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力与动脑
2001年,一场暴雨过后,阜新市城区的一处电力设施损坏,造成部分社区停电停水。国网阜新供电公司接到抢修任务后,临时组成维修队,立刻奔赴现场。卜洪亮就夹在抢修队伍当中,个子不高,又黑又瘦,人群中显不出来。
现场的损坏远比大家想象的严重。“带来的维修设备不够,需要紧急调配。”队长的话音刚落,卜洪亮就大声说:“我回单位取!”然后驾车一路狂奔把设备取了回来。维修现场还需要架设设备,又是卜洪亮第一个站出来,喊着号子和大家伙儿硬生生把几吨重的设备抬进了现场。
“这小伙子挺能干的,你是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现场督战的领导发现了这个又黑又瘦又能干的小伙子。
卜洪亮抹掉脑门上的汗,笑着回答:“我是输电工区带电作业班操作员卜洪亮,部队转业军人。”
“小伙子不错,好好干。”领导向他投去了期待的目光。得到肯定,卜洪亮干得更起劲了,可等他想深入到维修现场时,队长把他拦住了:“下个环节是技术员的事了,你休息会儿。”卜洪亮的工作热情刚刚起来,队长的话如一盆冷水扣到头上。其实,队长说的没错,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卜洪亮而言,有的只是力气,技术水平近乎一张白纸,现场的技术活儿,别说队长不让他干,就是让他干,他都无从下手。
“觉得自己太丢人。”看着同班的技术员穿梭于现场之间,各种维修工具应用的眼花缭乱,专业术语听得他似懂非懂,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从卜洪亮的头串到脚后跟,想着刚才夸赞自己的领导那期待的目光,他更是恨不得一头钻进地缝里。
打那之后,卜洪亮懂得,工作上不仅要出力,更要动脑。他开始恶补专业技术知识,各种电工专业书一本接一本看,边看边做笔记,把知识点记录下來。维修检修的时候,他围着老师傅们转,逮着机会就问。大家伙儿也喜欢这个上进的小伙子,问啥答啥。更难得的是,老师傅们把各种小经验、小窍门也都传授给卜洪亮。“别小看这些小窍门,这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卜洪亮爱如珍宝,逐行逐句地记在本上。
几年的光景,边干边学的卜洪亮基本上掌握了电工理论知识,还考取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学历,成了岗位上的一把技术能手,岗位标签也从操作员变成了技术员,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向技术工人的身份蜕变。
小处创新
又是一次维修现场,如今的卜洪亮早已成了中流砥柱,他熟练地指挥着大家有条不紊地操作。这次再正常不过的校正防震锤作业,却因为风大,让卜洪亮的心始终紧绷。
“风大了!小心!危险!”卜洪亮在下面大声喊。高空作业的软梯开始摇晃、拉伸。高空作业人员听到了卜洪亮的警告,小心翼翼地将身子尽力摆正,待风速平稳的时候再将工作完成。在下线过程中,也慢慢避开绝缘子,然后慢慢回到地面,直到这时,卜洪亮悬了半天的心才落了地。
如果换做旁人,或许和大家总结一下这次的作业过程,简单记录之后就万事大吉。但卜洪亮可不这么觉得。
为什么会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有什么能改进的地方?应该怎么改进?一连串的问题在卜洪亮的脑海中转悠,他思来想去,最后把问题的核心放在了作业软梯身上。
“天气我们改变不了,只能从工具上改变。”卜洪亮再一次动起脑筋,他把平日里记录小知识、小经验的本子翻了出来,同时查阅各种专业资料,请教身边经验老道的师傅,终于设计出一种集稳固、轻便、安全于一身的“输电线路自收紧式下线扁带爬梯”。“这种梯子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安全系数,可靠!”经过实践证明,卜洪亮的这次创新赢得了满堂彩。新型爬梯不仅在全公司推广,还获得了省公司运检系统创意创新成果大赛输电类的第二名。
在地线设置作业中,卜洪亮发现了问题,设计出便携式架空地线提升装置;在混凝土电杆安装过程中,卜洪亮发现了问题,设计出混凝土电杆加固装置;为了更便捷安全地更换绝缘子,他设计出更换直线绝缘子辅助夹具……这样的创新设计,卜洪亮做了一个又一个,没有高大上的名字,只有高效安全便捷的提升。
