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现象角度审视观赏石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rra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观赏石市场低迷,产业化步伐艰难。据中国观赏石协会展务部统计,全国2310个观赏石展会综合效益同比下降10%-40%。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的局面?有人说是受全国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影响,有人说是受中央反腐败大环境的影响,也有人说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影响。种种说法,不一而足。我认为,这些都不足以解释目前观赏石产业生存艰难的现状。其真正的原因是,目前我国的“观赏石活动”还没有演化积淀为“文化现象”,造成了观赏石“文化产业化”程度低,这是观赏石产业“软骨病”的关键所在。讲清这个问题,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文化现象”。
  一、 什么是文化现象
  文化现象是在特定地域人群范围内存在并且能够传承延续的共同行为模式、思想观念和知识技艺的总和。这个概念比较拗口费解,不是很通俗。但从其三个特征来看,就比较容易明白了。一是社会性,主要表现为它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和一定数量的人口中。如民族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等,都有一定的地域和一定数量的人口作为承载媒介。其生存的土壤根植于社会大众之中,它不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表现为言语行为和思想信仰的趋同性,穷人如此、富翁也如此;当官的那样,老百姓也那样。二是传承性,主要表现为能在很长时间跨度范围内保留延续,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或一小部分人的放弃而消失。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语言文化。如天津方言,是明朝时安徽移民的口音,历经六百年沧桑风雨而依旧不变。三是自发性,是一种融入人的潜意识和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行为。如民俗文化中清明节扫墓、中秋节赏月、正月十五闹元宵等。这类活动从来不需要政府下达指令性文件,大家都能主动自觉去进行。这些就是文化现象的特点。
  搞清楚文化现象的特点之后,大家就会明白什么是文化产业了。文化产业就是和文化现象密切相关联的产业,它是最具活力和最具有生命力的产业,也是抗风险能力最强的产业。大家想一想,清明节的香火生意,因为社会环境而冷清了吗?中秋节的月饼,因为经济形势不景气少卖了吗?正月十五的元宵,因为电子商务减产了吗?都没有。为什么?因为文化消费,是人骨子里的精神需要,是人潜意识中的情感慰藉,是维系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必要手段。现在反思一下观赏石市场,尽管整个行业“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但手串佩饰却“风景这边独好”,小石头生意依然火爆。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手串的前身是佛珠,又称“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如今手串已经演化为集装饰、把玩、鉴赏、收藏于一身的艺术品,其久远的血统和传承,也逐渐沉淀为一种文化,融进了精神因素,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为什么观赏石产业跌跌撞撞地一路走来,经不起风雨、受不了挫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观赏石活动还没有演化形成真正的“文化现象”,观赏石产业还称不上真正的“文化产业”。
  二、 正确认识观赏石文化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们在赏石文化方面有一种判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真是这样吗?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在国内知名的艺术品拍卖的市场上,如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等,何曾有过观赏石(古石除外)的成交纪录?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领导人在北京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各地艺术家们欢聚一堂,共商文化发展大计,就连搞网络文学创作的人也参加了会议,但会场里没有看到赏石家的影子。2014年观赏石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但被列入美术科目中,寄人篱下。这种感觉,就像后娘的孩子。
  这就是我们观赏石文化的现状。更有甚者,讲历史时经常牵强附会、妄自尊大;说现实时,往往是形势大好、粉饰太平;谈未来时总是前景光明、盲目乐观。把旧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工具,生拉硬扯为赏石文化的起源;把白居易、米芾、宋徽宗等几个文人权贵的个人爱好,推而广之为唐宋兴盛;把丑、皱、瘦、透这种“审丑观”奉为经典传承;把质、形、色、纹、韵这种西方“形式美学” 浸润理念的赏石观看作是指路明灯。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我们应该结合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适应新时代“中国精神”要求的赏石观。
