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题”激起千层浪,用“探”唤起百转思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y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炳亭先生说:高效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的实现必须解决两“率”——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的确,想要抓住这两“率”,教师,就必须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精心设计好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力”,给他们足够的思考与创造的时间,让其“展示”,以促其“内驱力”,进而使其能快乐而高效地学习。
  一、课堂设计:“选”“问”“引”精致化——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堂高效的数学课,源于课堂素材选用得当有效,课堂例题挖掘充分,点拨精巧恰当,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扎实到位,使课堂流程设计精致化,课堂设问循序渐进,课堂引导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最佳收获。
  案例1: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24cm,BC=12cm,点P以 2cm/s的速度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移动,点Q以1cm/s的速度从点D开始沿边DA向点A移动,如果点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12),那么当t为何值时,△QAP的面积等于32 cm2?
  以此题为背景,学生经过思考,还设计了以下追问:
  (1)t为何值时,点P与点Q相距6 cm?
  (2)t为何值时,PQ⊥CP?
  (3)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QCP的面积等于109 cm2?
  (4)t为何值时,△QCP为直角三角形?
  (5)将题改为:在矩形ABCD中,AB=24cm,BC=12cm, 点P以 2cm/s的速度从点A开始沿边AB,BC向点C移动,点Q以1cm/s的速度从点D开始沿边DA向点A移动,到A后即刻返回D点,如果点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1≤t≤18),则t为何值时,PQ=30 cm……
  本题涉及很多数学思考方法,如转化思想、化斜为直、分类讨论等,也用到了很多常见模型,如K字型证相似等,学生在自己设计题目的过程中,教师不光要仔细聆听,还要及时加以点拨与引导,使学生能将本图看得更透彻,同时,对于学生反馈中的错误,更需耐心剖析,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这样高效利用课堂资源,以一图为背景将数学知识、数学结论与数学本质抽丝剥茧式慢慢呈现在学生面前,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课堂呈现:“视”“听”“触”多样化——操千曲而后晓声
  心理学实验表明:“人对信息的接受,味觉占1%,触觉占1.5%,嗅觉占3.5%,听觉占11%,视觉占83%,其中视、听两项合计达94%。而人对信息的记忆保存,仅靠视觉为25%,仅靠听觉为15%,视听结合可达65%。”
  这个实验材料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如果只是局限于听讲,而不注重调动其他感觉器官的话,课堂的效果是无法达到最佳的。
  以前教师上数学课喜欢用小黑板,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容量,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对例题进行圈点作标记,便于学生剖析例题,理解与分析问题。这样的教学呈现是将学生的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使他们在加深记忆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新认识。
  有了多媒体之后,数学课堂的呈现方式更变得丰富,如几何画板呈现动态的生成过程,PPT课件的导入,使原本只是数字与字母、图形构成的数学课堂,变得色彩鲜艳,容量大增。
  我们利用多媒体上课时,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确保学生主动积极接受知识的同时,更是扩大了课堂容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进而减轻学生课外的学业负担。利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养成,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益。
  案例2:如图2,等腰梯形MNPQ的上底长为2,腰长为3,一个底角为600。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它的一边AD在MN上,且顶点A与M重合。现将正方形ABCD在梯形的外面沿边MN、NP、PQ进行翻滚,翻滚到有一个顶点与Q重合即停止滚动。(1)请在所给的图中,用尺规画出点A在正方形整个翻滚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图;(2)求正方形在整个翻滚过程中点A所经过的路线与梯形MNPQ的三边MN、NP、PQ所围成图形的面积S。
  本题讲解时,利用几何画板展示正方形的滚动情况,让学生观察点A在滚动中位置的确定,并点好相应位置,再画出弧线。表面看来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效果很好,纷纷表示懂了,但让学生自己试试看时,发现会画的没几个人。也就是说,光看动画演示没法让学生真正掌握,所以,笔者要求学生自制一个小正方形,标好顶点A,并在图2中标示出点A每次滚动后的位置,并让学生思考点A形成的路径是什么形状,要画出这个形状,我们要找到哪些关系的量。经过点拨、操作与思考,大部分学生画出了正确图形(如图3),相信他们也真正掌握了解答滚动类考题的基本方法技巧,而这个是几何画板所无法给予的。
