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沙湘江西岸有一座古城,“北津城”。城墙长约1700米。历经沧海桑田的千年之变后,如今“北津城”只留残骸。
2013年5月,《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此看到,“北津城”仅有一段土建古城墙若隐若现。而从这里放眼四望,“北津城”以东是北去的湘江,当年的长沙国王及王室成员则归隐于西边或南边的绵绵山脉。
据考古学者研究,在“北津城”的西、南方向,现已发现的长沙国王陵墓群可分为4个片区:谷山片区,望城县戴公庙片区,岳麓区咸嘉湖片区,以及天马山片区。
居中扼住4个王陵墓群的“北津城”,历史上正是守护王陵的戍城。长沙文物部门曾在“北津城”里发现了兵器,并证实历史上驻有陵邑。
“陵邑就是守陵的官员,陵园长就是一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只是面积小,但很重要。他们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既有他们的城,还有武器库、军事训练机制的迹象。”长沙市文物局局长曹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北津城”由此成为进入长沙悠悠历史的一把钥匙:两千多年前,王族的卫士在这里戍守王陵;两千年之后,现代职业盗墓人依旧未停止对于王陵的窥伺。
长沙国
此次本刊在长沙探寻汉王陵时,发现一些汉王陵墓因年代久远,已从山体中隐去,后世的新墓遍覆其上。
若非因为盗墓者掘地三尺,这些古王陵或许将被遗忘在荒郊野岭。事实上,汉王陵几乎与汉长沙国的历史一样,少有对其了解者。
汉长沙王陵的主人均来自汉长沙国。长沙国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定都于临湘(今长沙),但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南方诸侯国,一直鲜被外界知晓,除了其起止年代和数代国王名号,很难从史书中寻找到“长沙国”的痕迹,可考资料甚少。
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对部分汉王陵展开抢救性开挖后,这段尘封的历史才逐渐被拨开神秘外衣。而近年汉长沙国王(后)陵被开挖,出土的精美文物、丰富史料,进一步还原了历史,汉长沙国的身影也渐渐清晰。
“我们国家在汉、唐时期,是世界上的大帝国。有英国学者研究,当时大汉帝国的经济财富占据全球的三分之一。而大汉直属区域为七个郡国(诸侯国),其中就数长沙国地域最广、持续时间最长。”
曹凛作为湖南人,如今提及汉长沙国的辉煌,不由感慨。据他介绍,汉长沙国辖今湖南全境,以及黔、赣、桂、粤等省各一部分,其为大汉帝国开国七大诸侯国之一,这一地位的取得则与汉朝时局密切相关。
汉长沙分为两段,吴姓和刘姓。曹凛介绍,因为吴姓中的吴著没有男孩,断了后,后面接续者为刘发,即定王。
“当时在他手里的长沙国表面上很大,实际上不大,到当朝皇帝祝寿时,子女们都表演节目,他就一直放不开。皇帝问怎么放不开?他便说,地域太小放不开。皇帝后来明白了他的意思,给他又划分了两个郡。”
曹凛说,汉天子对长沙国是非常厚看的。1993年,挖掘了一个渔阳墓,墓里面就发现了陛下赐物,墓室主人是一位王后,后有学者研究认为是汉文帝的姐姐或者妹妹,嫁给了长沙王。而这些墓室都是“黄肠题凑”葬制。
当时的形势是,南粤国欲图独立,汉中央政权需用长沙国来制衡南粤国。“南边的政权就是长沙国,没有这个王国,东南就不会那么稳定,当时有了一个主心骨,形成了这个格局,老百姓才能休养生息,安定地生活。”
曹凛说,在和平年代,长沙国与南粤国可以做贸易,关系不好的时候,则发动战争。史料记载,马王堆汉墓辛追的儿子即参与过这样的战争。
汉长沙国历时200多年,先后由13代共14个王统治。其中,吴氏长沙国历经5代5王,刘氏长沙国,历经8代9王。
长沙国就这样从一级地方政权,崛起为汉帝国的南方王国,然后凭借中心地位登峰中国历史舞台,并由此开创出灿烂辉煌的王国文明。
王陵墓
古长沙国留给如今的长沙城一笔重要历史遗产,自然是长沙王陵墓。
据长沙文物部门统计,长沙周边已知王陵有26座,经抢救性发掘5座,其中2座毁于历代。剩余21座未发掘的王陵,包括“天马山2号汉墓”,其已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中,现已高票通过专家评审。
