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色建筑,就是一种以实现节能环保、高效并健康功能的,与自然生态环境能够相辅相成,维护能源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及再利用的建筑体。这是建筑业高速发展赋予建筑的全新理念。让建筑回归自然,将自然融入建筑,最大化地实现生态的可持续与能源利用的整合发展,这便是“绿色建筑”的时代使命。本文探讨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方法
绿色建筑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不断濒临失衡的危险现状所寻求的理智战略,它告诫人们必须重建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但是绿色建筑观念并未步入平常百姓,因此政府大力宣传绿色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从而逐渐增加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催生各种绿色建筑人才,设计人才的出现,形成有效循环。
一、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1、系统协同性原则
绿色建筑是其与外界环境共同构成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特征,构成系统的各相关要素需要关联耦合、协同作用以实现高效、可持续、最优化的实施和运营;绿色建筑是在建筑运行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多学科领域交叉、跨越多层级尺度范畴、涉及众多相关主体、硬科学与软科学共同支撑的系统工程。
2、 地域性原则
应密切结合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资源经济状况和人文特质,分析、总结和吸纳地域传统建筑应对资源和环境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策略,因地制宜地制订与地域特征紧密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设计标准和技术导则,选择匹配的技术。
3、 高效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应着力提高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以减少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及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小污染排放和垃圾生成量,降低环境干扰。
4、 自然性原则
强调在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原生生态系统的保护, 避免和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尽可能保持原有生态基质、廊道、板块的连续性;对受损和退化生态系统采取生态修复和重建措施; 对在建设过程中造成生态系统破坏的情况,采取生态补偿措施。在建筑室内环境调控设计中,采用适宜的措施引入自然要素。
5、 健康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应通过对建筑室外环境营造和室内环境调控, 构建有益于人的生理舒适健康的建筑热、声、光和空气质量环境,以及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空间场所和氛围。
6、 经济性原则
基于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费用的估算,以及评估设计方案投入和产出,绿色建筑设计应提出有利于成本控制、具有经济运营现实可操作性的优化方案,进而根据具体项目的经济条件和要求选用技术措施,在优先采用被动式技术的前提下,实现主动式技术与被动式技术的相互补偿和协同运行。
7、 进化性原则(弹性原则、动态适应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技术更新、持续进化的可能性,并采用弹性的、对未來发展变化具有动态适应性的策略, 为后续技术系统的升级换代留出操作接口和载体,保障新系统与原有设施的协同运行。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1、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建筑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光既可以节约大量的照明能耗,而且阳光还可以杀毒消菌,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自然采光就是将日光通过一定的技术用于白天室内的照明,并保证其照明质量比人工光源优质。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也十分重要,它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自然通风有夏季穿堂风,它不仅施工简单易行,更重要的是它减少了夏季用于空调的能耗。因为其本身够通过空气对流能够带走室内的高温气体、潮湿气体、污浊气体,取而代之的是外界新鲜干净的空气,给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通常是相互结合的,一般来说可根据建筑和当地气候的实际情况在房间或者中庭顶部开设窗户,在采光的同时,由于室内外的风压和热压,形成有条不紊的自然风。
2、改善外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
外围护结构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因此保证建筑节能绿色的特点就必须对外围护结构采取节能措施。例如使用保温隔热材料。不同气候的条件对建筑的外围护结构的要求不同,通常来说,气候越是寒冷的地区的建筑,其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要求越高,此时需要在结构中使用传热系数较小的保温功能较高的隔热材料,以减小外界冷空气对室内的影响。目前国内建筑通常采用复合墙体的方法来实现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即将保温材料融和到墙体结构内部,使结构在具备传统意义上的承重功能的同时,保证其保温功能,并且避免了墙壁过厚。
3 、对资源要进行合理利用
(1)对清洁能源的相关利用;清洁能源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能源。可再生的、消耗后可得到恢复,或非再生的(如风能、水能、天然气等)及经洁净技术处理过的能源(如洁净煤油等)。它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这些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对建筑设计来说,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十分重要的能源之一,太阳能(Solar Energy),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但在化石燃料减少下,才有意把太阳能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
(2)对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新中国建立后,逐步建起废旧原材料回收利用的两套管理体系。属于企业、机关、部队处理的大宗统配物资(主要是废金属),由物资系统统一回收管理;城乡居民的废旧金属和布、棉、麻、纸、骨、玻璃、塑料等其他废旧工业原材料由供销合作社系统回收管理。金属和非金属主要废旧原材料,均按统配物资和非统配物资的管理制度,由省计委按国家规定统一分配,按计划调拨;或由省计委平衡计划,安排调拨,所以要加大对建筑工程中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
(3)可再生材料的利用;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较少建筑的投资,还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4) 水资源的利用;雨水的收集与污水处理的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景观水景等改善建筑生态环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
总之,绿色建筑在提高建筑的舒适性的同时可以节约资源、降低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使建筑更加环保,更加经济适用。在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正确发展目标的今天,绿色建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设计师而言,必须开阔眼界,积极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在设计项目上采用适当的设计手段,设计出因地制宜的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周皓. 浅析绿色办公建筑的设计方法[J]. 科技风. 2010(09)
[2]高峰. 浅析建筑设计中的绿色设计趋势[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32)
