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日常通勤行为的影响,考虑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在建模时扰动项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似不相关回归模型,从宏观城市形态的角度出发,同时分析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的影响,并基于2014年中国通勤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似不相关回归模型比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更好;城市化率、常住人口、人口密度、GDP、是否有地铁对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的影响都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有显著的负效应,而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仅对通勤时间呈显著的正效应,空间聚集度和人均道路面积分别
【机 构】
:
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621001,5207202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日常通勤行为的影响,考虑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在建模时扰动项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似不相关回归模型,从宏观城市形态的角度出发,同时分析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的影响,并基于2014年中国通勤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似不相关回归模型比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更好;城市化率、常住人口、人口密度、GDP、是否有地铁对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的影响都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有显著的负效应,而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仅对通勤时间呈显著的正效应,空间聚集度和人均道路面积分别
其他文献
现有模拟分析方法存在着数值模拟正确可靠性较差的缺陷,为此,提出建筑污水对河流生态环境破坏影响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结合河流生态环境演变规律构建生态环境污染二维模型,构造河流生态环境浓度控制方程与温度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格式就污水对环境破坏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实现了建筑污水对河流生态环境破坏影响数值模拟分析。数据表明数值模拟数值与实际数值变化趋势相同,误差较小,充分证实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地铁车辆段路基结构设计一般采用与正线相同的标准,但是由于车辆段列车“空载低速”的运行工况,路基结构存在优化的空间.针对郑州地铁铁炉西车辆段试车线,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地铁车辆段路基动应力监测,从路基动荷载、冲击系数、衰减系数和动静应力比4个方面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地铁车辆段列车“空载低速”运行工况,《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中列车动荷载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偏小,低速条件下冲击系数随速度的增大也更为缓慢.列车速度对于衰减系数有明显影响,列车速度越快,动荷载在路基内衰减速度越慢.列车速度在30 km/h以下时
危险化学品在进入含水层时,通常对其的危害性评估的数值过大,针对该问题,研究一种基于定量和半定量的突发性危险化学品水污染危害性评估方法。根据危险化学品在水体中的迁移性和降解性,采用半定量方法确定评估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个评估指标间的权重关系,定量计算化学品水污染危害性指数,控制危险性化学品的衰减,根据化学品在水体扩散变化的趋势,设定危害性等级划分原则,实现了对水污染危害性的评估。通过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得到的危害性数值较准确。
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是保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的重要屏障,同时有着对西北以及黄土高原的防沙功能。因此,维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稳定,确保黄河流域一带的经济实现高质量的提升与长久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黄河流域的水质特点以及当前黄河流域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为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给出了相关建议,一方面促进黄河流域一带的经济发展,帮助当地居民提升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根据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在太原市两个站点(五一广场和晋祠公园)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本,讨论了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水平,环数特征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采样期内五一广场和晋祠公园的PAHs平均浓度分别为(57.57±11.44)ng/m3和(53.31±21.55)ng/m3;不同环数PAHs贡献顺序均为4环>5~6环>3环,2环均未检测到。苯并[a]芘(BaP)毒性当量浓度表明,五一广场和晋祠公园大气颗粒物中的Bap 24 h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超标了25.2%和12.8
以PSR模型为基础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CPM)对2010年-2017年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2017年,河北省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不断好转,但形势不容乐观,总体水平处于较不安全附近,缺乏处于较安全和安全状态的年份;近年来河北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扩张,河北省土地生态维护与建设力度虽在加大,但仍面临很大压力。通过因子分析,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主要受人均粮食产量、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当年造林面积、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的影响较大。
考虑地铁运营中断条件下应急公交站点泊车能力受限以及轨道交通折返站和换乘站客流压力较大的特征,在应急公交标准接驳线路的基础上设计了补充接驳线路,来降低乘客的出行延误
地震灾害会对城市路网带来结构破坏和功能失效,在震后初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识别出路网中的关键路段以优先抢修,对恢复路网可靠性和提升救援效率至关重要.本文采用畅通可靠度作为衡量指标,结合交通需求和供给两个维度,构建评估城市路网抗震可靠性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求解模型得到震后路网中的薄弱路段和重要路段,最后结合两者识别出震后路网中的关键路段,为决策管理部门提供震后应急救援和震前路网维护的理论依据.以某区域局
针对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主体回筑后受力变形特性与空间效应复杂的问题,综合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土体沉降与支护体系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得到地连墙水平位移、周围地表沉降规律、沉降与位移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基坑的三维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条件下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范围为0.5He~1.5He(He为基坑深度);最大地表沉降与地连墙最大水平位移的比值为1.0~1.6,地表沉降随地连墙水平位移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大,最大地表沉降、地连墙最大水平位移与开挖深度具有线性关系;基坑边角效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大于对基坑
针对当前对锚桩分离式组合结构的协调作用分析和评价尚未完善的问题,开展交通荷载作用下桩锚分离组合结构协同机制研究.从力学角度揭示桩锚协调规律,阐明二者对边坡下滑的分担机制.首先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边坡桩锚组合结构进行自由振动分析.利用Lysmer的曲面黏性边界与传统地面支撑边界相结合的方式,求解坡顶交通荷载动力学模型的时域方程,精确描述桩锚组合结构的内力响应规律.其次提出桩锚组合结构通过各自内力的增量以抵抗边坡下滑的机制,其中抗滑桩占73.4%,锚索占26.6%,桩锚结构呈现了对下滑力的协调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