2010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完成后,下辖岳麓区新增不可移动文物114处,其中新增9座新发现未发掘汉长沙王陵墓葬。
从本刊记者踏访情况看,长沙王陵墓主要分布在南起天马山、北至望城县玫瑰园的狭长地带,大多沿湘江西岸,顺低矮山丘蔓延。这些陵墓群如今已形成以“北津城”为中心的4个区块。
文物学界普遍认为,汉长沙国王陵为研究汉代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乃至整个大汉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而在开挖后的汉长沙国王陵中,出土的精美文物,每一件都堪称“无价之宝”。
长沙文物部门专家向本刊记者介绍,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河南、山东等地虽已发掘诸侯王(后)陵,但其规模、数量和完整度,远不及长沙。
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西汉长沙靖王吴著、某长沙王妃曹氏的陵墓;1993年又发掘了一座长沙国某代王后渔阳的墓。
其中,已经出土的“马王堆2号汉墓”墓主利仓就是长沙国的丞相,“马王堆1号汉墓”墓主辛追为利仓夫人。
曹凛透露,大量陵墓早在考古之前就在历代被局部破坏。“有些墓室,在唐代就被盗窃过。曾经有一个盗洞内留下了唐代工具,应该是盗墓贼喝水用的碗,盗墓贼的碗现在也成为了文物。”
令人吃惊的是,即使在被盗过的长沙汉王陵墓室中,仍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其中一座墓中有玉璧等诸多类型,又有3方玉印在出土之后光泽依旧,制作工艺巧夺天工,被誉为“汉印之冠”。 在抢救性开掘的3座墓室中,第三座就是曾被评为“1992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的“渔阳墓”,其出土了金、玉、玛瑙、竹、丝织品等各类文物达2000多件,其中一对木骨泥胎的“偶人”,是中国目前发掘出的最完整“偶人”。
自2010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9座汉长沙王陵墓以来,这些墓葬的盗洞已不断出现。而受制于编制不够、资金不到位、没有启用先进监控技术等诸多因素,长沙文物保护部门在汉墓保护上颇为力不从心。
以“天马山2号墓”为代表的王陵墓,正成为职业盗墓团伙眼中的“唐僧肉”。
“相关部门若再不加大对古墓的投入和保护力度,古墓失守将是早晚的事情。”长沙市岳麓区文物管理所所长肖辉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自从刑法修改后,对盗窃古墓古遗址的人不用判死刑了,2008年,汉王陵马上被盗。”曹凛说。
据《文物法》与《刑法》,中国对于破坏文物行为的惩治有限,比如只有破坏省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方可追究刑事责任,而数量庞大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拆毁一处最高处罚只有50万元,这给文物安全管理留下了重大隐患。
盗墓贼频频出现,让长沙文物保护部门草木皆兵。
文物部门已采取诸多措施,比如加强汉长沙王陵的日夜巡查力度。尤其从2009年之后,长沙正式进入文物、公安联合办案模式,并建起四级文物保护制度,即市政府和区县(市)政府、区县(市)政府和乡镇(街道办)、乡镇(街道办)和文物保护员之间逐级签订《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书》。村(社区)接受乡镇或街道办的委托,行使对文物安全员的代管之职。
“同时,文物部门正在做局部安全保护方案,已经做到二期,一期已经到位。另外,和公安部门合作的摄像头监控也正在做。”长沙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管理科科长吴文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唐僧肉”
