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寄生线虫对化感信号的识别及机制

来源 :生物技术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658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主根部及其根际微生物释放的化感信号物质是植物寄生线虫寻找、定位和侵染植物的重要线索。目前,寻找植物寄生线虫预侵染阶段的化感信号物质以及相关的分子靶标研究,以期开发植物源和线虫源杀线虫剂是线虫学家的国际研究热点和前沿。本文重点综述了植物寄生线虫对化感信号识别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首先定义了植物寄生线虫对化感信号的识别或者趋化性,列出了近些年所报道的主要化感信号物质;对经济上最重要的两种植物寄生线虫(根结线虫和大豆孢囊线虫)的趋化性进行了比较;再进一步以模式秀丽隐杆线虫的化感功能为基础,论述了植物寄生线虫趋
其他文献
生物反应工程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在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处于桥梁和纽带地位,对新型应用型工科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课程中
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型(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 1,ITPR1)是细胞内Ca2+释放的重要通道.为探讨ITPR1基因过表达对鸭子宫上皮细胞Ca2+浓度和脂质含量的调控效
目前,我国饲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寻找新型的抗生素替代物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获得新的细菌素,本研究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
根结线虫是威胁农业生产的重要病原物。在田间研究了甘蓝生物熏蒸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并利用悬浮离心法分离土壤线虫,评价生物熏蒸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熏蒸可以降低根结线虫对番茄的危害,在定植60和90 d时防治效果分别达58.6%和45.8%,防效与化学农药噻唑膦相当。此外生物熏蒸可以增加土壤中的食细菌类线虫和捕食/杂食类线虫数量,降低土壤食真菌类线虫和植物寄生类线虫数量,增加土壤自由生活线虫丰富度指数MI,降低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和PPI/MI指数,说明甘蓝生物熏蒸对植物寄生线虫有
前期研究表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效应子MgMO237与水稻OsCRRSP55蛋白互作,抑制水稻对根结线虫的防卫反应。植物CRRSPs蛋白参与植物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因此研究MgMO237与OsCRRSP55相互作用对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可为阐明水稻对根结线虫的防卫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sCRRSP55蛋白有N端信号肽,没有跨膜结构域,具两个DUF26结构域及一保守基序C-X8-C-X2-C。RT-qPCR分析显示OsCRRSP55在水稻根中表达,且在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侵染7 d后的根结中表
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是一种在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和水体生物修复中广泛使用的漂浮植物.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紫萍在水面随处可见.有文献报道紫萍对水体中的氮和磷
以淡紫紫孢菌中参与盐胁迫响应的亲环蛋白PlCYP6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及酵母双杂交等技术筛选淡紫紫孢菌中与PlCYP6互作的蛋白。结果显示,受PlCYP6特异钓取的482个蛋白的功能主要涉及细胞代谢。其中,乙醇脱氢酶1(alcohol dehydrogenase I,ADH1)与PlCYP6直接互作,且PlCYP6的WD40 repeat结构域为二者间互作的关键区域。同时,PlCYP6和ADH1均受NaCl胁迫诱导表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ADH1为PlCYP6的候选互作蛋白,这为进一步解析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和孢囊线虫(Heterodera spp.)是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类内寄生线虫。线虫入侵植物后,通过在取食位点形成巨细胞或合胞体汲取营养、完成生活史。植物通过控制生长素、乙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植物激素水平,与侵入体内的线虫建立起良好的互作关系。本文从线虫取食位点建立与形成、植物激素相关基因在线虫取食位点的表达与调控方式、植物激素对线虫取食位点建立与形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对植物激素在线虫取食位点的协同作用相关问题及最新研究进行探讨,以揭示植物激素
大豆孢囊线虫是大豆产区病虫害防治策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控也一直是线虫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大豆孢囊线虫侵染不仅会造成大豆地下部分损伤,也使得地上部分受损
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1945)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和我国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害甘薯、马铃薯、大蒜等多种地下结实作物,在许多杂草和真菌上也能生长和繁殖。腐烂茎线虫喜凉怕热、喜湿怕干,主要通过寄主作物的无性繁殖材料传播和扩散。在不同作物上,它的田间持续存活、侵染和损害表现存在明显差异,但相关原因和机制不甚明确。本文综述了腐烂茎线虫的地理分布、寄主范围、生殖发育、侵染循环、环境适应能力及其存活寄生相关分子机制,指出了需要深入探讨的主要问题,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