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科技名著《天工开物》诞生于新余,给新余留下了宝贵的“天工文化”遗产。“天工文化”是用城市主题文化理念提炼出来的响亮的城市品牌,是最符合新余城市精神的、最具有发展力的城市品牌。新余城市主题文化建设要将天工文化全面融入到整个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当中,整个城市系统都应围绕天工主题文化科学运作。
【关键词】天工开物 天工文化 城市主题文化 新余
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与文化符号,是城市发展的纲领,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核。在当前全国大力发展文化的氛围中,新余作为世界科技名著《天工开物》的诞生地,也开始积极构建自己的城市主题文化—“天工文化”。
城市主题文化是根据城市特质资源形成的特质文化来构建城市主题空间形态,并围绕这一主题空间形态来发展城市、建设城市的一种文化策略。城市主题文化必须包含着以下几个要素:第一,是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名片,具有其它城市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不同凡响的独特魅力;第二,必须是能突出反映城市文化特质的强势文化;第三,是能贯通经济、社会、建筑、人文等各方面的资源而形成发展张力的文化。以上三点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称之为城市主题文化。
“天工文化”成为新余城市主题文化的理由
新余是江西中西部一个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多年来,新余不断挖掘和打造各种地方文化,致使仙女文化、历史名人文化、钢铁文化、抱石文化、“天工文化”等文化名片,紛纷应运而生。然而,到底哪一张文化名片才能承载新余厚重悠久的历史,概括新余城市的气质精髓呢?从城市主题文化三要素来对照,笔者认为,在众多文化遗产资源中,以“天工文化”作为新余的城市主题文化,这是历史赐予新余的秉赋,也是现实发展的理智选择。
第一,“天工文化”是新余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名片,能使新余卓尔不群、魅力独特。首先,《天工开物》发祥地奠定了新余“天工文化”的基础。《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于1634至1638年间撰写的科技巨著。尽管宋应星是宜春市奉新县人,但《天工开物》诞生地为新余市分宜县,其科技考察阵地主要也是在新余及其周边地区。《天工开物》所撰写的100多个物产,除“珠宝”外,新余境内都有,许多插图都是源于新余地区的实际描绘。因此,“天工文化”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它地方都没有的、无法模仿复制的特色文化资源。其次,《天工开物》的国际影响力成就了“天工文化”品牌。《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技著作,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被译成日文、韩文、德文、英文、法文等多种文字而在各国流传,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因此,以《天工开物》为依托的“天工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较高的国际知名度,这可以大大提高新余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二,“天工文化”是强势的,能突出反映新余城市的文化特质。首先,“天工文化”以《天工开物》为依托,书中记载的很多内容在新余尚有遗址、遗迹,已成为新余的文化标识和历史见证。例如,新余有凤凰山、中贵山、斗牛岭、伯公庙、简炉、上沂等古代冶铁遗址6处;煤炭、酿酒、造纸、夏布等产业至今仍有传承,分宜被誉为“中国夏布之乡”,夏布每年产量约占全国的1/3,生产夏布的纺车—腰机,至今还能在新余找到;此外,还发现了以手工作坊沿袭而命名的铁村、窑前村、酒母村等“天工开物”遗迹、遗址共10多处。这就是“天工文化”的强势与活力。其次,“天工文化”突出反映了新余的城市文化特质。《天工开物》这部科技典籍当年在新余完成,说明新余是当时中国制造业的前沿阵地。近四百年的天工科技文明的薪火相传,铸就了新余“钢城”、“国家新能源科技城”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新余是“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世界太阳能之都”,以钢铁、光伏、锂电新材料为特色的工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夏布纺织、酿酒、造纸等产业也不断壮大;职业教育誉满全国,成为国内“蓝领”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这种工业文化的内核与《天工开物》的科学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可谓是“天工文化”在当代的诠释和提升。“天工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求真务实,尊重科学技术,推崇发明创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与当今新余的城市发展理念十分吻合。因此,“天工文化”作为新余的城市主题文化,能够反映新余求真务实、推崇科学、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城市文化特质。