“我们还准备做一个考古遗址公园,长沙市政府已经开了五六次会议。”曹凛向本刊记者透露。
同时兼任长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筹备办负责人的吴文峰认为,借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立,将对王陵防盗有极大帮助。
吴文峰表示:“遗址公园建好后,首先会从宏观上统筹,落实严密的安防措施,并有专门机构负责,在资金上也会有专门预算。”
但这一切推动起来并不容易。现实是,在汉墓发现之前,一些地已经卖出去了,现在政府推出的方案难以达成共识。
“有一家公司交了4亿元,有5家公司在里面做开发。现在发现了古墓,地方政府在做他们的工作,他们也同意和理解,但还没达成一个方案。”曹凛说,“开发商投了4个亿,他们原本要赚几十个亿,但是现在什么也没有了。”
地方政府显然一下子拿不出这些钱来排除障碍。“我们的想法是把地先搞回来,把拆迁做完,把环境修正,保持这种生态。我们可以做博物馆,可以把相关陵园、墓坑等遗迹做展示。”
本刊记者了解到,长沙市政府有一个初步方案,打算把汉王陵最集中的谷山片区用于建立考古遗址公园,其他则按重点文物保护的标准建设。
在这个方案中,将首先建设考古遗址公园,一旦收获效果,再扩散到其他几个片区。
“现在长沙市政府已经初步明确了这个遗址公园的投资主体,投资约20亿元以上。”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杨长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杨长江认为时下最紧要的问题是:“推动长沙人大立法,出台一个汉长沙国王陵保护条例,走法治的管理道路,执法管理才有依据。”
面对猖獗的职业盗墓人疯狂作案,长沙公安和文物部门采取了联合办案制度。
“我们现在申请国际技术的保证,现在有了地下识音系统12个点,第二期工程已经向国家文物局申报,汉长沙国王陵也正在纳入长沙公安系统的‘天网工程’,即采用高清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来增加保护的效率。”杨长江告诉本刊记者。
2013年5月,《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此看到,“北津城”仅有一段土建古城墙若隐若现。而从这里放眼四望,“北津城”以东是北去的湘江,当年的长沙国王及王室成员则归隐于西边或南边的绵绵山脉。
据考古学者研究,在“北津城”的西、南方向,现已发现的长沙国王陵墓群可分为4个片区:谷山片区,望城县戴公庙片区,岳麓区咸嘉湖片区,以及天马山片区。
居中扼住4个王陵墓群的“北津城”,历史上正是守护王陵的戍城。长沙文物部门曾在“北津城”里发现了兵器,并证实历史上驻有陵邑。
“陵邑就是守陵的官员,陵园长就是一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只是面积小,但很重要。他们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既有他们的城,还有武器库、军事训练机制的迹象。”长沙市文物局局长曹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北津城”由此成为进入长沙悠悠历史的一把钥匙:两千多年前,王族的卫士在这里戍守王陵;两千年之后,现代职业盗墓人依旧未停止对于王陵的窥伺。
长沙国
此次本刊在长沙探寻汉王陵时,发现一些汉王陵墓因年代久远,已从山体中隐去,后世的新墓遍覆其上。
若非因为盗墓者掘地三尺,这些古王陵或许将被遗忘在荒郊野岭。事实上,汉王陵几乎与汉长沙国的历史一样,少有对其了解者。
汉长沙王陵的主人均来自汉长沙国。长沙国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定都于临湘(今长沙),但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南方诸侯国,一直鲜被外界知晓,除了其起止年代和数代国王名号,很难从史书中寻找到“长沙国”的痕迹,可考资料甚少。
