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改进

来源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n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一中,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有两个方面:一是可燃性(碳与氧气的反应),二是还原性(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其中,“碳的还原性”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碳的这一性质,教材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以验证单质碳的还原性。
  教材中的实验原图如下:
  该实验原理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可知,在上述反应中只要满足:1.氧化铜和木炭的质量比为160:12即40:3;2.在较高温度下(用酒精喷灯)就可以得到理想的效果,即两种黑色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会完全变成红色的铜,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但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是从教多年的化学老师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即使严格按比例混合两种药品,并使温度足够高,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澄清的石灰水可以变浑浊,但两种黑色的药品不能完全反应,黑色不能完全消失,仅出现一点难以辨认的红色(少量的铜)。
  用稀硫酸检验剩余的物质,发现黑色物质完全溶解,稀硫酸变成蓝色溶液,据此可知黑色物质是氧化铜,而不是木炭。
  那么,完全按40:3比例混合的两种药品中,为什么氧化铜剩余,而木炭少了呢?分析原因,可能是高温下的木炭不仅仅在与氧化铜反应,而且还与试管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导致严格按比例配制的两种药品中,总是氧化铜剩余,而木炭不足。
  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可能许多老师就会采取多加木炭的做法来解决。但是,该加多少质量的木炭呢?谁也无法知道。而多加了木炭的另外一种可能谁都可以预料到:反应后得到的铜仍然不会是理想的红色。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种原理相同,但是更加简单、效果理想可靠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与教材相同的装置;
  2.将氧化铜和木炭按40:3的比例混合,为了使两种药品的颗粒足够细,可以先将两种药品分开研磨;
  3.将两种药品的混合物用少量水调成糊状(不能流动为宜),再用剪去笔头的中号毛笔均匀地涂在试管底部的内壁(不必涂满,因为酒精灯火焰只能对准试管的一侧加热);
  4.其他操作方法均与教材相同。
  对这个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1.节约药品。调成糊状的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可以多次使用。
  2.反应时间缩短。因为用于反应的药品用量少,所以很快就能完成实验。
  3.实验效果明显。因为反应的药物用量少,反应很充分,试管内壁很快就会出现红色的铜(效果就如同镀了一层铜,亮闪闪的)。
  针对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相关改进后,反应时间缩短,节约药品,效果明显可靠,有利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深化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教学理念已经不再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教师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微课作为一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构建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情
初中语文的"自读"篇目在教材中占有相当数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的重要教学环节。然而,在日常教学中,这一重要环节却经常出现两种现象:第一类就是放任不管,不做任何提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对于诗歌学习兴趣和记忆特点,合理选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记忆效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力。
新课程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作为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主要是由情感的价值所决定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实际上就是对语文学科的一种本质回归。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班班通的开设引导下,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呢?教师依托班班通以声情并茂、水乳交融的画面效果,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等方面深深激发
沿运输下山方向采用台阶法掘进,逐米加大断面、直接成巷。在运输下山掘进至片口上部起始点位置时,采用台阶法,按照交岔点设计大样图逐米进行刷大,直至施工到片口基心位置。
本文主要围绕着拓宽编写中国革命史教材的思路进行开展,结合个人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与归纳了拓宽编写中国革命史教材的方法,本人认为基本上可以从拓宽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坚持
通过对16302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研究,准确了解工作面上覆岩层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变化参数,弄清矿压显现程度及其对工作面生产的影响情况,为赵坡煤矿16煤后继工作面的开采积累经
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是高中文化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化学教师应开展创新化教学,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