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三角洲发展优势明显,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黄河三角洲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文化产业发展是黄河三角洲产业发展体系的重点。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是黄河文明研究的集成之作,包括专家访谈、文明对话、学科建设、决策建议、学术信息等专题,该书论述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文化发展与黄河学、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涉及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与发展、基层社会与文化、民俗戏曲等专题,根据考古资料探究黄河文明的形成历程,跨越地域与历史的界限重新审视黄河文明的文化意义、国家祀典和儒家理念与民俗信仰的冲突与交融等,资料详实,观点新颖独特,对研究黄河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在通读《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一书的基础上,结合黄河三角洲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对黄河三角洲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阐述。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国民生活水平以及消费水平等。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文化体制和发展观念有待更新。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深受政治与政策的影响,基本上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发展是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在这样单一的体制下运营文化产业,会导致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及时掌握产业市场信息,部分文化单位的竞争意识较为淡薄,并且经营模式陈旧,在产业中能够发挥的经济作用小。除此之外,由于文化发展体制的问题,文化企业得到的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黄河三角洲许多文化企业的经营规模小,且市场占有率低,在经营模式上难有创新,产业的集中度较低,不利于黄河三角洲未来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第二,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原创力。由《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可知,黄河三角洲的文化内涵丰富,但是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新能力,而从事文化研究的人员较少,缺乏创新能力,导致黄河三角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不足,缺少精品文化品牌的打造。第三,文化产品缺乏地域特色。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应当产出相应的地域文化产品,但是目前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现不足。这与文化产业的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工艺设计、广告传媒等有关,需要这些部门挖掘潜在能力,拓展黄河三角洲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黄河文化的魅力与精神。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资源的开发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针对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文化产业意识。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基础,缺乏文化资源就难以发展稳定的文化产业。黄河三角洲的文化基础就是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发展相应的文化产业应当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人民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合理地进行文化产业发展。在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同时,相关文化建设单位应拓宽文化发展思路,不局限于旅游产业,而是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延伸到更多的产业,例如影视、创意文化、文学出版等。第二,更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应当突破陈旧的文化发展机制或体制,结合经济发展经验,将市场机制引入到文化产业发展当中,加强对文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管理效用,培养产业意识,充分将黄河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产业资源,为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进而生产出具有深厚黄河文化底蕴的文化产品。第三,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塑造有影响力的地域文化品牌。黄河三角洲发展文化产业应当将该区域的文化资源整合,构建规模化、专业化的文化产业综合体,例如文化园区、文化集团、文化基地等,并重视品牌效应的发挥,根据黄河文化的特质,打造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品牌,并结合优质文化企业进行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重组与兼并,将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扩展到更多的区域。第四,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文化产业的长远稳定发展需要足够的创新能力,黄河三角洲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充分将文化资源同科技发展结合,创造出既具浓厚文化魅力又有时代特征的文化项目。
综上所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为研究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促进该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加强产业体制、发展模式的改革,增强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2019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消费驱动的吉林省‘文化+’產业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研究”(2019c48)
作者简介:韩成(1988—),男,吉林人,博士,吉林财经大学亚泰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
在通读《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一书的基础上,结合黄河三角洲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对黄河三角洲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阐述。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国民生活水平以及消费水平等。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文化体制和发展观念有待更新。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深受政治与政策的影响,基本上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发展是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在这样单一的体制下运营文化产业,会导致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及时掌握产业市场信息,部分文化单位的竞争意识较为淡薄,并且经营模式陈旧,在产业中能够发挥的经济作用小。除此之外,由于文化发展体制的问题,文化企业得到的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黄河三角洲许多文化企业的经营规模小,且市场占有率低,在经营模式上难有创新,产业的集中度较低,不利于黄河三角洲未来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第二,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原创力。由《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可知,黄河三角洲的文化内涵丰富,但是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新能力,而从事文化研究的人员较少,缺乏创新能力,导致黄河三角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不足,缺少精品文化品牌的打造。第三,文化产品缺乏地域特色。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应当产出相应的地域文化产品,但是目前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现不足。这与文化产业的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工艺设计、广告传媒等有关,需要这些部门挖掘潜在能力,拓展黄河三角洲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黄河文化的魅力与精神。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资源的开发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针对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文化产业意识。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基础,缺乏文化资源就难以发展稳定的文化产业。黄河三角洲的文化基础就是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发展相应的文化产业应当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人民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合理地进行文化产业发展。在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同时,相关文化建设单位应拓宽文化发展思路,不局限于旅游产业,而是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延伸到更多的产业,例如影视、创意文化、文学出版等。第二,更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应当突破陈旧的文化发展机制或体制,结合经济发展经验,将市场机制引入到文化产业发展当中,加强对文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管理效用,培养产业意识,充分将黄河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产业资源,为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进而生产出具有深厚黄河文化底蕴的文化产品。第三,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塑造有影响力的地域文化品牌。黄河三角洲发展文化产业应当将该区域的文化资源整合,构建规模化、专业化的文化产业综合体,例如文化园区、文化集团、文化基地等,并重视品牌效应的发挥,根据黄河文化的特质,打造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品牌,并结合优质文化企业进行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重组与兼并,将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扩展到更多的区域。第四,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文化产业的长远稳定发展需要足够的创新能力,黄河三角洲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充分将文化资源同科技发展结合,创造出既具浓厚文化魅力又有时代特征的文化项目。
综上所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为研究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促进该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加强产业体制、发展模式的改革,增强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2019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消费驱动的吉林省‘文化+’產业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研究”(2019c48)
作者简介:韩成(1988—),男,吉林人,博士,吉林财经大学亚泰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