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贵简淡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448681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淡冲和之美的提出,是在魏晋六朝以后由“文学界”提出来的。唐人司空南在著名的《诗品》中所提出的“冲淡”、“典雅”、“自然”、“清奇”诸品其意旨实亦在此。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诗品·冲淡》)“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诗品·典雅》)“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与道俱往,著手成春。”(《诗品·自然》)“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诗品·清奇》)清人孙联奎笺注曰:“冲,即风雅,雅饬之雅。譬若女子,雅者,靓装明服,固是雅;即粗服乱头,亦仍是雅也。”“自然,对造化、武断言。”“清,对俗浊言。奇,对平庸言。”率言之,简淡和雅的美体现于诗文之中则是一种“无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对于简淡境界的崇尚,在画则至宋而肇端于“适意”与“自然率真”,至元而推许“高古”、“荒疏”。米芾的“平淡天真”与倪瓒之“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等均为此一审理想的积淀。说起来,对简淡境界之追求,亦与对“古”意之推重相关,与对“静”境之向往相关。
  在中国绘画史上,“书画同源”说或者说“画法全从书法出”论自宋元人明确提出后,几成定论。论画理论之借重于书法理论几成共识。作为当代画家霍春阳自然也很讲究笔墨,他的画笔精墨妙、水色天成,但他却于笔墨独有心会,把对笔墨的讲究升华为一种“化境”—“不见有笔墨痕”,可以说,这正是中国式的艺术哲学论。
  在绘画创作中,所谓“无笔痕迹”当然不是指不利用笔墨形式而成为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观念艺术”之类。而是指“可见”之笔墨要在图画中化为一种不讲究笔墨的“笔墨”—潜含着“不可见”而可感的“内美”—一种机趣神韵。这种感受“恰如春梦了无痕”,是“遇之匪深,即之愈稀”(司空图《诗品》)的。
  我对霍春阳曾以《山花烂漫》知名于世而今却执著寂寞地执教于津门美院的画家心存敬重。他的写意花鸟画,意境静寂、空旷、淡远,画面构成简练、疏朗、精致,笔墨古朴、典雅、简约、虚淡,色调淡润、冷艳、飘渺。“如此荒寒之境,不见有笔墨痕,令人可思。”相比于时下走俏的绘画,他的画过于清冷平淡了,过于幽渺古艳了。
  这不正是传统文人画理论在潜流里所稀求的那一类吗?相对于如今那些满纸莫名其妙的满塞的“黑画”,张扬的纵横涂抹的“大”作,我品尝到了一种平淡幽远的意境寄托。
  前卫也罢,退守也罢,只要它面对真实与真诚就可贵了。霍春阳对于艺术是真诚的,他的眼中世界,也是真实的。他比有些画家更善于体味大自然细微处的生机与趣味,他不想回避他的感动,他关心这些不够宏大、不够悲壮、不够刺激的场景。大概他这辈子玩不了也从未想过到渤海湾去创作一个“大地艺术”的惊人作品,他只想在吴昌硕、虚谷、齐白石、潘天寿、朱屺瞻、崔子范之后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霍春阳的画有时太古雅了些,如《牡丹》;有时太荒寂了些,如《枝头》;有时太清幽了些,如《荷花小鸟》……但这就是他的心灵世界。他忠于这个存在,他不想张狂其外,他只想内敛、沉凝、静观。他的艺术的外观因而有些远离时代。这一点意味他的陈旧与过时吗?问题也许并不如此简单。英国的杰出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图像与眼睛》一书的中译本序言里写道:“研究视觉并不存在于读书,而在于观察我们自己与可见世界及其图画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这个任务并不像有些理论家以为的那样容易完成。
  我在霍春阳的作品《阳光》里看到晨曦,在《荷意淡欲秋》里听到了鸟的啾鸣。可能这不全是作者的原本“意图”,但我是通过他画面上有限的内容品味到这些的。也许他利用了这些绘画抒写了自己的情意,也许我通过这画面所移情与附加了许多我的生活与“文化记忆”(贡布里希语),但这正是艺术品的功能之实现。它“像一个通道”在“敞开”(海德格尔语),我被吸引了,然后“进入”,应该说,画者、作文者、看客如我都作了南华真人式的蝶—“化”了一回。
  如果我们用了平常心、细致心、静默心去看,是不难“进入”霍春阳绘画的平淡微茫、古雅幽僻的境界的。也会体会到其“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诗品》)和“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的感受与乐境。
  我曾想过,“无笔墨痕”的所谓化境既然与所谓表现主义背道而驰,那么,应该称之为什么主义呢?既无现成理论可用,也就只好生造一个“境界主义”罢。想起王国维先生曾说“古雅之形式,使人心休息,故亦可谓之低度之优美……故古雅之价值,自美学观之诚不能及优美及宏壮,然自其教育众庶之效言之,则虽谓其范围较大成效较著可也。”(《古雅在美学上之位置》)境界是造出来的,只是,我们既要利用笔墨,又要节省它。
其他文献
