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学生质疑创新的灯盏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描述
  前几天,在镇江实验学校听了一位老师的课,感觉收获颇丰。说实话,这位老师一出场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没有俊朗洒脱的外表,没有抑扬顿挫的音调,甚至没有生动幽默的语言,但是整堂课却上得津津有味,精彩纷呈。学生个个激情饱满,思绪飞扬,妙语连珠。究其根本,原来是教师不因循守旧、拘泥成法,敢于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不人云亦云,敢于怀疑、批判、反思与创造。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批判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创新的激情与愿望。师生思想上的碰撞与互促,使课堂不断闪现创造的火花。有人说孩子们的大脑不是一个等待我们去装满的容器,而是一个等待我们去点燃的火把。语文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点燃这火把的最好方法。
  比如,讲《背影》这篇课文,教师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先分析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然后感悟深沉的父爱……而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请学生提出课文中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很多学生都提出了值得探究的、有价值的问题。一个学生问道:“为什么课文中父亲的面容、发型、身高没写,却写了父亲的穿着?在写穿着时为什么反复强调‘布’,颜色为什么那么暗淡?”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掌握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奠定了理解文中父爱的感情基调。再如“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到底怕谁看见,为什么怕看见?学生在一步步的讨论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对课文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还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要写父亲是将橘子一股脑放在皮大衣上?父亲爬月台往返都很艰难,回来后为什么心里很轻松似的?”这种质疑是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成果,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展现,它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了深层的剖析。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呀。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在学生心里形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思维的活跃性。
  二、反思和分析
  英国作家斯蒂文森在《点灯的人》中,写到一个叫李利的人,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给人们带来完美的心情。现在想来,好的老师不也正是孩子们的点灯人吗?在孩子们阅读时点亮他们质疑创新的灯盏。
  素质教育的呼声近几年愈来愈强烈,我们在肯定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不得不面对传统教学遗留下来的种种后患,尤其是应试教育笼罩下,学生缺乏标新立异的勇气、创新的能力、参与的激情。这主要源于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质疑的精神。现在很多教师仍然只重视学科内容的讲授,而忽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往往流于形式,“满堂灌”的课堂形式不知何时被“满堂问”所替代。据报道:“上海某区教育学院就课堂提问的专题调查18堂课,经统计,只有一名学生在语文课上向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而另一堂课上,任课教师竟然一气提了98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疲于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很少有个人发挥的空间,学生不会,不敢,也不愿提出问题。这种课堂无疑是对学生主体参与、创新精神的扼制,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抹杀。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而且要“不耻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他注重学与思的辩证,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说法。而问题意识则是学与思的前提。国外教育家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注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教学理论“助产术”,他曾形象地比喻:“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诞生。”二十世纪美国广泛实施的“问题解决”学习模式主要以杜威的实用主义、皮亚杰、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需要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正如人教版初一语文第一册的刊首语中写道:“在学习中你也许需要进行一次语文学习的‘革命’——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则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可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
  问题意识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1.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上很多重大的发明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寻求者促成的。一切创新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则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践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地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也就是说,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源之水,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关键。
  2.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的真正实现,必须要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就可以促使他们发动思维,活跃思维,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奥秘,从而完成学习活动。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作者、文本、教师的附属品,而是积极主动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对话、质疑,形成自己独特的主体体验的研究者。另外,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和学习,可以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具有挑战意味的情感体验,这又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强化求知欲,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很好地达成情意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他们会想问、乐问、会问,以问促学,进而想学、乐学。学生会为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和解决了问题而有成功感和成就感,也会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付出艰辛的劳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就会使学生在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达成情意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钻研课文,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促进个性学习,就会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获得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祥芹,《阅读学新论》[M],语文出版社,1999
  [2] 孙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 杨广军,《问题意识,创新学习的起点——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
  [4] 沈玉忠,《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J],《吉林教育》,2007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2007年佛山物理中考题,论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用新理念进行教学.抓好基础、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
<正>邓小平同志《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收入《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意见》),是同党中央组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起草小组九次谈话的节录。《决议》起草小组在《意见》所提出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正确方针的指导下,用了不到两年时间,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就园满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新课程改革针对此种情况,突出强调要利用学科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
<正>自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八年两座战国中山王墓在河北平山县三汲公社相继发掘以后,引起了我因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广泛重视。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山国的物质文化,保护好遗留下的
扩展语句就是根据提供的情景,按照题目的要求,将一句话的意思丰富起来,或是扩写成一句话。这是一项综合型的考查,是高考语用题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做扩展题时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没有思路,以致于影响了高考成绩。笔者从教多年,现就指导学生扩写训练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时空定向法  扩展语句题设置情境如果是记叙性或说明性的,那么可指导学生根据时间或空间确定解题思路。时间上,可以写过去、现在、将来,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读的重要性,而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堂,则离不开有效地引“读”。引读教法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加解读、把握文本的深度,能使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感受体味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的语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实现学习的个体化。与其说让学生高效地“读”,不如说教师高效地“引”。笔者认为,高效率的课堂,恰到好处地引读,也别样出彩。  关键词:提示式引读 提问式引读 插叙式引读 变
<正>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的发掘,是我国考古界近三十年来的一件大事,获得的重要史料及珍贵历史文物,是考古、文物事业的重大收获,尤其是幕中出土的三件铜礼器——即平山三器,(?)壹(方壶)、(?)鼎、妾子盗壶(圆壶)的长篇铭文,更是研究中山乃至战国史的极有价值的材料。因此,它们一经出土,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重视,自一九七九年初河北省文管处的发掘简报发表以来,有关的文章达十数篇之多,这是对中山国历史及文化面貌研究和认识所取得的十分可喜的成果。在已发表的研究文章中对中山国王世与行年问题作了一
<正>无产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问题,是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份。一切机会主义者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总是首先极力歪曲、篡改无产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所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特别强调:“说明这些问题应该是我们总的主要的任务”。(列宁:《关于用自由平等口号欺骗人民》《列宁选集》第三卷第八二○页)最近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因此
不定式是英语非谓语动词的一种,(另外两种非谓语动词形式分别是-ing分词和-ed分词。因为它们不能在句子中充当谓语,所以叫做非谓语动词。)它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多种功能。下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解释“话语群”概念,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个审视教育的新视角,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提供新模式,为教育评估提供新视点。  关键词:大爱文化 大爱思想 价值取向    “话语群”是什么意思呢?中南民族大学教授谭必友博士在提出“话语群”这个概念时阐释:“话语群,简而言之即语言群落。如果给它一个定义,那就是社会上各个层次或各种领域的人们围绕某个核心社会行为所发生的所有对话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