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参与式文化作为研究重点,粉丝作为考察对象,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探究粉丝参与式文化在这个时代表现出的特征以及产生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更好促进粉丝参与式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粉丝;参与式文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9-0070-03
1.1 融媒体
融媒体是一种信息共享,依据媒介属性进行信息传播,充分利用媒介载体的新型媒体,它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1]”。融媒体具有技术性、互动性、平台性、社群性等特征。融媒体时代就是融媒体形式在当下社会状态中具有趋势或占据主流的时期和阶段。
1.2 粉丝参与式文化
“粉丝”一词,最早形成于19世纪末,是英文“Fans”的音译[2]。具体来说,粉丝是围绕相关的粉都(粉丝崇拜的对象、客体),并通过有组织的传播行为,参与粉都客体的建构和群体标签的建构,满足心理需求的个人和群体的总称。
詹金斯在1992年出版的《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对“参与式文化”的概念进行解读“粉丝形成了一种参与式文化,这种文化将媒介消费的经验转化为新文本、乃至新文化和新社群的生产[3]”。
粉丝参与式文化是以粉丝为文本生产的主体人群,参与式文化作为主体形成的媒介文化样式,所产生的一种具有群体特征的属性文化。融媒体时代下,粉丝参与式文化可以理解为,粉丝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自发地进行内容生产、传播、强化的一种媒介文化模式。融媒体时代,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媒介技术,使粉丝参与式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随之出现的一些特征和问题也值得思考和探究。
2.1 参与更加平民化
融媒体时代,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成为大众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和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粉丝参与式文化提供了更便捷途径、拥有了话语空间、可以自由互动,也产生了弹幕、评论等参与形式。技术壁垒的减少降低了参与门槛,使得参与更加平民化。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与基本技能的环境下,粉丝可以通过一定的设备对盗猎素材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创作成果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展示给公众,从而实现互动行为。粉丝也可借助微博、微信、豆瓣等公共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点赞、评论和转发,零门槛地参与到粉丝活动中。比如新浪微博:作为新兴技术下的产物,新浪微博具有转发、点赞、评论等基础功能,也有实时搜索、分享、用户排行、随时随地参与、门槛低等特色功能。不僅如此,作为一个后台实名、前台名称随意的平台,提供了一个偶像和粉丝零距离的网络交流的空间。偶像通过微博发布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图片、视频或文字;粉丝关注偶像后,可以对偶像发布的微博点赞、转发、或者评论;评论回复可以实现偶像和粉丝的近距离互动。技术的发展,参与门槛的降低,粉丝参与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平民化特征。
2.2 参与群组规范化
融媒体时代,网络具有连接性更强的特点,粉丝群体表现出了组织性规范化的特征,粉丝的参与也从分散化的个人行动变为集体活动,现今的融媒体普遍建立了规范的内部组织,如应援会。并分出分工明确的小组,如数据组、设计组、宣传组,打榜组等。应援团内部有规范的组织,还有统一的口号、代表色、服装等。在微博上,粉丝就形成了规范化组织化的社群。在这个社群的粉丝来自不同的地方,因为一个共同的偶像而汇聚,通过网络连接成规模庞大的共同体,组成一个个独特的团体,展开行动,包装、宣传、维护他们的偶像,在这个过程中,粉丝行为逐渐变成一种凝聚性的群体行为。在微博上,粉丝们除了在群组、话题、超话等区域互动分享偶像信息外,还构建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通过组织制度来经营管理粉丝活动。知名偶像团体TFBOYS成员易烊千玺的粉丝“千纸鹤”,就是由粉丝个体组成分团体代称。他们有统一的应援口号“一心一意,易烊千玺”“红海猖狂,护玺为王”等;还有统一的应援色红色。在易烊千玺19岁生日时,易烊千玺粉丝为偶像自发策划庆生活动,由粉丝组织在微博上号召生日应援,线下应援以统一的口号设计海报,在地标建筑投屏,公交站牌,机场高铁站大屏等地方投放;“易烊千玺健康体育室”“千玺林”等公益应援;个人及站子会准备荧光、棒粉丝礼物(手幅、透卡、手绳)等应援,最后汇总在微博应援清单。在线上粉丝们会商量确定统一固定的格式,在微博发送生日祝福,将相关话题刷到微博热搜,这些由粉丝组织参与的活动,表现出极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2.3 参与生产专业化