李嘉儒的绘画洋溢着一种浓郁的金粉之气,许多场景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粉色所营造的暧昧、慵懒、感伤的气氛之中,雾状的粉色使得时间和空间变得不具体,让人觉得这些场景不在这个世界之中,而是某个不可企及的远处,你说是梦境中也可,仙境中也行,联想到那些看似古装的人物造型,或许这就是他笔下所想的镜花水月、海市蜃楼、蓬莱仙境等中国文化中那些吸引人的幻境。  当然,他的绘画中还有明显的情色气质。如果说欲望是人性的本能
期刊
马兆琳  一九七九年生于山东烟台。  二○○三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二○○七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写意人物工作室获硕士学位,师从李孝萱教授。  二○○七年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写意人物教研室主任。  参展经历:  二○○八年,『形与色—当代女性艺术家作品展』(天津);『水墨新力量——当代实力派画家作品展』(天津)。  二○○九年,『马兆琳水墨作品个展』(天津鼎天美术公
期刊
一九八五年出生于湖南。  二○一一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水墨人物刘庆和工作室。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期刊
展览时间:2014-12-09~2014-03-08  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  此次“六如真如—吴门画派之唐寅特展”筹备时间长达一年,展出来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等国内外12家文博机构的唐寅书画精品47件。内容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古木竹石等不同主题,卷、轴、扇面、册页各类书画形制齐全,将通过早、中、晚不同时期唐寅书画作品,系统反映唐寅书画风格的变化历
期刊
展览时间:2014-12-26~2015-03-08  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  庞元济(1864—1949年),字莱臣,号虚斋,江苏南浔人,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书画收藏家之一。他的收藏规模之众,品质之精,富甲东南,与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有“北张南庞”之誉,堪称传奇。  值庞元济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由南京博物院联合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共同推出此展,将久已分藏京、沪、宁三地的“虚斋旧物”重聚在一起
期刊
展览时间:2014-12-06~2014-12-16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  策展人:夏可君  本次将展出徐累、魏东、张见、高茜、徐华翎、杭春晖、郑庆余、祝铮鸣、赖静、彭剑、郝量、肖旭共12位当前最受关注的当代工笔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们,结合雅丽的色彩与姿态的微妙,日常却又诗意。他们的作品,以其鲜明的特色,让我们看到了“托古改制”这种方式所具有的现代性潜能与普遍性意义。面对西方现代
期刊
展览时间:2014-12-30~2015-01-08  展览地点:岭南画派纪念馆  赵跃鹏、李桐、林海钟三位老师性情相投,在绘画之路上亦是志同道合,巧的是他们又分别擅长花鸟、人物、山水,在各自的领域都已取得极高成就。这真是一个奇妙的组合,且他们都出自中国美术学院,如今生活在杭州,因此这个展览集中全面地展现了当代浙江画坛的最高水平。  “湖上寻幽”即将来到岭南,这当代文人绘画的清泉也将是对岭南习画者
期刊
展览时间:2014-12-24~ 2015-01-04  展览地点:朱屺瞻艺术馆  学术主持:贾方舟  策展人:孙磊  参展艺术家:  丁蓓莉、郝世明、何振华、贾秋玉、金泽友那、李戈晔、赖静、马兆琳、石荣强、孙鑫宇、谭雷鸣、吴思骏、王牧羽、王濛莎、阎盈汐、颜海蓉、赵丽娜、张湘溪  “新”在中国艺术史中是一个具有“转换”意味的逻辑,“新”所依据的恰恰是它所修饰的主词,而主词又恰恰是应经被定论了的“传
期刊
展览时间:2014-12-14~2014-12-29  展览地点:今日艺术汇·今日画廊  瑃燕的“一沙一世界”系列作品迷人之处在于其散发的禅意,如《华严经》曾提到“因陀罗之网”,由无数种珠宝编织而成,每一件珠宝有无数个面,它映射出网中的其他珍宝且被其他珠宝所映射;另一系列的作品,是将日常的画册上的经典图像再绘画。王焱的作品题材通常是选用一些“出人意料”的日常之物:纸张、水彩颜料等原本用来绘画的工具
期刊
展览时间:2014-12-06~2014-12-15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1号馆  策展人:杭春晓、朱小钧  此次展览的参展作品包含有《似是而非》《蛛丝游记》等几个系列,以绘画、立体装置、手卷、册页等多种展示形式呈现出作品与空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观看的路径。这些作品通过对光和色彩的把握,突破了人们对绘画观看的传统方式,在工笔画的精致和细腻之上,呈现出丰富的图像层,这些几乎隐藏在暗处的线和物体,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