第三,“天工文化”是能贯通新余的经济、社会、建筑、人文等各方面资源,并能形成发展张力的文化。新余不但有历史久远的“天工开物”繁盛时代,至今还有着先进的工业体系,有众多培养“工匠”的职业技术学校,把这些有机地组织成一个文化品牌,可以涵盖新余经济、社会、人文、建筑等各方面,形成一个具有可持续的、开放的精神文化体系。因此,“天工文化”是新余最富有挖掘价值、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本土有根文化,是从新余众多文化中,用城市主题文化理念提炼出来的最响亮的城市品牌,是最符合新余城市精神的、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品牌。
“天工”主题文化品牌的构建思路与设想
当前,“天工文化”已经被确定为新余的城市主题文化,新余为做大做响“天工文化”品牌进行了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例如,2011年5月成立了市天工文化研究会,11月举办了首届中国(新余)天工文化节,发布了纪录电影《天工开物》、动漫剧《天工开物—开心岛》、新书《〈天工开物〉今说》等文化成果,举办了天工开物高峰论坛,签约了天工开物科技文化园等7个项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天工文化”品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城市主题文化品牌整体规划,总体上尚处于“随机性”开发的状态。笔者认为,新余打造“天工”主题文化品牌,重点应做好如下工作:
形成明确决策,加强内外宣传。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应把城市主题文化定位(天工文化)、总体战略定位(天工科技城)以行政决策乃至立法形式确定下来,纳入政府工作议程,并把“天工文化”确定为“新余文化”而加强宣传与普及,让广大市民知晓,让世界知道。 将“天工”主题文化融入到新余的城市建设中。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标志性建筑、主题文化公园、主题文化广场、主题文化街道等方面的市政建设,彰显“天工文化”标识,凸显“天工”主题文化的特质。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反映“天工”生态文明的特征,构建宜居生态环境,整个城市的规划布局与建筑风格也应把“天工文化”的艺术元素融合进去。这样,新余城市建设风格就处处体现了“天工文化”内涵,给人一种“天工科技城”鲜明感觉,进而达到城市品牌特征化的目的。
将“天工”主题文化融入到新余的经济建设中。文化品牌落在有形的物产、景点或项目上,才会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通过举办天工文化节、创办天工国际论坛、建设天工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措施,大力发展天工文化产业。设立天工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培育和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天工文化产业,延展天工文化产业链条,开发天工文化系列产品。围绕“天工文化”打造旅游业,开发旅游景点,规划旅游路线,设计双林千年夏布镇、昌坊夏布作坊、天工葡萄酒庄等融入“天工文化”的特色旅游产品,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将“天工”主题文化融入到新余的社会建设中。通过对“天工”主题文化的发掘、提炼、广泛宣传与基础教化,用“天工”主题文化培育和弘扬新余的文化精神与文化个性,让“天工”主题文化自觉融入市民的生活,将“天工”主题文化的理念、精神内化到城市的制度规范乃至市民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共性品格中。
加强对“天工”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特色文化资源是构建城市主题文化的根本与基本要素。应在已发掘的“天工文化”冶铁遗址上加强维护与重现,按照《天工开物》的著述内容,在辖区内开展“天工文化”非遗普查发掘与省非遗项目申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天工文化”产业,重点引进一批从事文艺创作、动漫研发、演艺策划等方面的急需人才,吸引和鼓励高水平的文艺人才参与“天工”主题文化建设。在新余学院、渝工学院等本地高校开设有关文化产业专业,使之成为文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为一个以天工科技文化为主题的城市,新余的地方高校应着重培养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方面的“天工科技型”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使地方高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工”主题文化的研发基地。
总之,确定“天工文化”为城市主题文化后,新余应将“天工”主题文化融入到新余的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当中,使城市结构、城市空间、城市形态都形成“天工”主题文化的發展态势与格局,全面打造“天工科技城”,从而使新余真正成为江西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特色鲜明的魅力城市。
