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在会计领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范畴,它包括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手段的改革、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教育的改革以及会计观念的变革等,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它不仅是会计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反映着会计改革成效的优劣。
关键词:会计制度 改革 地勘单位
财政部于1996年5月颁布了新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并从当年1月1日起实施。这次地勘会计制度改革,涉及到会计核算模式的转变、会计核算方法的更新和会计制度体系的变革等一系列新问题。这是继1991年以后地质勘查行业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促进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加快地勘单位企业化步伐,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地质事业,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国会计改革形势的发展,各种条件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行会计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地勘单位加强管理、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
随着地质矿产单位的不断发展 ,其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的行为也逐渐增多,但地勘单位所执行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对投资的会计处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其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地质勘探单位经过了一次属地化改革,由中央直属变为省属事业单位,单位性质基本上都是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模式。单位生产经营资金来源由国家全额拨款转变为地方财政拨款与市场多种经营筹资,地勘单位的财会管理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立了不同行业的经营实体,各种二级地质勘探实体承担着大量的市场项目,为此,地勘单位应建立和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化运营机制,以增强企业生存、发展和竞争能力。
地勘会计制度已经服务和支撑地勘经济改革和发展走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推动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地勘单位的经济管理和财务核算,拓展服务领域,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地勘单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地勘经济体制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地勘单位已进入经济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复杂化的阶段,具体表现为一是经营服务的领域和地域分布广;二是管理层级不断增多,甚至达到了五级管理层次;三是经营种类不断增加,多业混营的交叉局面。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已开始难以适应如此繁荣的局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地勘单位涉足的服务和经营领域越来越宽广,但在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仍然五花八门,难以妥善处理。如矿业权的评估、矿业权的转让、矿业权的投资等等的会计处理问题;地质勘探单位多元化投资企业的管理;上市公司的财务处理等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对于已经实施了多年的地勘财务会计制度提出了改革和创新的强烈要求。四是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已无法有效地服务和适应于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五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处理制度来解决;六是如果抛弃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目前又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来替代;七是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再不进行大的改革和创新就会阻碍地勘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地勘单位财会制度与其他行业财会制度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一是具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特点;二是适合市场需要,又具备企业会计制度部分特点。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目标的具体化,编制全面预算,明确各职能部门管理目标,为不同行业的经营实体的生产经营和成本核算提供指导,盘活地勘行业的优势资产,促进资本运作,是地勘单位财会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地勘单位之所以取得快速的发展,就是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积极推行了企业化经营管理的理念,形成了一套适应自身特点和市场要求的运行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地质勘探单位是计划经济的附属物,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必须统统纳入国家计划之中,国家拨款是单一资金来源,地勘会计制度核算的仅仅是用于养队伍的专项拨款和数额很少小地质工作经费的,即“事业部分”。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财政拨款不足,为了地勘單位的生存和经济发展,以事业单位资产为依托,整建制投资兴办企业,实际上,将事业单位资产转化为国有企业资产,这也驱使地勘单位由公益性向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变,地勘单位生产经营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原来单一国家计划内任务,向市场多领域扩延,国家投资的单一资金来源局面发生改变,出现了资金来源多元化。而占地勘单位主要部分的业务是市场项目,即“企业部分”。为了适应地勘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变化的需要,必须建立以投资、生产、成本核算、利润等为基础的财务预算体系,发挥财务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决策作用。
控制生产经营成本是地勘单位增加利润的最有效途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保障。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地勘单位应该按投资管理的方式,选择采用“成本法”,根据投资比例等决策生产经营活动,而不应该“事企不分”,简单的“汇总并表”。要充分考虑资金收益率,核算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差值,应参考企业会计制度,全成本核算,利用本利分析法,制定成本管理目标,进行成本控制,降低单位成本,追求单位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地勘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与时俱进,不拘一格。其一要坚持事业性质企业化经营的定位;其二要突出地质勘查行业不同与其他任何产业、事业的特性;第三不再搞地勘单位综合性财会制度,就是地质勘查行业会计制度。地勘单位搞的非地勘业,就应当注册登记,取得工商业法人资格,进行独立经营,执行同行业会计制度,适应事企分离的需要。同时,应该从地勘单位性质的特殊性及普遍性出发,结合地勘单位现处于的地位,进行论证分析,围绕如何做大做强地勘单位,如何有利于地勘单位长足发展,进行探讨,而不是一味的探讨会计核算方式,而探讨核算,应考虑地勘单位长远利益和队伍稳定。地勘单位资产少包袱重,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地勘单位背负的社会义务太重,没有财政补贴,更无法保证职工特别是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利益。