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图书遭遇互联网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u38sbf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面对互联网浪潮,传统出版社仍在艰难地探索数字化生存之路。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支点》记者 倪伟杰
  在2014贵阳书博会湖南出版展区现场,“笨狼妈妈”汤素兰的现身令现场读者激动不已。汤素兰此行是来参加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举办的《笨狼的故事》20周年读者分享会暨数字版同步上线活动的。
  20年前,汤素兰刚学会用电脑写作。《笨狼的故事》的载体也只是图书和杂志。汤素兰说她怎么也不会想到《笨狼的故事》会在20年后转变为数字出版物,可以在手机上方便快捷地阅读。
  为《笨狼的故事》提供数字化阅读技术支持的是中国移动的“和阅读”。“和阅读”是中国移动于今年初在北京举行的2014中国数字传媒和阅读产业创新大会上发布的手机阅读品牌。中国移动有庞大的用户基数,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主流,“和阅读”顺势而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数字出版物流通渠道。
  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披露的有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其阅读基地网站月访问用户数突破了1.3亿,日平均点击量超过6亿次,产业合作伙伴近600家。
  面对互联网的来势汹汹,许多出版社也像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一样主动向数字化融合。参展贵阳书博会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刘宏燕对本刊记者说:“现在许多出版社都有数字出版部门,已经不能说出版社是在布局数字出版,而是对数字出版有了普遍认同。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
  互联网搅局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正在改造传统出版业。当出版遭遇技术,就会产生新的出版模式,比较典型的是众筹出版和自出版。
  自7月10日在京东众筹平台上线,到8月9日众筹结束,由中信出版社发起的《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书的众筹出版计划,先后得到4060名网友的投资,最后共筹集160余万元,刷新了京东众筹自成立以来的多项纪录。
  众筹一般由三方参与,即发起人、投资者以及连接两者的众筹平台。就像该项目发起人钟谷婷所说,这次众筹筹的不是新书,而是需求和资源。对于投资者来说,众筹结束后的一系列活动才是他们所需要的。众筹平台则在有创意项目而苦于没资金的一方和众多对创意项目有兴趣的一方之间搭建桥梁,从而使项目更好的落地,双方都获益。
  互联网的另一大功能,是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比如亚马逊就开始做自出版生意,因为它的掌门人贝佐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挡在消费者面前的专家们都会消失。对读者来说,挡在他们面前的专家就是图书出版编辑。亚马逊绕过出版社直接和作者接触,为作者提供一个出版平台。作者在这一平台发布作品,让作品直面读者。这就是自出版的模式。
  京东也在今年3月涉足自出版,推出“京东出版”。自2010年11月成立图书频道以来,京东在图书销售和用户消费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京东出版”旨在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消费群体做出定制化的出版模式,目前已出版了20多种图书。当当网与童话大王郑渊洁共同策划推出的家庭教育丛书,销售额超千万元。目前国内比较著名的自出版平台还有豆瓣阅读、网易云阅读和盛大文学等。
  在自出版过程中,作者全程参与出版,具有较高的话语权,在封面制作、书籍定价等方面有自主权,作品往往以电子书的形式直面读者。电子书的定价一般比纸质出版物要低很多,但因为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作者往往能获得更好的报酬。比如,美国女孩阿曼达·霍金依靠自出版崭露头角,成了畅销书作家。盛大文学更是捧红了诸如唐家三少等众多的网络文学写手。
  这些由互联网公司主导的新出版模式,已经让传统出版社变得可有可无。在数字化潮流的裹挟下,出版社正在自觉地探索数字化转型,期待找到一条数字化生存之路。
  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贵阳书博会期间,随处可见数字出版的影子。在中国出版集团和中国教育出版集团的展区内,时不时有读者在几台平板电脑前驻足,对内置的一些APP应用程序表示出浓厚兴趣,小读者们更是乐此不疲地划屏,遇上就不想走了。出版社工作人员介绍,这些APP就是出版社的数字出版成果。
  除了APP,记者还在书博会上遇见了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数据库、中华书局的中华经典古籍库等电子书专题数据库,看到了大佳网等数字出版平台以及云书网、九月网等集电商和数字阅读为一体的互联网平台,也见证了“中国全民阅读移动书库”的正式上线,还在东道主贵州出版展区中体验了“体感书屋”这种极具个性化的数字出版产品。
  书博会从最初单一的图书交易活动,发展到如今的集图书展销、行业交流、倡导全民阅读的一次重要文化盛宴,已经成为了中国图书出版行业的风向标。贵阳书博会上无处不在的数字出版,也在向我们宣告:数字出版似乎是出版行业的大势所趋。