融媒体时代下,参与者有了更多的自由,文本创作和生产已经不再由媒介单向输出,用户同时也是生产者。由粉丝自主生产的原创内容的流程与质量,展现出了精深化和专业化的显著特征。在《创造营2020》节目播送期间,粉丝们为了让更多人关注自己的偶像,会在粉群内部组织有相关能力的粉丝技术成员,分工剪辑偶像个人视频,并按照素材收集、剪辑、字幕编辑的专业化流程进行物料制作。这些由粉丝制作的图片、歌曲、视频等原创的内容,由于制作水平优质,和官方物料相比承载了更多的情感,所表现出的强大感染力,使得传播广度甚至超越了官方发布的物料。粉丝物料的制作,是粉丝生产内容的一个体现,所利用的手段和显示的效果已经向专业化靠近。随着网络传播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视频剪辑、图片编辑、音频制作等工具也变得越来越简单易上手,不少粉丝只需借助自己的手机,便能实现内容创作、发布、分享的一体流程。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里,有很多粉丝up主,他们凭借优秀的剪辑技术手段,对内容文本的重塑加工,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与标准工业文本相差无几。这些由粉丝盗猎并且生产的文本内容说明在融媒体时代,粉丝参与式文化的生产已经逐步走向专业化,更加精深化。 2.4 参与内容主流化
融媒体时代,粉丝参与式文化出现了“去边缘化”的特性,逐歩走入公众视野。在亚文化拥有新媒体这个广阔且日趋强势的平台的今天,粉丝参与所产生的亚文化内容,也呈现出主流化的趋势。在媒介技术的作用下,粉丝参与式文化已不像过去徘徊在文化场域的边际,保持自身文化独特性的同时,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渗透主流文化的各个层面中。融媒体时代粉丝所讨论的议题内容向主流化靠近,粉丝所盗猎生产的文本内容开始被主流媒体使用,对主流文化产生影响。首先表现为议题主流化。融媒体时代,粉丝受偶像影响也会参与到社会公共议题的建设和传播中。在《国家宝藏》这档由央视承制并播出的文博探索节目中,邀请明星嘉宾,装扮成古人形象演绎文物前世故事,阐发国宝的使命。粉丝在明星偶像的带动下,积极投入到主流文化议题的讨论中。其次是文本主流化。粉丝生产的文本内容,已经有被主流文化使用的情况,与主流文化有了融合迹象,却又有所区别和延伸。它是盗猎大众文化产生的衍生物,但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已经具备自己独特的特征,它是基于粉丝自身对文本理解,改编或者创新而成的。比如虚拟偶像的粉丝生产。虚拟偶像的粉丝生产很重要的一部分则是自下而上从各种各样的参与文化网站诞生,如果媒体业/娱乐公司看到了从中盈利的渠道,就会把它们引入主流培育[4]。
2.5 参与渠道多样化
相比大众传媒时代,融媒体时代的粉丝的参与性活动,展现出了由点向面的扩张,参与的渠道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目前,粉丝参与较普遍的渠道和平台有:弹幕,具有即时性和公开性的特征[5];像腾讯视频、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粉丝可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在视频界面发出表达自己观点的弹幕,参与剧情讨论或与他人互动。短视频,更为直观的声画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度,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上,粉丝可以参与创作,生产短视频内容。还有通过封闭性和标识性相对较强的贴吧和群组渠道,粉丝可参与到粉群的讨论中,建立归属感的。以及知识资讯类公共平台,比如知乎、百度百科等,粉丝可发动“集体智慧”,参与到内容的添加和完善之中。自媒体和个人社交账号,私密性与个性化更强的渠道,是粉丝个人表达的空间和社交传播的阵地,粉丝使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喜欢的偶像照片、音乐、周边等,具有共同偶像的朋友评论或者转发,参与互动,构建了一个粉丝参与式文化的交流圣地。融媒体时代下,技术催生了丰富多样的参与渠道,使粉丝们能够充分并且积极地构建参与式文化。
3.1 “盗猎文本”侵权
