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业标准的理念、理解与行动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ite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校长职业的规范性标准。《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为进一步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为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未来方向,提供了行为准则。把握《标准》的基本理念,理解《标准》的基本要义,将有助于校长更好地依据《标准》主动进行专业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7-0021-04
  2013年2月4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教师[2013]3号)(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发的第一个校长专业标准,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基础性、规范性文件。校长专业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标志我国校长队伍建设和管理走上了科学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不仅明确和规范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专业素质要求,而且指明了校长专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不仅是校长任职资格条件和考核评价指标,引领校长专业化发展、衡量评价校长专业性程度的依据和标尺,而且是校长进行学校管理、自我主动专业发展、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一、校长角色定位:厘定校长专业标准的基本前提
  校长的角色定位是制定校长专业标准的基础和前提。中小学校长是什么样的角色?目前人们有多种不同的认识,如校长是领导者、经营者、管理者、服务者、反思者、优质教育资源的创造者和促进学校发展的研究者,等等。
  西方学者马萨·斯佩克(Marsha Speck)在其著作《校长角色》(The Principal-ship)中对校长的角色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他认为,在学校这个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相对独立的教育组织中,校长以教育者身份定位学校的组织性质及核心价值观,又以领导者的身份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之后,校长便以管理者的身份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运用管理法规、方法和技术对学校的人、财、物、教育教学工作、时间、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1]
  马萨·斯佩克对校长是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三种角色的分析得到了学界的认同,从现代学校的职能和校长的使命、责任和要求来看,校长不仅具有三种不同的角色,而且还是这三种不同角色所构成的角色集,是多种角色的统一体。校长的每一种角色都有相对应的使命、职责和行为要求,应依据这些角色和职责来确定校长要完成各种职责活动应达到的专业要求,最终系统地整合为校长的专业化要求。
  校长的多重角色也强化着校长是一个专业的领导管理者这一理念。校长作为一种专业,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管理的内在本质规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管理格局的深刻变化,学校面对着复杂、多变和竞争的环境。校长如何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科学决策、自主发展、有效管理?这就要求校长应是一个懂教育、善管理、会领导的内行,应成为一个专业的学校领导管理者。校长作为一个专业并成为一个专业的领导管理人员,不仅是学校发展和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校长的本质属性所决定、校长自身发展所必须的。因此,认识校长的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角色和专业定位,是制定和理解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基本前提。
  二、校长专业标准:引领校长专业发展的行动准则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不仅要提高校长任职的准入门槛,而且要有一个适宜的校长专业标准。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专业标准原意为专业目的,也就是标靶。其后由于标靶本身的特性,衍生出一个‘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的规则’的意思。将‘用来判定技术或成果好不好的根据’广泛化,就得到了‘用来判定是不是某一事物的根据’。技术意义上的标准就是一种以文件形式发布的统一协定,其中包含可以用来为某一范围内的活动及其结果制定规则、导则或特性定义的技术规范或者其他精确准则。”威穆尔(Elaine L.Wilmore)曾指出,“对学校来说,要想获得学校的发展,必须树立较高的标准。高标准……为我们提供了通向学校发展未来的具体途径,它们指向了较高的目标。这些标准为所有的学校领导者提供了成为杰出领导者的基本框架。每个人每天都应该对学校进行规划以达到标准中描述的状态。”[2]
  校长专业标准,是中小学校长进入专业性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衡量中小学校长是否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性职业的标尺;是建立现代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建设专业化校长队伍的政策依据;也是建立校长教育培训课程标准,开发基于校长专业发展所需专业知识和领导管理能力的培训内容体系,开展中小学校长教育培训,推进校长专业化进程的指南和准则。
  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进程中,美、英、澳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为提高教育质量,改进学校管理,促进师生发展,都十分重视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和专业发展体系建设。他们期望通过建立较高的校长专业标准来提升校长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加强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建设。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校长专业标准。1996年,美国第一次颁布了《学校领导者标准》。标准共有六项,涵盖了学校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学校战略目标、学校课程发展、学校组织管理、学校与社区合作、学校领导者道德修养等。六项标准分为知识、态度和绩效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不同的具体指标,总共有182项指标,其中知识和态度各有43项指标,绩效有96项指标。1998年,美国根据《学校领导者标准》开始实施学校领导者资格证书测试制度,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项目中也引入《学校领导者标准》,并将其作为开展校长培训的主要依据。[3]
