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霜霉病主要侵染叶片和豆粒,引起植株早期落叶,百粒重减轻,含油量和发芽率降低,轻者减产6~15%,重者可减产50%。
(1)症状
苗期症状: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幼苗系统发病。一般子叶不显病,当真叶展开后,从真叶叶片基部开始沿叶脉出现大片褪绿斑块,其他复叶上也有相类似的症状,以后全叶变黄枯死。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很厚的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胞孢子囊。受害严重的幼苗生长矮小,叶片皱缩以至枯死。
成株期症状:复叶上的病斑散生,圆形或不规则形褪绿黄斑,后期尚可形成黄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枯斑,病健部分界明显,发病重时很多病斑可汇合成更大的块状病斑,其病斑背面也布满灰白色霉层。病叶枯干后,可引起提早落叶。
种荚症状:豆荚发病,外表无明显症状,剥开豆荚内壁有灰白色霉层,重病荚的荚内壁有一层灰黄色的粉状物,即病菌的卵孢子。病荚所结种子的表面无光泽,并在部分种皮或全部种皮上附着一层黄白色或灰白色菌层,为病菌的卵孢子和菌丝体。
(2)发病条件
此病为气流传播为主的多循环病害,其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及菌源数量关系密切。
品种抗病性:不同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高抗病品种的种子带菌率低仅有0.2~2.4%,叶部病斑少,且病斑小,病害扩展慢。感病品种叶片病斑大,病害扩展蔓延速度快,种子带菌率高达11~12.5%。
温湿度:在大豆播种后,低温有利于卵孢子的萌发和侵入。大豆幼苗期的温度影响田间中心病株的形成。13℃时,幼苗发病率为16%;20℃时幼苗发病率为1%;25℃时则不能发病。在大豆生长季节,气候冷凉高湿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流行。平均气温在20~22℃夜间气温较低、多雨,有利于流动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入。
叶龄:据调查,在大豆展叶5~6天是最易感病时期,叶片的抗病性随叶龄的增加抗性增强。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种子处理:在无病田留种的基础上,播前注意精选种子。剔除病粒,可获得很好效果。另外,可用35%瑞毒霉或80%乙磷铝,按种子重的0.1~0.3%拌种,防治苗期霜霉病,其防效可达100%;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的多福合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7%。
铲除病苗:结合中耕除草清除病苗。
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
平衡施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配合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进行叶片喷施。
化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全田及时喷药。常用的药剂有:3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最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5公斤;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每公顷2公斤,兑水均匀喷雾。
大豆根腐病是东北大豆产区的主要根部病害,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影响根瘤的生长与数量,造成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以至矮化,影响结荚数与粒重,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1)症状
苗期或成株期,主要被害部位为主根,一般病部病斑为褐色至黑褐色或赤褐色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以致使整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溃疡状、皮层腐烂,病部细缢,有的凹陷,重者因主根受害使侧根和须根脱落,主根变成秃根。一般根部受害,病株地上部长势很弱,叶片黄而小,植株矮化,分枝少,重者可死亡,轻者虽可继续生长,但叶片变黄以至提早脱落,结荚少,粒小,产量低。
(2)发病条件
种植方式:由于该病菌属土壤习居菌,连作增加了土壤中的菌源数量,所以连作发病重,轮作发病轻,垄作比平作发病轻,大垄比小垄发病轻。
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的砂壤土、轻壤土、黑壤土较粘重土壤及白浆土发病轻,土质肥沃的地块较瘠薄地发病轻。
播期:播种过早的较适时晚播种的发病重。由于播种早土壤温度低,幼苗长势弱,易受病菌侵染,发病重,土壤旱情时间长或久旱后突然连续降雨,使大豆幼苗迅速生长,根部表皮纵裂,伤口增多,发病重。
播种深度:播种过深,地温低,幼苗生长慢,组织柔嫩,地下根部延长,根易被病菌侵染,发病重。
施肥:施肥水平和施肥种类对根腐病影响很大。一般N肥用量大,组织柔嫩发病重;增施P肥可减轻病害。
地下害虫:地下害虫越多,根腐病发生越重。
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剂使用不当,对大豆幼苗产生药害,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严禁大豆重茬。
适时晚播。并注意播深不超过5厘米。
选用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大豆。洼地采用垄作或高畦深沟种植,合理密植,防止地表湿度过大。雨后及时排水。
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并及时喷洒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以弥补根部病害造成的吸肥、吸水的不足,及时进行中耕培土,促进地上茎基部侧生新根的形成,以恢复生机。
苗期作好防低温和冷风侵袭工作及地下害虫的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用58%的瑞毒霉锰锌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的0.3~0.4%。
发病初期喷洒下列药剂:40%的3-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注意根部一定要均匀喷到。
