小时连续运作的地域优势。香港作为我国现有惟一的国际金融中心,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香港可利用其先进的国际化运作和与内地的特殊关系而先行试点人民币走出国门。但也应看到,作为国际游资进出内地的“管道”也会酿成风险,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巨额国际游资的冲击可能危及香港的稳定。
3 结论
可见,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同对应着不同的成本和收益。政府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需要做的是,加强制度建设,减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获取人民币国际化的稳定收益。政府可以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序采取相应措施,增加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保证中国金融稳定与安全,使人民币稳步发展为国际货币。
参考文献:
〔1〕陈炳才等.美元欧元日元地位变化趋势及其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启示.管理世界.2001 (6)
〔2〕周元元.人民币跨境流通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分析【N].金融报,2005-06-06
〔3〕胡晓炼.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研究.中国外汇管理,2002, (4)
〔4〕李华民.国际铸币税及其启示「J].南方金融2002 (8)
〔5〕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4-0060-01
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年已处于国内生产总值第三大国的经济地位,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一定基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对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呼声更是日益高涨。尽管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路径、速度还存在诸多争议。本文暂时搁置以上争议,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和风险进行比较详尽的分析。
1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充当国际货币的一项显著收益就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可获得铸币税。以美元为例,按照现代货币理论,其他国家每持有一美元,美国就无偿地占有了其他国家一美元的商品或劳务,因为这一美元是其他国家“卖出”商品或劳务给美国换来的,卖出者只得到了一纸凭证而不是真实的经济价值这样的美元,这就是美国政府获得的铸币税,也是一种永远无须偿还的“债务”。美国人通过美元的发行,就占有了世界其他各国大量的商品和劳务量,支持了美元货币和美国经济。
反观人民币,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除获得铸币税外,其潜在收益亦是明显的:
(1)降低汇率风险,为区域贸易提供便利。人民币被接受的范围越广,中国的商人、投资者和旅游者从事国际经济交易就越容易,越便利。因为用本币进行交易,汇率变动的风险将会减少,而且还会减少交易的成本。人民币就会成为该地区的共同语言,克服了因为不同语言而带来的交流的障碍和成本。
(2)为国际收支赤字融资。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中国国际收支的赤字融资。如果亚洲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贸易顺差是通过接受人民币的流动性结算的,这样就能减少亚洲的贸易伙伴对美元的需求,加强中国对国际收支赤字的融资能力。
(3)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人民币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能被普遍接受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将极大地改进目前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升人民币在未来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2 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货币国际化亦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货币国际化的成本和可能带来的风险,应当分两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层面:经济条件成熟下的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成本,这是关于货币国际化成本的一般性讨论。
首先,货币国际化以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相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相偏离都将给国际投机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从而威胁国内经济金融的稳定。
其次,国际化将以自由化为先导,与外汇的各种管制放开同步,各种方式的保护主义及行政手段将极大地弱化。
再次,货币国际化会给发行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带来新的难题,因为在此时货币政策必须通盘考虑内外两方面的需求。
第二层面:在国内制度不完善和外部经济发展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会给中国带来一些具体的成本,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给中国带来的主要风险如下:
(1)限制国内金融政策选择范围。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角色将削弱中国实行独立货币政策的能力,尤其是在国内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如果中国在上述环境下选择扩张的货币政策,中国利率水平的下降和信贷能力的增加有可能会导致居民和非居民持有的资产从中国转向外国,出现人民币资产转向外国货币资产的情况。而在人民币没有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情况下,这种转移是比较困难的。
(2)约束人民币汇率政策。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必然会限制或者阻止中国政府变动人民币与其他货币平价的想法,尤其是人民币的贬值策略。首先,中国与外国官方机构之间考虑贬值的利润分配和其人民币资产损失方面的复杂性。其次,作为储备货币地位的人民币的贬值将严重损害人民币的声誉。同时,人民币贬值也将损害在亚洲建立起来的人民币支付体系,导致储备资产的短缺。因此,以上的问题将使人民币成功贬值的可能性减小。
(3)面临 “特里芬悖论”。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国际储备资产的责任是通过国际收支地位的削弱来实现的。如果美元等其他储备资产不能满足某国的需要,而且该国愿意持有更多的人民币,中国必须要通过收支赤字来提供人民币资产。中国越是通过赤字方式提供人民币资产,其国际收支的地位就会更加脆弱,同时将使持有人民币流动性资产的国家不愿意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
(4)我国境内尚没有国际金融中心,这使我们难以坐享全球金融市场24小时连续运作的地域优势。香港作为我国现有惟一的国际金融中心,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香港可利用其先进的国际化运作和与内地的特殊关系而先行试点人民币走出国门。但也应看到,作为国际游资进出内地的“管道”也会酿成风险,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巨额国际游资的冲击可能危及香港的稳定。
3 结论
可见,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同对应着不同的成本和收益。政府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需要做的是,加强制度建设,减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获取人民币国际化的稳定收益。政府可以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序采取相应措施,增加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保证中国金融稳定与安全,使人民币稳步发展为国际货币。
参考文献:
〔1〕陈炳才等.美元欧元日元地位变化趋势及其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启示.管理世界.2001 (6)
〔2〕周元元.人民币跨境流通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分析【N].金融报,2005-06-06
〔3〕胡晓炼.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研究.中国外汇管理,2002, (4)
〔4〕李华民.国际铸币税及其启示「J].南方金融2002 (8)
〔5〕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