陈彧在《亚文化与创造力·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粉丝文化研究》中指出粉丝参与式文化的核心其实就是粉丝文本的生产[6]。粉丝从过去的挪用,盗猎,到现在的参与文本的生产,发生着变化。特别在融媒体时代,网络提供了铺天盖地的信息,只要在网上搜索便能出现很多粉丝所需要的素材,但粉丝在重新再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了对于素材的使用不规范,侵犯了原作品本身的意义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首先,非营利是其制作与传播的基本前提。另外,粉丝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遵守《著作权法》保护原创的精神[7]。尊重原作品的原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不能随意篡改原意、伤害原作品的原本表达,粉丝创作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文本本来内容再进行创作行为。只有人们都重视版权的保护,粉丝都有版权意识,才能让粉丝参与式文化良性发展。
3.2 “数字鸿沟”加深
融媒体时代互联网虽然具有;去地域限制;去中心化;参与性的特征,但其普及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特别是在粉丝这一群体中,具备较好社会经济地位的粉丝有优越的条件率先接触数字技术,并熟练运用。另外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劣势的粉丝并不具备这种条件,导致粉丝差距拉大,所产生了“参与”鸿沟。鸿沟不仅有熟练运用技术的粉丝和不熟练的运用技术的粉丝之间的鸿沟,还有新粉丝和老粉丝,甚至粉圈内和粉圈外的鸿沟。这也说明,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过去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无法应对新出现的问题,对于提高和加强新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3.3 粉丝“过度参与”
网络的发展使粉丝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偶像,看到偶像动态,与偶像在网络上进行交流,但粉丝长期混迹于网络环境中,使得线上线下世界模糊,对偶像的情感强烈却难以约束,产生了不理智的追星粉丝,这些粉丝的实际接触界限已经超过了粉丝参与偶像生活的安全距离,让偶像感到无奈苦恼。例如偶像明星王一博所经历的一系列困恼事件,从2019年8月3日王一博电话泄露被私生饭打爆,2020年5月2日公司发声明行程车被安装定位器,到5月9日王一博本人再次发声抵制私生饭。丁程鑫会考账号被盗,因追萧敬腾买房住隔壁。这些不理智粉丝过度参与偶像生活的行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粉丝参与式文化面临了严峻的挑战。由此可见在加强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上,提高粉丝理性思考的能力,才能让粉丝参与式文化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20]。同时偶像群体要加强自律,对粉丝群体多加引导,呼吁理性追星。关注偶像的作品和能力,远离偶像的生活,理性对待虚拟空间的言论,合理参与网络世界,才是正确打开粉丝追星的参与方式,才能让融媒体时代的粉丝参与式文化发展得更好。
粉丝从文化工业时期的被迫接受文化工业输出。到现在的融媒体时代,他们拥有了可以自我表达的能力和媒介手段,他们把工业文本,主流文化的内容,按照自己的审美需求,“肆意”拼贴,剪辑,生产属于自己的文本,将这些文本相互分享,感受创作的乐趣。同时他们也把这些满载乐趣和情感的文本内容,进行有组织的专业化的生产,甚至有了变现的机会和途径,尽管生产的文化,都是亚文化的文本,但随着技术融合与融合文化的发展趋势,亚文化内容和主流文化的边际在不断融合与延伸。只要人类社会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文化就会延续,不同时代下的文化现象,表现出的特征和问题都是有所区别的。从传统媒介时代走向融媒体时代,在5G+4K、VR、AR、人工智能接踵應用的趋势下,还会有更高层次。但无论技术怎样发展,只有立足于每个时代的根本,观察时代的文化所表现的特性,着眼人与物,不断思考,认真挖掘,才会有前瞻性的展望。为现实提供范本的边角,为发展提供有效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高夏龙杰.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新突破[N].普洱日报,2019-04-30(3).
[2]孙斌.粉丝文化及其传播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
[3]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宋雷雨.虚拟偶像粉丝参与式文化的特征与意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2):26-29.
[5]王瑜.融媒体时代粉丝群体的参与式文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9):58-60.
[6]陈彧.亚文化与创造力 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粉丝文化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6):71.