[3]樊涛. 浅析室内“绿色设计”[J]. 科技经济市场. 2008(11)
[4]叶耀先. 绿色设计应遵循“三最”原则[J]. 城市住宅. 2011(09)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方法
绿色建筑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不断濒临失衡的危险现状所寻求的理智战略,它告诫人们必须重建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但是绿色建筑观念并未步入平常百姓,因此政府大力宣传绿色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从而逐渐增加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催生各种绿色建筑人才,设计人才的出现,形成有效循环。
一、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1、系统协同性原则
绿色建筑是其与外界环境共同构成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特征,构成系统的各相关要素需要关联耦合、协同作用以实现高效、可持续、最优化的实施和运营;绿色建筑是在建筑运行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多学科领域交叉、跨越多层级尺度范畴、涉及众多相关主体、硬科学与软科学共同支撑的系统工程。
2、 地域性原则
应密切结合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资源经济状况和人文特质,分析、总结和吸纳地域传统建筑应对资源和环境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策略,因地制宜地制订与地域特征紧密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设计标准和技术导则,选择匹配的技术。
3、 高效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应着力提高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以减少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及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小污染排放和垃圾生成量,降低环境干扰。
4、 自然性原则
强调在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原生生态系统的保护, 避免和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尽可能保持原有生态基质、廊道、板块的连续性;对受损和退化生态系统采取生态修复和重建措施; 对在建设过程中造成生态系统破坏的情况,采取生态补偿措施。在建筑室内环境调控设计中,采用适宜的措施引入自然要素。
5、 健康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应通过对建筑室外环境营造和室内环境调控, 构建有益于人的生理舒适健康的建筑热、声、光和空气质量环境,以及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空间场所和氛围。
6、 经济性原则
基于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费用的估算,以及评估设计方案投入和产出,绿色建筑设计应提出有利于成本控制、具有经济运营现实可操作性的优化方案,进而根据具体项目的经济条件和要求选用技术措施,在优先采用被动式技术的前提下,实现主动式技术与被动式技术的相互补偿和协同运行。
7、 进化性原则(弹性原则、动态适应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技术更新、持续进化的可能性,并采用弹性的、对未來发展变化具有动态适应性的策略, 为后续技术系统的升级换代留出操作接口和载体,保障新系统与原有设施的协同运行。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1、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建筑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光既可以节约大量的照明能耗,而且阳光还可以杀毒消菌,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自然采光就是将日光通过一定的技术用于白天室内的照明,并保证其照明质量比人工光源优质。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也十分重要,它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自然通风有夏季穿堂风,它不仅施工简单易行,更重要的是它减少了夏季用于空调的能耗。因为其本身够通过空气对流能够带走室内的高温气体、潮湿气体、污浊气体,取而代之的是外界新鲜干净的空气,给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通常是相互结合的,一般来说可根据建筑和当地气候的实际情况在房间或者中庭顶部开设窗户,在采光的同时,由于室内外的风压和热压,形成有条不紊的自然风。
2、改善外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
外围护结构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因此保证建筑节能绿色的特点就必须对外围护结构采取节能措施。例如使用保温隔热材料。不同气候的条件对建筑的外围护结构的要求不同,通常来说,气候越是寒冷的地区的建筑,其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要求越高,此时需要在结构中使用传热系数较小的保温功能较高的隔热材料,以减小外界冷空气对室内的影响。目前国内建筑通常采用复合墙体的方法来实现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即将保温材料融和到墙体结构内部,使结构在具备传统意义上的承重功能的同时,保证其保温功能,并且避免了墙壁过厚。
3 、对资源要进行合理利用
(1)对清洁能源的相关利用;清洁能源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能源。可再生的、消耗后可得到恢复,或非再生的(如风能、水能、天然气等)及经洁净技术处理过的能源(如洁净煤油等)。它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这些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对建筑设计来说,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十分重要的能源之一,太阳能(Solar Energy),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但在化石燃料减少下,才有意把太阳能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
(2)对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新中国建立后,逐步建起废旧原材料回收利用的两套管理体系。属于企业、机关、部队处理的大宗统配物资(主要是废金属),由物资系统统一回收管理;城乡居民的废旧金属和布、棉、麻、纸、骨、玻璃、塑料等其他废旧工业原材料由供销合作社系统回收管理。金属和非金属主要废旧原材料,均按统配物资和非统配物资的管理制度,由省计委按国家规定统一分配,按计划调拨;或由省计委平衡计划,安排调拨,所以要加大对建筑工程中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
(3)可再生材料的利用;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较少建筑的投资,还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4) 水资源的利用;雨水的收集与污水处理的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景观水景等改善建筑生态环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
总之,绿色建筑在提高建筑的舒适性的同时可以节约资源、降低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使建筑更加环保,更加经济适用。在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正确发展目标的今天,绿色建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设计师而言,必须开阔眼界,积极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在设计项目上采用适当的设计手段,设计出因地制宜的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周皓. 浅析绿色办公建筑的设计方法[J]. 科技风. 2010(09)
[2]高峰. 浅析建筑设计中的绿色设计趋势[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32)
[3]樊涛. 浅析室内“绿色设计”[J]. 科技经济市场. 2008(11)
[4]叶耀先. 绿色设计应遵循“三最”原则[J]. 城市住宅.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