  可是传统出版社对数字出版趋势是后知后觉的,一开始往往对数字出版物有抵触心理,认为数字出版物对纸质出版物会形成冲击,影响纸质出版物的销量。“不过现在很多出版集团都转变了观念,将纸质和电子出版物同步推出。”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移动复合出版平台项目经理祁兰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阅读成为主流。但祁兰柱表示真正能够用手机阅读的图书种类很少,细究起来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个是版权问题。数字出版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权利,比如信息网络出版权、转售权等都在第三方公司或者作者手中,出版社则没有这些权利,所以纸质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同步推出的也只是少数。还有就是制作成本问题。将一本纸质书制作成为数字产品,一般需要500—800元的费用,而数字产品一般只卖几块钱,如果市场对这款数字产品反响一般的话,制作单位要承担更多的成本。这也是出版社同步推出数字版时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中国出版行业中的“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在最新一期的“全球出版行业50强”中排名第14,可谓实力雄厚。目前旗下运营着多个专业数据库和数字出版平台,可祁兰柱直言还需要多点耐心:“我们每年会投入1000多万元到数字出版,目前还在不断投入,可是没有盈利。”   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多样,目前互联网广告、网络游戏和手机出版已经成了数字出版产业的三大巨头。数字出版不仅需要编辑出版业务,更需要技术支持。传统出版社因为技术的缺乏而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处于尴尬位置。具有内容优势的出版社却不太容易将纸质内容转化为数字内容,也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传统出版社还走在数字出版的路上,可谓任重道远。
  1.5时代
  “我们的目标是让纸质书更鲜活、更好读!”贵阳书博会安徽经纶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纶集团)的展台上围着一圈学生模样的读者,工作人员正热情地向读者介绍产品。读者一边翻着图书,一边拿出手机扫描书上的二维码。当然读者们不是在关注参展商的微信号,而是在用手机读书。记者注意到这些图书中隔三岔五就会出现一个二维码。
  作为民营出版力量的排头兵,经纶集团也在追随数字化的潮流,开始发力数字出版。这次在书博会上亮相的“扫扫看数字平台”(以下简称扫扫看),就是其数字出版的一大成果。经纶集团用了近2年时间将自己已出版的图书制作成了大量的数字内容,这些数字内容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APP学习软件等形式出现,另外又花了1年半时间搭建扫扫看这一数字出版平台。扫扫看被经纶集团冠以数字出版的1.5时代。那么什么是1.5时代呢?
  扫扫看项目经理刘志领介绍,如果说传统的纸质书处于1.0时代,而电子书处于2.0时代,那么扫扫看就处于1.5时代。读者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进入到扫扫看数字平台,可查看到音频、视频等数字内容。这些数字内容是纸质内容的数字化呈现,可加深读者印象,实现内容增值。而读者的每一次扫描,扫扫看都会记录下来,形成庞大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经纶集团可根据读者的喜好出版纸质书,亦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内容服务。“数字出版1.5时代是以纸质书为基石,加入互联网技术以后,使出版更加完善。”刘志领说。
  如果以前的纸质书阅读多少显得呆板的话,那么扫扫看立马使阅读变得精彩起来。读者体验增强了,图书销量也就上去了。目前扫扫看大约有10%的数字内容需付费查看,读者可根据需要购买付费内容,而这也是一个盈利点。刘志领说,扫扫看自今年4月8日上线以来,现在日均扫描量已经突破10万,而经纶集团图书销量也在去年基础上增长了40%。
  扫扫看开创的数字出版1.5时代不仅从传统出版出发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更是在数字出版的丛林中走出一条盈利之路。而这也说明,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之间,合作大于竞争。
  还是“内容为王”
  当数字出版大势所趋,有人认为它是会革传统出版的命,传统出版社将会遭遇如实体书店一般的命运。可当记者就这一观点询问多位贵阳书博会参展出版社相关负责人时,他们的回答很一致:数字出版确是大势所趋,可纸质出版不会消亡。这也与前瞻产业研究院在《2014—2018中国图书出版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的观点一致:传统方兴未艾,数字大势所趋。
  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资源部主任吴宏亚认为,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各有各的优势,未来两者将走向融合。纸质图书除了人们一直在强调的阅读体验感外,更有一种典藏的价值。数字出版内容则由于技术的帮助而得到广泛传播,读者可即时获取知识,知识的更新较纸质图书更加迅捷。传统出版社拥有纸质书出版优势,不可能一下子就转向数字出版,出版社继续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会成立专门的数字出版事业部,发展数字出版,并为传统出版服务。
  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是湖北长江传媒出版集团于2009年全资成立的一个子公司,专业从事数字出版,为集团内的出版社提供数字化服务。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在贵阳书博会的媒体见面会上说了这样意味深长的话:“我们处在一个传承和更替的时代,既可以享有传统出版丰富的成果,又可以同时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丰富成果。到目前为止,数字出版平台所需要的绝大多数内容还来自于传统出版的转换,还依赖于传统出版的人才,所以未来真正强势的出版集团,一定会在内容为王中占有先机。”
  对出版社来说,因为恐为人后,所以开启了数字化生存模式,数字化转型是顺势而为,但也不要忘记自身的真正优势所在,以免遭遇“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尴尬。(支点杂志2014年10月刊)
其他文献