[7]张玲玲,杨吉.混剪短视频著作权侵权困境与破解策略浅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8(12):46-51.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粉丝;参与式文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9-0070-03
1 融媒体与粉丝参与式文化
1.1 融媒体
融媒体是一种信息共享,依据媒介属性进行信息传播,充分利用媒介载体的新型媒体,它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1]”。融媒体具有技术性、互动性、平台性、社群性等特征。融媒体时代就是融媒体形式在当下社会状态中具有趋势或占据主流的时期和阶段。
1.2 粉丝参与式文化
“粉丝”一词,最早形成于19世纪末,是英文“Fans”的音译[2]。具体来说,粉丝是围绕相关的粉都(粉丝崇拜的对象、客体),并通过有组织的传播行为,参与粉都客体的建构和群体标签的建构,满足心理需求的个人和群体的总称。
詹金斯在1992年出版的《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对“参与式文化”的概念进行解读“粉丝形成了一种参与式文化,这种文化将媒介消费的经验转化为新文本、乃至新文化和新社群的生产[3]”。
粉丝参与式文化是以粉丝为文本生产的主体人群,参与式文化作为主体形成的媒介文化样式,所产生的一种具有群体特征的属性文化。融媒体时代下,粉丝参与式文化可以理解为,粉丝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自发地进行内容生产、传播、强化的一种媒介文化模式。融媒体时代,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媒介技术,使粉丝参与式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随之出现的一些特征和问题也值得思考和探究。
2 融媒体时代粉丝参与式文化的特征
2.1 参与更加平民化
融媒体时代,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成为大众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和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粉丝参与式文化提供了更便捷途径、拥有了话语空间、可以自由互动,也产生了弹幕、评论等参与形式。技术壁垒的减少降低了参与门槛,使得参与更加平民化。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与基本技能的环境下,粉丝可以通过一定的设备对盗猎素材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创作成果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展示给公众,从而实现互动行为。粉丝也可借助微博、微信、豆瓣等公共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点赞、评论和转发,零门槛地参与到粉丝活动中。比如新浪微博:作为新兴技术下的产物,新浪微博具有转发、点赞、评论等基础功能,也有实时搜索、分享、用户排行、随时随地参与、门槛低等特色功能。不僅如此,作为一个后台实名、前台名称随意的平台,提供了一个偶像和粉丝零距离的网络交流的空间。偶像通过微博发布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图片、视频或文字;粉丝关注偶像后,可以对偶像发布的微博点赞、转发、或者评论;评论回复可以实现偶像和粉丝的近距离互动。技术的发展,参与门槛的降低,粉丝参与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平民化特征。
2.2 参与群组规范化
融媒体时代,网络具有连接性更强的特点,粉丝群体表现出了组织性规范化的特征,粉丝的参与也从分散化的个人行动变为集体活动,现今的融媒体普遍建立了规范的内部组织,如应援会。并分出分工明确的小组,如数据组、设计组、宣传组,打榜组等。应援团内部有规范的组织,还有统一的口号、代表色、服装等。在微博上,粉丝就形成了规范化组织化的社群。在这个社群的粉丝来自不同的地方,因为一个共同的偶像而汇聚,通过网络连接成规模庞大的共同体,组成一个个独特的团体,展开行动,包装、宣传、维护他们的偶像,在这个过程中,粉丝行为逐渐变成一种凝聚性的群体行为。在微博上,粉丝们除了在群组、话题、超话等区域互动分享偶像信息外,还构建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通过组织制度来经营管理粉丝活动。知名偶像团体TFBOYS成员易烊千玺的粉丝“千纸鹤”,就是由粉丝个体组成分团体代称。他们有统一的应援口号“一心一意,易烊千玺”“红海猖狂,护玺为王”等;还有统一的应援色红色。在易烊千玺19岁生日时,易烊千玺粉丝为偶像自发策划庆生活动,由粉丝组织在微博上号召生日应援,线下应援以统一的口号设计海报,在地标建筑投屏,公交站牌,机场高铁站大屏等地方投放;“易烊千玺健康体育室”“千玺林”等公益应援;个人及站子会准备荧光、棒粉丝礼物(手幅、透卡、手绳)等应援,最后汇总在微博应援清单。在线上粉丝们会商量确定统一固定的格式,在微博发送生日祝福,将相关话题刷到微博热搜,这些由粉丝组织参与的活动,表现出极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2.3 参与生产专业化