  三、课堂生成:“题”“法”“文”多元化——一花独放不是春
  精彩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乐在其中,提高效益,生成能力。笔者对“学生讲题”及“学生小论文”进行了研究与尝试。如课前五分钟学生讲题、课中的精彩一刻等形式,学生选出一个自己想讲的题,为大家进行讲解和分析,这样的课堂由于学生的高度参与而显得格外充满生机与活力。
  案例3:学生讲题
  不可取的“瘦身”
  九(3)班  吴洁
  今天考卷上做了一题,是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原来我沾沾自喜,想着马上就会有一个大大的勾了,可不料,老师打了一个叉。
  怎么会?我错哪了?于是我认真地检查了一下。
  原题:证明:无论a取何值,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3)x+a-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原解:x2-(2a-3)x+a-3=0
   △=(2a-3)2-4×1×(a-3)
   =4a2-16a+21
   =a2-4a+
  我左看右看,终于发现了问题,我为这个方程“瘦了身”,使它整整缩小了四倍,意识到这个问题,我恍然大悟。
  总结:在代数式中,千万不能给代数式“瘦身”。一定要把系数提出来。
  正解:x2-(2a-3)x+a-3=0
   △=(2a-3)2-4×1×(a-3)
   =4(a2-4a+4)+5
   =4(a-2)2+5
  >0
  以此为例,以后,对于这种“瘦身”,我们还是要敬而远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的有效是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想要学。让学生上讲台讲解数学题目,写数学小论文,而教师在旁聆听,关注课堂的新生成,在了解学生思维的同时,也为以后的教学起到了提示与扩充的作用。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想一个高效的课堂必将是:抓住知识点“无限”放大,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教师的追问下,自己的实践反思下,不断完善自己,进而实现自己的最优化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旺庄中学、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
其他文献
以培矮64S及其SP4和SP5代大柱头变异不育株系为材料,从株形、育性、抗性、休眠性等方面系统研究其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如下:10个SP4代种子的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
名师简介  岳亚军,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常州市首批初中语文教育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现任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校长。致力于本真语文的研究,将孙子兵法策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了开放、求真、启智的语文教学风格。专著《兵法策略与语文教学》于2009年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之一;主编的《教育不简单》一书,于2013年被《中国教育报》评为教师最喜欢的100本图书之一。  无论语文教学
2015年,著名主持人柴静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社会大众对环保的关注和思考。作为初中生物教师,笔者深刻认识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到“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下面笔者谈谈对此问题的一些体会。  一、万事开头 理念先行  现行的苏科版《生物学》,为环保教育提供了许多契机。例如,
从富集培养物宏基因组文库中筛选获得1个表达木聚糖酶活性的克隆pXYN12。鉴定分析表明:pXYN12上潜在的木聚糖酶基因umxyn10B大小为999bp,编码产物与嗜热脂肪土芽孢杆菌(Geobacil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事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可见,名著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情感和灿烂的智
我一直担任两个班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随着教学年限的不断增加,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思维和教学方式跟不上现在的学生,课堂似乎缺失了几分活跃。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教学困境,让课堂充满活力,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自我反思,我深深地认识到: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于是,借助学校“自·互·导”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丰县广宇中英文学校初中分校坐落在风光旖旎、钟灵毓秀的复新河畔,在校学生2000多名,教师120多人,其中市县级骨干教师30多人。广宇初中坚持以“为学生一生奠基,对学生发展负责”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一旦发生,并发症非常严重,2006-01/2007-08我院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共6例,止血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