在卜洪亮看来,自己并不是创新家、发明家,“不过是对工作做一些实际改进,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罢了。”一切从工作实际出发,一切从生产实践中证明,这是卜洪亮的创新哲学。
专利价值
每次出差,卜洪亮总喜欢到当地的电工市场遛遛。有一次,他发现当地的电工市场上居然有一款爬梯,和他设计的“输电线路自收紧式下线扁带爬梯”一模一样,丝毫不差。我之前怎么没遇到,偏偏我设计出来应用推广之后就遇到了?卜洪亮觉得这事蹊跷,出差回来就报告给了工会领导。
“抓紧时间申请专利!”工会领导让卜洪亮把他过去参与发明创新的设计产品做一个总结,拿出来申请专利。
申请专利?卜洪亮之前压根没敢想,他以为自己只不过是“小改小革”。但工会坚持要卜洪亮把过去的创新发明统一整理材料,一并打包申请专利,这一统计不打紧,卜洪亮前前后后的“小改小革”共计60多项,递交上去之后,居然申请下来39项国家专利。“以后,咱有了这个专利,别人再模仿你专利的产品,那就是侵权了。”工会领导笑着对卜洪亮说。
把自己设计的创新同国家专利相连接,卜洪亮感觉如同做梦一样,可让他更始料未及的还在后面。
一天,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这些人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的代表,今天来是想和我们谈谈专利合作的事。”原来,这家公司看中了卜洪亮设计的“输电线路自收紧式下线扁带爬梯”,想自己生产面向市面推广,但绕不开卜洪亮已经注册的专利,所以当面来谈合作事宜。一个小爬梯将撬动一块大市场,卜洪亮开始真正明白创新与技术的力量和价值所在:不仅仅服务于自身工作,还将面向市场,服务地方,乃至国家。
念及此,卜洪亮更加看中手中的任何一个发明与创新,他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回忆自己还是那个黑瘦毛头小伙子的时候,当年领导期待的目光一直没有从他身上移开。
2001年,一场暴雨过后,阜新市城区的一处电力设施损坏,造成部分社区停电停水。国网阜新供电公司接到抢修任务后,临时组成维修队,立刻奔赴现场。卜洪亮就夹在抢修队伍当中,个子不高,又黑又瘦,人群中显不出来。
现场的损坏远比大家想象的严重。“带来的维修设备不够,需要紧急调配。”队长的话音刚落,卜洪亮就大声说:“我回单位取!”然后驾车一路狂奔把设备取了回来。维修现场还需要架设设备,又是卜洪亮第一个站出来,喊着号子和大家伙儿硬生生把几吨重的设备抬进了现场。
“这小伙子挺能干的,你是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现场督战的领导发现了这个又黑又瘦又能干的小伙子。
卜洪亮抹掉脑门上的汗,笑着回答:“我是输电工区带电作业班操作员卜洪亮,部队转业军人。”
“小伙子不错,好好干。”领导向他投去了期待的目光。得到肯定,卜洪亮干得更起劲了,可等他想深入到维修现场时,队长把他拦住了:“下个环节是技术员的事了,你休息会儿。”卜洪亮的工作热情刚刚起来,队长的话如一盆冷水扣到头上。其实,队长说的没错,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卜洪亮而言,有的只是力气,技术水平近乎一张白纸,现场的技术活儿,别说队长不让他干,就是让他干,他都无从下手。
“觉得自己太丢人。”看着同班的技术员穿梭于现场之间,各种维修工具应用的眼花缭乱,专业术语听得他似懂非懂,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从卜洪亮的头串到脚后跟,想着刚才夸赞自己的领导那期待的目光,他更是恨不得一头钻进地缝里。
打那之后,卜洪亮懂得,工作上不仅要出力,更要动脑。他开始恶补专业技术知识,各种电工专业书一本接一本看,边看边做笔记,把知识点记录下來。维修检修的时候,他围着老师傅们转,逮着机会就问。大家伙儿也喜欢这个上进的小伙子,问啥答啥。更难得的是,老师傅们把各种小经验、小窍门也都传授给卜洪亮。“别小看这些小窍门,这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卜洪亮爱如珍宝,逐行逐句地记在本上。
