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及改进措施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14073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实验;水沸腾现象;改进措施;注意
   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5(A)—0058—02
  
  八年级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是研究液体沸腾时的特征,但在具体实验中往往会出现理论与实验结果不符,或是实验现象不明显等情况,以至于影响学生对沸腾现象的理解。鉴于此,可对该实验作一些改进。
  一、实验仪器的选择和改进
  《物理》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教材中使用了250 mL的大烧杯,造成实验时需要的水量较多,加之杯口较大,使得热量散失较多,实验耗时较长。如果换用热水做,又会减少气泡的数量,也不能让学生较好地观察到沸腾现象。
  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我也曾试着用减少水量的办法,但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与杯底接触,杯中至少也要装入1/3的水量。这样一来,杯中水的深度就会大大减小,而由于水浅,也便无法清晰地观察到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过程了,实验效果最终还是会被影响。
  另外,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教材中还采用在杯口加盖一张中心有孔的纸板进行实验,这种方法可以增大水面上方的气压,使水的沸点升高。但是水蒸汽会弥漫在杯内液面上方,同时杯壁上还会附着一些被液化的小水珠,最终会导致观察的效果被影响。此外,由于各实验小组盖的密封程度不同,还会出现沸点温度差异较大的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我多次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最终选用了100 mL的锥形烧瓶(如图2所示)作为实验主要装置。这样可大大缩短实验时间,使温度计的读数更真实可靠。但需要注意的是,若实验中加热的水含有矿物质较多的话,实验结果也会出现误差,因此选择合适的水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每次实验所用的水应及时更换。
  二、实验现象的描述
  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应该从以下几个问题出发:
  1. 为什么锥形烧瓶底部先有气泡,侧壁后有气泡?
  2. 气泡里的气体是什么?
  3. 在水沸腾之前,气泡由小变大而在上升时又变小,这是为什么?
  4. 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为什么气泡又会由小变大呢?
  5. 水沸腾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吗?
  6. 锥形烧瓶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汽吗?
  从微观角度看水沸腾的过程,实验现象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①水沸腾前,锥形烧瓶里的水被加热,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气泡。同时,在热传递的过程中,锥形烧瓶底部的温度比侧壁的温度略高,因此底部比侧壁先出现了小气泡。又因为小气泡的周围都是水,水就会向气泡里不断地蒸发,因为小气泡的体积小,里面的气体很快就会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气泡里不仅有空气而且还有饱和的蒸汽。
  当水温继续升高时,小气泡里的饱和蒸汽压逐渐增大,于是它的体积也随之增大,在浮力的作用下,气泡脱离杯底及器壁上升。同时,遗留在底面上的少量空气又逐渐形成新的气泡。当气泡上升到温度较低的上层时,由于气泡内的饱和气压小于外部的压强,气泡又逐渐变小,以使气泡内的饱和气逐渐凝结成液体,最后只剩下空气和少量的蒸汽逃出液面。
  在沸腾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泡里的饱和气压也越来越大。等到水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气泡内的饱和气压增大到等于外部压强时,整个水层处在同一温度下,于是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就不会再发生水气凝结和体积缩小的现象。由于不断吸热,气泡周围的水会迅速地向气泡内蒸发,气泡的体积在上升过程中就会不断增大。最后,当气泡升到水面时裂开,放出大量的蒸汽,此时杯内的水上下翻腾,这就是沸腾现象。
  ②水沸腾后,温度不再继续上升。温度值根据当地大气压而发生变化,不一定是100℃。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锥形烧瓶口出现大量“白气”,这其实是蒸汽液化形成的大量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个知识点,否则会让他们形成科学性的错误。
  三、沸腾条件的实验验证
  沸腾条件即液体达到沸点后还要继续吸热。如图3、4、5所示,将甲、乙、丙三个试管分别装适量的水、酒精、水,再将三个试管分别放进A、B、C三个容器中(如图),其中C容器是一个密封的装置。分别加热A、B、C三个容器,观察现象后考虑:试管甲、乙、丙中的液体是否会沸腾?
  液体是否会沸腾,要看是否满足沸腾所需的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A、B两容器内的水被加热至沸腾时,其沸点是相同的,但对比试管中所盛液体可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当装置3中的水温达到100℃时,由于热传递,甲试管中的水也达到100℃,水温相同,此时不存在温度差,故沸腾的第二个条件继续吸热不能达到,甲试管中水不能沸腾。乙试管中酒精由于和容器中沸腾的水之间存在温度差,所以达到沸点后仍能继续吸热,故可沸腾。丙试管中水会沸腾,这是因为加盖容器水面气压大,所以里面水的温度高于100℃,而试管丙是开口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它的沸点为100℃,丙试管放在了温度高于100℃的水中,当它的温度达到沸点100℃时还能继续从容器的水中吸热,达到了水沸腾的条件,所以丙试管中的水可以沸腾。
其他文献
文章从斜拉索强度、主梁强度等静力性能方面对斜拉桥的极限跨径进行探讨,以苏通长江大桥为例对斜拉桥离索塔最远拉索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计算出该情况下的斜拉桥极限
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巴曲酶)和对照组(丹参),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其治疗前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欧洲卒中评分(ESS)。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及ESS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情境;氛围;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5(A)—0057—01    新课程的实施,让我们认识到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具有动力性特征。好的情感具有正向积极的动力性,它不仅能够支持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学习过程,而且能激励学生战胜
〔关键词〕 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9(A)—0039—01    新课程改革凸显了中小学教育的两大变化:一是致力于建设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二是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利用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美术老师把自己作为
收集关于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的相关信息,根据信息资料与专业理论知识探索制约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问卷调查表》,对江苏省近
〔关键词〕 课堂教学;多媒体;误区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9(A)—0038—01    因为多媒体让学生多感官接受并处理信息,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正是由于这一优点,多媒体在中小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多媒体虽有无可替代的优点,也容易导致教学走入一些误区,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忽略了多媒体的辅助性,
2012年4月23日,日喀则市东嘎乡雪冲村某户4头犏牛陆续出现肚胀,病畜呆立拱背,腹围扩张,左肷部位突起,按压腹壁紧张而有弹性,听诊发出鼓音,表现不安,回头顾腹,后肢不时地踏地,
〔关键词〕 化学;德育;环保意识;探究;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1(A)—0023—01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也是刚刚开始步入学习和探究自然奥秘的理论阶段。此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对今后学习自然科学打好基础。  一、德育素质的培养  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素养可从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想和价值
文章以百色市某黏土建筑场地PHC静压管桩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场地基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结果异常现象,结合现场施工、勘察资料和低应变检测结果等,分析导致Q-s曲线陡降这一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