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我国也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时期,社会的变迁,竞争的加剧,增加了人们适应上的困难。优胜劣汰,心理不健康者比过去更容易被社会所淘汰。面对如此严峻的现象,高度重视和加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成为了每个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学生;家长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及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据近几年对几所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多达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而且有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多元化,反映在学生心理方面的内容也就日益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是很丰富的,具体的做法也各有不同,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紧张的生活和繁忙的工作,给人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教师难免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人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此外,学校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只有掌握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教师以健康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言行
人格魅力是人际间相互吸引的一种决定性因素。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对老师尊重、信任甚至崇拜,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看齐,以老师为榜样。“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信。良好形象的建立,最核心的基石是“爱和人格”‘。
教师应爱学生。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教师看学生,应如妈妈看孩子,有了这份受心,我们就有了对学生的接纳、期待、鼓励、宽容、耐心。“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人民教师启能不爱小淘气?”对于老师来说,施与学生爱在一言一行之间完成很容易。但对于那些生长在特殊环境——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来说,得到一份真正的母亲或父亲般的爱很不容易。谚语云:“鸣锣和响鼓尽管震耳欲聋,却不如管弦丝竹扣人心弦;专横和暴躁尽管令人可畏,却不如柔言慢悟沁人心脾”。师爱犹如一剂良药,能治愈学生内心的创伤;师爱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教师应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正如有人所说的:“说服人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真理的力量,一种是人格的力量。”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教师的献身精神、责任感,教师的乐学务实,教师的情趣爱好,教师的善良真诚,都是教师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的潜在力量。
三、豐富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课堂是主渠道
心理教育的起步阶段,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课堂之中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因为,我们的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如何更有效地被学生理解、掌握,都必须以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因而,心理教育不单应列入课程表中,更应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树立起正确的心理教育观.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人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耳标和教学计划。
l、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面,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如通过语言领域《打电话》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小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通过社会领域《我不怕,我勇敢》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懂得生活中什么是勇敢,学做勇敢的孩子,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2、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像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辅助
我们说,心理教育要教,同时学生要乐于接受,因而,形式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们主张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效果。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活动可以有以下形式:
1、课间学生自发组织或活动课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低年级为重点)。如学生通过玩“学做解放军”、“过家家”、“超市”、“儿童医院”等角色游戏,既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小学生的交往能力;玩“插塑”游戏时,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收拾玩具,玩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培养了小学生的责任感。
2、举办各类主题班会。一系列主题班会的召开都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集德育、智育、心理教育于一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自编自演,主动参与其中。
3、利用我国丰富的节日、纪念日组织文艺活动。
4、举办系列读书活动,选出优秀书目规定学生阅读,并举办读书比赛。学生对这些针对他们年龄特征而写的书十分感兴趣,从中既学到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且培养了良好的审美情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沟通是一种美丽。教师是家庭与学校、学校与学生的桥梁,通过与家长的交际和沟通,协调好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1、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做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使家长对其有更深的认识。
3、通过家校联系栏,向家长介绍近段各平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
4、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
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了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教师同家长的沟通,既是一种美丽,又是一种必须。只有这样,平行线才能永远相交,水流才能永远歌唱,人们才能永远和睦。
俗话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为了使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教师及家长的责任义不容辞。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学生;家长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及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据近几年对几所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多达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而且有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多元化,反映在学生心理方面的内容也就日益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是很丰富的,具体的做法也各有不同,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紧张的生活和繁忙的工作,给人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教师难免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人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此外,学校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只有掌握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教师以健康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言行
人格魅力是人际间相互吸引的一种决定性因素。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对老师尊重、信任甚至崇拜,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看齐,以老师为榜样。“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信。良好形象的建立,最核心的基石是“爱和人格”‘。
教师应爱学生。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教师看学生,应如妈妈看孩子,有了这份受心,我们就有了对学生的接纳、期待、鼓励、宽容、耐心。“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人民教师启能不爱小淘气?”对于老师来说,施与学生爱在一言一行之间完成很容易。但对于那些生长在特殊环境——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来说,得到一份真正的母亲或父亲般的爱很不容易。谚语云:“鸣锣和响鼓尽管震耳欲聋,却不如管弦丝竹扣人心弦;专横和暴躁尽管令人可畏,却不如柔言慢悟沁人心脾”。师爱犹如一剂良药,能治愈学生内心的创伤;师爱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教师应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正如有人所说的:“说服人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真理的力量,一种是人格的力量。”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教师的献身精神、责任感,教师的乐学务实,教师的情趣爱好,教师的善良真诚,都是教师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的潜在力量。
三、豐富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课堂是主渠道
心理教育的起步阶段,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课堂之中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因为,我们的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如何更有效地被学生理解、掌握,都必须以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因而,心理教育不单应列入课程表中,更应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树立起正确的心理教育观.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人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耳标和教学计划。
l、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面,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如通过语言领域《打电话》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小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通过社会领域《我不怕,我勇敢》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懂得生活中什么是勇敢,学做勇敢的孩子,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2、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像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辅助
我们说,心理教育要教,同时学生要乐于接受,因而,形式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们主张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效果。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活动可以有以下形式:
1、课间学生自发组织或活动课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低年级为重点)。如学生通过玩“学做解放军”、“过家家”、“超市”、“儿童医院”等角色游戏,既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小学生的交往能力;玩“插塑”游戏时,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收拾玩具,玩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培养了小学生的责任感。
2、举办各类主题班会。一系列主题班会的召开都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集德育、智育、心理教育于一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自编自演,主动参与其中。
3、利用我国丰富的节日、纪念日组织文艺活动。
4、举办系列读书活动,选出优秀书目规定学生阅读,并举办读书比赛。学生对这些针对他们年龄特征而写的书十分感兴趣,从中既学到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且培养了良好的审美情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沟通是一种美丽。教师是家庭与学校、学校与学生的桥梁,通过与家长的交际和沟通,协调好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1、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做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使家长对其有更深的认识。
3、通过家校联系栏,向家长介绍近段各平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
4、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
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了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教师同家长的沟通,既是一种美丽,又是一种必须。只有这样,平行线才能永远相交,水流才能永远歌唱,人们才能永远和睦。
俗话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为了使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教师及家长的责任义不容辞。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