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素质提高,城乡居民在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生产方式等方面逐步同化,相应的各种资源要素也需要进一步的融合,实现文化、教育、医疗等各个社会产业的平衡利用;我国政府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其中也包括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求。本文中希望通过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学前教育事业的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之间学前教育的差距。
关键词: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
一、“城乡一体化”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成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城乡之间构成了“二元经济体制”,矛盾日益凸显,改革势在必行;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首次确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命题,并开始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探索;就目前而言,“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实践部分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并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带动各项事业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是将现有的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看作一个整体,实现工业与农业的融合,从居住环境、教育环境、医疗环境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环境的改善入手,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同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要求,“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面临着改革。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施行学前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幼儿园,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也划分为多种形式,如:托儿所、早教班等。从办学模式来看,学前教育可以划分为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和其他形式三种。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经济文化事业日渐趋于融合,学前教育的参与程度也日渐增长,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國的幼儿园数量为19.38万所,容纳幼儿数量3894.69万,同比增长3%,五年期增长16.6%,其中民办幼儿园人数占总人数的51.1%。
不难看出,“城乡一体化”极大地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而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却呈现出逐年递减的态势,从2005年到2014年,我国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整体下降约12个百分点。公办幼儿园大多分布在城市,在教育资源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数量的减少就意味着资源不断集中,而民办幼儿园的逐渐增多,说明农村人口的需求依然无法得到满足。
因此上,“城乡一体化”一方面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让更多适龄幼儿得到了平等的教育机会,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学前教育的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优质教育资源开始向城市集中化。同时,民营资本大举进入学前教育领域,进行市场运营,也出现了教育质量、安全、管理等多项新问题。
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学前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城乡一体化”工作开展的目的是平衡城乡之间各项资源,通过政策调节、统筹安排、产业扶持等手段,使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然而实现平衡的手段并非是将城市资源进行切割,与农村人口“平分”,而是将城乡的“二元化”摒弃,双方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时期内资源的不均衡现状依然存在。就目前而言,学前教育所出现的新问题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育资金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的教育投资主要集中在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方面,学前教育的关注程度明显不足,尽管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基本停留在规划和指导层面上,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操作性不强。其中,学前教育资金严重匮乏是主要原因;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教育基础相对落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严重缺乏财政资金的支持导致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低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停留在“哄孩子”的阶段,甚至认为缺乏投资的必要性。
2、教育资源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频频出现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机关幼儿园、公立幼儿园,不但没有发挥学前教育系统应有的作用,反而人为设置很多门槛和要求,将入园儿童阻挡在外;相对应的,一些民办幼儿园、农村幼儿园又因为缺乏生源无法经营,形成了一种极端的局面。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造成的。所谓教育资源,主要是指幼儿园为主体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硬件设施包括建筑用地、幼儿园环境、教育材料、食宿环境等,而软件资源主要是幼师师资力量、对口升学渠道、保教水平等。一般而言,公办或机关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较好,而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较差。
三、问题解决的主要思路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本质,学前教育发展所遇到的瓶颈并不是偶然现象,从侧面来说,这种现象反映了城乡之间互相融合的程度,一方面政策未能有效执行,另一方面政府干预不足,缺乏必要的调节职能。
基于此,作者提出以下的解决思路,即采取“教育资金集中,教育资源均摊”的发展模式。发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对资金采取多元化进入、集中化管理的手段,对教育资源采取吸收上重视、应用上随机的方法。
首先,教育资金集中。我国经济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用于学前教育的财政资金依然有限,可以通过引入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吸收社会闲散投资发展学前教育。为了防止过度的市场化运营,杜绝出现“贵族幼儿园”的现象,教育资金需要进行统一管理,在现有基础上建立新的学前教育办学体系,教育部门利用手中的职能体现约束机制。投资人按照投资比例取得收益,但弱化其参与经营的权力,在城乡不同区域设置标准化的机构运作,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其次,教育资源均摊。当前我国每年都培养大量的幼师专业人才,但学前教育师资流动性很大,也有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要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师资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把控好师资水平的同时,吸收过程通过统一的考核,同时在工资待遇、福利等方面统一筹划,实现城乡无差别化运作。
参考文献:
[1]耿志涛.“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教学问题”.教育探究.第五卷.2010(01)20~23