纸媒的冬天已经从欧美蔓延到了中国。有迹象表明,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业已从量变进入质变阶段,如果说过去互联网是在一点点蚕食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一步步削弱传统媒体的服务能力、运营能力,那么现在互联网正在从根本上瓦解传统媒体的生命力、生存力。  尤其是今年以来传统媒体人早逝的消息密集发生,为本就充斥着焦虑氛围的传统媒体圈更添悲情底色。7月初,年仅48岁的郑州报业副总编辑陶玉亮英年早逝。微信朋友圈
期刊
核心提示:随着“药旅联动”战略的发展,蕲春正在思索如何整合资源让中医药产业真正做出特色。  张军期待着10月中下旬在湖北蕲春召开的“第24届李时珍药物交易会”(以下简称“药交会”)。  作为蕲春县中药材生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军发现,自2011年第21届药交会在湖北李时珍中药材市场(由蕲州迁至漕河)举办以来,当地中药材交易量持续攀升。此外,与去年相比,蕲春县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各类医药企业规模和医药总
期刊
中国已步入全民创业的新时代。就拿我所生活的城市武汉来说,创业氛围与几年前相比有了极大的改观。现在,武汉的梦想是争当中国乃至世界的“创业之都”。  前不久出炉了一项调查数据:武汉地区拥有工商业的家庭占比为17%,高于华中其他省会城市的平均水平13.1%和中国其他省会城市的15.6%。这个消息让武汉人倍感振奋。  武汉是有商业基因的。汉口早在明清时期已成为闻名天下的商业重镇,“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
期刊
核心提示:针对老年人需求,“生活圈”把养老院的专业服务项目引进居民小区,为社区老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支点》记者 刘真真  作为中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上海在养老模式探索上先人一步,不论是政策引导还是养老服务配套,都值得借鉴。  “乐龄生活圈”  静安区是最早尝试居家养老模式的试点城区。作为上海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至2013年底,该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0.6%,
期刊
“冰桶挑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结果快被“骂死”。有批评者说,“冰桶挑战”快被中国的土豪们“玩死”了,土豪们只管炒作,只管营销,只管娱乐,忘记了运动的宗旨和初心,忽视了那些被病痛折磨的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患者,让这项运动蒙羞。  批评最激烈的是一些“公益慈善原教旨主义者”。“这不正统”,他们批评说,“容易走入娱乐至死的歪路。慈善呢?公益呢?你们内心的真爱呢?”这些批评既不入情也不在理。世界
期刊
核心提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三一开了个好头。  “美国人曾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自由竞争的全球化美好图景,但现实并非完全如此。” 前不久,三一重工(下称三一)总裁向文波在其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说。  尽管该文只字未提三一在美国打的那场官司,但大家都明白他说这句话背后的故事。  几个月前,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裁定,三一在美子公司罗尔斯公司起诉奥巴马政府和美国外国投资审
期刊
经济增长要挤掉水分,强调“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从实质上讲就是要告别单纯的GDP崇拜。  仅以GDP作为标准,并不能完整判断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接近10%。随着GDP总量的不断扩大,中国赶超日本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人均GDP水平、产业结构、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为多年来粗放的发展模式付出了巨大的环
期刊
核心提示:政府是扶贫的主体,市场只是“润滑剂”。失去政府支持,纯粹的“帮助穷人”只可能是一纸空谈;小额贷款过度商业化,将会偏离扶贫的公益初衷。  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贷款难,一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二十国峰会、玛雅宣言等均把“普惠金融”提到关系20多亿贫困人口的重要高度。  “普惠金融”概念由联合国于2005年宣传小额信贷年时提出,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大力推行,旨在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
期刊
张天弓先生是书法界一流的理论家,以书法理论研究而蜚声书坛。在获得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之后,他有感而发:“读一点理论,读一点书法史,可以提高判断力和眼力;读一点文史哲,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可以提升作品的内涵。”  张天弓从小兴趣广泛,从最初的文学梦,到后来爱上哲学和美学,让他产生了写一本书法美学书籍的想法,而后在1988年创作了一本《书法学习心理学》。这本如今被誉为书法理论界的“奇书”,受到
期刊
核心提示:从中国经济寻找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看,不能过多地对民营银行横挑鼻子竖挑眼,应采取较宽容的态度,允许其在一定程度上试错。  《支点》记者 袁阳平  首批三家民营银行已经启航,还有多家民营银行在申报的路上。  然而,与中国各地争办民营银行热潮一路相随的,是对民营银行的各种争议。民营银行的诞生,能否破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民营银行是否会破产,一旦破产储户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是否会波及中国的金融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