  英国为适应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起便开始了校长专业发展规律的探索研究和校长专业标准的研制。1996年,英国国家教师教育署组织有关机构和人员着手研究制定中小学校长的专业标准。在起初研制的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方案中,将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分为两类:一是新任校长的职业标准;二是在职校长的专业标准。在此基础上,英国国家教师教育署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和讨论修改,于2004年正式颁布了《英国国家校长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设计未来、引领学习和教学、自我发展和与他人合作、学校组织管理、保障职责、社区合作等6个关键领域的专业标准及其校长所需的知识、专业品质和应有的行为的具体标准。其中校长专业知识标准共有47条,专业品质标准共有46条,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行为标准共有40条,主要标明校长的行为须达到的专业要求与绩效。[4]   澳大利亚为实现“建立一个所有中小学都追求卓越教育体系,让每个儿童都能平等地接受世界级的优质教育”的目标,于2011年7月颁布了全澳第一个《全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 for Principals),《标准》由三项“领导要求”和五大领域的“专业实践”构成。“领导要求”包括愿景与价值、知识与理解、个人品质与社交技能三方面。“专业实践”包括领导教与学、发展自我与他人、领导改进与创新、领导学校管理、参与社区合作五个领域。[5]澳大利亚的校长专业标准强调校长具有领导和管理双重角色,强调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强调“学习”和学生的卓越发展,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标准凸显了澳大利亚校长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取向。
  从美、英、澳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校长专业标准来看,尽管其具体内容各不相同,表现形式也各有差异,但突出校长的教育使命和管理责任,强调校长课程和教学领导力的提升,强调学习和服务学生的卓越发展,强调学校的开放与社区的有效合作,注重学校管理的效能等,是美、英、澳三国校长专业标准的基本特征。
  我国为加强校长专业化队伍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数年的研究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于2013年2月4日正式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标准》由“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五个基本理念,“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项专业职责以及四个方面的实施要求三大部分组成。基本理念明确提出了校长的道德领导、价值取向、角色定位、专业行为和持续发展等要求。基本内容分别从价值领导、教学领导和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对校长提出了六项专业职责。其中,“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是对校长价值领导的要求,“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是对校长教学领导的要求,“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是对校长组织领导的要求。每项专业职责有10条专业要求,由专业理解与认识(3条)、专业知识与方法(3条)和专业能力与行为(4条)等三个方面组成,6项专业职责细化为60条专业要求,具有比较强的规范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6]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突出了专业理念对校长的高位引领,规范了校长的办学行为和领导管理学校的基本职责,不仅为校长设定了合格的基本标准,也为引领校长持续专业发展提供了行为准则。
  三、校长专业发展:基于校长专业标准的行为自觉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学校对外开放度的加大,学校办学格局的调整,学校管理重心的下移,学校自主权的扩大,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校长必然面临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必须考虑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校外部环境的变化,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有效整合办学资源,走学校特色发展之路。建立校长专业标准,提高校长准入标准固然必要,但仅停留于此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校长如何适应学校教育内外环境的变化,促进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怎样根据校长专业标准的要求,提升教育管理专业水平,实现自身的持续专业发展。因此,校长专业发展不仅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管理创新和学校主动发展对校长队伍建设的时代呼唤,也是校长自身专业发展,持续走向成功的内在需要。
  校长专业发展,就其概念内涵来说,是校长在个体内在专业需求或意识的指导下,结合外部环境,在个体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意识及专业贡献等方面的持续发展,其终极目标是校长要登上专业领域的顶峰,成为学校管理的专家。关于校长专业发展的概念,我们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作分析。从静态角度来看,校长专业发展就是校长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校长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结果。从动态角度来看,校长专业发展主要指校长按照专业标准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校长在基于专业标准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外部的推动和良好环境的创设,如:入职资格和选拔机制、专业组织和专业规范、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等,更需要校长把专业标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加强实践修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多年来,人们的传统思维习惯往往把校长专业发展设定在校长职业形成的结果时段,现在我们理解校长专业发展更应看作是校长自身与学校组织成员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互为关联、相互促进的互动过程,是校长内在的专业性结构不断改善,教育管理观念和专业精神、教育管理专业知识、教育管理专业能力、自我专业意识和专业态度等方面持续提升的生命成长与动态发展的过程。[7]
