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鲁迅同行,传统与现代共生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zhongcan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深入探讨鲁迅与孔子之于中国文化现代性重构的资源性意义,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省鲁迅研究会主办,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人文社科处、越文化研究院、鲁迅研究院承办的“鲁迅研究院成立典礼暨鲁迅与孔子高端论坛”于2019年12月14日在绍兴咸亨大酒店开幕。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炳月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乔生研究馆员、浙江省社科联社团处郁兴超处长、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授、浙江省鲁迅研究会会长黄健教授、中国社科院张梦阳研究员、吉林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福贵先生等分别在典礼仪式上致辞。张福贵教授获聘鲁迅研究院兼职院长,张梦阳研究员获聘“鉴湖学者”讲座教授。汪俊昌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绍兴文理学院全力支持鲁迅研究的恒心,希望能联合中国鲁迅研究会和浙江省鲁迅研究会等社会组织以带动和促进浙江乃至全国的鲁迅研究,更好地服务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文化浙江建设。张梦阳研究员、王家平教授分别向鲁迅研究院赠送他们的沥血之作《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与《〈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等。
  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50余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高端论坛。会议采用大会报告和分会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对相关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大量富有新意的观点。
  如何来看待鲁迅与孔子及儒家的关系,无疑是与会专家首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他们从不同角度切入,深度阐释本次论坛的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张梦阳研究员通过马王堆新出土的“孔子遗言”来引发鲁迅与孔子“立人”思想异同性的探讨,特别在“异”处着力,阐明鲁迅在“立人”问题上坚持为民疾呼,开启民智,呼唤“精神界战士”,远比孔子更为民众、更富卓识,灵思独运地借由“孔子遗言”反证鲁迅的伟大。北京鲁迅博物馆黄乔生研究馆员通过回顾整理20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运动中有关鲁迅批孔言论的出版物,辨析鲁迅批孔反儒的形象所折射出的丰富历史内涵。浙江大学黄健教授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辨析鲁迅与孔子的文化属性的差异,阐明孔子仁学思想的历史局限,凸显鲁迅立人思想的时代价值。吉林大学张福贵教授从思维方式变革的角度提出要颠覆鲁迅批孔的历史定论必然要寻找鲁迅和孔子思想的关联性,同时也不可忽视鲁迅与孔子是不同的,因他连接现代。绍兴文理学院曹禧修教授在题为《鲁迅:站在坟墓前的哲学家》一文中提出“正视”是关涉到“立人”乃至“立国”等重大问题之关键所在,而鲁迅为我们正视历史事实提供具体的方法、路径和策略,是站在坟墓前正视人生苦难的哲学家。中国传媒大学刘春勇教授认为鲁迅和孔子的精神相通在于“变易”的思想,而体现鲁迅“变易”思想的是他的多疑和“中间物”。孔子研究院路则权研究员、绍兴鲁迅纪念馆顾红亚研究馆员等,都紧密结合本次论坛主题,对孔子和鲁迅展开充分比照,揭示二者对现代中国的意义。
