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阳极NPN的Si/SiC异质结IGBT结构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F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降低IGBT的关断时间与导通压降,并且折衷关断损耗与导通压降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具有阳极NPN结构的Si/SiC异质结IGBT器件。该器件在SiC-IGBT的基础上,阳极处引入Si材料,并进行NPN掺杂。Si与NBuffer结合成N-Si/N-SiC异质结,形成阳极NPN三级管结构。相比于SiC的价带,Si/SiC异质结处拥有较高的价带能级,利用异质结价带差,当器件关断时,阳极端可以快速抽取异质结附近的空穴,降低关断时间。此外NPN三级管结构在关断时开启,抽取载流子。在2种抽取载
其他文献
为提高卫星授时的精度,设计了基于FPGA和ARM的GNSS授时系统。在ARM处理器中,进行钟差数据以及秒抖动的处理;在FPGA端实现高精度时间间隔的测量,并采用NCO控制实现时间同步,达到高精度授时。实验结果表明,GNSS授时系统精度可以达到±15 ns,并且实现了与系统标准时间的同步,同步精度在9 ns左右。总体来说,设计实现的GNSS授时系统具有授时精度高、抗干扰性强的特点,满足高精度工程应用的要求。
近年,随着放射性化学、核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放射性诊断药物已成为国内外药品研发的热门领域。美国FDA近20年批准了多个新型放射性诊断药物上市,适应证涉及肿瘤、心血管疾病、帕金森综合征等诊断领域。药物的非临床研究是药物研发的关键部分,本文将梳理FDA批准上市的放射性诊断药物的非临床研究信息,总结非临床研究评价关注点,为国内该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大国重器,凝聚中国智慧;改革破浪,尽显中国经验.从北斗卫星导航到华龙一号,国有企业一项项科技成果背后,都彰显着中国“智”造的原创力量.rn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
期刊
2019年,山东东营供电公司党委组织基层党支部在实践中总结提炼了“犇牛”精神,通过挖掘基层党建工作亮点,打造“犇牛”党建品牌,充分发挥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
期刊
通过incoPat专利分析平台,检索出我国高校2001—2019年中药领域共申请专利18973件。从专利申请趋势、专利技术领域、专利法律状态、专利转让与许可、国外专利申请等方面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典型高校的中药领域专利分析,梳理了我国高校中药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工作的现状,并据此提出加强高校专利工作以促进中药领域技术创新的建议。
采用真核表达系统生产的重组生物制品,由于其生产基质的特殊性而具有潜在的病毒污染风险,且风险引入方式多样。当前,世界各主要监管机构均发布了关于此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病毒安全保障的指导原则,其中由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发布的Q5A(R1)适用国家广泛、认可度较高。本文将从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新型检测和分析手段、现行工艺验证方法发展、新增工艺验证途径、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工艺验证和风险消除策略5个方面,对目前重组表达生物制品生产中病毒清除工艺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旨在探索技术要求的科学性,引起业界
针对声矢量阵列脉冲环境下的多机动源波达方向的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数低阶矩的交互式多模型多伯努利滤波算法。该算法将交互多模型引入多伯努利滤波器多机动源预测过程中,并利用α稳定分布对脉冲噪声进行建模,通过分数低阶矩得到空间谱的MUSIC伪似然函数,并通过粒子滤波实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实现脉冲噪声下多机动目标的跟踪,并能有效跟踪目标状态和估计目标数。
为降低广义正交空间调制技术的能耗,提高频谱效率,提出一种独立增强型广义正交空间调制方案。通过挖掘更多的天线组合,在同相域和正交域实施相同的扩展,提高频谱效率;在信号域降低进制数,降低检测复杂度,提高误符号率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联合增强型方案可提高频谱效率,接收端采用最大似然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频谱效率下,该方案有效提高了频谱效率和误符号率性能。
为了缓解LDMOS中比导通电阻与击穿电压之间的矛盾关系,提出了一种具有2层堆叠结构的LDMOS器件。该结构由2个独立的LDMOS器件堆叠形成,因而在此器件导通时,2个LDMOS的漂移区形成了2条电流路径,且由于上层LDMOS的衬底能够将2条电流路径隔离,从而使得2条路径上的电流独立工作而不互相干扰,进而提高器件的导通电流。另外,上层LDMOS的漂移区能够同时被其衬底以及内部的P埋层和P浮空层耗尽,下层LDMOS的漂移区也能同时被上下两层LDMOS的衬底耗尽,于是上下两层LDMOS的漂移区浓度得到了较大提升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人类生命健康受到重大威胁,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格局也迎来新的变化。美国FDA的药物评估与研究中心(CDER)在2020年批准了53款创新药,其中40个为全球范围内首次批准。欧洲EMA全年批准了34款创新药,其中6个为全球首次批准。日本医药品和医疗器械局(PMDA)全年批准了38款创新药,其中有13个为全球首次批准的产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共批准了48款新药,其中9个产品为本土企业研发且在全球首次获批。这些新药的上市,将为多种疾病提供全新的疗法或更多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