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的数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里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所有的数学题都是基于数学计算之上,所以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数学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方程式;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逻辑发展水平比较低,对于几何知识中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等这类数学方程式的运算和推导存在很大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使学生提高解方程这类数学题的能力。以下就是我对怎样提高学生解数学方程知识的一些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有关解方程教学时,大多都是给学生灌输解题方法,或是举出一些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去计算,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解方程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先去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方法一般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比如乘法口诀。然后老师再让学生大量的进行一些乘法算式的练习,这种机械式练习虽然能够让学生快速、准确的算出正确答案,但是却限制了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和提升。而情景教学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去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扩展学生思维的效果[1]。
在情景教学时,教师尽量设计一些贴切实际生活的例子,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比如在进行乘法口诀的教学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情景问题:“假如你跟爸爸妈妈去逛超市,然后你看见了你最喜欢吃的苹果,你跟妈妈说你想买苹果,然后妈妈就捡了6个苹果,去称称的时候价格显示是10块钱,那妈妈问你每个个苹果多少钱啊,平均分给我们一家3个人的话,每个人能分到几个,如果能算出来就给你买?”通过这个小情景将乘法计算文字化,情景化,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并且主动去思考,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
(二)典型事例催生兴趣
教師在教学的时候要多应用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小故事,然后设置一些相关的小问题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的参与讨论,这样不仅能够烘托课堂的气氛,还能够巧妙的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们从快乐中学到知识,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外活动增添兴趣
这个阶段的学生性格比较火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然后进行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小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进行一些巧算、速算、抢答等比赛,这样不仅能从小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增强小学生计算基本功
(一)计算基本功
虽然说不能让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但是口算的基本功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学生应该将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加法、减法 ;表内乘除法 ;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的加减法 ;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这些基本功牢记并学会应用,这为他们方程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运算效率[2]。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从最基本的口算抓起,口算是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所以只有学生的口算基础扎实了才能提高数学计算的速度,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练习口算的方法和技巧。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激发学生计算思维
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设置一些小疑问,比如: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给出了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们都说了很多办法,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将两个图形割开,把它们的平面重合在一起比较”,还有的学生说:“用面积测量法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学生们积极主动思考后,又提出新问题,“那如果我们想要测量我们学校的总面积,用这种方法还适用吗,如果不适用,同学们还有什么更好,更简便的方法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们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通过这种疑问式的课学导入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开拓学生的思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养成一个好的、正确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数学计算题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做到认真省题,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省题的时候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 ;二想就是想运算顺序和简便方法 ;三算就是认真计算不分心 ;五查就是认真检查不犯错[3]。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很多学生在平时计算练习的时候演算步骤凌乱,有点时候遇到解题步骤多的计算时,计算的数据过于凌乱,算着算着就看不清自己所算的过程了,导致计算过程耗时较长,还容易出错,。因此,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在演算过程中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这样在检查计算过程时就方便、明朗了,阅卷老师看着也舒心。
3、培养耐心检验的习惯:检验也是数学计算中最重要、最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在计算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紧张或是其他原因出现一些错误而当时没有发现,所以计算结束以后一定要认真检验,把检验变成一种内在需要,这样不仅对数学计算有好处,也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4、建立病题卡的习惯,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学生建立病题卡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有针对性的总结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4]。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比较紧密的学科,它不同于其他科目,不只是要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还要熟练掌握并应用,做到举一反三的,数学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变式思维。因此,教师不仅要运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对方程计算的兴趣,更重要的要陪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数学计算效率;扩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等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美花.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 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4):56-57.
[2]刘彪.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J]. 小作家选刊,2016(19):105-106.1671-0487.2016.19.157.
[3]刘小兵.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J]. 读写算(教研版),2015(14):244-244.
[4]钟春引.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J]. 语文课内外,2017(36):234. 1672-1896.2017.36.233.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方程式;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逻辑发展水平比较低,对于几何知识中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等这类数学方程式的运算和推导存在很大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使学生提高解方程这类数学题的能力。以下就是我对怎样提高学生解数学方程知识的一些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有关解方程教学时,大多都是给学生灌输解题方法,或是举出一些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去计算,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解方程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先去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方法一般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比如乘法口诀。然后老师再让学生大量的进行一些乘法算式的练习,这种机械式练习虽然能够让学生快速、准确的算出正确答案,但是却限制了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和提升。而情景教学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去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扩展学生思维的效果[1]。
在情景教学时,教师尽量设计一些贴切实际生活的例子,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比如在进行乘法口诀的教学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情景问题:“假如你跟爸爸妈妈去逛超市,然后你看见了你最喜欢吃的苹果,你跟妈妈说你想买苹果,然后妈妈就捡了6个苹果,去称称的时候价格显示是10块钱,那妈妈问你每个个苹果多少钱啊,平均分给我们一家3个人的话,每个人能分到几个,如果能算出来就给你买?”通过这个小情景将乘法计算文字化,情景化,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并且主动去思考,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
(二)典型事例催生兴趣
教師在教学的时候要多应用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小故事,然后设置一些相关的小问题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的参与讨论,这样不仅能够烘托课堂的气氛,还能够巧妙的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们从快乐中学到知识,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外活动增添兴趣
这个阶段的学生性格比较火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然后进行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小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进行一些巧算、速算、抢答等比赛,这样不仅能从小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增强小学生计算基本功
(一)计算基本功
虽然说不能让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但是口算的基本功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学生应该将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加法、减法 ;表内乘除法 ;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的加减法 ;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这些基本功牢记并学会应用,这为他们方程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运算效率[2]。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从最基本的口算抓起,口算是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所以只有学生的口算基础扎实了才能提高数学计算的速度,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练习口算的方法和技巧。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激发学生计算思维
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设置一些小疑问,比如: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给出了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们都说了很多办法,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将两个图形割开,把它们的平面重合在一起比较”,还有的学生说:“用面积测量法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学生们积极主动思考后,又提出新问题,“那如果我们想要测量我们学校的总面积,用这种方法还适用吗,如果不适用,同学们还有什么更好,更简便的方法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们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通过这种疑问式的课学导入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开拓学生的思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养成一个好的、正确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数学计算题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做到认真省题,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省题的时候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 ;二想就是想运算顺序和简便方法 ;三算就是认真计算不分心 ;五查就是认真检查不犯错[3]。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很多学生在平时计算练习的时候演算步骤凌乱,有点时候遇到解题步骤多的计算时,计算的数据过于凌乱,算着算着就看不清自己所算的过程了,导致计算过程耗时较长,还容易出错,。因此,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在演算过程中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这样在检查计算过程时就方便、明朗了,阅卷老师看着也舒心。
3、培养耐心检验的习惯:检验也是数学计算中最重要、最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在计算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紧张或是其他原因出现一些错误而当时没有发现,所以计算结束以后一定要认真检验,把检验变成一种内在需要,这样不仅对数学计算有好处,也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4、建立病题卡的习惯,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学生建立病题卡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有针对性的总结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4]。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比较紧密的学科,它不同于其他科目,不只是要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还要熟练掌握并应用,做到举一反三的,数学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变式思维。因此,教师不仅要运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对方程计算的兴趣,更重要的要陪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数学计算效率;扩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等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美花.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 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4):56-57.
[2]刘彪.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J]. 小作家选刊,2016(19):105-106.1671-0487.2016.19.157.
[3]刘小兵.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J]. 读写算(教研版),2015(14):244-244.
[4]钟春引.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J]. 语文课内外,2017(36):234. 1672-1896.2017.3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