  我认为,目前我国观赏石文化的现状,正处在萌芽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化程度低。到去年年底,中石协的单位会员385个,个人会员仅3700人。这点规模,还不到我国八大美院之一的西安美院学生人数(8500人)的一半。全国观赏石基地和观赏石之乡(城)总数是79个,而我国县级行政区域是2861个,仅占2.7%,而且分布零散。
  二是群众性活动时间短。我国部分地区民间普通老百姓参与观赏石活动,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近三十年的时间,也就是一代人的时间,其理念、标准、方法、价值观等,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洗礼、沉淀。
  三是理论基础薄弱。受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西化的影响,没有解决好“赏石观”和“方法论” 的问题。长期以来,理论界人士一直在“观赏石是什么”的问题上吵来吵去。但“为什么赏石”和“如何赏石”方面的问题研究学者少,理论著作也少。从宋代杜绾的《云林石谱》,到明朝林有麟的《素园石谱》,再到民国章鸿钊的《石雅》,及至当代中国观赏石协会即将出版的《中国石谱》,搜尽家底,影响较大的赏石理论书籍,也就这几本了。再看看其它艺术门类的经典著作,哪个不是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四是专业人才少。目前我国观赏石专业鉴评师共853名(一级256名,二级597名)。而我国地级市共333个,平均每个市2.6人,人才紧缺程度相当于市长、市委书记的人选。高级评估师仅108名,相当于水泊梁山的团队,小圈子里玩玩可以,打天下则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是政府支持力度小。很多政府领导对观赏石文化产业没有足够的重视,仅仅看成经济行为,支持力度小。个别地方政府能给予支持的,多数也仅限于办展会、市场建设,在推介打造为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方面则很滞后。另外,我们行业内自己搞的观赏石发展规划,被各级政府吸收采纳的不多。
  三、如何打造观赏石产业美好的未来   谈上述这些问题,并不是否定我国观赏石事业近年来取得的成就,更不是为了制造噱头和轰动效应,而是为了找准定位和突破口,更好地推进观赏石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客观地说,我国的观赏石事业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局。在中石协和各地协会的组织领导下,机制建设、队伍建设、理论建设、市场建设等发展势头良好,对观赏石行为积淀为文化现象很有益处。此外,我国地域广阔,观赏石资源十分丰富。观赏石艺术形式也符合东方人的审美习惯。所以说,观赏石文化产业化的前景十分辽阔。推动观赏石文化产业化,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认为当前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抓宣传普及,扩大赏石活动的参与群体。社会文化现象的形成,是众多个体文化行为的积累沉淀过程。目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将观赏石活动植入国家高端主流媒体的宣传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方面,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借鉴。近年来全国收藏热的兴起,主要得益于央视《鉴宝》节目和《百家讲坛》专家的推动。反观我们这几年各级各类赏石活动,基本上都是局限于圈子内的宣传,没有充分借助国家主流媒体影响力大的优势。新华社鲜有我们的稿子、央视没我们的节目、《人民日报》少见我们的报道。虽然石友们在微信圈中很热闹,但依然是桃花源中事,不为外人知。
  二是要抓理论建设,提升赏石活动的文化品位。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针,进一步更新赏石理念、改进赏石方法、提升赏石品位。例如,201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观赏石鉴评》中,自然要素的分值权重高于人文要素,将观赏石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放到了次要地位。我个人认为,这种分值权重的安排,实质上是一种受西方形式美学理念影响的“以石为本”的赏石观,颠倒了艺术品价值观念。这是观赏石“方法论”中有失偏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人没意识到,但迟早会凸显出来,早解决比晚解决好。
  三是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推进观赏石的市场化进程。除在搞会展、建市场等方面争取政府的支持外,要下大力气解决“黄金有价石无价”的问题,培树观赏石价格评估结果的权威性。特别是在司法实践和信贷融资中,如果能主动认可并运用观赏石专业人士的价格评估报告,那将对观赏石产业化的形成是一个强力的拉动。
  (本文为作者2016年1月20日在中国观赏石北京论坛上的发言摘要)
其他文献