  校长专业发展作为校长依据专业标准的主体自觉行为,不仅要求校长为提高学校管理绩效,改善学校管理的作风、方式,把自己所从事的学校管理工作视为一种专业,把自己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更要通过个体的自我不断学习与探究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自我反思和创新性实践逐步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在校长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外部推动的校长专业发展和校长个体内在主动的专业发展两种基本策略。外部推动的校长专业发展主要是通过订立严格的专业规范和管理制度提升校长的专业性,通过谋求社会对校长工作的专业地位认可来获取校长的专业性,通过专业性课程的开发和专业性的教育培训来提高校长的专业化程度。校长个体内在主动专业发展,就是校长在形成专业角色意识、明确专业发展目的和特征的基础上,自觉主动设计专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策略,在与学校组织发展的互动过程中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但无论是外部推动校长专业发展,还是校长内在主动专业发展,都应在一个良性互动的专业化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凸现校长持续专业发展主体的行为自觉。具体来说,校长要增强自身专业发展的行为自觉,首先,要根据自身实际和未来发展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其次,根据规划目标要求,设计好年度具体专业发展行动计划;第三,要结合专业特点加强理论学习,既要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又要“无的放矢”地进行多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第四,要增进同行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和做法;第五,要积极开展学校管理创新行动,在学校管理的改革实践中丰厚自己的专业底蕴;第六,要加强实践反思,不断梳理办学行为,总结管理经验,提升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专业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1]程振响.校长培训效能与改进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2]梁伟.美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6(7A).
  [3]李延成.美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与培训[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1).
  [4]程振响.论中小学校长的专业标准及专业化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5]刘莉.澳大利亚校长专业标准:框架与理念[J].中小学管理,2011(11).
  [6]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02/26/c_124390591.htm.
  [7]程振响,季春梅.校长发展性培训的内涵与培训专业化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9(10).
  责任编辑:杨孝如
  Philosophy, Knowledge and Action of Professional Standard for Principals
  CHENG Zhen-xiang
  (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13, China)
  Abstract: Professional Standard for Principal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the first normative standard about principal’s vocation in China, the issuing and implementing of which provides the basic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ng of high level principal qualities, signpost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also provides the behavior norms and regulations. Mastery of the basic philosophy and understanding its tenets will be helpful for principals’ posi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 better way.
  Key words: school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professional standard for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4例老年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呼吸科常规护理,干预组
目的探讨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诊断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6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中央区淋巴结
摘要:如何建立和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教育界长期关注的话题。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纸质记录袋评价存在着多主体评价难落实、评价信度难保障、评价资料难处理、评价价值难实现等问题。运用电子成长记录平台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可以明确评价主体责任,有效展开评价过程;建立监督保障机制,有效保障评价信度;方便应用评价结果,有效提升评价价值。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纸质记录袋;电子记录平台  中图分类号:G
春江中心小学以"享受如春教育,培育有根新人"为办学理念,积极构建"如春教育"文化,追求发展儿童个性的多元化教育,围绕"植根的环境文化、滋养的管理文化、生机的课程文化、生长的教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大鼠重症血管源性脑水肿( VBE)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MDA)丙二醛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实验组各12只;采用腹腔注射
目的评价宫腔镜与B超和腹腔镜联合应用在剖宫产切口憩室(PCSD)患者的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50例PCSD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盆腔灌注治疗妇科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均行静脉药物及盆腔灌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96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