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心高校学报培育科研后备人才大有可为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hensh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非核心期刊的高校学报作者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是硕士研究生。针对这种状况,非核心高校学报应该针对自己的稿源情况,一方面采取多种策略和措施吸引专家学者的优质稿件,另一方面要下功夫热情扶持青年教师,重点培养研究生作者的学术写作能力,积极搭建大学生自主创新成果交流平台,努力促进学术道德的建设,在培养科研人才后备力量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探讨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因报道对象的不断变化而采用的不同视点选择策略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动因。对《华盛顿邮报》十年间有关转基因的相关报道的新闻标题进行研究后发现,其
摘 要: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高水平技术人才紧缺、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等问题。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产教融合,鼓励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重要目的之一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提供动能。英国近年来推出T-Level计划,由国家教育部门、院校、用人单位等相关方共同设计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使16~19岁的青年能接受更好的技术教育,确保院校的技术人才培养能满足行业的实际需
摘要:在新媒体广泛运用的形势下,只有充分利用手机报等新媒体,才能创新校园思想教育的载体,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高校手机报具有内容的贴近性,载体的便携性,传播的直达性等优势。结合其特点从信息传播、思想教育、舆论引导三个维度考量其活性度,发现高校手机报存在覆盖局限化,内容同质化,体验和互动单一化等不可回避的短板,需要构建一体化机制,加强内容建设,提高传播能力,提升高校手机报活性度,从而主动抢占大学生思
社会运行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社会运行有它自身运行的辩证法,它是社会运行曲折性与前进性、平衡与不平衡的对立统一体。社会中不同的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由