[2]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3]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4]苍翠.“当前农民工家庭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10
关键词: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
一、“城乡一体化”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成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城乡之间构成了“二元经济体制”,矛盾日益凸显,改革势在必行;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首次确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命题,并开始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探索;就目前而言,“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实践部分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并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带动各项事业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是将现有的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看作一个整体,实现工业与农业的融合,从居住环境、教育环境、医疗环境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环境的改善入手,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同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要求,“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面临着改革。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施行学前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幼儿园,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也划分为多种形式,如:托儿所、早教班等。从办学模式来看,学前教育可以划分为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和其他形式三种。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经济文化事业日渐趋于融合,学前教育的参与程度也日渐增长,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國的幼儿园数量为19.38万所,容纳幼儿数量3894.69万,同比增长3%,五年期增长16.6%,其中民办幼儿园人数占总人数的51.1%。
不难看出,“城乡一体化”极大地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而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却呈现出逐年递减的态势,从2005年到2014年,我国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整体下降约12个百分点。公办幼儿园大多分布在城市,在教育资源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数量的减少就意味着资源不断集中,而民办幼儿园的逐渐增多,说明农村人口的需求依然无法得到满足。
因此上,“城乡一体化”一方面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让更多适龄幼儿得到了平等的教育机会,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学前教育的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优质教育资源开始向城市集中化。同时,民营资本大举进入学前教育领域,进行市场运营,也出现了教育质量、安全、管理等多项新问题。
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学前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城乡一体化”工作开展的目的是平衡城乡之间各项资源,通过政策调节、统筹安排、产业扶持等手段,使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然而实现平衡的手段并非是将城市资源进行切割,与农村人口“平分”,而是将城乡的“二元化”摒弃,双方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时期内资源的不均衡现状依然存在。就目前而言,学前教育所出现的新问题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育资金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的教育投资主要集中在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方面,学前教育的关注程度明显不足,尽管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基本停留在规划和指导层面上,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操作性不强。其中,学前教育资金严重匮乏是主要原因;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教育基础相对落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严重缺乏财政资金的支持导致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低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停留在“哄孩子”的阶段,甚至认为缺乏投资的必要性。
2、教育资源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频频出现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机关幼儿园、公立幼儿园,不但没有发挥学前教育系统应有的作用,反而人为设置很多门槛和要求,将入园儿童阻挡在外;相对应的,一些民办幼儿园、农村幼儿园又因为缺乏生源无法经营,形成了一种极端的局面。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造成的。所谓教育资源,主要是指幼儿园为主体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硬件设施包括建筑用地、幼儿园环境、教育材料、食宿环境等,而软件资源主要是幼师师资力量、对口升学渠道、保教水平等。一般而言,公办或机关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较好,而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较差。
三、问题解决的主要思路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本质,学前教育发展所遇到的瓶颈并不是偶然现象,从侧面来说,这种现象反映了城乡之间互相融合的程度,一方面政策未能有效执行,另一方面政府干预不足,缺乏必要的调节职能。
基于此,作者提出以下的解决思路,即采取“教育资金集中,教育资源均摊”的发展模式。发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对资金采取多元化进入、集中化管理的手段,对教育资源采取吸收上重视、应用上随机的方法。
首先,教育资金集中。我国经济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用于学前教育的财政资金依然有限,可以通过引入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吸收社会闲散投资发展学前教育。为了防止过度的市场化运营,杜绝出现“贵族幼儿园”的现象,教育资金需要进行统一管理,在现有基础上建立新的学前教育办学体系,教育部门利用手中的职能体现约束机制。投资人按照投资比例取得收益,但弱化其参与经营的权力,在城乡不同区域设置标准化的机构运作,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其次,教育资源均摊。当前我国每年都培养大量的幼师专业人才,但学前教育师资流动性很大,也有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要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师资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把控好师资水平的同时,吸收过程通过统一的考核,同时在工资待遇、福利等方面统一筹划,实现城乡无差别化运作。
参考文献:
[1]耿志涛.“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教学问题”.教育探究.第五卷.2010(01)20~23
[2]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3]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4]苍翠.“当前农民工家庭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