(作者分别为新余学院政法学院讲师,新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12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天工开物与天工文化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
【关键词】天工开物 天工文化 城市主题文化 新余
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与文化符号,是城市发展的纲领,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核。在当前全国大力发展文化的氛围中,新余作为世界科技名著《天工开物》的诞生地,也开始积极构建自己的城市主题文化—“天工文化”。
城市主题文化是根据城市特质资源形成的特质文化来构建城市主题空间形态,并围绕这一主题空间形态来发展城市、建设城市的一种文化策略。城市主题文化必须包含着以下几个要素:第一,是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名片,具有其它城市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不同凡响的独特魅力;第二,必须是能突出反映城市文化特质的强势文化;第三,是能贯通经济、社会、建筑、人文等各方面的资源而形成发展张力的文化。以上三点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称之为城市主题文化。
“天工文化”成为新余城市主题文化的理由
新余是江西中西部一个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多年来,新余不断挖掘和打造各种地方文化,致使仙女文化、历史名人文化、钢铁文化、抱石文化、“天工文化”等文化名片,紛纷应运而生。然而,到底哪一张文化名片才能承载新余厚重悠久的历史,概括新余城市的气质精髓呢?从城市主题文化三要素来对照,笔者认为,在众多文化遗产资源中,以“天工文化”作为新余的城市主题文化,这是历史赐予新余的秉赋,也是现实发展的理智选择。
第一,“天工文化”是新余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名片,能使新余卓尔不群、魅力独特。首先,《天工开物》发祥地奠定了新余“天工文化”的基础。《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于1634至1638年间撰写的科技巨著。尽管宋应星是宜春市奉新县人,但《天工开物》诞生地为新余市分宜县,其科技考察阵地主要也是在新余及其周边地区。《天工开物》所撰写的100多个物产,除“珠宝”外,新余境内都有,许多插图都是源于新余地区的实际描绘。因此,“天工文化”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它地方都没有的、无法模仿复制的特色文化资源。其次,《天工开物》的国际影响力成就了“天工文化”品牌。《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技著作,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被译成日文、韩文、德文、英文、法文等多种文字而在各国流传,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因此,以《天工开物》为依托的“天工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较高的国际知名度,这可以大大提高新余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二,“天工文化”是强势的,能突出反映新余城市的文化特质。首先,“天工文化”以《天工开物》为依托,书中记载的很多内容在新余尚有遗址、遗迹,已成为新余的文化标识和历史见证。例如,新余有凤凰山、中贵山、斗牛岭、伯公庙、简炉、上沂等古代冶铁遗址6处;煤炭、酿酒、造纸、夏布等产业至今仍有传承,分宜被誉为“中国夏布之乡”,夏布每年产量约占全国的1/3,生产夏布的纺车—腰机,至今还能在新余找到;此外,还发现了以手工作坊沿袭而命名的铁村、窑前村、酒母村等“天工开物”遗迹、遗址共10多处。这就是“天工文化”的强势与活力。其次,“天工文化”突出反映了新余的城市文化特质。《天工开物》这部科技典籍当年在新余完成,说明新余是当时中国制造业的前沿阵地。近四百年的天工科技文明的薪火相传,铸就了新余“钢城”、“国家新能源科技城”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新余是“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世界太阳能之都”,以钢铁、光伏、锂电新材料为特色的工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夏布纺织、酿酒、造纸等产业也不断壮大;职业教育誉满全国,成为国内“蓝领”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这种工业文化的内核与《天工开物》的科学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可谓是“天工文化”在当代的诠释和提升。“天工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求真务实,尊重科学技术,推崇发明创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与当今新余的城市发展理念十分吻合。因此,“天工文化”作为新余的城市主题文化,能够反映新余求真务实、推崇科学、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城市文化特质。
