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的品德、乐于探究的性格、热爱生活的态度为目标,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再去指导学生以后的生活。所以《品德与生活》就要回归生活,给学生开放自主的空间,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放飞思维、感悟生活,进而智慧地生活、创意地生活。一、回归生活,拓宽学习渠道,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空间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非道德教育。”囿于课堂一隅,是思想品德教育长期的一个缺陷,因此,品德与生活课应从封闭性教学转变为开放性教学。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应从教室扩展到大自然、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一)课堂教学内容向自然延伸这门课程是开放的、建立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之上的需要学生自己直接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切实地去和周围的自然、社会等发生实际的接触,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这一要求不是仅仅依靠课堂上单方面的传授或形式上的手脑活动就能获得的。它要求我们能给学生提供走出课堂的机会,为他们打开一个宽阔的生活空间,在这多彩的空间中,去实践、去体验、去获取。《春天来了》这一主题中,我要求学生了解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丽。北方的春天来得很迟,三月初几乎感觉不到春天的信息,更没有红花绿草等。学生不进行细心地寻找,没有真切的感觉和体验是说不出春天的变化的。为了学生有真切的体验,了解春天的变化,我把这个问题留做周五的作业,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跟父母去大自然里寻找春天,感觉春天的到来。周一回来再上课,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学生在小组内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的发现。生1:我和妈妈去公园,看到有人在那放风筝呢。生2:我去奶奶家,在奶奶家的院子里看到小草钻出来了。生3:公园里的冰都化了,我还看到了里边的小鱼呢。生4:现在早晨出门,妈妈不让我再穿棉袄了,说明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在与春天的亲密接触中,通过寻找、观察、感受、交流中体验到春天,学生真正感觉到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二)课堂教学向家庭延伸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良好基地。《品德与生活》的教材编排上,有很多内容注重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与培养。家庭生活常常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一些良好的习惯也往往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体现。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以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使孩子的心灵变得敏感、细腻、丰富起来。在教学《我爱我的家》内容之前,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家向父母问一问家人的生日,并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课时,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感受,为家人做什么了?生1:我帮奶奶倒杯水了。生2:我给爷爷捶背着。生3:我帮妈妈拿拖鞋。……“想想在你成长的这些年中,你的家人为你做了哪些?”有的说:“我们只为家长做了一次,这么多年妈妈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真不容易啊。”通过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感悟家人的辛苦,培养学生恩之情。(三)课堂教学向社会延伸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空间、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让学生更多地去接触社会,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认识、感悟,并把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看到的、体验到的东西带进课堂加以讨论、思考,提高认识。二、创设机会,还给学生主动权,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一)设计丰富的活动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有好新奇、专注时间短的特点,我们设计的活动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体现活动课的特点和吸引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与讨论、实践、欣赏、讲解、竞赛、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保护眼睛和牙齿》一课,我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观察感知到保护眼睛的一些知识,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应如何做到保护视力与牙齿。生1:小明看电视离得太近,我们应该离得远一些。生2:小明吃完东西不漱口,牙齿会坏的。生3:我们要少吃甜的食物。……(二)给学生提供自主空间,让学生发现自我新时期的《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保证学生自学、提问、讨论、交流的时间,注重学生思想认识的内化过程和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操作上下工夫,让他们“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内化为学生的品格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生虽然年龄小,可是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他们继续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既促进了教学效益的提高,又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这课时,由于社会和家庭的种种原因,学生虽然很喜欢小动物,但对动物的知识了解甚少,对动物为人类所做的贡献和给人类的启示等问题的了解不深入。对此,我在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收集与动物有关的一些资料,然后请学生把收集到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切身的体验过程中油然而生——善待动物、保护动物。师:同学们都喜欢小动物,你们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们?课前同学们搜集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汇报。生甲:我喜欢小狗,我家养了一只小狗,因为它很可爱,学习累了可以和它玩一玩。生乙:我喜欢小白兔,因为它长长的耳朵,很可爱。……师:同学们,动物能帮人类做很多的事情,是人类的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和动物友好相处呢?出示挂图《明明和小鸟的故事》,学生听这个故事,思考:(1)笼中鸟为什么伤心呢?(2)如果你是明明,你会怎么做?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善待它们,从而内化成一种品格,形成自觉的行为。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依遵循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让教学内容回归真实的生活,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探索生活。让品德与生活携起手来,把课堂教学生活化,才能使品德教育从抽象化、空洞化、概念化的说教中走出来。教师只有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体验,自主感悟,愉快地、积极地生活,才能为未来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让学生从体验中获得正确的认识,学会了生活中的道德,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德,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