  部分学者从历史范畴来阐释鲁迅与孔子的现代意义。陕西师大李继凯教授认为圣人孔子与巨人鲁迅对建构中华文化居功至伟,倘能将“孔子学院”更名为“孔鲁学院”,则更能彰显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总体实力。武汉大学陈国恩教授强调将鲁迅批孔纳入历史范畴来阐释,并以现代思想为指导发掘传统文化中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内容。北京大学高远东教授提出鲁迅接近儒家带有较多被动性和权宜成分,他在融会古今中外思想价值基础上构建的“立人”思想主要根源于墨家。泉州师范学院古大勇教授认为儒学和“鲁学”可以多元共处,謀求平等对话,对世界做出各自不同的贡献。四川大学周维东教授不仅阐明“反传统”话语的理论谱系,而且以鲁迅为例来说明“反传统”禁忌在中国形成的过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也有学者从具体文本入手谈鲁迅与孔子的关系。绍兴鲁迅纪念馆裘士雄研究馆员从对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的重新认识谈到当前如何传承、发扬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温州大学孙良好教授提出从子见南子事件看鲁迅和孔子关系,细化的史实辨析有利于拓展鲁迅研究的思路。运城学院袁少冲副教授通过细读原典梳理鲁迅“误读”孔子的四个类型,从而归纳五个“误读”原因,进而得出三点启示。
  有的学者从鲁迅及同时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展开议题。吉林大学王学谦教授主张用更为开阔的视角审视鲁迅生命意志与道家文化的内在关联。浙江外国语学院樊宝英教授认为鲁迅对《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多有传承和创新,并达成“活古化今”的现代性转换。绍兴文理学院卓光平副教授深入考察从王阳明到鲁迅所传承的狂者精神与文化血脉。绍兴文理学院孙海军副教授认为传统心学所推崇的狂狷人格透过习惯用语影响鲁迅对于理想人格的想象。浙江师范大学徐从辉副教授从新文化及其后期变动不居的场域,着力考察周氏兄弟对中国文化思想界先贤的态度及其思想变迁。
  鲁迅作品常读常新,鲁迅文本解读也是本次论坛聚焦所在。山东师范大学吕周聚教授提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与其小说创作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浙江工商大学范家进教授提出回望鲁迅乡土小说中的“新”与“旧”,从而揭示鲁迅对于“思想革命”主题的认同、质疑和超越。浙江师范大学潘正文教授提出从语言结构角度解读《孔乙己》多文本叠合现象。首都师范大学王家平教授通过生态学理念,揭示鲁迅作品富有大地诗学的旨趣和风味的生态学思想。浙江财经大学赵顺宏教授认为鲁迅杂文中融入大量的历史文献,潜含文学、精神史的脉络,自觉运用考据法使作品显示出无可辩驳的实证力量。温州大学彭小燕教授透过对慕课《鲁迅十五讲》的反思,提出鲁迅文本世界的意义内涵存在一个三重意义结构体。文献史料是鲁迅研究的载体,任何细小的发现与再阐释,或可推动鲁迅研究走向纵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董炳月研究员从跨界角度,探讨文学家鲁迅和美术家鲁迅的关系,独异的跨界视野有利于拓展鲁迅研究的路径。上海交大符杰祥教授详细地考证鲁迅与斯巴达文化的思想联系,有效增补鲁迅研究资料。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杨福泉教授对《坟·人之历史》中有关古代文献语言的若干词条注释的重新考察并厘定其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对准确理解《坟·人之历史》的内涵颇有助益。浙江师范大学王洪岳教授认为屈正平先生的鲁迅研究可谓是全方位的,在鲁迅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生平传记研究等领域均有建树。越秀外国语学院朱文斌教授介绍了东南亚华文文学中鲁迅精神的具体体现。
  “鲁迅与孔子”高端论坛既有对鲁迅研究前辈筚路蓝缕之功的肯定,也有对鲁迅研究院未来蓬勃发展的展望;既有思想史的宏观评述,又有历史细微处的个案考察;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回溯辨析,也有对异域文学的寻踪探察,充分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聚合碰撞,历史与文学的交融对话。
其他文献
2012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悦读天下书系海石子文丛书》中的第一本《史海泛舟》是河南作家协会会员申全贵的作品。  申全贵是我的同乡,也是我敬仰的兄长。20世纪70年代初,他在武汉铁路局机务段工作时,就常有诗文作品在许多报刊上发表,我因和全贵兄的弟弟是中学同学所以知道这位从家乡走出的“作家”、“秀才”,并读过他的作品,当时同样做着文学梦的我,私下将全贵兄引以为学习的榜样。后来全贵兄因婚姻回到家
2013年年初,北京、河北、上海、江苏等地灰霾多次来袭,PM2.5污染物引发的出行不便、健康威胁、环境恶化等问题备受关注。灰霾尚未解决,媒体惊爆多地无良企业向地下水层排污,有专家惊呼,我国现有清洁水资源不到三分之一……  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手打造美丽中国、梦想中国。我们要活下去,治理污染,保
【摘要】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究政策创新扩散的动机框架、机制和模式等。这对于政策实践与政策理论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当前政策变迁频繁且影响深远,亟须通过理论研究来对地方政府创新和扩散过程提供理论解释。但是,直接照搬西方理论并不可取。当前中国地方的政策试验层出不穷,对于这些政策现象所处的环境、参与主体、政策本身特征以及政策过程等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学者取得重大理论突破。在