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对部分汉王陵展开抢救性开挖后,这段尘封的历史才逐渐被拨开神秘外衣。而近年汉长沙国王(后)陵被开挖,出土的精美文物、丰富史料,进一步还原了历史,汉长沙国的身影也渐渐清晰。
“我们国家在汉、唐时期,是世界上的大帝国。有英国学者研究,当时大汉帝国的经济财富占据全球的三分之一。而大汉直属区域为七个郡国(诸侯国),其中就数长沙国地域最广、持续时间最长。”
曹凛作为湖南人,如今提及汉长沙国的辉煌,不由感慨。据他介绍,汉长沙国辖今湖南全境,以及黔、赣、桂、粤等省各一部分,其为大汉帝国开国七大诸侯国之一,这一地位的取得则与汉朝时局密切相关。
汉长沙分为两段,吴姓和刘姓。曹凛介绍,因为吴姓中的吴著没有男孩,断了后,后面接续者为刘发,即定王。
“当时在他手里的长沙国表面上很大,实际上不大,到当朝皇帝祝寿时,子女们都表演节目,他就一直放不开。皇帝问怎么放不开?他便说,地域太小放不开。皇帝后来明白了他的意思,给他又划分了两个郡。”
曹凛说,汉天子对长沙国是非常厚看的。1993年,挖掘了一个渔阳墓,墓里面就发现了陛下赐物,墓室主人是一位王后,后有学者研究认为是汉文帝的姐姐或者妹妹,嫁给了长沙王。而这些墓室都是“黄肠题凑”葬制。
当时的形势是,南粤国欲图独立,汉中央政权需用长沙国来制衡南粤国。“南边的政权就是长沙国,没有这个王国,东南就不会那么稳定,当时有了一个主心骨,形成了这个格局,老百姓才能休养生息,安定地生活。”
曹凛说,在和平年代,长沙国与南粤国可以做贸易,关系不好的时候,则发动战争。史料记载,马王堆汉墓辛追的儿子即参与过这样的战争。
汉长沙国历时200多年,先后由13代共14个王统治。其中,吴氏长沙国历经5代5王,刘氏长沙国,历经8代9王。
长沙国就这样从一级地方政权,崛起为汉帝国的南方王国,然后凭借中心地位登峰中国历史舞台,并由此开创出灿烂辉煌的王国文明。
王陵墓
古长沙国留给如今的长沙城一笔重要历史遗产,自然是长沙王陵墓。
据长沙文物部门统计,长沙周边已知王陵有26座,经抢救性发掘5座,其中2座毁于历代。剩余21座未发掘的王陵,包括“天马山2号汉墓”,其已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中,现已高票通过专家评审。
2010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完成后,下辖岳麓区新增不可移动文物114处,其中新增9座新发现未发掘汉长沙王陵墓葬。
从本刊记者踏访情况看,长沙王陵墓主要分布在南起天马山、北至望城县玫瑰园的狭长地带,大多沿湘江西岸,顺低矮山丘蔓延。这些陵墓群如今已形成以“北津城”为中心的4个区块。
文物学界普遍认为,汉长沙国王陵为研究汉代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乃至整个大汉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而在开挖后的汉长沙国王陵中,出土的精美文物,每一件都堪称“无价之宝”。
长沙文物部门专家向本刊记者介绍,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河南、山东等地虽已发掘诸侯王(后)陵,但其规模、数量和完整度,远不及长沙。
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西汉长沙靖王吴著、某长沙王妃曹氏的陵墓;1993年又发掘了一座长沙国某代王后渔阳的墓。
其中,已经出土的“马王堆2号汉墓”墓主利仓就是长沙国的丞相,“马王堆1号汉墓”墓主辛追为利仓夫人。
曹凛透露,大量陵墓早在考古之前就在历代被局部破坏。“有些墓室,在唐代就被盗窃过。曾经有一个盗洞内留下了唐代工具,应该是盗墓贼喝水用的碗,盗墓贼的碗现在也成为了文物。”
令人吃惊的是,即使在被盗过的长沙汉王陵墓室中,仍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其中一座墓中有玉璧等诸多类型,又有3方玉印在出土之后光泽依旧,制作工艺巧夺天工,被誉为“汉印之冠”。 在抢救性开掘的3座墓室中,第三座就是曾被评为“1992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的“渔阳墓”,其出土了金、玉、玛瑙、竹、丝织品等各类文物达2000多件,其中一对木骨泥胎的“偶人”,是中国目前发掘出的最完整“偶人”。
