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泌尿系结石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微创手术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结石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切开取石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尿量、手术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微创手术在治疗泌尿系结石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微创手术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症,主要发病在肾脏、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等器官内,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绞痛和血尿。双侧上尿路梗阻给患者身体带来沉重负担,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肾积水现象,如治疗不及时,极易衍变为尿毒症,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担和影响[1]。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结石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结石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5岁~67岁,平均年龄(44.25±12.03)岁。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27岁~70岁,平均年龄(49.23±15.12)岁。主要症状表现为腰痛、发热、浮肿以及血尿等。观察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切开取石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经B超、CT以及X光线腹部平片检查,诊断为上尿路结石,其中85例为阳性结石,35例为阴性结石,结石最小为0.2cm×0.5cm,最大为0.9cm×2.8cm。少尿患者26例,少尿时间为5~15d,尿量为120~280ml,无尿12例,无尿时间为1~2.5d。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法,采用输尿管镜手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在患者膀胱处作为截石位,在腰部做麻醉处理,将输尿管镜置入膀胱,观察其三角区内的情况,进行简单一侧处理,在输尿管口采用上挑式插入4F输尿管导管,将尿道口上唇翻起,将镜体反转插入进去,透过膀胱壁反转,逐渐达到结石下方,在碎石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水压,以免将结石渗入肾盂,启动碎石机进行碎石。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持续引流,观察患者的输尿管导管情况,患者的肾功能恢复后,考虑手术取石或体外冲击碎石[2]。
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取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h尿量、手术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恢复正常,止血成功并且肾功能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止血基本成功并且肾功能改善良好。③无效:患者症状无减轻或加重,止血失败,肾功能无好转。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分析
由表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尿量、手术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的比较分析
由表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的比较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显效与无效以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微创手术治疗中输尿管镜的发展,传统的手术方式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治疗的地位已被逐渐取代,成为当前治疗泌尿结石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手术方法较传统的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创伤面积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以及碎石效果高等优点[3]。本文通过对120例泌尿系结石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尿量、手术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的比较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显效与无效以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看出,微创手术对治疗泌尿系结石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华.肾内科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08(15),11:43-45.
[2]李飞,陆鲲,刘加军.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06(11),07:953-955.
[3]梁建奇,林灼怡,黄蔚山,等.微创治疗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03(05),08:729-731.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微创手术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症,主要发病在肾脏、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等器官内,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绞痛和血尿。双侧上尿路梗阻给患者身体带来沉重负担,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肾积水现象,如治疗不及时,极易衍变为尿毒症,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担和影响[1]。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结石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结石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5岁~67岁,平均年龄(44.25±12.03)岁。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27岁~70岁,平均年龄(49.23±15.12)岁。主要症状表现为腰痛、发热、浮肿以及血尿等。观察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切开取石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经B超、CT以及X光线腹部平片检查,诊断为上尿路结石,其中85例为阳性结石,35例为阴性结石,结石最小为0.2cm×0.5cm,最大为0.9cm×2.8cm。少尿患者26例,少尿时间为5~15d,尿量为120~280ml,无尿12例,无尿时间为1~2.5d。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法,采用输尿管镜手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在患者膀胱处作为截石位,在腰部做麻醉处理,将输尿管镜置入膀胱,观察其三角区内的情况,进行简单一侧处理,在输尿管口采用上挑式插入4F输尿管导管,将尿道口上唇翻起,将镜体反转插入进去,透过膀胱壁反转,逐渐达到结石下方,在碎石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水压,以免将结石渗入肾盂,启动碎石机进行碎石。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持续引流,观察患者的输尿管导管情况,患者的肾功能恢复后,考虑手术取石或体外冲击碎石[2]。
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取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h尿量、手术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恢复正常,止血成功并且肾功能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止血基本成功并且肾功能改善良好。③无效:患者症状无减轻或加重,止血失败,肾功能无好转。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分析
由表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尿量、手术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的比较分析
由表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的比较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显效与无效以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微创手术治疗中输尿管镜的发展,传统的手术方式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治疗的地位已被逐渐取代,成为当前治疗泌尿结石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手术方法较传统的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创伤面积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以及碎石效果高等优点[3]。本文通过对120例泌尿系结石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尿量、手术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的比较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显效与无效以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看出,微创手术对治疗泌尿系结石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华.肾内科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08(15),11:43-45.
[2]李飞,陆鲲,刘加军.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06(11),07:953-955.
[3]梁建奇,林灼怡,黄蔚山,等.微创治疗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03(05),08:729-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