属地化后,应坚持“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的路子”的工作思路。一方面积极争取支持政策,为地勘队伍的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地勘单位的改革,通过改革建立适应过渡期地勘单位特点并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作机制。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也应按照这个工作思路进行管理和搞好会计核算,这也是基于地勘单位管理现状,事业部分按照地勘会计制度进行管理核算,企业部分按照相应行业会计制度来执行的,各单位应该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 在国家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地勘事业费继续实行基数加增长,保证地勘单位有一个积累和发展过程,现地勘单位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事业费用,所以管理好事业费,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各类专项资金到位,是财务人员必须做好的工作。要管理好事业费,首先必须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财务人员熟悉和掌握必须学习有关规定、制度,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和主管部门要求,编制好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具体核算好经营活动的每一笔资金。这无疑给我们财务人员增加很大工作量。所以我们要转變观念,努力克服人手少,工作量大的困难,内控挖潜,提高自身办事效率。 在日常核算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等先进的核算手段,节约日常核算的精力。
【结语】:根据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要求,实行岗位责任制,每个岗位的每个责任者对各自承担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都要清楚,要求从遵守岗位责任制开始,通过实施具体内部责任会计制度,对各独立核算单位的经营收益、成本费用、利润进行分别核算。从而有效地加强地勘单位事业部分及企业部分的分体运行。而会计监督也不能单纯停留在对一般费用报销的审查,应该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企业的经营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费用开支、收入实现,一直到财务成果的产生。为了保证会计监督作用的正常发挥,地勘单位财务应在总经理(队长)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正确核算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维护投资者权益并接受主管财政机关的监督检查。凡违反国家财经纪律,违反“两则”“两制”和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财会人员有权拒绝执行,最大限度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保证制度的落实和有效执行。财务人员还应从积极与税务部门建立沟通和联系, 在工作上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认真学习税务知识,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必交的税款应足额定时上缴,在政策允许范围进行税收筹划,提供资料理顺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收入项目,以避免因稽查带来的不必要麻烦,也避免因不熟悉税收法规,未尽纳税义务而受处罚导致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骆耀南,廖升学. 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0(S1)
[2] 喻安光. 四川石棉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之对策[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0(S1)
[3] 刘一明. 激励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分析[J]. 经济问题. 2000(12)
作者简介:
张京武(1972- ),男(汉族),本科,审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学及会计制度改革。
关键词:会计制度 改革 地勘单位
财政部于1996年5月颁布了新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并从当年1月1日起实施。这次地勘会计制度改革,涉及到会计核算模式的转变、会计核算方法的更新和会计制度体系的变革等一系列新问题。这是继1991年以后地质勘查行业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促进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加快地勘单位企业化步伐,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地质事业,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国会计改革形势的发展,各种条件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行会计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地勘单位加强管理、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
随着地质矿产单位的不断发展 ,其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的行为也逐渐增多,但地勘单位所执行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对投资的会计处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其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地质勘探单位经过了一次属地化改革,由中央直属变为省属事业单位,单位性质基本上都是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模式。单位生产经营资金来源由国家全额拨款转变为地方财政拨款与市场多种经营筹资,地勘单位的财会管理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立了不同行业的经营实体,各种二级地质勘探实体承担着大量的市场项目,为此,地勘单位应建立和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化运营机制,以增强企业生存、发展和竞争能力。
地勘会计制度已经服务和支撑地勘经济改革和发展走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推动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地勘单位的经济管理和财务核算,拓展服务领域,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地勘单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地勘经济体制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地勘单位已进入经济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复杂化的阶段,具体表现为一是经营服务的领域和地域分布广;二是管理层级不断增多,甚至达到了五级管理层次;三是经营种类不断增加,多业混营的交叉局面。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已开始难以适应如此繁荣的局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地勘单位涉足的服务和经营领域越来越宽广,但在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仍然五花八门,难以妥善处理。如矿业权的评估、矿业权的转让、矿业权的投资等等的会计处理问题;地质勘探单位多元化投资企业的管理;上市公司的财务处理等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对于已经实施了多年的地勘财务会计制度提出了改革和创新的强烈要求。