自2010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9座汉长沙王陵墓以来,这些墓葬的盗洞已不断出现。而受制于编制不够、资金不到位、没有启用先进监控技术等诸多因素,长沙文物保护部门在汉墓保护上颇为力不从心。
以“天马山2号墓”为代表的王陵墓,正成为职业盗墓团伙眼中的“唐僧肉”。
“相关部门若再不加大对古墓的投入和保护力度,古墓失守将是早晚的事情。”长沙市岳麓区文物管理所所长肖辉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自从刑法修改后,对盗窃古墓古遗址的人不用判死刑了,2008年,汉王陵马上被盗。”曹凛说。
据《文物法》与《刑法》,中国对于破坏文物行为的惩治有限,比如只有破坏省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方可追究刑事责任,而数量庞大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拆毁一处最高处罚只有50万元,这给文物安全管理留下了重大隐患。
盗墓贼频频出现,让长沙文物保护部门草木皆兵。
文物部门已采取诸多措施,比如加强汉长沙王陵的日夜巡查力度。尤其从2009年之后,长沙正式进入文物、公安联合办案模式,并建起四级文物保护制度,即市政府和区县(市)政府、区县(市)政府和乡镇(街道办)、乡镇(街道办)和文物保护员之间逐级签订《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书》。村(社区)接受乡镇或街道办的委托,行使对文物安全员的代管之职。
“同时,文物部门正在做局部安全保护方案,已经做到二期,一期已经到位。另外,和公安部门合作的摄像头监控也正在做。”长沙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管理科科长吴文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唐僧肉”
“我们还准备做一个考古遗址公园,长沙市政府已经开了五六次会议。”曹凛向本刊记者透露。
同时兼任长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筹备办负责人的吴文峰认为,借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立,将对王陵防盗有极大帮助。
吴文峰表示:“遗址公园建好后,首先会从宏观上统筹,落实严密的安防措施,并有专门机构负责,在资金上也会有专门预算。”
但这一切推动起来并不容易。现实是,在汉墓发现之前,一些地已经卖出去了,现在政府推出的方案难以达成共识。
“有一家公司交了4亿元,有5家公司在里面做开发。现在发现了古墓,地方政府在做他们的工作,他们也同意和理解,但还没达成一个方案。”曹凛说,“开发商投了4个亿,他们原本要赚几十个亿,但是现在什么也没有了。”
地方政府显然一下子拿不出这些钱来排除障碍。“我们的想法是把地先搞回来,把拆迁做完,把环境修正,保持这种生态。我们可以做博物馆,可以把相关陵园、墓坑等遗迹做展示。”
本刊记者了解到,长沙市政府有一个初步方案,打算把汉王陵最集中的谷山片区用于建立考古遗址公园,其他则按重点文物保护的标准建设。
在这个方案中,将首先建设考古遗址公园,一旦收获效果,再扩散到其他几个片区。
“现在长沙市政府已经初步明确了这个遗址公园的投资主体,投资约20亿元以上。”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杨长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杨长江认为时下最紧要的问题是:“推动长沙人大立法,出台一个汉长沙国王陵保护条例,走法治的管理道路,执法管理才有依据。”
面对猖獗的职业盗墓人疯狂作案,长沙公安和文物部门采取了联合办案制度。
“我们现在申请国际技术的保证,现在有了地下识音系统12个点,第二期工程已经向国家文物局申报,汉长沙国王陵也正在纳入长沙公安系统的‘天网工程’,即采用高清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来增加保护的效率。”杨长江告诉本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