【摘要】2015年底,东盟正式宣布建成东盟共同体,这标志着东盟经济跨入共同体时代。2015年11月,东盟出台了《202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为未来十年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制定了远景规划,并提出了东盟经济共同体十年建设的五大支柱。从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规划看,它与“一带一路”倡议有许多契合点,因而两者可以逐步实现战略对接。作为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成将对全球的地缘经济政治格局产生深
【摘要】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建立的网络新闻学习评议会自律模式契合了我国当前政府引导、行业发展和网民权益保护等各方的要求,为我国建立全国性的网络媒介评议机制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如果能将这种自律机制加以完善并且大力推广,将对规范全行业的职业道德行为,加强行业自律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媒介 行业自律 自律模式    在我国新闻媒介自律的实践中,很早就有了行业自律的规范,但是长期缺少有效的自律机制。
合理流动在高校教师管理中,具有调节供需矛盾、实现有效配置、促进价值创造、营造良好生态的功能,影响着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效率。合理的教师流动是打破学术近亲繁殖,促进学术创新的需要,也是激发教师活力,形成创新文化氛围的需要。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流动难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1.庸者不能出。我国学术人才流动市场发育滞后,高校尚未真正建立“能进能出”的机制,一定程度上成为超稳定机构。现行的人事管理框架下
摘 要:贾平凹的《带灯》不只反映了当下农村的问题,也可以读作一个“中国”的故事。基层政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营造政绩工程,公职人员半经纪化,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同时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维持稳定,依靠赢利型经纪控制社会,呈现出明显的内卷化趋势。社会上个人经济行为伦理大行其道,对原有的乡村伦理和人际关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基层政权建设的可能出路在于正确认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推进乡村的自治化
摘 要:1930年代流行于上海市民阶层的《现象》杂志,其内容主要聚焦都市以及都市中的两性关系,其作者与读者群体又集中于当时上海的普通市民,因此,以《现象》杂志为考察中心,便能在“左翼”和“新感觉派”的框限之外发现关于1930年代上海都市风貌与两性关系的别样景观。一方面,《现象》杂志以紊乱多样的形式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时紊乱的上海都市样态;另一方面,《现象》杂志除了表现都市男女为金钱所异化的两性关系外
1956年夏天,我在中文系毕业任教后,和李嘉言主任虽然不在同一个专业,但接触却逐渐多了起来。当时,国内的气氛一扫胡风事件所带来的政治阴影,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开始变得相对轻松。原来发行范围极小,带有神秘色彩的内部传阅的《参考消息》,这时,部分高级知识分子获得了订阅的资格。中文系李嘉言、万曼等教授都订阅了这份参考资料。但是,按照规定,《参考消息》仍然不得外传,不能由邮递员投递,必须由单位指派的专人直接
在2012年,笔者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不无激情的批评话语:“只要略微认真地留意一下当下时代的中国小说界,就不难发现,其实存在着一批尽管从来也没有引起过公众的高度注意,没有爆得大名,但却不仅长期默默无闻地坚持着小说创作,而且取得了不俗创作实绩的作家。我们这里所具体论及的河南作家墨白,显然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一位。大约与所谓先锋小说在1980年代中后期的兴盛一时同时,墨白就开始了自己具有突出实验性色彩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