(1)症状
苗期症状: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幼苗系统发病。一般子叶不显病,当真叶展开后,从真叶叶片基部开始沿叶脉出现大片褪绿斑块,其他复叶上也有相类似的症状,以后全叶变黄枯死。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很厚的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胞孢子囊。受害严重的幼苗生长矮小,叶片皱缩以至枯死。
成株期症状:复叶上的病斑散生,圆形或不规则形褪绿黄斑,后期尚可形成黄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枯斑,病健部分界明显,发病重时很多病斑可汇合成更大的块状病斑,其病斑背面也布满灰白色霉层。病叶枯干后,可引起提早落叶。
种荚症状:豆荚发病,外表无明显症状,剥开豆荚内壁有灰白色霉层,重病荚的荚内壁有一层灰黄色的粉状物,即病菌的卵孢子。病荚所结种子的表面无光泽,并在部分种皮或全部种皮上附着一层黄白色或灰白色菌层,为病菌的卵孢子和菌丝体。
(2)发病条件
此病为气流传播为主的多循环病害,其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及菌源数量关系密切。
品种抗病性:不同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高抗病品种的种子带菌率低仅有0.2~2.4%,叶部病斑少,且病斑小,病害扩展慢。感病品种叶片病斑大,病害扩展蔓延速度快,种子带菌率高达11~12.5%。
温湿度:在大豆播种后,低温有利于卵孢子的萌发和侵入。大豆幼苗期的温度影响田间中心病株的形成。13℃时,幼苗发病率为16%;20℃时幼苗发病率为1%;25℃时则不能发病。在大豆生长季节,气候冷凉高湿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流行。平均气温在20~22℃夜间气温较低、多雨,有利于流动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入。
叶龄:据调查,在大豆展叶5~6天是最易感病时期,叶片的抗病性随叶龄的增加抗性增强。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种子处理:在无病田留种的基础上,播前注意精选种子。剔除病粒,可获得很好效果。另外,可用35%瑞毒霉或80%乙磷铝,按种子重的0.1~0.3%拌种,防治苗期霜霉病,其防效可达100%;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的多福合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7%。
铲除病苗:结合中耕除草清除病苗。
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
平衡施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配合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进行叶片喷施。
化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全田及时喷药。常用的药剂有:3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最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5公斤;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每公顷2公斤,兑水均匀喷雾。
大豆根腐病是东北大豆产区的主要根部病害,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影响根瘤的生长与数量,造成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以至矮化,影响结荚数与粒重,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1)症状
苗期或成株期,主要被害部位为主根,一般病部病斑为褐色至黑褐色或赤褐色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以致使整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溃疡状、皮层腐烂,病部细缢,有的凹陷,重者因主根受害使侧根和须根脱落,主根变成秃根。一般根部受害,病株地上部长势很弱,叶片黄而小,植株矮化,分枝少,重者可死亡,轻者虽可继续生长,但叶片变黄以至提早脱落,结荚少,粒小,产量低。
(2)发病条件
种植方式:由于该病菌属土壤习居菌,连作增加了土壤中的菌源数量,所以连作发病重,轮作发病轻,垄作比平作发病轻,大垄比小垄发病轻。
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的砂壤土、轻壤土、黑壤土较粘重土壤及白浆土发病轻,土质肥沃的地块较瘠薄地发病轻。
播期:播种过早的较适时晚播种的发病重。由于播种早土壤温度低,幼苗长势弱,易受病菌侵染,发病重,土壤旱情时间长或久旱后突然连续降雨,使大豆幼苗迅速生长,根部表皮纵裂,伤口增多,发病重。
播种深度:播种过深,地温低,幼苗生长慢,组织柔嫩,地下根部延长,根易被病菌侵染,发病重。
施肥:施肥水平和施肥种类对根腐病影响很大。一般N肥用量大,组织柔嫩发病重;增施P肥可减轻病害。
地下害虫:地下害虫越多,根腐病发生越重。
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剂使用不当,对大豆幼苗产生药害,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严禁大豆重茬。
适时晚播。并注意播深不超过5厘米。
选用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大豆。洼地采用垄作或高畦深沟种植,合理密植,防止地表湿度过大。雨后及时排水。
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并及时喷洒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以弥补根部病害造成的吸肥、吸水的不足,及时进行中耕培土,促进地上茎基部侧生新根的形成,以恢复生机。
苗期作好防低温和冷风侵袭工作及地下害虫的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用58%的瑞毒霉锰锌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的0.3~0.4%。
发病初期喷洒下列药剂:40%的3-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注意根部一定要均匀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