融媒体时代下,参与者有了更多的自由,文本创作和生产已经不再由媒介单向输出,用户同时也是生产者。由粉丝自主生产的原创内容的流程与质量,展现出了精深化和专业化的显著特征。在《创造营2020》节目播送期间,粉丝们为了让更多人关注自己的偶像,会在粉群内部组织有相关能力的粉丝技术成员,分工剪辑偶像个人视频,并按照素材收集、剪辑、字幕编辑的专业化流程进行物料制作。这些由粉丝制作的图片、歌曲、视频等原创的内容,由于制作水平优质,和官方物料相比承载了更多的情感,所表现出的强大感染力,使得传播广度甚至超越了官方发布的物料。粉丝物料的制作,是粉丝生产内容的一个体现,所利用的手段和显示的效果已经向专业化靠近。随着网络传播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视频剪辑、图片编辑、音频制作等工具也变得越来越简单易上手,不少粉丝只需借助自己的手机,便能实现内容创作、发布、分享的一体流程。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里,有很多粉丝up主,他们凭借优秀的剪辑技术手段,对内容文本的重塑加工,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与标准工业文本相差无几。这些由粉丝盗猎并且生产的文本内容说明在融媒体时代,粉丝参与式文化的生产已经逐步走向专业化,更加精深化。 2.4 参与内容主流化
融媒体时代,粉丝参与式文化出现了“去边缘化”的特性,逐歩走入公众视野。在亚文化拥有新媒体这个广阔且日趋强势的平台的今天,粉丝参与所产生的亚文化内容,也呈现出主流化的趋势。在媒介技术的作用下,粉丝参与式文化已不像过去徘徊在文化场域的边际,保持自身文化独特性的同时,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渗透主流文化的各个层面中。融媒体时代粉丝所讨论的议题内容向主流化靠近,粉丝所盗猎生产的文本内容开始被主流媒体使用,对主流文化产生影响。首先表现为议题主流化。融媒体时代,粉丝受偶像影响也会参与到社会公共议题的建设和传播中。在《国家宝藏》这档由央视承制并播出的文博探索节目中,邀请明星嘉宾,装扮成古人形象演绎文物前世故事,阐发国宝的使命。粉丝在明星偶像的带动下,积极投入到主流文化议题的讨论中。其次是文本主流化。粉丝生产的文本内容,已经有被主流文化使用的情况,与主流文化有了融合迹象,却又有所区别和延伸。它是盗猎大众文化产生的衍生物,但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已经具备自己独特的特征,它是基于粉丝自身对文本理解,改编或者创新而成的。比如虚拟偶像的粉丝生产。虚拟偶像的粉丝生产很重要的一部分则是自下而上从各种各样的参与文化网站诞生,如果媒体业/娱乐公司看到了从中盈利的渠道,就会把它们引入主流培育[4]。
2.5 参与渠道多样化
相比大众传媒时代,融媒体时代的粉丝的参与性活动,展现出了由点向面的扩张,参与的渠道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目前,粉丝参与较普遍的渠道和平台有:弹幕,具有即时性和公开性的特征[5];像腾讯视频、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粉丝可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在视频界面发出表达自己观点的弹幕,参与剧情讨论或与他人互动。短视频,更为直观的声画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度,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上,粉丝可以参与创作,生产短视频内容。还有通过封闭性和标识性相对较强的贴吧和群组渠道,粉丝可参与到粉群的讨论中,建立归属感的。以及知识资讯类公共平台,比如知乎、百度百科等,粉丝可发动“集体智慧”,参与到内容的添加和完善之中。自媒体和个人社交账号,私密性与个性化更强的渠道,是粉丝个人表达的空间和社交传播的阵地,粉丝使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喜欢的偶像照片、音乐、周边等,具有共同偶像的朋友评论或者转发,参与互动,构建了一个粉丝参与式文化的交流圣地。融媒体时代下,技术催生了丰富多样的参与渠道,使粉丝们能够充分并且积极地构建参与式文化。
3 关于粉丝参与式文化在融媒体时代的思考
3.1 “盗猎文本”侵权
陈彧在《亚文化与创造力·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粉丝文化研究》中指出粉丝参与式文化的核心其实就是粉丝文本的生产[6]。粉丝从过去的挪用,盗猎,到现在的参与文本的生产,发生着变化。特别在融媒体时代,网络提供了铺天盖地的信息,只要在网上搜索便能出现很多粉丝所需要的素材,但粉丝在重新再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了对于素材的使用不规范,侵犯了原作品本身的意义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首先,非营利是其制作与传播的基本前提。另外,粉丝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遵守《著作权法》保护原创的精神[7]。尊重原作品的原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不能随意篡改原意、伤害原作品的原本表达,粉丝创作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文本本来内容再进行创作行为。只有人们都重视版权的保护,粉丝都有版权意识,才能让粉丝参与式文化良性发展。
