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让语文教学更高效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2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的一切过程要有助于学生形成这种学习方式。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究,讨论总结,获得成功。
  在当前大力推行规范办学的情況下,这种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意义重大。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在课堂中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
  我们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善师生关系,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体系。时间和空间是确定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条件。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有2/3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即自学,或操作或讨论或有选择地朗读等。可采用个别自读、小组讨论、组织质疑、小组交流等新的组织形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人人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1. 设置疑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就是设计疑问,提出问题。教师用已学过的知识作为铺垫,设计一些新颖的带有求索性的问题,营造“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究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
  2. 深入探究
  教师要善于疏导学生思维,通过观察和检测,准确把握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并正确归因,适当点拨,以确保探究能够更深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与自学出问题来,或独立自学探究,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在自学讨论中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学生通过教材这座桥梁,可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究更博大的未知世界。
  二、充分设置自主探究的空间
  1. 自由学习空间
  “预习”就是“学生先自学”,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初步发现问题的阶段。如果教师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一些预习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让学生在教师未讲新知之前即已了解内容,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减轻了课堂压力。因此,教学时教师对新知识不要急于分析讲解,而应创设学生自学的空间,以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新知,也学会学习。学生积极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法。研究表明,通过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只有10%~20%。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语文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是靠自学自练。培养自学能力可谓“授人以渔”,使学生终身受益。
  2. 思维创造空间
  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就要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去活动。这种“空间”的设置不仅能满足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3. 自我纠正空间
  当学生出错时,给他们留一次“自我纠正”的机会,经过查、想、议,主动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自我纠正”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错不怕,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思路再思考。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教师故意指出孔乙己悲剧的根源是孔乙己的好喝懒做、不会营生、间或偷窃造成的。学生经过学习、思考、探索,认为孔乙己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造成的,经过争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问题学生一次就能解决,有的则要经过一番探究才能解决,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1. 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学生只有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不断克服探究的障碍,才能取得探究的最后成功。对学生探究的问题,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给予必要的探索时间,教师还可作适当的提示。例如,学习《奇妙的克隆》,可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讲起,介绍有关克隆技术,也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克隆技术在未来的运用。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可说,大胆表达。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尽量地表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信心就会不断地树立起来。
  2. 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了不使教师的答案限制学生的探究思路和自我发现,教学中学生在讨论学习时,可以对问题发表不成熟的看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追溯解决问题的各种步骤,从而解决问题;学生若无法解决时,则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如教学《最后一课》,要解决“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这个问题时,之前一定要分析韩麦尔先生与小弗朗士的形象。教师可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四、尊重学生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就不会对知识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就不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生活经历不同,情感体验独特。因此,教学中要努力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鼓励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真情实感。对文章应允许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鼓励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结论,甚至允许暂不作结论,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探究解答。
  五、转变思维方式,深入探究文本内涵
  语文具有丰富的内涵,又具有开放性,如果我们只停留于表面,是无法对其深蕴进行探究的。我们要把握每一篇文章的内涵,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比较,总结篇之同,辨析篇之异。要打破原来僵化的教与学的模式,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探究文本丰富的内涵。
  1. 设计开放式作业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作业同样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现在多数的作文已省去了对体裁和内容的限制,让学生可以尽情倾吐,畅所欲言,把自己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要有创新意识,千方百计地让作业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使他们能够愉快地接受,并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才能。
  2. 挖掘课堂教学资源
  学生希望有效、深入地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会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形成探究的动机。如在《月迹》一课结束时,可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自己是怎样体会月亮的?学生说在中秋节特别关注月亮,那么月亮是什么呢?你寻到了自己的月亮了吗?教师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学生便会带着好奇心去探索。
  总之,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自主探究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做到高质高效,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生命。它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力,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①潘新和主编《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4期。
  (作者单位:东海县温泉中学)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如何合理利用大数据实现管理的优化与利润的提升,成为很多企业关注的焦点。汽车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的开展,对企业的发展有着
论文根据开发区当前预算管理体制情况,总结分析了预算监督管理、预算报告、预算会计核算内容、项目资金管理、预算绩效评价、债务预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工作经历
针对经典D-S证据理论融合冲突证据时会导致融合结果与客观实际情况不相符的问题。通过引入证据相关度和全局信任度等概念使得改进后的D-S证据理论能够充分考虑到包括冲突证据
本次活动的动机是我们在前阶段开展写生《美丽的花》时产生的。在孩子的作品中,我发现孩子对花瓶的兴趣和观察大于花本身,他们喜欢画各种各样的花瓶,并给花瓶做装饰。而在生活中
法国诗人钱拉尔·德·奈瓦尔的代表诗作《EL DESDICHADO》流传甚广,试选取该诗有代表性的六个中文译本,从译本的"字数和标点符号""选词""句式和音韵""译者翻译风格"几个方面
教育博客群组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集合参与其中的各个Blog的力量,去共同发展某项教育事业的Blogger共同体。这是我对教育Blog群组的界定。基于这样的界定,一些人气虽足,但主题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起跑年。2006年,对信息技术课程管理者、教材研制人员和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来说,都是值得期待和充满挑战的一年:即将揭开面纱的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