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堂,是学生感到技术动作容易学,身体锻炼乐无穷,从而反映出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那么,怎样上好每节体育课?我觉得首先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关键。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备课任务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课前做好准备;有不少教师懒于备课,甚至不备课的这种行为是严重的对工作不负责任。其中,教师对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和教法理解不透是课堂教育质量不高的主因。小学体育课是传授体育运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内容,避免随意安排课程内容,想上什么就上什么,只有做好有效的个人备课是提高体育课堂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算备好课呢?我认为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方法;同时也要掌握所教技术动作与前、后课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二,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助性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第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选用,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一、队列队形的有效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一直把队列队形当作体育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的组成部分,一直把队列队形练习当作培养学生团结一致的集体精神和集体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成为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并予以特别的重视。“快、静、齐”成了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体育课中学生整齐的队列队形成为中国体育教学的一个特色。然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进行重复练习,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学生对队列队形会失去兴趣。因此,要求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形式多样的教法,让本为枯燥的东西,变为学生喜爱练习的东西;并注重队列队形有效性教学的共性,值得大家在体育堂上重视和渗透。
二、教学组织的有效性
(一)动作讲解言简意赅、具体形象
言简意赅、具体形象的动作讲解,学生容易抓住动作要点较快领会动作。因此,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突出重点和触类旁通,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准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之具体、生动和形象。例如:教学前滚翻动作时,使用低头、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蹬地、着垫(脑后)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这样的讲解,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动作。
(二)示范动作准确、轻松优美
教师准确、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会使学生在大脑中留下正确的动作印象,并产生优美易学的感觉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动作,并在上课前演练几次,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身教,为后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三)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给学生简明易懂,能促使学生明晰理解、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我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做出正确的回答。这时我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又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分析动作时,教师分别请一个动作准,一个动作错误(带普遍性)的同学示范后,问:“刚才两位同学所做的动作,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在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后,教师用鼓励的语气教学,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
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几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的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例如,耐力跑练习,采用3分钟变换跑;方法是篮球场跑“区”型,每跑一圈变换一种跑姿;可采用左右侧向并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后退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这种方法由于跑姿和跑动路线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兴奋度,3分钟跑下来虽然个个都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可没有一个人叫累。又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完后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通过投篮比赛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顺利完成学习的任务。
(五)合理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
一堂好的体育课应该是既能使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又能使学生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运动的能力,合理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在正常条件下,准备部分脉搏应在110次/分至130次/分之间,平均120次/分;基本部分130次/分至150次/分之间,最高峰170次/分,平均140次/分左右;结束部分130次/分至至90次/分,平均110次/分左右。课的密度在35%,平均脉搏124次/分左右。这样使运动曲线、练习密度达到一个合理科学的水平,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三、结束语
第一,准备部分是基本部分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准备部分以情景教学为主,队列队形为辅,既巩固已学的知识,又渐渐引申到本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在基本部分学习体育知识时,是最主要的学习环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研透教材,抓住每堂课内容的知识点,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教辅材料、电子课件、实物器材,动物图片、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
第三,结束部分是一堂课的最后部分,也是一堂课的延伸。这一过程教师要考虑到适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听音乐放松或练习放松操、韵律操、关节活动操及拍打身体各部位的方式,及时让学生身体数值恢复到正常;结束语讲解要精练,总结学习内容要适当,适当给学生留些课余练习作业,有利于学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那么,怎样才算备好课呢?我认为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方法;同时也要掌握所教技术动作与前、后课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二,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助性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第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选用,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一、队列队形的有效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一直把队列队形当作体育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的组成部分,一直把队列队形练习当作培养学生团结一致的集体精神和集体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成为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并予以特别的重视。“快、静、齐”成了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体育课中学生整齐的队列队形成为中国体育教学的一个特色。然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进行重复练习,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学生对队列队形会失去兴趣。因此,要求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形式多样的教法,让本为枯燥的东西,变为学生喜爱练习的东西;并注重队列队形有效性教学的共性,值得大家在体育堂上重视和渗透。
二、教学组织的有效性
(一)动作讲解言简意赅、具体形象
言简意赅、具体形象的动作讲解,学生容易抓住动作要点较快领会动作。因此,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突出重点和触类旁通,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准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之具体、生动和形象。例如:教学前滚翻动作时,使用低头、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蹬地、着垫(脑后)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这样的讲解,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动作。
(二)示范动作准确、轻松优美
教师准确、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会使学生在大脑中留下正确的动作印象,并产生优美易学的感觉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动作,并在上课前演练几次,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身教,为后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三)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给学生简明易懂,能促使学生明晰理解、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我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做出正确的回答。这时我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又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分析动作时,教师分别请一个动作准,一个动作错误(带普遍性)的同学示范后,问:“刚才两位同学所做的动作,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在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后,教师用鼓励的语气教学,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
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几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的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例如,耐力跑练习,采用3分钟变换跑;方法是篮球场跑“区”型,每跑一圈变换一种跑姿;可采用左右侧向并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后退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这种方法由于跑姿和跑动路线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兴奋度,3分钟跑下来虽然个个都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可没有一个人叫累。又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完后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通过投篮比赛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顺利完成学习的任务。
(五)合理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
一堂好的体育课应该是既能使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又能使学生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运动的能力,合理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在正常条件下,准备部分脉搏应在110次/分至130次/分之间,平均120次/分;基本部分130次/分至150次/分之间,最高峰170次/分,平均140次/分左右;结束部分130次/分至至90次/分,平均110次/分左右。课的密度在35%,平均脉搏124次/分左右。这样使运动曲线、练习密度达到一个合理科学的水平,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三、结束语
第一,准备部分是基本部分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准备部分以情景教学为主,队列队形为辅,既巩固已学的知识,又渐渐引申到本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在基本部分学习体育知识时,是最主要的学习环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研透教材,抓住每堂课内容的知识点,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教辅材料、电子课件、实物器材,动物图片、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
第三,结束部分是一堂课的最后部分,也是一堂课的延伸。这一过程教师要考虑到适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听音乐放松或练习放松操、韵律操、关节活动操及拍打身体各部位的方式,及时让学生身体数值恢复到正常;结束语讲解要精练,总结学习内容要适当,适当给学生留些课余练习作业,有利于学内容的巩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