3.2 “数字鸿沟”加深
融媒体时代互联网虽然具有;去地域限制;去中心化;参与性的特征,但其普及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特别是在粉丝这一群体中,具备较好社会经济地位的粉丝有优越的条件率先接触数字技术,并熟练运用。另外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劣势的粉丝并不具备这种条件,导致粉丝差距拉大,所产生了“参与”鸿沟。鸿沟不仅有熟练运用技术的粉丝和不熟练的运用技术的粉丝之间的鸿沟,还有新粉丝和老粉丝,甚至粉圈内和粉圈外的鸿沟。这也说明,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过去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无法应对新出现的问题,对于提高和加强新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3.3 粉丝“过度参与”
网络的发展使粉丝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偶像,看到偶像动态,与偶像在网络上进行交流,但粉丝长期混迹于网络环境中,使得线上线下世界模糊,对偶像的情感强烈却难以约束,产生了不理智的追星粉丝,这些粉丝的实际接触界限已经超过了粉丝参与偶像生活的安全距离,让偶像感到无奈苦恼。例如偶像明星王一博所经历的一系列困恼事件,从2019年8月3日王一博电话泄露被私生饭打爆,2020年5月2日公司发声明行程车被安装定位器,到5月9日王一博本人再次发声抵制私生饭。丁程鑫会考账号被盗,因追萧敬腾买房住隔壁。这些不理智粉丝过度参与偶像生活的行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粉丝参与式文化面临了严峻的挑战。由此可见在加强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上,提高粉丝理性思考的能力,才能让粉丝参与式文化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20]。同时偶像群体要加强自律,对粉丝群体多加引导,呼吁理性追星。关注偶像的作品和能力,远离偶像的生活,理性对待虚拟空间的言论,合理参与网络世界,才是正确打开粉丝追星的参与方式,才能让融媒体时代的粉丝参与式文化发展得更好。
4 结语
粉丝从文化工业时期的被迫接受文化工业输出。到现在的融媒体时代,他们拥有了可以自我表达的能力和媒介手段,他们把工业文本,主流文化的内容,按照自己的审美需求,“肆意”拼贴,剪辑,生产属于自己的文本,将这些文本相互分享,感受创作的乐趣。同时他们也把这些满载乐趣和情感的文本内容,进行有组织的专业化的生产,甚至有了变现的机会和途径,尽管生产的文化,都是亚文化的文本,但随着技术融合与融合文化的发展趋势,亚文化内容和主流文化的边际在不断融合与延伸。只要人类社会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文化就会延续,不同时代下的文化现象,表现出的特征和问题都是有所区别的。从传统媒介时代走向融媒体时代,在5G+4K、VR、AR、人工智能接踵應用的趋势下,还会有更高层次。但无论技术怎样发展,只有立足于每个时代的根本,观察时代的文化所表现的特性,着眼人与物,不断思考,认真挖掘,才会有前瞻性的展望。为现实提供范本的边角,为发展提供有效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高夏龙杰.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新突破[N].普洱日报,2019-04-30(3).
[2]孙斌.粉丝文化及其传播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
[3]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宋雷雨.虚拟偶像粉丝参与式文化的特征与意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2):26-29.
[5]王瑜.融媒体时代粉丝群体的参与式文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9):58-60.
[6]陈彧.亚文化与创造力 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粉丝文化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6):71.
[7]张玲玲,杨吉.混剪短视频著作权侵权困境与破解策略浅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8(12):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