几年的光景,边干边学的卜洪亮基本上掌握了电工理论知识,还考取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学历,成了岗位上的一把技术能手,岗位标签也从操作员变成了技术员,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向技术工人的身份蜕变。
小处创新
又是一次维修现场,如今的卜洪亮早已成了中流砥柱,他熟练地指挥着大家有条不紊地操作。这次再正常不过的校正防震锤作业,却因为风大,让卜洪亮的心始终紧绷。
“风大了!小心!危险!”卜洪亮在下面大声喊。高空作业的软梯开始摇晃、拉伸。高空作业人员听到了卜洪亮的警告,小心翼翼地将身子尽力摆正,待风速平稳的时候再将工作完成。在下线过程中,也慢慢避开绝缘子,然后慢慢回到地面,直到这时,卜洪亮悬了半天的心才落了地。
如果换做旁人,或许和大家总结一下这次的作业过程,简单记录之后就万事大吉。但卜洪亮可不这么觉得。
为什么会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有什么能改进的地方?应该怎么改进?一连串的问题在卜洪亮的脑海中转悠,他思来想去,最后把问题的核心放在了作业软梯身上。
“天气我们改变不了,只能从工具上改变。”卜洪亮再一次动起脑筋,他把平日里记录小知识、小经验的本子翻了出来,同时查阅各种专业资料,请教身边经验老道的师傅,终于设计出一种集稳固、轻便、安全于一身的“输电线路自收紧式下线扁带爬梯”。“这种梯子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安全系数,可靠!”经过实践证明,卜洪亮的这次创新赢得了满堂彩。新型爬梯不仅在全公司推广,还获得了省公司运检系统创意创新成果大赛输电类的第二名。
在地线设置作业中,卜洪亮发现了问题,设计出便携式架空地线提升装置;在混凝土电杆安装过程中,卜洪亮发现了问题,设计出混凝土电杆加固装置;为了更便捷安全地更换绝缘子,他设计出更换直线绝缘子辅助夹具……这样的创新设计,卜洪亮做了一个又一个,没有高大上的名字,只有高效安全便捷的提升。
在卜洪亮看来,自己并不是创新家、发明家,“不过是对工作做一些实际改进,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罢了。”一切从工作实际出发,一切从生产实践中证明,这是卜洪亮的创新哲学。
专利价值
每次出差,卜洪亮总喜欢到当地的电工市场遛遛。有一次,他发现当地的电工市场上居然有一款爬梯,和他设计的“输电线路自收紧式下线扁带爬梯”一模一样,丝毫不差。我之前怎么没遇到,偏偏我设计出来应用推广之后就遇到了?卜洪亮觉得这事蹊跷,出差回来就报告给了工会领导。
“抓紧时间申请专利!”工会领导让卜洪亮把他过去参与发明创新的设计产品做一个总结,拿出来申请专利。
申请专利?卜洪亮之前压根没敢想,他以为自己只不过是“小改小革”。但工会坚持要卜洪亮把过去的创新发明统一整理材料,一并打包申请专利,这一统计不打紧,卜洪亮前前后后的“小改小革”共计60多项,递交上去之后,居然申请下来39项国家专利。“以后,咱有了这个专利,别人再模仿你专利的产品,那就是侵权了。”工会领导笑着对卜洪亮说。
把自己设计的创新同国家专利相连接,卜洪亮感觉如同做梦一样,可让他更始料未及的还在后面。
一天,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这些人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的代表,今天来是想和我们谈谈专利合作的事。”原来,这家公司看中了卜洪亮设计的“输电线路自收紧式下线扁带爬梯”,想自己生产面向市面推广,但绕不开卜洪亮已经注册的专利,所以当面来谈合作事宜。一个小爬梯将撬动一块大市场,卜洪亮开始真正明白创新与技术的力量和价值所在:不仅仅服务于自身工作,还将面向市场,服务地方,乃至国家。
念及此,卜洪亮更加看中手中的任何一个发明与创新,他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回忆自己还是那个黑瘦毛头小伙子的时候,当年领导期待的目光一直没有从他身上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