第三,“天工文化”是能贯通新余的经济、社会、建筑、人文等各方面资源,并能形成发展张力的文化。新余不但有历史久远的“天工开物”繁盛时代,至今还有着先进的工业体系,有众多培养“工匠”的职业技术学校,把这些有机地组织成一个文化品牌,可以涵盖新余经济、社会、人文、建筑等各方面,形成一个具有可持续的、开放的精神文化体系。因此,“天工文化”是新余最富有挖掘价值、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本土有根文化,是从新余众多文化中,用城市主题文化理念提炼出来的最响亮的城市品牌,是最符合新余城市精神的、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品牌。
“天工”主题文化品牌的构建思路与设想
当前,“天工文化”已经被确定为新余的城市主题文化,新余为做大做响“天工文化”品牌进行了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例如,2011年5月成立了市天工文化研究会,11月举办了首届中国(新余)天工文化节,发布了纪录电影《天工开物》、动漫剧《天工开物—开心岛》、新书《〈天工开物〉今说》等文化成果,举办了天工开物高峰论坛,签约了天工开物科技文化园等7个项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天工文化”品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城市主题文化品牌整体规划,总体上尚处于“随机性”开发的状态。笔者认为,新余打造“天工”主题文化品牌,重点应做好如下工作:
形成明确决策,加强内外宣传。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应把城市主题文化定位(天工文化)、总体战略定位(天工科技城)以行政决策乃至立法形式确定下来,纳入政府工作议程,并把“天工文化”确定为“新余文化”而加强宣传与普及,让广大市民知晓,让世界知道。 将“天工”主题文化融入到新余的城市建设中。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标志性建筑、主题文化公园、主题文化广场、主题文化街道等方面的市政建设,彰显“天工文化”标识,凸显“天工”主题文化的特质。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反映“天工”生态文明的特征,构建宜居生态环境,整个城市的规划布局与建筑风格也应把“天工文化”的艺术元素融合进去。这样,新余城市建设风格就处处体现了“天工文化”内涵,给人一种“天工科技城”鲜明感觉,进而达到城市品牌特征化的目的。
将“天工”主题文化融入到新余的经济建设中。文化品牌落在有形的物产、景点或项目上,才会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通过举办天工文化节、创办天工国际论坛、建设天工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措施,大力发展天工文化产业。设立天工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培育和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天工文化产业,延展天工文化产业链条,开发天工文化系列产品。围绕“天工文化”打造旅游业,开发旅游景点,规划旅游路线,设计双林千年夏布镇、昌坊夏布作坊、天工葡萄酒庄等融入“天工文化”的特色旅游产品,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将“天工”主题文化融入到新余的社会建设中。通过对“天工”主题文化的发掘、提炼、广泛宣传与基础教化,用“天工”主题文化培育和弘扬新余的文化精神与文化个性,让“天工”主题文化自觉融入市民的生活,将“天工”主题文化的理念、精神内化到城市的制度规范乃至市民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共性品格中。
加强对“天工”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特色文化资源是构建城市主题文化的根本与基本要素。应在已发掘的“天工文化”冶铁遗址上加强维护与重现,按照《天工开物》的著述内容,在辖区内开展“天工文化”非遗普查发掘与省非遗项目申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天工文化”产业,重点引进一批从事文艺创作、动漫研发、演艺策划等方面的急需人才,吸引和鼓励高水平的文艺人才参与“天工”主题文化建设。在新余学院、渝工学院等本地高校开设有关文化产业专业,使之成为文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为一个以天工科技文化为主题的城市,新余的地方高校应着重培养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方面的“天工科技型”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使地方高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工”主题文化的研发基地。
总之,确定“天工文化”为城市主题文化后,新余应将“天工”主题文化融入到新余的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当中,使城市结构、城市空间、城市形态都形成“天工”主题文化的發展态势与格局,全面打造“天工科技城”,从而使新余真正成为江西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特色鲜明的魅力城市。
(作者分别为新余学院政法学院讲师,新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12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天工开物与天工文化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