【本刊记者 晁彩红 张春婷】“2015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暨阿拉善玉·观赏石文化旅游节”于2015年9月23日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阿拉善大漠奇石文化产业园隆重开幕。  2014年,首次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于在台湾花莲县成功举办,拉开了两岸赏石文化深入广泛交流的序幕,也为此次交流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活动展品主要有来自巴西、马达加斯加、缅甸、蒙古等国家的玛瑙、戈壁石及国内享有盛誉的石种。开幕式
期刊
【本刊记者 吴蕊贤】2015年9月19日中国·襄阳第八届鼎泰“米芾杯”国际雅石展暨汉江流域奇石展于襄阳襄城区国际商都隆重开幕。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襄阳市观赏石协会会长、襄阳市主管文化工作的领导以及汉江流域各地市协会、襄阳各县级协会等领导及石友参加了开幕式。  本次展会在常规的精品汉江石展、展销及礼拜石圣活动的基础上有三大亮点:  精品展突破了“汉江水石”范畴。汉江流域山石——荆山石开始集中亮相,惊
期刊
【本刊记者 吴蕊贤】2015年9月27日在襄阳中国唐城汉江流域奇石根艺盆景博览会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从9月23日至10月22日,为期一个月。这是一次对奇石认知普及性的展览,利用唐城节假日的巨大客流量,向普通市民展示奇石、根雕、盆景等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十一期间更是人头攒动,吸引了大批游客看奇石赏盆景。  活动中,“奇石馆”里的汉江石组合最受市民们喜爱,俚语老话被一组组石头生动地演绎出来,充满
期刊
【本刊记者 吴蕊贤】2015年9月28日上午,中国·水都“均州老街杯”第二届万石博览会在天扬·均州老街沧浪艺术馆开幕。本次博览会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丹江口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省观赏石协会主办,丹江口天扬房产置业有限公司、沧浪艺术馆、千里汉江石友俱乐部、丹江口市观赏石协会、汉江奇石馆、汉水赏石文玩联盟承办。来自汉江流域各市、县奇石协会的领导及众多石友齐聚丹江口,共同助力博览会。此次活动包括汉江水墨
期刊
【本刊记者 张阳丹璐】2015第四届中国金沙江奇石艺术博览会于9月25日在云南水富隆重开幕。中国西部大峡谷奇石城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旅游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奇石、玉石展示交易中心,金沙江下游文化创业发展基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及石友前来淘石,接待游客数量逐年增长。  此次展会由中国观赏石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艺术品交易所、云南省文产办、昭通市人民政府、云南省石产业联席会议办公室和云南省观赏石协会联合主办
期刊
一、奇石文化的历史延续  有地球就有石头。追溯历史,赏石文化的源头在中国。千百年来,国人的爱石、采石、藏石、品石之风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赏石文化。奇石作为一种玩赏对象,作为一种真正意义的收藏,起始于魏晋,成熟于唐宋,从唐代开始就影响到周边国家。如与唐代关系密切的新罗国(今韩国)直接借鉴了我国唐代的园林奇石风景的布置构法,直到今日,韩国仍保留着不少唐代流行的峰石,宋代(北宋时期)我国的奇石文化已远
期刊
【本刊记者 严丽娟】2015年9月17日,四川茂县第二届白石文化节在茂县古羌城隆重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石友们汇聚一堂,共同感受茂县羌城风情。  茂县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地,以白石神为最高供奉神灵。此次展会,也围绕羌族的白石崇拜设置了部分活动——古羌城开城门仪式,古老的羌族文化随着城门从历史的深处走来;一年一度的白石节,感恩白石神馈赠,祈求吉祥安康,是羌人之于白石、之于自然最朴素的崇敬。此次展会特设
期刊
偶然一个晚上,看到央视《走遍中国》栏目介绍了大漠奇石,知道了嘉峪关的肖军老师是玩石头的大家。于是带着照片请他点评,结果大失所望,我认为最好的石头,被肖老师说得一无是处。他告诉我,要玩好石头,必须下功夫学习,重点是学习石头方面的知识,推荐我一定要看看《中华奇石》这本杂志。从那时开始,我就订阅了《中华奇石》杂志,向书本学习,向玩石大家学习。杂志中的“珍品阁”、“赏心苑”栏目里,一方方精美的石头,真是奇
期刊
2015年9月29日,“中华第一肉石馆”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察哈尔文化城隆重开馆。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观赏石协会,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京、河北、广西、江苏、新疆、内蒙、甘肃等众多海内外观赏石协会的领导专家,以及多位文化艺术界知名学者、央视鉴宝专家,还有新华社等诸多媒体记者前来采访祝贺,盛况空前!  两岸学者同贺中华第一肉石馆落成并寄予厚望  我国文物收藏界泰斗、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
期刊
(本刊记者 吴蕊贤)2015年9月30日,中国·烟台第十一届黄海盆景赏石精品展暨艺术品博览会在烟台莱山区黄海之滨的黄海游乐城盛大启幕。本届博览会由山东黄海明珠集团有限公司、烟台日报社、花木盆景杂志社主办,烟台市盆景奇石艺术协会、黄海游乐发展有限公司、黄海艺术博物馆承办,分室内参展区和室外交易区,主题是“绿色生态、文化艺术、自然和谐”。  奇石展品体积在“缩小”  262方奇石,200余盆盆景,分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