四是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已无法有效地服务和适应于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五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处理制度来解决;六是如果抛弃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目前又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来替代;七是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再不进行大的改革和创新就会阻碍地勘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地勘单位财会制度与其他行业财会制度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一是具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特点;二是适合市场需要,又具备企业会计制度部分特点。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目标的具体化,编制全面预算,明确各职能部门管理目标,为不同行业的经营实体的生产经营和成本核算提供指导,盘活地勘行业的优势资产,促进资本运作,是地勘单位财会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地勘单位之所以取得快速的发展,就是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积极推行了企业化经营管理的理念,形成了一套适应自身特点和市场要求的运行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地质勘探单位是计划经济的附属物,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必须统统纳入国家计划之中,国家拨款是单一资金来源,地勘会计制度核算的仅仅是用于养队伍的专项拨款和数额很少小地质工作经费的,即“事业部分”。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财政拨款不足,为了地勘單位的生存和经济发展,以事业单位资产为依托,整建制投资兴办企业,实际上,将事业单位资产转化为国有企业资产,这也驱使地勘单位由公益性向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变,地勘单位生产经营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原来单一国家计划内任务,向市场多领域扩延,国家投资的单一资金来源局面发生改变,出现了资金来源多元化。而占地勘单位主要部分的业务是市场项目,即“企业部分”。为了适应地勘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变化的需要,必须建立以投资、生产、成本核算、利润等为基础的财务预算体系,发挥财务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决策作用。
控制生产经营成本是地勘单位增加利润的最有效途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保障。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地勘单位应该按投资管理的方式,选择采用“成本法”,根据投资比例等决策生产经营活动,而不应该“事企不分”,简单的“汇总并表”。要充分考虑资金收益率,核算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差值,应参考企业会计制度,全成本核算,利用本利分析法,制定成本管理目标,进行成本控制,降低单位成本,追求单位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地勘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与时俱进,不拘一格。其一要坚持事业性质企业化经营的定位;其二要突出地质勘查行业不同与其他任何产业、事业的特性;第三不再搞地勘单位综合性财会制度,就是地质勘查行业会计制度。地勘单位搞的非地勘业,就应当注册登记,取得工商业法人资格,进行独立经营,执行同行业会计制度,适应事企分离的需要。同时,应该从地勘单位性质的特殊性及普遍性出发,结合地勘单位现处于的地位,进行论证分析,围绕如何做大做强地勘单位,如何有利于地勘单位长足发展,进行探讨,而不是一味的探讨会计核算方式,而探讨核算,应考虑地勘单位长远利益和队伍稳定。地勘单位资产少包袱重,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地勘单位背负的社会义务太重,没有财政补贴,更无法保证职工特别是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利益。属地化后,应坚持“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的路子”的工作思路。一方面积极争取支持政策,为地勘队伍的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地勘单位的改革,通过改革建立适应过渡期地勘单位特点并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作机制。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也应按照这个工作思路进行管理和搞好会计核算,这也是基于地勘单位管理现状,事业部分按照地勘会计制度进行管理核算,企业部分按照相应行业会计制度来执行的,各单位应该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 在国家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地勘事业费继续实行基数加增长,保证地勘单位有一个积累和发展过程,现地勘单位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事业费用,所以管理好事业费,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各类专项资金到位,是财务人员必须做好的工作。要管理好事业费,首先必须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财务人员熟悉和掌握必须学习有关规定、制度,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和主管部门要求,编制好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具体核算好经营活动的每一笔资金。这无疑给我们财务人员增加很大工作量。所以我们要转變观念,努力克服人手少,工作量大的困难,内控挖潜,提高自身办事效率。 在日常核算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等先进的核算手段,节约日常核算的精力。
【结语】:根据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要求,实行岗位责任制,每个岗位的每个责任者对各自承担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都要清楚,要求从遵守岗位责任制开始,通过实施具体内部责任会计制度,对各独立核算单位的经营收益、成本费用、利润进行分别核算。从而有效地加强地勘单位事业部分及企业部分的分体运行。而会计监督也不能单纯停留在对一般费用报销的审查,应该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企业的经营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费用开支、收入实现,一直到财务成果的产生。为了保证会计监督作用的正常发挥,地勘单位财务应在总经理(队长)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正确核算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维护投资者权益并接受主管财政机关的监督检查。凡违反国家财经纪律,违反“两则”“两制”和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财会人员有权拒绝执行,最大限度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保证制度的落实和有效执行。财务人员还应从积极与税务部门建立沟通和联系, 在工作上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认真学习税务知识,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必交的税款应足额定时上缴,在政策允许范围进行税收筹划,提供资料理顺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收入项目,以避免因稽查带来的不必要麻烦,也避免因不熟悉税收法规,未尽纳税义务而受处罚导致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骆耀南,廖升学. 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0(S1)
[2] 喻安光. 四川石棉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之对策[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0(S1)
[3] 刘一明. 激励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分析[J]. 经济问题. 2000(12)
作者简介:
张京武(1972- ),男(汉族),本科,审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学及会计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